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管理态势及其完善对策
2022-02-27段悟吾
段悟吾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优势,促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管理、内容、经营与渠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数字出版是为顺应新时代而产生的新兴产业,该产业基于数字技术,在革新与整合传统产业中产生, 2018年被纳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1],截至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到5.06亿,增长率为2.43%。本研究剖析当前我国数字出版管理态势,分析数字出版管理面临的困境,提出数字出版管理的完善对策,以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数字出版管理态势
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时代,精准把控数字出版管理态势,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极具促进作用。
1.1 数字出版产业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优势越来越突显,这也预示着国内出版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8.35万亿元,与2020年相比,同比名义增长11.9%,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约18.3%,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是7.3%[2]。2011—2021年,国内互联网广告量越来越多,且发展势头强劲。虽然网络游戏年收入减少,但移动网络和网络游戏依然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互联网与文化之间的融合程度逐渐加深,我国数字出版表现出不断增长态势,《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在2020年的收入共计11 781.67亿元,比上年增加19.23%,呈现逆势上扬态势,而且数字化阅读质量也有所提高。2020年数字报纸、互联网期刊以及电子图书等收入共计94.03亿元,相较2019年增幅为5.56%,而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游戏等)所得收入达2 448.36亿元[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数字出版收入规模呈现翻倍增长态势,明显比其他行业的增长率高。为强化整合版权资源,各大出版集团也先后进军数字出版主战场,可见数字产业用户规模不断增大,也逐步呈现业态发展多元化趋势,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1.2 数字出版管理模式
作为数字出版管理的重要行政主体,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职责重大,国务院要求其必须明确各方职责,其中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参与起草互联网出版(含网络游戏)、手机出版和数字出版的法规和规章,同时制定有关政策和重要管理措施并监督实施;政府出版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管理数字出版日常工作,做好数字出版法规文件的制定与具体实施,同时制订数字出版发展规划。国内近些年先后出台了大量关于数字出版的有利政策,而且数字出版技术也被新闻出版产业规划纳入重点创新项目中[4]。现阶段,各地出版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数字出版前置审批制度。数字出版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在选题方面,列入备案范围的重大选题必须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未经备案批准的,不得出版发行。非营利组织是连接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桥梁,例如,出版者工作协会等参与制定数字出版行业标准,提出深化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机制建设。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非常重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先后成立多个网游动漫基地等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同时制定一系列政策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措施。例如,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了数字出版综合业务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出版技术研发与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数字出版展示展览和内容授权交易平台,率先发展手机出版业务,成为国内首个落实数字出版制度的创新试验田。
2 数字出版管理困境
2.1 数字出版发展模式不够成熟
《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到11 781.67亿元,数字化阅读质量逐步提升[3],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出版是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欧美电子书在图书市场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主流阅读模式。尽管我国用户数远远多于欧美发达国家,然而,数字化出版市场占比依然比较小。传统出版单位必须及时做好数字化转型准备,研发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新产品。数字化转型期间,传统出版单位的提升空间较大,但现阶段的数字阅读还未创建完整的产业链,仍旧靠的是传统出版产业链条,还没有在传统出版产业链条末端建立新链条。所以,在当前出版产业链与出版结构之外,建立一条自选题策划、内容分发到衍生开发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数字出版法制建设滞后
近年来,虽然我国有关数字出版的法律规范一直在完善,但是关于著作权(也称版权)问题的法律法规仍亟待完善。首先,版权问题是我国出版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以往出版行业由于版权问题引发的纠纷非常多,现如今又在数字出版领域发生。现阶段,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主要靠《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法》等保护数字产品版权。其次,现阶段还有一些技术性保护措施未落到实处。也就是说,尽管当前的《著作权法》已经针对“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作出相关司法解释,并制定了一系列数字出版权保护措施,但法律适用存在局限,对各类新型违法行为的规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再次,授权范围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传统出版行业授权都秉承点对点授权模式,在出版物授权环节确实有一定效果。但在数字出版环节,因为互联网传播数量和速度具有不可限性,与传统出版授权相比,数字出版表现为几何级增长态势,导致当前出版授权模式不能全面应对,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授权模式,会导致授权时限滞后,伴随几何级增长的数字出版物也会产生几何级授权成本,不利于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
2.3 数字版权保护力度不够
