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三角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2022-02-27张国云
文 / 张国云
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率先在全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服务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1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发布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宣言,产生较好影响。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又共同发布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使得新时代新阶段服务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具体的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的进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般规律。2013-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202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成为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者有几点感悟。
正确把握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是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完成好这一目标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服务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创新驱动和新动能培养角度出发转换服务业动能,这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服务业发展。一方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坚决破除服务业企业“准入不准营、准入很难营”问题,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再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通过将知识产权内化于自身工艺流程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怎样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正因为服务业已经成为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这其中,对服务业的要求是“优质高效”,制造业是“先进”的、农业是“现代”的,这既是对传统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提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标准。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把政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放在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扎实推进优质高效的服务业体系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对服务业的要求是“优质高效”,制造业是“先进”的、农业是“现代”的,这既是对传统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提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标准。
优质高效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方面通过优化服务业结构,使得高端化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多元化生活性服务业较快增长,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农业、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贯穿于价值链的诸多增值环节,是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引擎和介质。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是浙江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对此,要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通过剥离、转型、升级三种模式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和高端化。而生活性服务业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对此,需要积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形成便捷、智慧、安全的服务体系,扩大有效供给,增强消费预期,实现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互促共进。
另一方面,尽快提高服务业效率,重点提高增量资源配置效率、存量资源利用效率。从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角度出发提高服务业效率,这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配置效率主要指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提高配置效率的关键在于加强要素的自由流动。利用效率主要指提高现有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之间通过资源转让、交易等方式,促进存量资源有效流动。
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管大的综合层面的,而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具体的操作层面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其本身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该区域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率先突破和高质量发展,对长三角地区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增强长三角地区服务业行业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全国城市群产业转型和升级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长三角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亟需建设更加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等特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背景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推动长三角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提高服务供给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使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较快增长,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我们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研发、金融、物流、农村电商、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做大做强,从而实现制造业、农业中间投入成本有效降低、产品附加值大幅增加,提高全产业链综合运行效率。与此同时,我们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健康、体育、文化等满足居民身心健康需要的升级类服务业有效供给,助力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推动长三角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提高服务供给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使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较快增长,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在这里,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需要我们继续向改革开放要动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服务业企业创新创造潜能,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高水平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具体说,为推进长三角区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至少要从七个方面努力。
路径一:聚力结构升级优化,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做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主题,关键在于创新发展。要打破更多壁垒,打通更多流通要素融合发展。综合实力强劲的上海、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制造业强省江苏以及科技强省及生态资源丰富的安徽,有着优质天然资源流动要素。要做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聚力结构升级优化,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要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路径二:构建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区域服务业发展体系,优化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制度环境。在三省一市现有的服务业发展政策基础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优势互补,推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制度建设趋同化、一体化、标准化。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区域实际,立足“十四五”发展,加快形成符合国际惯例、适应中国国情、满足地方需求的服务业发展制度建设顶层设计,指导和推进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发展合作。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放宽准入限制。对标CPTPP、DEPA等国际前沿经贸规则,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构建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区域服务业发展体系。
路径三:发挥服务业联盟的平台作用,共推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产、学、研、融互动合作新机制。长三角地区聚集了一大批学术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同时也聚集了一大批优势资本资源和投资群体。要发挥长三角服务业联盟的综合平台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换以及投融资平台的落地发展,加快实现现代服务业产、学、研、融一体化发展,促进金融资本与服务业有机结合,以融智、融资、融物、融服务,共推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产、学、研、融互动合作新机制,全力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路径四:加快集聚融合发展,布局承载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发展的项目平台,提升赋能制造业的服务能力。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需要围绕培育标志型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型制造发展需求为引导,超常规开放式发展专业化、国际化、知识密集生产性服务业,以引领支撑制造业增强产业链韧性。加快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字号项目平台建设。共同建设跨区域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打造高能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加快形成以服务业+数字化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努力构建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路径五:推进数字化改革,形成创新突破和扩大开放的经验成果,实现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跃升。立足数字技术创新推广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服务业数字化场景应用,提出服务业数字化发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关键领域,着力构建新时代数字化服务产业新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加速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专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推进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全面应用,推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数字化转型。凝炼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场景,重点发展智慧社区、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能交通、数字文旅等数字民生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消费水平。共同构筑服务业数字化重点平台,聚焦“数字赋能”特征,构建数字化评价指标,强化平台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广数字化试点经验,推进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平台数字化转型。
路径六:强化质量效益提升,培育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培育和建设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是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之有效的举措。要严格按照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成立大会通过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的认定暂行办法》要求,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金融、物流、商贸、航运、信息、旅游、文化创意、中介服务、家政、康养等服务领军企业和园区。
路径七:遴选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创新案例,树立长三角地区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典范。发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优势,率先培育一批优质行业、创新引领突出的现代服务业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地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数字化改革中的创新改革。
随着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将迎来更大市场和更多机遇,服务业质量和效率有望继续提升,更加优质高效、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包容开放的服务业将继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礡看主峰。让长三角三省一市携起手来,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实现长三角地区在数字变革、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中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行示范发展的新高地,从而率先在全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创造长三角服务业更加灿烂的明天。
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实现长三角地区在数字变革、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中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行示范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