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2-02-27田华文
□田华文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1 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内涵与意义
绿色金融是一个多学科的金融概念,在能源优化、环境保护、绿色建筑等方面优化投资,可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保护环境,有效规避金融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能源枯竭,严重影响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各国已对改善全球绿色金融经济环境达成共识。与原有投融资不同,绿色金融在项目投融资时需考虑环境影响,重视环境和生态,指引社会经济导向。
绿色金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环境利润最大化。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保护指标是项目的重要评价标准,被纳入金融机构的项目管理中。金融机构的主要目标是用环境保护和生态持续发展等机构自身行为指导项目,确保金融活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统一协调、科学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是农业与绿色金融相结合的创新举措,全面顺应新时代发展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持续发展[1]。
为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相关部门应完善财政投资保障体系,加大政府资金补助力度,健全社会多元化参与和投资模式,吸引高素质人才。近年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迅速、形势稳定,为乡村实体经济服务。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实施方法,对促进“三农”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金融机构自身转型方面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发展绿色金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2 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2.1 乡村产业振兴迫切需要发展绿色金融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存在不足,距实现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仍有距离。我国农业生产基础不足,农业作业方式简单低效,农业价值链未形成良好链接,农业产业规模较小。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对整体科技进步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农业相结合的各类科技创新产业尚需发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和相关绿色企业的创立,借助绿色金融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加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等的投入,可对农村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引导和增强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2]。
2.2 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生态宜居。乡村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实施区域,环境保护优势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这与中央鼓励支持乡村振兴的核心相符。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原始生态环境和乡村自然环境面临的污染和恶化问题十分严重,水质污染、植被减少、土壤耕地恶化是亟须解决的难题。
相关人员需完善乡村资金投融资体系、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为实现生态宜居奠定坚实的基础。绿色金融在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环保工作、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通绿色信贷服务、采用绿色金融规范、发行绿色环保产品,可显著减少污染环境的投资,保障农村绿色产品和环保服务得到资金支持。
2.3 绿色金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要大力发展乡村人、地、钱、产四合一的产业链条,鼓励人才在乡村创新创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快速高效实施。在政策引导下,我国返乡从事农业创业、乡村新型商业、乡村绿色环保旅游业的人口不断增加。随着返乡振兴家乡劳动群体的绿色金融概念不断加强,乡村振兴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持续上涨[3]。
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绿色金融为乡村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创业资金帮助,为在乡村工作的人才提供更优质、更方便的服务。加强乡村人才职业和专业技术教育,提供县级创新创业思路方法,为乡村人才创新创业获得启动资金提供便利。建立安全的乡村人才交流沟通和发展平台,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并留在乡村。
3 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尚有不足
在我国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部分银行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其发展理念中,不断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环境协调平衡发展作出努力。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推进实施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工商银行贷款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
从金融行业整体趋势和角度来看,大部分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和发展程度不足,未建立和完善绿色环保理念、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方面的操作流程,相关平台网点、对应的金融业务以及专业人员不足,专业化教育不够,导致对绿色金融的服务和解决方式仍沿用旧有思维。
大部分时候“绿色”“环保”仅是金融统计中的类别符号,难以有效解决绿色金融衍生的相关问题,例如新型抵押物件难以抵押、绿色环保价值难以估计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4]。
3.2 主体、发展方法和现有基础3 个层面脱节
第一,从主体来看,绿色金融主要实施机构是银行、合作社、信托、保险公司、证券等,企业法人是主要对接主体。但是乡村振兴涉及到的相关企业主体存在经营规模小、分布不集中、信贷信息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规模化发展困难。同时,我国大部分乡村主体不以法人形式存在,极大地限制了相关金融措施的对接和后续工作的开展。
第二,从发展方法来看,乡村资金筹集方法以民间小型融资和银行信用借贷为主,对信托、租赁、股票、债券等大型公司的融资方式存在认知方面的不足和客观环境的制约,缺乏对乡村金融融资方面的深入普及和探索。目前,绿色金融产品发展尚不全面,相关保险产品、债券产品、股票产品针对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的分类有限,无法全部包括绿色金融基础下乡村振兴涵盖的农业类别。
第三,从现有基础来看,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借助乡村基础设施,相关平台网点、线下机构、产品和流程的缺乏导致绿色金融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不足。尽管目前乡村金融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流程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实体站点分布不均、金融服务缺乏竞争等问题。
3.3 绿色金融产品和专业人才缺乏
乡村振兴中的大部分项目存在资金紧张、借贷周期长、回收资金困难等问题,对绿色金融在乡村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制约作用,导致大部分商业银行针对乡村振兴实行的金融产品品种少、金额小,无法满足项目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资金需求。虽然乡村振兴中项目借贷的钱款在短期内无法回收,但从宏观来看有利于经济发展。放贷的银行和机构需承担较大的风险,一旦项目借贷款产生问题,将会对银行及乡村振兴发展产生不良影响[5]。
