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现状及发展困境思考

2022-02-27汤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环球首映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内刊连续性出版物

汤琦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一、引言

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是高校连续性记录、发表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对促进高校教师个人成长、扩大学校综合影响力和推动校校、校企、校城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现状及发展困境,对于管理和提升高校内刊办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探索高校内刊发展路径提供参考经验和工作思路。

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根据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是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内部,用于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非卖性单本成册或连续性折页、散页印刷品,不包括机关公文性的简报等信息资料。[1]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种是一次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包括文件汇编、法规、论文集等内部资料性图书;另外一种是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包括报纸和期刊两种类型。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印刷周期和次数的不同。[2]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除了和公开刊物一样要求在期刊封面、封底或版权页上标明发送对象、印刷单位、印刷日期、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地址、印数等基本信息,还需要在期刊封面的明显位置上清晰标注准印证编号和“内部资料,免费交流”字样。连续性内资必须经过新闻出版部门审批后在组织内部免费交流。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不具备公开刊物的营利性,公开刊物不得转载、摘编内部发行的出版物和其他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内容。[3]

三、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现状和意义

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属于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物准印证的有效期是1年。作为高校教职员工及在校学生的文化载体,高校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容通常紧紧贴合实际工作领域,连续记载全校师生创造的科研成果和积累的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对展示学校工作风貌、凸显教学科研成果和增强学校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树立学术风气和推进学术创新。[4]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是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以“活跃学术氛围,服务教学和科研,服务电子信息行业技术进步”为办刊宗旨,以高等院校师生、行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等为读者对象,主管单位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自2005年创刊以来,《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和学校整体发展紧密相连,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展示交流成果的平台,不断推动学校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协同发展。

(一)推广高校教科研成果

高校教师通常根据个人教学实践或科研成果来撰写学术论文,发表文章的质量水平和核心期刊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又受到高职院校背景的限制,因此大多高校教师一般首选在公开发行出版物投稿发表。《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是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允许发表录用的文章再投外刊,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同时《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编辑部邀请评审专家仔细审阅稿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稿件整体质量,教师可先通过《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编辑部审稿对稿件进行修改完善,即使稿件被录用,也可另投其他公开发行出版物。此外,《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是非营利性质的内部资料刊物,不要求作者提供版面费或交纳论文评审费,从而减轻教师科研经济负担。学报定期发放发表论文稿费,每年组织优秀论文评选并授予荣誉奖励,加强教师发表论文积极性,进一步推广高校教科研成果。

(二)助力高校教师个人成长

《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编辑部严格执行“三审”审稿制度和“三校一读”校对制度,评审专家团队涵盖了英语、思政研究、职业教育、经济管理、计算机通信与信息工程、电子技术与工程、机械与能源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都是学术领域的科研领军人才,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为丰富的审稿经验。学报评审专家将围绕着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独创性等多方面对投稿文章作出恰当评价,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学校教师可根据专家意见对文章进行多次修改,直至符合出版要求和标准。通过反复调整、修改论文的过程,学校教师能够加强自身学术思维,提高论文撰写能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开阔研究思路和视野,积累更为丰富的科研经验。

(三)多方展示高校经验成果

公开刊物对发表文章的类型、内容有严格的要求限制,而在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表的文章形式、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可以展示学校师生学术论文,也可以分享科研成果、教学经验,还能了解市场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征稿启事中特别提到开设“经验交流”专栏,重点说明此专栏面向职能部门征稿,稿件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或2个版面,形式不受要求的限制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为高校提供全方位展示学校成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多元化建设和发展。

(四)推动校校、校企和校城合作

根据《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电子信息与高职教育》要求在限定的范围内发行,只允许在主办高校内部、兄弟院校、教育系统和涉及行业内展开免费交流。虽然范围有所限制,但只要保证内部资料出版物的高质量、高水平,充分挖掘内部资料出版物特色,不仅能加强兄弟院校之间学术交流共鸣,还能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更好实现产教研融合协同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强跨城市跨地域的联盟合作,服务促进区域经济,扩大高校综合影响力。[5]

四、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发展困境

(一)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重视程度问题

和公开刊物相比,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存在很大限制,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对教师职称评定无法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高校主办单位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愿意把更多精力、财力和物力更多投入核心期刊和其他公开刊物。

