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公仆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02-27任泽豹杜兴旺

闽江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民公仆总书记中国共产党

任泽豹,杜兴旺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人民公仆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内在特质的外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国计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年来,国内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公仆形象已有了一定的研究。如付海莲、邱耕田[1]通过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入透析,系统阐释了其中的深刻内涵。赵振辉[2]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孙万君[3]提出,政党形象是政党自身精神面貌和内在品质的整体表现,新时代如何维护党既有的光辉历史形象,进一步加强党的形象建设是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通过对当前国内研究成果的挖掘与分析多以发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与价值,或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的建设研究为主,缺少如何建设党的人民公仆形象的思辨。本文将在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中国共产党建设人民公仆形象的内涵与价值,并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人民公仆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公仆形象的逻辑内涵

(一)根本立场: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与人民在一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4]52021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5]作为党百年奋斗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路线和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中国实践的生动体现,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传承的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政治底色,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执政理念。因此,立足人民立场,牢牢把人民放在心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人民形象的根本政治立场。

(二)方法论:人民主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力量,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伟大成就的动力源泉。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前进征程上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发展,发展才有动力”[6]。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人民群众只有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获得无穷动力。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尊重和保护人民的主体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当主角,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始终为满足人民利益和实现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做到清明廉洁、鞠躬尽瘁、扎实作为,争做新时代的“人民公仆”。

(三)发展方向:人民共享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7]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来看,党的事业越是发展,就越要让成果惠及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紧紧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由人民赋予权力,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景和多样性需求,通过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来巩固执政根基。中国百年近代史也充分证明,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人民政党,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能否真正为人民谋利益,是检验中国共产党人民公仆本色的政治品格和政治操守。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真正树立人民形象、展现公仆本色。

(四)价值评判:人民阅卷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人民满意是最高评价。中国共产党是否增进民生福祉、赢得人民拥护,要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检验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4]28进入新时代,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为人民群众真正获得实惠不断克服万难、勇于迎接挑战。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五个必由之路”“五个战略性的有利条件”[8]等重要论断,再次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恪守人民评判的标准,将人民满意作为“风向标”,才能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人民公仆形象的深厚价值

(一)构建人民公仆形象是党赢得人民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深入人民、扎根人民,与人民同甘共苦。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党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从事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人民群众的拥护与信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之源,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信赖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任何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都不能取得合法的统治地位以及顺利地开展工作,其所有的执政宗旨、政治抱负、理想目标都只能是“镜花水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解决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9]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于打造为民、务实、清廉、勤学、奋斗、实干、担当等形象,旨在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形象、公仆情怀展示在人民群众面前,正向宣传党的形象,不断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大力支持,从而巩固执政根基、永葆执政地位。

(二)建设人民公仆形象是坚持不忘初心、永葆公仆本色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人民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树立执政为民的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常温初心,将人民情怀融入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号召全党同志“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0]2。习近平总书记用“伟大主动精神”“伟大首创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11]来描述人民、颂扬人民,不仅向人民群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更为全党同志在开创新事业中把牢人民公仆观、永葆公仆本色提供动力源泉,从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同时,要自觉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促进他们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做到集民智听民意,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三)打造人民公仆形象是提高国际声望、建设国际形象的重要基石

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共产党打造自身形象不仅是向国内民众展示执政党形象的迫切要求,更是让世界看到百年大党胸襟与担当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形象的落差。”[12]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在经济总量、对外投资与出口、出境旅游、学生出国留学以及国际话语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与势不可挡的发展大势,一些国家恶意诋毁、歪曲事实、侮辱诽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严重扭曲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政党形象与人民公仆本色,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助推我国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人民公仆形象的实践路径

(一)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手段,为人民公仆形象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权力必须依法依规行使,必须用于人民,为人民谋福利。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权力监督思想,融合了中国古典政治文明中的先进因子,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创新,形成了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从严治党理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手段,为人民公仆形象建设提供体制保障,主要立足于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特质,主要表现在新时代共产党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并把制度建设贯通到其他建设中,持之以恒开展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0]50。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没有止步于以理论的形式来宣传自己的形象,而是坚持在实践中保障人民的受益主体地位,让人民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为民谋福的恒心、赢得未来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为政清廉才能赢得民心,腐败加重了民众的相对剥夺感,严重侵蚀党的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对党的执政基础最具有杀伤力。”[14]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为反腐败的基本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从严治党中真正做到“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15]。有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392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余万人、乡科级干部61.6万人,查处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力、有严重四风问题的62.65万起。”[16]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底,95.8%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遏制腐败充满信心,比党的十八大前的调查数据提高了16.5个百分点”[17],有力地证明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构建人民公仆形象提供可靠保证。

(二)以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手段,彰显人民政党形象

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提升党的形象的关键。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大地拉开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18]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要求,向全国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19]的总攻令,做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着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切实把脱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努力做好民生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20]。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丢下一个贫困家庭、舍下一个贫困群众。截至2021年,“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 601亿元”[21]。专项扶贫资金的大量投入,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扶贫资金监管,确保钱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22]。中国共产党坚持求真务实、敢于碰硬,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据统计,8年的脱贫攻坚战斗,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2 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23]。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合力攻坚的顽强拼搏,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信任度得到增强,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彰显了“人民政党为人民”的人民公仆形象。

