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媒体+实践融合的沉浸式体验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研究
2022-02-27高艳坤陈立娜马坤芳张宏娟
■ 高艳坤,冯 江,陈立娜,马坤芳,张宏娟*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1]。在药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在药学各个专业课程中的实施,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不仅具备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药学科研思维和初步科研能力,能够从事药学技术开发和创新药物研究的专门人才,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拔尖药学人才。为了有效实现这个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药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十分紧迫的必要性。
药学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用植物学等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学生普遍重视这些课程的学习,在这些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药学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大,知识点繁多且不易理解,在药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做到既让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与升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教师们一般通过构建药学专业课程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围绕药物相关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融合一些与药学知识相切合的思政内容,以此达到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目的,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2-3]。但是由于药学专业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多而繁杂,教学任务重,真正留给思政教育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般提及思政,学生们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更谈不上引起共鸣,如果用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思政教育,往往又会剑走偏锋,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反而不能发挥教育作用。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等交流平台以及各新闻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环境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何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作为媒介使课程思政教育活起来,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4-5]。在疫情已持续肆虐近三年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均已适应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努力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所有环节,实施多样化、嵌入式思政教育,利用好线上的每一个资源,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使网络媒体与实践相融合,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政教育,从而在药学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水乳交融,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为培养“懂医精药”的高素质拔尖药学人才,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强国有我”的责任感,综合以上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基于媒体+实践相融合的沉浸式体验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一、带领学生参加党日活动,感受专业知识的魅力
积极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与学院的相关党支部党日活动相结合,探索在各专业课程中能够深入挖掘专业实践性强、思想能得到教育与升华的情境活动。在“药剂学”软膏实验课中,指导同学们制作护手霜,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80多名同学亲手制作150瓶护手霜。2021年12月17日下午,学院药学综合实验室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联合举行了一次“霜去岁月痕,暖留老人心”关爱老人主题活动,将这些饱含爱心与关怀的暖冬小礼物送给了环卫工人以及敬老院的老人们,为他们送去一缕温暖,滋润他们的双手和心田。这种沉浸式体验活动不仅能让同学们牢牢地掌握专业知识,还能使同学们树立劳动意识,提升为民服务理念,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相互协作精神,懂得关爱弱势群体,宣扬志愿者精神。该实践活动在学院微信公众号“药苑风华”上报道后,在学生圈里引起了不同反响,充分认识到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了专业认同感。
党日活动还和学院“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结合起来,把儿童科普活动搬进了学院实验室。在实验室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们提前一周经过认真而细致的准备,带领和指导30多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参加活动,来一次难忘的与“药”亲密接触的美好约会。药片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药物胶囊是怎么灌装的?名目繁多的中草药长什么样子?这些在药学专业本科生眼里稀松平常的知识在小学生看来是多么的神奇和神秘。在中药实验室,小朋友们在药学专业学生志愿者指导下参观了中药标本展示柜,认识了许多没有见过的珍贵中药材,在显微镜下观察了洋葱、菊叶等标本切片,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微观世界。在制剂实验室,学生志愿者指导小朋友们进行片剂湿法制粒,辅料制作、过筛、烘制等,在自动压片机上压制出一粒粒白色的小药片。志愿者还示范了利用胶囊壳灌装板进行胶囊的灌装,同学们边示范操作,边回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纷纷感叹“原来药片和胶囊是这样制作的”,这些实验无形中已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让梦想生根发芽!这种通过角色转化,本科生将学到的知识转而传授给小学生,服务社会,弘扬医药文化,为儿童科普贡献力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专业的学习获得感。该党日活动自2012年开展以来,已陆续举办八届,累计有300多名小学生参加活动,有近200名本科生志愿者参与组织和服务。实践活动经新华报业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江苏网、荔枝网等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对专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劳育与思政相结合,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在学习药学主干课程“生药学”和选修课“药用植物实践与栽培”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占地3500平方米的药用植物园开展劳动教育。该植物园现在已种植近100种药用植物,从最古老的银杏、香榧等裸子植物到十字花科、唇形科、菊科、豆科、姜科、兰科、毛茛科等被子植物。这些植物需要学生们亲自管理,通过劳育活动将书本上难以记忆的药用植物与实物相结合,把科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书上的文字变成植物园里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植物。学生从育苗、种植、养护、采摘,到实验室清洗、烘干、消毒、装裱,直至最后制作成美丽的标本,每一节课都会收获别样的惊喜,也体会了劳动最光荣。劳育活动既是一次厚植绿色情怀的劳育植物专业课,也是一次赓续红色基因的劳动精神思政课。以劳动基地为抓手,让学生在劳动中体味艰辛、接受锤炼,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此活动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使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该劳动教育在每年的植树节开展活动,经新华报业网、学习强国、教育头条报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
