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隔代陪读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以甘南州临潭县古战镇为例
2022-02-27杨晓琴措茜草
杨晓琴,措茜草
(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系,甘肃 合作 747000;2.甘南州合作一小,甘肃 合作 747000)
陪读的产生和存在是社会力量、教育体制和父母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处高、远、穷的民族地区,陪读现象往往是家长被动的选择,是对恶劣环境的抵制,家长希望通过这种选择给予孩子更好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智力,争取更美好的未来。临潭县古战镇作为甘南州普通的小镇,其教育陪读问题极具代表性与普遍性。
一、古战镇隔代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限制
古战镇政府距临潭县城7 公里,村内有村级卫生室1 个,面积60 平米,完成了达标建设;有规范运行的合作社2 个;村内建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 处。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牧业、养殖业、种植业为主。
(二)乡村环境限制
古战镇学区下辖一所九年制学校、4 所四年制学校和1 所幼儿园。全学区共有30 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6 个,218 人,小学班24 个,370 人。中心校住校人数218 人。学区下辖古战镇幼儿园1 所,村学校幼儿园4 所,在园学生111 人。
学生生源地方面:临潭县古战九年制学校服务于古战镇、术布乡两个乡镇,有少数临潭县城关镇生源,学生以汉、藏、回族为主。
课程方面:四所学校都不提供英语或计算机课程。其中三所小学不提供音乐、艺术和体育课程。
基础设施方面:四所小学没有音乐室和图书馆,只有几节课外辅导课和两张水泥乒乓球桌。
师资队伍方面:全学区共有教职工80 人,其中专任教师78 人,工勤人员2 人。男教工37人,女教工43 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其中正高级教师1 名,高级教师8 名,一级教师26名,二级教师34 名,未定级教师10 名。
二、古战镇隔代陪读的形式
(一)陪读时间
2001 年以来,我国主要农村地区已开始实行“撤点并校”,目的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学校教育效率。古战镇计划将九日卡村藏族小学和拉直村回民小学合并到古战小学。但是由于九日卡村、拉直村、卡勺卡村和甘尼村分散在离市中心小学较远的地方,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这些小学才得以幸存。但是由于管理不善,村里的小学待遇不高,教师都相继离开,导致班级都开不全,于是学生们最后还是要到乡中心小学集中上学。在当时的情况下,九日卡村藏族小学还不具备住宿条件,村里的公路也没有办法通车,孩子没有办法去上学,每天需要走20多英里的路程。因此,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一些家庭开始在条件较好的城市租房,让祖父母去陪子女学习。
从宏观上看,古战镇陪读的背景是学校与城市化建设的结合。从微观上看,陪读需要在星期日下午到星期五下午之间进行,和寄宿学校一样,不同之处是小学生不能顾及自己的安全和日常生活,只能依靠祖父母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陪读场所
陪读场所选择主要基于两个原则,首先是就近原则。古战镇下有4 个行政村,以古战镇中心小学为中心,南部为九日卡村、拉直村,其中九日卡村距离最远;东面为卡勺卡村、甘尼村。因此,九日卡村、拉直村可以选择古战镇中心小学,卡勺卡村和甘尼村则可以选择拉直村回民小学。其次,家庭可持续发展原则。由于租房或买房较贵,所以只有条件好的家庭会选择在古战镇买房或选择租房陪读,以保障家庭的经济条件与持续发展。
(三)陪读内容
古战镇隔代陪读是社会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它是祖父母和孩子之间密切交流的网络。网络中的所有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孩子们只负责关心学习,祖父母负责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父母负责挣钱为孩子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祖父母陪读的基本宗旨是保护孩子的个人安全,优化孩子的学习环境,且陪读内容非常简单,只给孩子做饭、洗衣服等,基本不参与孩子的学习。出现这种现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祖父母的思想比较落后,认为“孩子的学习是由先天决定的”,不需要引导孩子;另一方面是大部分祖父母知识水平有限,客观上参与不了孩子的学习管理。
三、古战镇隔代陪读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使农村的孩子得到较好的教育。这里的“好”仅仅是与村内小学、九日卡村藏族小学和拉直村回民小学的比较,比较条件主要包括课程、教师水平和校外条件。在古战镇九日卡村藏族小学中,班级内全部课程由一位教师进行传授,虽然无法完成国家的规定、要求,但可以很好地利用体育课外活动与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户外互动。
2.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撤点并校”的初衷是:完善农村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育投入的效率和质量。“撤点并校”在整合人员的同时,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民族文化进入校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在给孩子补充精神文明食粮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而教育和培训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最为有效的渠道和手段。
(二)消极影响
1.孩子缺失情感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生活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的影响,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教育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们认为,孩子80%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们的情商技能,而智力只占20%,就社会发展的实际现状而言,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战镇的隔代陪读现象缺乏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首先,所有家庭中90%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8%的父母在经商。他们忙着赚钱,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没有时间去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其次,孩子每年在校时间大约200 天,夏天和冬天只和父母相处一个月。长此以往,父母没有太多机会与孩子沟通。
2.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民族地区年轻父母外出务工呈现常态化,家长长期缺位,家庭教育不到位,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无法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而一些自控力强的学生放学后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异。
四、隔代陪读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家庭层面
1.隔代家庭的家长需转变教育方式。在隔代陪读中,家长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与孩子之间要相互了解、多沟通,与孩子保持良好的联系。在业余时间,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还要满足孩子的精神生活,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要做好与孩子祖父母的沟通工作,如果祖父母对孩子太过宠溺,家长也应该适度参与管教。
2.隔代陪读家庭的家长需转变沟通方式。在隔代陪读家庭中,大多数父母不与孩子过多交流,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许多学生由于思想上出现偏差,不愿与父母多沟通,长期形成自闭症倾向,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历程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二)学校层面
1.全员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撤点并校”后,虽然学校大部分硬件设施、住宿环境已经改善,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但是却造成班级内孩子的数量过多,导致大量的孩子得不到教师的细心管教。因此,学校应该让班主任在负责班级管理的同时,设置其他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确保学生都可以被照顾到。而在平时,教师要做好与孩子们的交流工作,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校应积极与隔代陪读家长保持联系。相对于家庭而言,学校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更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向以及其他方面的掌握,学校比家长掌握得更为充分。隔代陪读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这就需要学校更加重视隔代陪读学生的思想走向和学习生活状况,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与家长们的联系,丰富沟通渠道与手段,这样教师就可以捕捉孩子们的异常反应。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父母的联系,例如,建立父母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如微信群、QQ 群)、家访和家长会等,为隔代陪读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政策方面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政策上,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实施各种政策,如受人口、地理环境的制约等,以及学校与家庭的硬件、软件设备差距等,可优先考虑采用就近入学的原则,即合理布局的原则。
2.加强监督和监管。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国家虽出台了一些降低学费的措施和制度,但基础教育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设施不达标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管理部门的公关工作,出台相关政策,邀请群众参与到监管队伍中来,以实现各项教育策略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