(三)以塑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领袖形象为手段,构建党的亲民形象

党的最高领导人是建设党的人民公仆形象的头雁,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在现实活动中,人民群众不仅会通过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党的好坏,更会受其姿态、气质、风度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来改变对党的印象。因此,“党的形象与党的最高领导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24]。作为党和国家权力的核心和象征,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仅对党内同志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更对党外人士和人民群众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当前,中国共产党拓宽多种途径,着力塑造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领袖形象。首先,对人民的真诚关怀是习近平最本质的初心。2017年8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正式出版。这本书展示了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养成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优秀品质,把尊重人民群众、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作为自己树立科学群众观的基石,群众需要什么,习近平就去干什么,“培养了自觉的人民情怀”[25]。其次,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观。习近平总书记每当遇到重大事件以及重大节日时,都会谈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时刻牵挂困难群众与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指向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4,庄严承诺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4]101,执政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4],实践路径是“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26]。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有203次提到‘人民’”[27],使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成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闪光灯。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8]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本质要求之中,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人民情怀。再次,习近平总书记与普通群众“接地气”式的交往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群众间的语言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不唱高调,不摆架子,也不高高在上,用聊天、谈心的交流方式拉近了与普通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感到平等、平易、平实。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说:“我也是农民出身”[29],并与老百姓面对面促膝谈心,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以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手段,创新党的形象宣传渠道

新时代以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广泛应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政治信息、了解社会动态、参与信息交流与传播,并在网上进行无障碍交流、无边界讨论,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与建构政府形象的重要载体。面对新媒体的“新闻属性”“草根属性”“群体属性”等特点,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在新媒体创设的全新信息空间环境下,必须“在维护整体形象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的手段来引导受众重构对于执政党的认知”[30],以此来解决构建人民形象所面临的诸多现实挑战。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媒体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党领导新媒体的法律法规,对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恶意散布谣言、诋毁国家形象的违法行为坚决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处置,让法律成为中国共产党营造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打击不法行径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新媒体媒介运营的监督与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依规对新媒体媒介所传播的信息进行筛查与考证,以此规范舆论信息秩序。同时,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走进新媒体,鼓励、支持、引导专家学者进驻各类新媒体运营平台,对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权威解读,引导舆论正向发展。积极开拓马克思主义的网络课程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警惕一些错误思潮对民众的误导。第二,善于运用新媒体媒介来推动党的光辉形象的宣传。各级党和国家机关相继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搭建新媒体运营平台,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和乡镇联动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对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民生清单”“民生大礼包”等金句与关键词进行了解读,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人民政党的显著成绩与切实措施,使人民群众对未来有了新的憧憬与底气。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也诠释了党的人民情怀。如《觉醒年代》完美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释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格魅力。第三,创新党的新媒体传播载体,扩大党的人民公仆形象的传播范围。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清醒认识到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主动出击,唱响新媒体主旋律。如各级党和政府机关单位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和公众号平台构建“领导-群众”“面对面对话”、网红副县长直播带货、将党的伟大人物及历史事件拍摄成微视频等,用网络语言、流行语言向人民大众传递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公仆形象。

(五)以推进国际宣传为手段,树立中国共产党公仆本色的国际形象

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中国赢得了更多的世界目光。但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和政党基于政治立场的差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蓄意编造一些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报道和言论,不断诋毁我国的国家形象。因此,要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人民公仆形象的构建,并明确中国共产党人民公仆形象走向世界的战略意义,让世界其他国家和民众真实、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共产党人要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以反驳来自各种势力的污蔑。”[31]首先,中国共产党利用官方媒体积极向国际社会发声,坚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32]中国共产党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事实、说真话。比如,外国反华势力一直以人权为借口,造谣我国政府对新疆进行“种族灭绝”、持续虐待、镇压少数民族,操纵谎言对中国内政进行赤裸裸的干涉和抹黑。对此,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事实服人,以理服人”的原则,连续发布《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用今日新疆所取得的成就来有力回击国际上的一些诋毁言论。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没有以人民生命健康为第一要务,反而以“政治甩锅”来逃避责任。为此,《新闻联播》《国际锐评》对美国抗击疫情的真相进行了报道与揭露。同时,新华社改词翻唱《后妈茶话会》疫情版,讲述几年来中美抗疫的差距,不仅唱出了美国的真实面目,更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情怀传递到国际社会。其次,发挥主场外交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领袖”的人格魅力积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33],坚持胸怀天下,主动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生动的人民形象与大国担当。再次,积极构建党际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公共交往活动。中国共产党兼顾各方力量,不仅通过国家领导人出访,积极展示党的人民公仆形象,还通过汇聚民间团体、海外华人华侨、国际政要名人等多方力量,连续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党际交流活动,开辟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新阵地。

猜你喜欢

人民公仆总书记中国共产党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