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提取与应用

2022-02-27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艺术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文创少数民族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陈 迟

黑龙江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区域,地域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凭借自身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与独特的地理位置,黑龙江流域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分布着诸多少数民族。《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制发,针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知道,要求在2025年必须要有效保护各种非遗文化代表项目,构建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非遗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艺术元素,成为了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为了使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使非遗文化注入新鲜动力,促进非遗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和继续,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不失为一种的良性的发展模式,既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人们对文化多样化和个性的化的需求。

一、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应用价值

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中,有很具有代表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在传统生活习俗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诸多艺术元素,可以称之为指引文化创意领域的发展方向。

(一)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从古至今传承下来,将黑龙江流域先辈的生存劳作以及改造自然的手段呈现出来,反映出人类的智慧与文化。通过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对黑龙江流域文化的发展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白山黑水的独特环境下,黑龙江流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表现出该区域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劳动与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丰富的物质财务与精神财富,各种非遗文化传承至今,既可以为人们的生存与生活提供保障,还可以彰显独特的民族文化。比如在桦树皮技艺制造中形成的各种生产共育与生活用品,鄂伦春族利用兽皮制作的服饰与生活用品,赫哲族在盖房造舟当中应用鱼皮技艺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所呈现出来的表现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文化。

(二)艺术价值

非遗文化的形成凝聚着先民的智慧,表现出较强的艺术价值,这也成为了其中艺术元素提取的重要保障。在黑龙江流域生活的各种少数民族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非遗文化,表现出较强的艺术观赏价值,那种自然融入其中美感,充分的体现的当时人类生活的期望和美好向往。非遗技艺传承至今,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世人借助迥异的形态,能够对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比如对于鱼皮制作技艺来说,其所形成的鱼皮衣物,能够将鱼纹自身所具备的自然美呈现出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时代韵味,同时也渗透着复古狂野的风格。即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非遗文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将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念呈现出来,通过与黑龙江流域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结合起来,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元素提取与实践应用

文化的延续在非遗发展中也显得尤为突出,新时代的发展中,对文化的的传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非遗如何被传承,如何被社会所接受都是值得深入去探索的,而新起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为非遗传承提供的难得的契机。可以实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但是从目前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的应用来看,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创新困难,商业价值不高,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一)非遗文化艺术元素的提取的不足

从目前文化市场中销售的文房礼盒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纪念品中不难看出,产品在设计上对非遗文化中艺术元素的提取过于单一,缺少创新和内涵,只是简单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直观的形象、作品纹路等简单的加以复制粘贴,并未做到非遗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创新延展,缺少时代发展元素的紧密结合,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却很好地融合融入。即便如此,非遗文化衍生的创意产品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这从文化推广的角度来看是会制约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产品竞争力不足

非遗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在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旅游景区等,同时还包括部分文化产业街区,整体来看销售范围比较有限,与其他风格的创意产品的销售途径相比,市场竞争力尽显薄弱,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来说,其受众相对较小,这就造成其所蕴含的艺术元素并不能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结合起来,影响了自身知名度与认可度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的提取存在使用价值较低的问题,同时缺乏大胆的创新,并没有构建非遗文化艺术元素提取的长效机制,加之产品在设计上缺少时尚与内涵,使得非遗文创产品的竞争力存在明显不足,影响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的流域的鱼皮画手工艺制作,传统的剪纸技艺,唯妙唯俏桦树皮手工艺,等等此类的元素和图形,都可以在设计艺术过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和运用,技能让大家耳目一新,又能很好地被受众所接受。

(三)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机智缺失

在历史的长河中,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形成了诸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现阶段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就造成其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出现了缺失的情况,影响了其在文创产业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黑龙江流域出现了明显的人口外流情况,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不断加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稀缺,也暴露出的地域人口流失问题,也是制约着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此外,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中,同样存在文化设施不完善以及培养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缺乏有效传承与保护的情况下,许多非遗文化艺术元素被遗忘,无法融入到新时期的发展中,影响了设计水平的提升。

三、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提取路径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文化元素和城市发展元素,对于这些元素的提取和运用,离不开传承和社会发展两个大原则。

首先,文化创新传承原则。在文创设计当中,文化的创新性作为其中最显著的特点,直接影响着文创产品的精神内涵与核心内容。对于一个优秀的文创产品来说,必须要建立在独特文化背景之上,只有对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创新,才能避免出现文创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在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挖掘中,需要从其典型的文化元素出发,实现文创产品文化附加值的提升。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地域性极强的代表,充满神秘的萨满文化就是其中经典的代表之一。萨满代表了巫师,而萨满服饰和面具就是其代表性的服饰特征,铜镜、贝壳等驱魔辟邪的传统服饰物品,受到萨满传统的服饰的影响,信仰萨满教的少数民族,在其民族服饰的基础上就巧妙的加入了这种萨满的标志元素,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传承和融合。在文创行业的发展中,创新作为根本的驱动力,需要借助设计思维与设计手法呈现出来,同时也成为了文创产品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强调个性的背景下,只有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其中,才能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中提取符合自身发展的艺术元素,汲取灵感,借助文化意象,实现产品生命力的提升。例如赫哲族服饰中通常会点缀一些神秘的饰物,多为动物骨骼和一些神秘的小雕像,通常会贴附在衣裙的底部,也是表达一种美好的夙愿和去除邪恶的心里。

