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湖湘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路径研究

2022-02-27李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湖湘文旅湖南

■李颖

(湖南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面临一些新的变化:全球新冠肺疫情继续蔓延,国内形势相对较好但仍然处于多点散发的状态;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明显,中美关系竞争性、对抗性持续放大,俄乌战争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增长处于下行周期,虽然在一系列逆周期调控下,仍然存在下行风险;中央通过深刻研判当前形势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上一系列新形势变化给我国文旅产业既带来困境也蕴藏着机遇,同时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国内文旅产业与世界的关系,重新思考我们如何以更高质量的文旅产业发展态势走向国际。特别是对于红色文旅资源非常丰富的湖南而言,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湖湘文旅产业走向国际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推动湖南红色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湖南高质量发展,实现“三高四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推手之一。

一、湖湘红色文旅资源概况

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圣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以其砥柱之坚、开创之功、牺牲之众、贡献之大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湖南又是重要的红色文旅资源大省。目前,已查明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7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藏品8万余件套。全省拥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其中国家级29处,省级以上158处,资源总量、重要资源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9个片区和72个重点县(市、区)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

去革命旧址、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聆听革命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湖南文旅市场的一种新动态。湖南拥有红色文旅资源的地区也抓住时机,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大力促成红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重点红色文旅项目、推动文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快整合,红色文旅市场已经成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仅在2019年国庆期间(未受疫情影响前),湖南全省旅游总收入416.98亿元,同比增长16.74%,其中红色旅游表现极为亮眼,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很多游客把红色旅游景区纳入必选项目,红色旅游景点成为全省人气最旺的景区。据统计,有辛亥革命英烈名人墓的长沙市岳麓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3.78万人次,“看万山红遍”的橘子洲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8.78万人次,刘少奇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20.79万人次,湘潭韶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9.09万人次,株洲红军标语博物馆和茶陵工农兵政府纪念馆接待游客均超过2.5万人次,郴州“半床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沙洲村日均接待游客1万人次。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游市场遭受重创,但全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突破1.41亿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超1350亿元,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达100万余人,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增长20%以上。2021年9月湖南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时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景区,2021年4月出版的《湖南红色旅游地图》还收集了省内94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42个革命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湖湘红色文旅产业发展迅速。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6月,湖南拥有红色文旅企业1799家,位居全国第一。《2021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也显示,长沙位居全国最受人们欢迎的红色旅游目的前十位。但是湖湘红色文旅资源影响力大部分都局限于国内,且离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尽管在双循环背景下打通国内循环并没有难度,但要在后疫情时代以高质量的形态走向国际,还需进一步的努力。

二、准确把握发展高质量文旅产业的内涵维度

关于高质量的文旅产业内涵,国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如系统论、治理论、新发展理念论等,综合以上各类观点,高质量的文旅产业可以从四个维度去把握。

第一是文旅产业的投入产出维度。高质量的文旅产业要以更低的劳动力、资本、土地、信息、技术等要素投入,产出更高的文旅经济效益,这既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驱动,也可以通过产业创新驱动。前期文旅产业更多的是靠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获得粗放式的产业扩张,但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吃紧、人力成本逐步上升的背景下,这种扩张方式注定不可持续,事实也证明传统的文旅产业增长方式正在出现边际产量递减的趋势。因此,当前发展高质量的文旅产业更多的是要依赖创新驱动,这种创新不止是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经营模式、组织结构和融资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这种创新能让文旅产业给经济增长带来可持续的内生性驱动。

第二是文旅产业的综合效应维度。经济效应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唯一目标。发展文旅产业还要注重文化的传播效应、渗透效应,也要考虑旅游的生态效应与环境效应,在多重效应目标的统筹下才可以持续稳定地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早先的文旅产业发展大部分是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要兼顾更多的发展目标,并使得这些目标能在产业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相互统一。尽管部分目标可能在短期内存在一定冲突,例如经济增长目标与生态环境目标之间,但长期来看两者必定是相互统一的,且在生态环境目标导向下的经济增长才更具生命力。

第三是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维度。文旅产业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其内部运行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要配合协调发展;在外部的城乡发展结构、区域发展结构、国内外发展结构要均衡协调发展。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文旅产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堵点,都将影响双循环的畅通与顺利运转。因此,当前文旅产业的发展要把各种可能存在的堵点打通,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循环体系下平衡发展和顺利运行。

第四是文旅产业的主客观维度。文旅产业的客观性主要是产业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的完善性及相关配套设施上的保障性,因此仍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硬件保障,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主观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文化传播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和潜移默化的浸润,另一方面就是文旅体验给人带来的体验感知与满足程度,毕竟该项产业分属于服务行业,顾客的满意度是文旅产业的生命线,所以高质量的发展必然要求提升文化内涵与服务品质。

