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2022-02-27沈烨慧佘德琴杨献娟

山西农经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南通市农技技术推广

□沈烨慧,佘德琴,杨献娟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2.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近年来,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已基本建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产出率逐年攀升,先进适用技术基本普及。但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现有的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凸显出许多不适应[1]。比如,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乡村振兴发展新要求,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等。改革农技推广管理体系、优化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成为南通市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需要深入研究。本课题组承担了2021 年度南通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专项课题,在走访南通市农技推广机构、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教学科研机构及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基础上,了解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现状,分析问题,总结提炼研究结果,提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制的几点建议,为深入推动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供模式借鉴和决策参考[2]。

1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现状

1.1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现状

1.1.1 年龄、性别结构

在随机接受调查的328 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50 岁以上占比37%,45 岁及以上人员占比达63%,30 岁及以上人员占比仅为9%,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老龄化严重,人员结构存在断层,30 岁及以下年轻人员极少,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1.1.2 学历层次

根据调研数据,目前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本科学历人员最多,为50.3%,硕士及以上为8.23%,本科以下学历占40%,为更好地适应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历层次有进一步提升的需求。

1.1.3 职称结构

在随机受调查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3.48%,中级职称人员占47.56%,初级人员占15.55%,无职称人员占13.41%。目前,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正高职称人员很少,副高人员占比也较少。基层农技推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已评未聘现象严重,将近1/3 的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没有聘到位,出现已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到退休仍然聘任不上的情况。

1.1.4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事专业结构分析

在随机受调查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传统种植业人员占比48%,农机14%、畜牧业11%、其他(高质量农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12%、综合10%、特种养殖5%。调研表明,现有专业技术结构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南通市高效农业面积不断扩大,规模养殖占比不断提高,但缺乏新兴农业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高效农业、特种养殖等先进适用技术的人才较少[3]。

1.2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现状

1.2.1 基层农技推广方式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方式主要为需要受训者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的推广方式,针对性、便捷性、实用性不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诸如农业信息交流、农业科技普及、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网上营销、农民在线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较少。农技推广服务依然习惯传统的推广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也未能将产业链各环节所需的各种技术集成后再进行推广。

1.2.2 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情况

在随机受调查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有43%未全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55 个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的调研中发现,有45%离岗外借现象,44%被安排从事非本职工作,只有7%的单位基农技推广人员专职专用,4%的单位存在其他情况。

据调研,由于大多数基层农技推广单位都由乡镇部门统一管理,县级农业部门只对基层地区的农技推广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导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出现“跨岗兼职”现象,承担大量非推广工作,如土地流转、拆迁、文创、征兵、扶贫、人居环境等,且占用工作时间较长,致使农技推广人员不能完全投入农技推广工作,严重削弱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服务能力。各县(市、区)农技人员离岗外借现象严重,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基本职能是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以乡镇管理为主,不少地方的农技人员被镇政府借调到其他岗位,严重削弱了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服务能力。南通市普遍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农业技术推广在基层一定程度上受阻,导致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的速度不快,普及率不高。

1.2.3 推广技术需求的采集与反馈

据调研,目前农技推广需求收集渠道及推广后的效果反馈,主要从和农民访谈、工作中随机了解、上级布置、农技信息网络中收集确定。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部门是整个推广工作的主体,所有农业技术推广政策遵循行政关系,基层部门主动性低,农民作为推广服务对象只能被动接受上级信息和新技术、新产品,导致农业技术供需脱节,农民也因为缺乏反馈渠道,无法表达需求。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仍以政府公益为主,各类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创新动力不足。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各业务实体的科技需求和承担更多的服务功能,尚未完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

1.3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需求

1.3.1 素质提升需求

在对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的调研中发现,近3 年参加培训人员达70%,其中参加培训1 次及以上占比达94.8%。对知识更新、业务培训、技术实践、学历提升、服务创新方面都有较高的素质提升需求[4]。

1.3.2 人才补充需求

86%的受访基层推广单位表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存在断层现象,受访单位的反馈主要集中为编制少,多年未进人;待遇低,招进来留不住;人员老化严重,近1/3 人员近几年都会退休,30~45 岁年龄段人员极少;引进新人被安排其他工作岗位或被离岗外借。在对所在地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需求的调研中,52%的受访基层农技推广单位迫切需要引进人才。主要集中在特种养殖、智慧农业、乡村振兴、设施园艺、高效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实用技术性人才,且希望能通过相关政府、职能单位的政策支持留住人才。