近些年,国内有关网络信息传播权的纠纷越来越多,归根到底在于数字版权保护力度不足。虽然国家也针对数字出版发展需求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政策层面保护了数字出版单位的正当权益,数字出版单位也在不断创新研发版权保护技术,通过版权管理不断提升数字版权保护力度。但是,国内互联网著作侵权事件依旧频发[5]。
2.4 数字出版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在数字化时代,出版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比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对出版流程、出版模式以及知识结构等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出版单位需拥有素质较高的数字出版管理人才,通过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技术方式开展出版工作,方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应对行业的激烈竞争。出版管理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通过新媒体运作模式,推动数字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时代要求编辑人员既是文化评论者和社会活动者,又是策划大师,必须具备数字出版素养,才能够将出版产品研发和战略发展工作做好。同时,数字化出版编辑人员除了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数字化的编辑技巧,掌握数字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才能够实现编辑工作水平的提升,推进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比如,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主要是对图书、期刊等进行策划、组稿、审稿,然后进行加工和整理,而数字出版则要求编辑既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和严格的把关意识,也要求编辑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知识、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出版物的制作流程及其商业运行模式[6]。
3 新时期数字出版管理完善策略
3.1 政府加大对数字出版的扶持力度
第一,政府需要大力支持大数据企业、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等,引导企业将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鼓励其加入数字出版市场,数字出版单位和各互联网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推出数字版权产品,打通国内数字出版市场,不断扩大数字出版市场规模[7];第二,政府应大力扶持数字出版单位,引导数字出版单位充分发挥当前资源优势,构建数据库,基于数据库挖掘和整合数字出版资源,利用交流互动平台提升数字共享效率;第三,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有关数字出版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完善企业主导、政策扶持、市场需求、资金保障等为目标,不断提高数字出版自主优化能力,对于符合国家政策标准的数字出版技术成果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只有从政府层面提供政策支持,才能为数字出版行业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
3.2 完善数字出版法律法规
正所谓,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若想实现企业竞争行为的合理化、规范化,关键在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数字出版管理中,应完善数字出版法律法规,应在法定程序范围内实现出版管理的法治化[8],加大对数字出版的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治理数字出版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数字出版质量。
3.3 科学创建数字版权保护系统
数字信息便于复制的特殊性导致其极易被快速传播,这就需要及时创建行之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该系统要能够保证数字版权作品合法传播与应用。其中,数字指纹技术有助于数字版权确权,区块链技术能追溯数字信息确权过程,数字水印技术能够授权传播与应用数字版权作品。综合以上技术形成数字版权保护系统,能够从多维度为数字出版管理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有效保护数字版权,同时也有助于数字版权授权、确权流程的简化,节约版权保护成本[9]。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不仅能够提供使用申请、版权申请以及授权申请等专用客服端,也可通过Office办公软件、浏览器等形式访问数字版权作品。用户将数字版权登记申请提交后,系统就会将定价建议发送给用户,并在数字指纹服务中明确唯一的数字资产权属。版权使用申请提交至系统后,数字水印服务平台就会签发不管是使用时效、权限还是范围等信息都比较完善的数字作品,各流程环环相扣,从技术层面使数字版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要重视数字出版产品在网络上发布、删减、篡改、传播的隐蔽性与匿名性,借助新技术与技能的应用,保护数字出版单位的利益免受侵害。数字出版单位研究数字出版保护技术,政府加强网络执法团队建设,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打击数字出版领域的侵权行为,是保护版权所有人的利益免受侵害的重要方式。
3.4 引进与培养数字出版产业优秀人才
高层次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是提高数字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数字出版业从业者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数字出版人才,已经成为出版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国数字出版经营管理中,应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机制。一是积极挖掘和引入优秀数字出版人才,如在社会中挑选复合型人才,或者在专业院校或者高等院校遴选高精尖数字出版人才。二是健全人才激励与培养模式,不断创造人才培养条件,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训与教育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掌握数字出版管理技巧和数字出版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数字出版人才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市场运作能力、数字编辑能力以及新媒体应用能力等。此外,政府、社会以及高校应分工合作,成立数字出版人才培训机构,设置现代科技和出版专业的交叉学科,以提升数字出版人员综合素质,最终培养出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符合的高质量数字出版人才。
4 结语
数字出版管理与创新应以行业发展为着眼点,制定完善的措施,加大数字出版业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力度,实现内容创新与制度优化的同步规划。从法律宣传与法制建设的角度出发,积极健全数字出版保护机制,提高网络用户在使用数字出版产品时的法律意识和版权保护意识。通过建设专业化的执法团队,严厉打击数字出版侵权行为,保证数字出版市场秩序有条不紊。同时,深入研究数字出版的侵权案件,从技术和政策层面保护数字版权问题,充分发挥行政保护的基本功效。除此之外,积极引入和培训优秀数字出版人才,只有技术、法律、人才与管理同步完善,才能解决当前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推动数字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