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共同富裕新机制的临安实践及启示
2022-02-27唐勇
文 / 唐勇
以“天目·科创高地”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重要一极,以“天目·共富+”八大路径打造20项标志性成果,以“天目·医享”“幼有优育”打造“一老一小”均等化公共服务
大都市周边区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面临一些相似的短板和难题,亟需在高质量发展、“扩中”“提低”、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先行示范上破题。临安东西狭长、面积大,全域“九山半水半分田”,其特殊的区位和地理条件对全省建设共同富裕具有参考意义。
“天目·科创高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青山湖科技城做大高质量发展“蛋糕”,形成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外溢源”。“天目·科创高地”充分发挥青山湖科技城创新主引擎作用,深度参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全面激活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加快推进“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制订青山湖科技城“双碳”发展规划,成立青山湖科技城制造业“双碳”产业发展联盟。青山湖科技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外溢,带动全区总体平稳增长:五年来,规上工业总产值从335亿元攀升到645亿元,年均增速17.8%,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495.1亿元攀升到658.3亿元,年均增长7.1%,全区财政总收入从74.9亿元攀升到148.2亿元,年均增长14.6%;经济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从64%提高到81.4%。
整理优化“五片区”“六大园”,拓展产业要素“外溢”梯度空间。开展“产业强区”六大专项行动,紧抓“腾、拓、引、落、转、创”六个关键点,制定了科技创新聚能、平台空间拓展、腾笼换鸟盘活、产业转型增效、招大引强提质、项目建设提速六大行动。全力拓展“横畈、金马、九洲街、化工集聚区、於潜”等“五片区”,加速建设“‘工创园’、‘硬科技’产业园、‘鲲鹏’总部产业园、新智造产业园、都市工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等“六大园”,夯实高质量发展承载空间。此举进一步激活了区域内部产业协作和“联动”效应,使企业自主自愿强链、补链、延链,帮助下游配套企业在区内引进、落地、扎根。
快速提升“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硬设施”,激活产业要素“外溢—联动”外部环境。加快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谋划和建设轨道交通、快速交通以及连接西站的高铁线路等“两铁、四高、六廊、八环、多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5个国省道改造,规划两个交通枢纽,打造8个农村公路环线,全面改造提升干线公路80公里、农村公路300公里,逐步形成高质量的交通辐射圈、高规格的基础设施圈、高品质的出行服务圈、高层次的快货物流圈、高水平的行业智治圈“五个交通圈”,打造杭州西部交通门户枢纽和连接主城区的“半小时”交通网。
“天目·共富+”新路径集成解决“三大差距”问题
赋能“扩中”“提低”重点群体,提升素质和技能。完善产业工人培育扶持政策体系。打造“工匠学院”,建设覆盖主导行业、重点企业的职工实训基地,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共富岗”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共富岗”、拓展农村产业增加“产业共富岗”等,增强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能力。“共富班”开展农民素质(电商)培训,农民“双证制”培训,培养“新农人”领头雁和农创客。
赋能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推动富民增收。“共富农”重点建设山核桃林农一件事集成服务系统、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高标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共富旅”以数字化改革驱动农家乐(民宿)管理重塑,打造“安宿天目”临安民宿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赋能区域品牌和农特产品,惠及全区农民。“共富销”推动“农安码”建设,打破临安农产品标准不一、散乱销售格局,打响“天目山宝”品牌,构建标准化农品体系。发展线上销售与建立线下体验、展销相结合的销售渠道;建成配送中心,提供农产品直供直销配送业务。“共富贷”实现支农政策、金融产品、“浙里担”上线,为山核桃、竹笋两个主导产业提供“农证贷”证亿元。
探索共富长效机制,激发村集体“内生”发展能力。发挥国有企业龙头引领作用,探索国有企业、村集体、强村公司共建共富长效造血机制。“共富产”的“共富广场”项目,以城投集团新建江桥路停车综合体为突破口,扶持村集体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带动100个行政村年增收1000万元以上。加强结对帮扶制度化建设。“共富享”中的“四结对”项目,打造“天目红盟”数字化平台,推动部门、企业、乡贤结对村社,党员结对农户。
“天目·医享”“幼有优育”针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打造“天目·医享”数字化平台,促进山区医疗服务均等同质。创新“线上申请+线上派单+线下服务+后台考核”管理运行模式,创建牵头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居家养老)三级联动可视化诊疗平台。建立居民个人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重点建立以“两慢病”为核心的全贯通健康档案,实现就医、体检、配药等数据全面归集、及时可查。以“两慢病”人群为重点率先开展智能穿戴服务和分色管理,实现“血压血糖在线检测、异常情况实时干预、报警提醒推送子女”三大功能。
打造“流动医院”,破解“看好医难、看名医难”。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推出“基础免费+特色有偿”签约服务包,解决农村家庭签约医生“签而不约”问题,重塑乡村医生队伍。建立巡回诊疗制度,全区4个医共体和锦城卫生院配备巡回诊疗车,为群众提供体检诊疗、配药、医保结算等一体化服务。推行卫生院巡回上门服务,为辖区内无村卫生室(站)覆盖的自然村、偏远山区、孤寡高龄失能老人等提供上门诊疗,打通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
打造托育养育综合平台,逐步解决“一老一小”难点问题。2022年,临安区新建婴幼儿照护服务成长驿站7家,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500个。以民办自营或者公建民营的形式,规范和加强托育品牌建设,增加品牌托育机构。扩大托育的师资库,加强监督管理。逐步解决群众养育难、托育难问题。加快建设“未来社区”邻里中心,特别设置了0-3岁婴幼儿托育、4点半课堂、乐韵书画院、舞蹈排练室等个性化服务场景。
“临安实践”的政策启示
加快培育以县城为载体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建议在四批小城市培育、两批美丽城镇建设基础上,加大26县县城“增长极”培育力度。更突出以产业强县、人口集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一县一策”政策支撑;更突出县域内部省级经济开发区整合优化和产业平台之间的协作协同,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链,拓展产业要素“外溢”的梯度空间;更突出交通枢纽工程的“强外联”和内部快速交通的“快内联”,为“联动”创造条件。
加快培育赋能乡村和“内生”发展能力的长效机制。在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方面,建议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培育多主体“赋能-内生”机制。发挥大型企业引领作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乡贤商会等对村社、农民结对帮扶,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和行动方案;发挥改革引领作用,从创新村集体股份公司、强村公司组织结构、业务领域着手,提升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帮助村集体“内生”共同富裕造血能力;发挥“新农人”领雁作用,提升农民职业素质和技能,帮助提供基础性金融支撑和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渠道。
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集中解决公共服务“最短板”。在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共服务效率方面,建议以解决“最短板”难题为重点,培育“集中-放大”机制。把数字化改革贯通到公共服务优化提升的系统架构、平台建设、管理运营全流程,强调全数字化筛查、诊断、配置资源、解决堵点难点;制定针对26县公共服务短板的“一县一策”,精准识别各地公共服务“最短板”瓶颈难题,因地制宜制定克服山区约束的公共服务最优方案,让山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运用“集中-放大”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优质资源高效率对接、配置到“最短板”难题和最需要的山区群众,把好钢使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