其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非遗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不能够脱离地域性文化的衬托,在作品的设计之初,应更多的考虑到地域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并与之相融合,契合并服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广地域文化,让更多受众了解和认识我们的非遗文创产品。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要考虑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之上,深入的挖掘非遗文化中的艺术元素。产品的存在,必须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要,既要满足自身的美感设计,又要构建更为完善的功能,改善用户体验。而从当前文创行业的发展来看,更多的处于一种本末倒置的状态,关注点放在了美观性与装饰性方面,并没有对其中基本的实用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这就需要在进行非遗文化艺术元素挖掘的时候,必须要坚持实用性原则。文创作品作为最直观的视觉传递方式,通过图形、纹样赋予服饰、文娱用品、生活用品吉祥的寓意,提升作品的内涵,增加使用性和时代性。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中的蕴含的大量独特的民俗,极具地方特色个性鲜明,民族的彪悍和服饰的粗矿,都形象地展示了民族的个性,更直接和自然地表达出其包含的寓意。

四、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转化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民表现出了对精神文化生活更高的追求与要求,更加追求个性、新奇,而非遗本身就具有这样深邃的、内涵的、丰富的可提取和转化的元素,可以更好地应用到文创作品中,丰富文创作品的艺术元素,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创作品。

(一)非遗文化艺术元素的提取

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中的艺术元素中,呈现出多种文化形式,包括建筑、服饰以及器物等,同时还有各个少数民族文化衍生出来的可视化符号、文字与图案等,在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下,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也在慢慢逐渐行成。而通过对其中的艺术元素进行整理与分类以后,可以从中选取最具特色的艺术元素,开展一系列文化创意的产品的探索开发与设计特色的产品等等。对于艺术元素的提取来说,需要经历元素的选择以及特征的艺术性转化两个过程,既要在精髓上对少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加以保留,同时还要兼顾受众的视觉满足,将非遗元素有效的融入。通过提取艺术元素,可以加深对节日习俗的认知,实现民族凝聚力的提升。鄂温克族有着独特的狍皮衣元素,通过将其运用到服饰中,可以更好地展现其对于皮制品的喜爱,增进对这一非遗文化的认知。

(二)具象与抽象的图案设计

黑龙江流域中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非遗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这也成为了艺术元素挖掘的重要手段。对于非遗文化来说,艺术元素作为其凝练与延伸,可以为图案的构成与创造提供可靠保障,符合风俗习惯与内在精神。对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来说,其器物、传统服饰与建筑等都有着极具装饰性的元素,这也成为了工艺品创作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朝鲜族的传统服饰当中,有着许多动植物元素,在服饰当中包含龙、凤以及仙鹤等动物图案,同时还包括牡丹花、金达莱花等植物团,民族特色十分鲜明。在抽象提取当中,需要挖掘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元素,在进行系统分层与意义整合以后,借助艺术手法来开展提炼,为人们提供崭新的视觉形象。

萨满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十分丰富,能够在保留萨满面具主要元素特征的基础上,融入几何图形,从而营造一种流畅而简洁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以在不同的载体当中搭载各种元素,实现具象与抽象结合的图案设计,让人们对萨满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为传统民俗文化与艺术的弘扬与传承提供可靠保障。

(三)优化色彩搭配

各少数民族所形成的非遗文化,表现出鲜明的色彩体系,这些色彩的形成,受到了自身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在朝鲜族当中,白色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表现出朝鲜族质朴纯粹与尊崇自然的民族特性,同时也彰显朝鲜民族对于光明、纯洁的向往。在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当中,阴阳五行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所延伸出来的黄、青、白、赤与黑等,也都受少数民族所青睐。而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的提取中,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手段,提升色彩的搭配。比如在平昌冬奥会中,就从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中挖掘出传统的五方色,提升自身的艺术价值。在开展文创设计当中,色彩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情感、观感以及购买需求,这就需要在开展非遗文化艺术元素提取与应用时,必须要重视色彩的搭配,在巧妙应用传统色彩象征意义的同时,增强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此外,在萨满文化当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色彩,而在提取其中艺术元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实现各种色彩之间的有效搭配,从文创作品来看,颜色搭配十分丰富,包括黑色、绿色、蓝色、黄色以及红色等,通过结合不同类型图案达到一种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整体造型解构与重组

在非遗文化的艺术元素中,彰显着造型艺术的地域性文化审美,而对于艺术元素来说,造型作为其基本的外在形式,可以为文创作品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比如在朝鲜族非遗文化中的传统图案纹样横向发展中,伴随社会变革与工艺进步,在造型方式上出现了许多的变化,可以将其分为连续形式与独立形式等,其中许多内容为不同类型图案纹样的融合,在经过艺术化加工以后,既可以保留自身的个性,又可以做到均衡统一。比如云、山、水、鹤、龟、鹿等,表现出对于健康长寿的一种追求,在文创作品设计中,通过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进行解构与重组,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只有不断地去发掘非遗文化中的特色,对非遗中的元素进行深入的提取凝练和创作,进一步在作品中体现出民族的、地域的文化传承的特质,在现代文创作品中,同样可以更好的优化设计内容,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五、结语

从现阶段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元素的提取与应用来看,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并没有实现艺术元素的充分利用,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开展商品化与品牌化的发展,在增强民众认可度与关注度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人们对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认知水平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融合,为民众呈现出更为优秀的文创作品。

猜你喜欢

黑龙江文创少数民族
陶溪川文创街区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Write a caption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