三、激励学生利用所学,在抗疫中贡献力量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作为医药类学生来说,要肩负起祖国医学之大任,为人类解除病痛,不断挑战突如其来的病情,更好地传承医药文化。在生药学课程中,老师们教授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采摘包装,制作防疫香囊和健康茶包,并带领同学们开展社区用药咨询服务,将同学们亲手制作的香囊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在继承中医药文化中践行为民服务理念,不仅弘扬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更加深了同学们对学习医药的迫切需求,感受到自己所学大有用武之地,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此外,老师们还带领同学去药用植物园采集认识中药,实地参观中药标本馆,并让学生们利用网络搜集每个药材背后的小故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制作思政微课视频,发布在思政慕课线上互动平台,多途径线上线下相结合。
此外,生药学专业课教师还带领学生将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至国外,2021年5月,我院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进行视频连线开展文化活动,进行主题为“邂逅多彩中药,弘扬抗疫精神”的活动。学生们采用PPT讲解了中药起源和传承,介绍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籍。通过鲜明的图片回顾中药对历史的影响,以及中药在我国抗击疫情中所作出的贡献,带领大家云参观我院中药生药标本馆,并向肯尼亚学生展示了用艾草、冰片、草果、白芷、藿香等中药现场制作防疫香囊的过程,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中医中药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展现南医青年的无限魅力与动人风采。最后,我院还将学生们亲手制作的一批香囊邮寄到肯尼亚,为当地防疫贡献一份药院力量。
这些活动经新华日报、荔枝网以及药学院微信公众号药苑风华报道后,引起了不同凡响,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医学之瑰宝,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四、挖掘实验潜力,激发科学精神
药学专业教学离不开各专业课程的实验课,实验课时多,需要学生们亲手实践和动手,也是老师们和每个学生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利用每次实验课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药理学实验会用到大量的实验动物,如在研究抗高血压药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时会用到家兔,教师可从家兔的抓取、麻醉到分离颈总动脉、注射药物以及最后的处死等实验操作环节,教育学生做实验时要心怀感恩,懂得动物为人类医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懂得生命的价值,珍惜每次实验动物的操作机会,要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其中,分离家兔颈总动脉这一实验步骤则极大地考验了同学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更好地提升同学们的实验成功率,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招募兴趣小组的同学,边亲自示范指导,边请同学拍摄录制视频,剪辑后发到班级群和慕课平台,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动物实验技能的操作水平,有效减少对实验动物的无效损伤,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这种基于平时实验的沉浸式实践体验,并有效结合线上教学资源,有利于发挥药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
学院前期在脑卒中、情感障碍疾病等方面的新药研究取得了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为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学院根据以上科研成果,围绕药物的研发、质量分析、活性检测、剂型设计及评价,融合药学四大专业课程的内容,还原科学实验过程的真实状况,创建“药物研发链全过程开放实验室”,开设“药物研发链全过程开放实验”实践课程,开展ZL006和ZLc-002药物研发链全过程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跨越学科的限制,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药学专业。目前已完成了400余名八个轮次的实践教学,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在这个综合实践中感受创新药物研发的内涵,领略药学各学科之间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新药研发应具备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为推动人类的医药事业作出贡献,使同学们提升价值观、肩负使命感。该实践教学活动已在学校学习强国账号中发布,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五、创建思政情境,融思政于课堂
基于媒体+实践融合的形式开展沉浸式体验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不仅仅体现在以上这些方面,我们还在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本学院教师为主体编写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为蓝本[6],让学生自编自导一些思政情景剧,使学生沉浸在思政教育的情境中,从而产生深切感受,身临其境地体验思政教育。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此外,根据各药学专业课程已有的思政素材或者编写的教学案例,设计个性化、专属化的思政教案,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德育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契合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心组织教学流程,将德育教育等内容融入课堂施教中。在教学空间上,通过条件投入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情境,即场景融合的实践场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协同,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情景,引导学生体验由被动到主动、由从属到自主、由接受到创造性地体验各种思政教学情境。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强调以情感感染为出发点和核心,以互联网媒体为媒介,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各专业课教师编写的课程思政案例为蓝本,创设相应的场景融合条件,产生师生协同及教学互动,在体验过程中伴随情感的产生和升华,使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知识建构、态度提升、价值创造。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药学课程思政教育大多停留在教与学的口头上的思政教育,学生们难以沉浸其中,从而对思政教育的感受不深刻的问题,我们创建了网络媒体和一些实践活动相融合,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沉浸式体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与思政教育的主体产生共情,于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医药类学生优秀的职业信仰、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伴随着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崛起、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丰富了信息传播的途径,方便了学生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学习,教育活动不再受限于任何时空范畴的约束,实现了多渠道、多平台的立体式学习。本研究利用常见的药学院微信公众号药苑风华、B站、新华网、荔枝网等各网络媒体,以丰富的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形式为信息载体,融入思政教育,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思想引导,激励学生。这些条件大大促进了媒体+实践相融合的思政教育课堂的建设,有效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课堂外的延伸,能够使学生们在掌握药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沉浸式体验思政教育,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并深深地感受到思想上的洗涤与升华,从而最终在各科药学专业课程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成为优秀的药学专门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