高校主管部门没有清晰了解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对出版物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探索和思考,无法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完善期刊制度建设和适时优化更新出版物的版面设计、栏目设置等,没有积极采取创新改革措施提升出版物的整体质量水平,如主动向优秀专家学者约稿,不能充分发挥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作用。

作为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负责人,学术期刊编辑是识别学术不端问题和把控学术期刊质量的守门者,个人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高低。但是很多期刊主管部门、主办部门没有充分关注编辑人员的成长发展,线上、线下交流培训活动组织较少,和兄弟院校学报编辑部开展业务交流的学术会议次数有限,没有充分挖掘编辑人员的潜能。[4]

(二)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质量提升问题

相比较于公开发行刊物,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出版机制更为宽松,且只限于组织内部免费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根据很多高校制定出台的科研工作考核办法,不同期刊学术论文发表的科研奖励呈现较大区分和差异,国际重要刊物(SCI、SSCI和EI)和七大中文核心学术刊物毫无疑问占据首要位置,备受追捧,其次是公开学术刊物,这些都是大多高校教师论文投稿发表的首选期刊。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高质量、高水平的稿件大量流失校外,集中投稿于某些知名期刊,造成部分期刊稿件供过于求、高校内刊稿件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一旦高校内刊缺少优质稿源的流入补充,那么进一步提高内刊整体质量将面临更大困难。

(三)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申请公开刊号问题

根据《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有关条例,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有期刊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有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有期刊出版业务范围;有期刊名称、组织机构和编辑专业人员;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工作场所;有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满足条件的期刊主办单位要求在收到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到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领取《期刊出版登记表》,在确认《期刊出版登记表》填写无误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10日内向主办单位发放《期刊出版许可证》。这是期刊出版单位申请公开刊号的基本条件和大致流程。大部分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都是可以基本满足以上条件的。

随着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出版物数量逐渐增多,出版物市场呈现日渐饱和的状态,即使满足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的条件,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申请公开刊号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优化刊号资源配置的需求,鼓励马克思主义学科期刊建设,要求对工程技术、科学普及、通俗理论和冷门学科等类别期刊发展给予重视,同时不鼓励新批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建议向专业化期刊转型。因此,为了期刊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很多多学科综合性高校内刊打算通过申请公开刊号,进一步转型为公开刊物,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这种想法却很难实现,会遇到各种困难障碍。

(四)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数字化转型问题

数字出版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四五”出版业落实数字化战略,加快推动融合纵深发展的重要方向。要通过推动出版期刊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传统期刊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这是传统出版物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但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却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数字化转型动力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主要是在本行业、本系统和本单位内部发行。相比较于公开刊物,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发行范围存在局限性,社会影响力较弱,没有受到期刊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充分重视,在我国出版行业中一直处于容易被忽视的边缘位置。另外,在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对出版物数字化转型缺乏必要的意识。因此,高校对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数字化转型各方面投资不足,没有采取充分行动对接数字技术平台,和技术服务商合作机会较少。[6]

2.自身发展定位模糊

考虑到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更为长远发展、更大范围传播,很多走在时代前沿的高校学报通常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尝试探索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但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由于高校学报编辑部与数字技术平台以及技术服务商之间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合作运营模式,使高校出版物很难定位,无法实现数字化转型预期效果。[6]

五、结语和建议

作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之一,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具有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一般特性,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正因如此,进一步推动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每一所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在高校内刊发展过程中遇到期刊重视程度、质量提升、申请公开刊号、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也是刻不容缓亟须解决的。

高校作为主办单位要重视高校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联合出版过程参与方共同努力,设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考核评价制度、给予相应资金支持推动高校内刊健康发展,多渠道寻找申请公开刊号办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数字化转型、新媒体融合的纵向深度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内刊整体水平和地位,充分挖掘高校内刊的政治功能、交流功能、宣传功能、引导功能和平台功能,为高校教职员工及在校学生搭建一个科研成果交流展示的共享平台。

猜你喜欢

内刊连续性出版物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内刊编辑的职业素质浅析
办好机关企事业内刊的几点思考——以温州市委组织部《温州党建》为例
如何办好社会组织内部刊物?
2017年出版物
内刊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连续性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