三、新形势下湖湘红色文旅产业以高质量走向国际的现实困境

在当前形势下,湖南红色文旅产业以高质量形态走向国际存在诸多困难,如疫情的阻断消费需求、创新能力不足和运行机制不顺畅等,这些都是湖南在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走向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堵点”。

(一)全球疫情的影响导致湖湘红色文旅消费需求被压制

全球疫情仍呈蔓延之势,且情况复杂多变,这对全球文旅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国对出行的限制使得全球文旅市场遭受重创,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统计2021年全球旅游人数4.15亿人次,国际游客人数仍比2019年疫情前一年下降72%[3],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供给端萎靡不振不仅使得国内产业疲软,同时也放缓了产业“走出去”的步伐[4]。所幸的是需求端却仍然表现出超强的稳定性,只是受疫情影响而被压抑。因此,湖南红色文旅产业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切口”,既释放国内需求,同时也以新的形式和姿态向国际输出。

(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湖湘红色文旅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湖湘红色文旅产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一直以来严重依赖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的投入,尽管在短期内促进了文旅产业规模的提升,但长期来看,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下,必然会导致资源配置能力减弱和产能效率的减退,从而导致文旅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与发达国家在产业链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创新是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提升文旅产业国际上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湖南红色文旅产业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应对各类风险的韧性。

(三)运转机制不顺难以让湖湘红色文旅实现高质量“走出去”

湖南红色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走出去”,先要磨炼“内功”——畅通内在的运转机制。但从文旅产业参与国内国际循环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存在“堵点”[5],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均衡、流通成本高、供给需求不匹配等,严重影响了“双循环”的运转效率。此外,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内在融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畅通,尽管在2018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成为了文化和旅游部,湖南省文旅厅也为此出台了众多文旅融合的新政策,其目的都在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两者在创新机制、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磨合的空间。

四、湖湘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走向国际的路径

我们正经历着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呈现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这场变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也给具有高消费弹性、高安全敏感性、高开放性的文旅产业增加了更多变数,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的机遇在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大多数国家给文旅产业按下暂停键的背景下,也容留了湖南红色文旅产业潜下心来琢磨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练好“内功”,以更高质量的形态走向国际的思考空间。

(一)以高科技创新文旅产品供给方式

随着我国互联网、云计算、5G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发展,为文旅产业供给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尽管受疫情、逆全球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文旅产业走出国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是把上述现代科技运用到产业发展领域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因国际循环不畅带来的市场缺失,甚至还有可能以信息化促进文旅产品升级换代,加快红色文旅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整体转变。如柏林爱乐乐团在“数字音乐厅”为全球观众“云演出”、法国卢浮宫和凡尔赛宫开通的网上虚拟观光等文旅产品输出方式,都赢得了与线下数量媲美的“游客”。高科技赋能红色文旅产业,可以改变其单一的线下产业结构,使其产业链更长、业态更丰富、空间更广阔、资源更具整合力。

(二)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运行机制畅通

尽管国家把部门整合后形成了文化和旅游部,希望借此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使两者互嵌互动、互惠互利,形成协同效应。但形式上的整合并不代表两者已经度过磨合期而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目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科学规划产业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产业发展的整体框架,并根据目标细化各类发展指标、标准与评价体系,助力红色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理顺产业内部运行机制。文旅产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其运营链条涉及到生产、营销、物流、监管等各个环节,协调配合的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畅通科学的管理机制、市场化运营机制和资源集聚与配置机制,以此打通湖南红色文旅产业在国内外双循环的“堵点”,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国际文旅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以应急能力建设提升文旅产业发展韧性

文旅产业是一个对外部环境高度敏感的产业,鼓励红色文旅产业“走出去”,难免会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环境因素扰动,且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生态、安全等不同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发[6],频繁地阻断了文旅产业的外部循环系统,其生存能力遭遇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提升红色文旅产业应对各种挑战的韧性,就有必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这就需要为文旅产业构建起包括预防、预警、处置、恢复与重建等全过程的应急体系,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国际机构合作、企业协同配合和公民积极参与的文旅应急网络体系,以此增强文旅产业应对和化解各类危机与风险的能力,提升湖湘红色文旅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韧性。这也是助力湖湘红色文旅产业以高质量形态走向国际这一题中应有之意。

当前的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环境对湖南发展高质量红色文旅产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湖南红色文旅产业如果能赓续湖湘红色基因中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精神,那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高质量走向国际化的新路径,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湖湘文旅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三线建设在湖南
文旅照明的兴起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