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机构借助绿色金融方法为乡村推出了各类特色金融业务,主要方向是信贷扶贫,特点是周期短、金额少,无法对乡村振兴起到长期有效的推动作用,不能满足乡村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等多元需求。
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需要掌握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环保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培训或教学无法将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导致相关人才对整体融合思路认识不足。专业评估机构之间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不同,无法对绿色金融涉及的项目形成良好的评价体系,限制了绿色金融发展。尽管部分金融机构已开设绿色金融业务和岗位,但专业人才匮乏导致绿色项目和产品开发难以识别,最终混入传统金融业务中一并解决。
3.4 政策支持体系和基础性制度不完善
第一,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项目投资时间长、收益低,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我国大部分省份未出台针对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和支持体系,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相关鼓励和优惠政策体系也不多见。
第二,基础性法律制度不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在推动乡村振兴层面需要制度支持。环境经济学法律法规制度及体系尚不完善,在乡村振兴中涉及到的部分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支持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相关法律权限与责任尚不明确,容易造成责任制度混乱,权益分配不公,在办理金融业务时极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制约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发展。
4 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可实现路径
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持续时间长、工程任务重,较为多元化、全面化。相关人员要找准乡村振兴关键所在,从多角度、多方位发挥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使绿色金融融入乡村,乡村振兴充满绿色。
4.1 将关键领域作为绿色金融发挥作用的突破点
绿色金融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在公共资源、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为缩小差异,综合考虑绿色金融的资源分配和渠道路径,需明确项目发展方向,集中整合绿色资源和财政资源。为确保乡村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需制订详细、可靠、有效的战略方案,从点、线、面逐层突破,抓住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从目前乡村振兴的现状和绿色金融的发展态势来看,应把握以下3 个内容。
第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只有实现产业振兴,才能高效高质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第二,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绿色金融重点特色为绿色生态和环保,只有确保生态环境良好,才能实现乡村环境优良。
第三,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人是发展的关键,应大力引进、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打造专业人才团队,促进人才返乡,帮助乡村实现现代化发展。
4.2 重点发展乡村中小金融机构,打造农村绿色金融组织与信贷体系
完善优化各金融机构的线下网点和平台,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乡村中的特色作用,将其发展为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媒介。
第一,中小金融机构应不断增加乡村基层中的服务网络和网点,增加乡村服务网点的业务项目,为满足乡村振兴中乡村发展项目的资金需求和规模需求提供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服务。
第二,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乡村振兴中采取合法合规的投融资活动。例如允许金融机构在乡村开设股权融资、投资基金等绿色金融活动。加强信用贷款的政策指引,适当提高乡村振兴项目的可贷款额度或延长贷款期限,合理加大贷款优惠利率,不断优化贷款操作和审批流程,打造农村绿色贷款专用通道,推动绿色金融在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4.3 加快创新产品研发,促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在绿色金融推动乡村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创新农业企业形式,通过绿色金融手段及相关产品,促进乡村中小微型企业绿色健康发展,关注乡村创业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适当调整金融产品和金融政策,满足乡村的资金需求。例如,济宁市农行紧靠“碳达峰”大势,组建绿色金融实验室,将传统能源向绿色环保转型,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通过绿色信贷拉动企业发展,支持乡村振兴。为了帮助乡村中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各银行发行相关惠普金融产品,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出台“乡村振兴信用卡”“税e 贷”等产品,充分助力乡村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提高乡村覆盖率,助力乡村长期有效绿色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乡村新型企业规模扩大和乡村金融需求增长,导致产业金融需求增长和消费金融需求下降。为应对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内容和对象的变化,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金融专业性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加大乡村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深入了解金融客户群体的需求和难处,促使绿色金融渗入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此外,应联合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绿色金融专业性人才培养基地,组织开展培训课堂、宣传讲座,提升地方基层金融从业者的知识储备,打造绿色金融一流人才团队,助力乡村金融发展。
4.4 完善相关机制体制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统领和协调作用,强化乡村振兴的绿色方向,以绿色企业评估体系为依托,完善和提高企业在绿色发展建设中的评估评价及认证标准,建立强制性环境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绿色项目大数据库建设工作要切实依托当地特色和地方产业需求进行,及时对接社会各类金融机构,实现信息与数据共享。
第二,充分利用并发挥各级政府在乡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融资吸资、抵御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税收减免、权责担保基金、产业扶持基金以及国家财政补贴等扶持形式,聚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定向投资于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领域和微弱环节。积极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信用环境,在国家财政拨款和补贴等多个方面加大风险分担力度。强化环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和精准定位,制定切实有效和普适性较强的扶持政策,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推动绿色发展。
第三,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农业发展方向和农民的切实需要,激活各类可用要素资源。在确权发证、交易运转、评估评价和市场化抵押物等多个方面,激活土地存量,优化土地使用。实现对硬要素与软要素的驱动,拓宽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可抵押物范围,积极利用农田、农场、农业机械等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