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西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探讨

2022-02-27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吉林农民培训

于 飞

(白城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维体系,这对农民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培养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创新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吉林西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 “谁来种地,谁来种好地” 问题的有效措施。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一定专业技术、善于经营和管理,并且农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其创新能力较高,是农业现代化的接班人。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相继印发,全国各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吉林西部紧跟国家政策,各地结合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如洮南金塔辣椒、大安市白羽肉鸡、洮北区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吉林西部以白城地区为例,依托地域优势,着力打造 “杂粮杂豆之都” 和 “东方燕麦之都” ,并将此纳入《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在白城地区建设10 个杂粮杂豆专业镇,100 个杂粮杂豆专业村。吉林西部农业正在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维体系,这对农民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即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信息、技术等,归根结底,只有农民发展,农业才能发展,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可以通过激发农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一、吉林西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

(一)助力农业现代化

高素质农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1]吉林西部现代农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征逐渐突出,高技术设备的运用对农民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在二者共同推动下才能进一步推动标准化、专业化以及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的形成。另外,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要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结合市场需求才符合当前农业发展的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能够有效解放劳动力,进而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有助于城乡的统筹发展

通过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能够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2]在吉林西部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下,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城市产业的升级,对城市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在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适应城市产业升级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升其整体综合素养,可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

(三)满足优化社会分工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成为一种职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优化社会分工的有效途径。在吉林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生产型、技能型、服务型等多种类型的职业农民应运而生,因而,提高农民综合素养至关重要。在吉林西部农业的转型过程中,需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熟练掌握生产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二、吉林西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状

(一)农民缺乏积极性

吉林西部农民对于各类新型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具体体现在:第一,对培训的认识不够充分。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民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吉林西部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受传统农耕思想影响,农民市场竞争观念相对淡薄,没有充分意识到新型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认为职业教育培训对自己的用处不大。第二,对农民进行新型职业培训的短时间收益性不明显。一些农民以农耕的收益为唯一追求,不愿意为其他事情花费时间和精力。农民的新型职业培训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非常好的效果和收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3]第三,部分新型职业培训时间与农忙时间冲突,农民不会放下地里的活计而去参加看不到即时效益的培训。

(二)培养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政策不够健全,国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关于培养对象的遴选、组织管理、内容管理、评价保障等都有相关政策,但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的微观层面上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并不健全,难以有效提升新型农民的培养质量。同时,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涉农院校、涉农企业等社会组织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各个部门重复投入等问题发生,从而影响各方力量的发挥。

(三)培训资源不充足

培训资源不充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费不足。根据中央农广校调研组2021 年调研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农民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此为共性问题。此外,还存在培训经费的来源不一等个别问题,资金使用的范围和对象也不尽相同,从而造成经费分配较为分散,整合不足。[4]培训资金在实际的分配过程中逐级缩水,没有真正将资金落到实处,因而培训的实际效果也不很理想。第二,培训师的培训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相符。根据对吉林西部农民职业培训的调查发现,参与过职业培训农民占比偏少,在参与职业培训的农民中,认为 “培训效果比较不明显” 和 “培训效果不明显” 的占比偏多。说明一些培训师虽然理论知识充足,但培训内容比较单一,授课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充分,过于注重理论培训,现场实践教学较少,难以给予农民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培养目标不明确

吉林西部在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时,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的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培训,但培训效果不够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没有形成统筹协调管理,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农业人才的概念相对模糊,培训规划不足,培训课程分散、时间零散,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能局限于对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明确培养目标,使农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吉林西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策

(一)提高农民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提高农民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至关重要。[5]要通过思想引领、媒体宣传、合理安排、科学谋划充分调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积极性。在对吉林西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中,要根据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向农民重点讲述农业在我国乡村振兴建设中、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强化市场竞争观念和农业发展理念。要重视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使其贯穿培训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农民的意识,从而使农民从心理上自觉地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培训活动。同时,强化培训的宣传工作,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性,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及受众农民群体基数。此外,要结合一些优惠政策等引导农民主动参与,规避农业生产的忙季,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农闲时期,确保所遴选农民都能够参加培训。

(二)完善培养政策,健全相关的培养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完善的培养政策和健全的培养体系能够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内涵需求即文化素养、专业技术、经营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政策制度体系,比如:将农民职业技能认定与助农政策相挂钩,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农民可享受税收减免、贷款补贴等助农政策,通过助农政策激励农民强化职业技能。同时,通过完善政策和培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分清职责,从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增强农民的职业技能、提升农民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等多方面、立体化地进行培养,避免出现各部门面对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顺利实施和有序开展。并且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健全法律体系,制定针对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拓展培训资源,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在培训资金、培训师资、培训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维度拓展培训资源。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的财政预算,从而配备适当的培训设备,以不断满足当前农民的学习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农民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专业的培训人员,确保培训师不但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从吉林省内职业院校邀请专业的教师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民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将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生产意识带给农民,还可以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团队,从涉农企业、优秀职业农民模范中挑选出优秀的培训师,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实行多元化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丰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资源,也可以解决农民外出培训困难等难题。

(四)明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新型农民

可以结合吉林西部市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农民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法。首先,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学习能力也较强,可以使用统一的教科书进行培养;对于农民而言,其在文化素养、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科特点、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等进行培训内容的设计,同时要注重教材内容的通俗易懂,以利于培训对象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其次,高职院校应该紧密结合吉林西部当地的特色产业,设置多样化的专业培训课程,让培训对象自主选择,不断满足培养对象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可以组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或农村淘宝研修班等培训活动,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采取网络直播、实地考察、跟踪服务等教学形式打造精品课程,对培养对象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术的指导。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培养对象,吉林省尤其是吉林西部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定期组织教师的培训活动,积极邀请农业专家或学者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提升教师对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顺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全面塑造农民的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

猜你喜欢

吉林农民培训
13.吉林卷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吉林卷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吉林卷
吉林出版集团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