1.3.3 受访者发展需求分析

根据统计,50.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帮助;50.2%的受访者希望政府更加重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现条管、专人专用、大力引进新鲜“血液”并留住人才;37.6%的受访者希望合理设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专技岗位,统一使用,提高副高及以上人才比例,切实解决职称评聘问题;10%的受访者希望切实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开展农业新技术学习科新品种、新成果的试验示范。

2 基层农技推广机制现状

2.1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模式

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3 种模式。一是单独设置模式。二是农技、农经综合设置模式。三是农技、农经、畜牧兽医综合设置模式。3 种模式均结合地方政府机制和地区实际情况设置[5]。

2.2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来源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经费大多来源于地方财政,推广工作使用经费很少,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缺少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专项经费。

受基层推广资金限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不到位,农业实验研究难以开展,服务农业的设施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农业的能力和效果。

2.3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据调查,43.6%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需要创新,主要创新方向意见集中在以下3 方面。一是随着农业从业人员改变,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各不相同,对推广方式要求更为精准专业。二是针对目前农技推广培训多以国家、省、市项目集中培训为主,推广方式基本为课堂讲授、参观学习,推广效果不到位、不明显。应探索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模式,技术培训直观化研究。三是探索通过寻求更多推广载体,搭建网络农技服务平台,实现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化路径,真正搭建农业科技专家与农户对接的信息化桥梁。

2.4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构建

根据统计,77%的受访单位和67%的受访个人认为地方农业院校对当地农技推广工作有推动作用。主要发挥的作用有新技术培训、知识更新、新品种应用、传播农业新思想、业务能力提升等。对地方农业院校在今后农技推广中的创新建议主要为增加现场教学、实际示范操作、与地方共建示范推广基地、与本地区农业规模种植主体产学研合作、建立自身大面积生产示范基地直观展现科技成果、依托农业院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

3 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制的几点思考

3.1 充实农技推广队伍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三农”工作的骨干力量。由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这部分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切实完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通过招录途径迅速充实到位。同时,及时清理被抽调到其他岗位的人员,限期回归农技推广岗位。

3.2 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设置农技岗位。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招录、引进水稻栽培、畜牧兽医、园艺栽培、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能力。在农技岗位设定和聘用方面,适当提高农技推广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对核定的高级技术职称岗位可不分到事业单位,由县(市、区)农业部门统筹安排,实行动态管理[6]。

3.3 积极创新管理模式

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应积极探索建立镇农业服务中心三权归县条管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人员的管理和流动。条管后实现了人权、事权、财权的统一,使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人员管理得到加强。同时,所有人员编制统一属县,由县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打破人员流通不畅的局面,有利于人才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统一考核,提高工作效率,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真正专注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3.4 继续强化教育培训

农技推广事业对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既需要有能为农户解决现实问题,又需要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的“多面手”才能胜任。为此,应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体系,不断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教育力度,定期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更新改造工作,完善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素质提高长效培训机制,实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提高专业培训学历同步进行。

3.5 创新推广模式

3.5.1 开辟示范园区,技术直观化

健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农技推广单位负责技术指导,高级农艺师为技术顾问,并找本地率先发展种植大户和合作社或者协会组织示范带动。同时,建立培训体系,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深入基地实地观摩和交流,使农民对新型农业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直观的认识,提高农技推广水平。

3.5.2 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服务网络化

借用农技耘APP 等网络农技服务平台,为农业主体提供“全天候、顾问式”农业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真正搭建农业科技专家与农户对接的信息化桥梁[7-9]。

3.5.3 了解农民需求,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要经常组织农业种养大户、有关农业协会和受训人员开展实际调查研究,并根据其需要制订推广方案。选择推广对象要精细、准确。针对种植户的栽培水平、技术需求进行培训。

3.6 构建多元推广机制

以多元化的促进机制谋求多方的经济合作。鼓励科研单位、涉农企业、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介入农技推广服务。支持农技推广部门与科研人员共同申报课题,围绕地方生产实际情况与有关专家共同开展生产研究。积极解决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力量弱、科研人员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寻求推动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主动探索农技推广参与热情的途径,扶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成长,并逐步完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公益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多元化涉农服务主体普遍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机制。

猜你喜欢

南通市农技技术推广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