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02-27温锦博
温锦博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历史也已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内蒙古向北开放和沿边开放优势明显,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在经济、政治、文化、区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研究呼和浩特当前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呼和浩特把握发展机遇,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谋划布局,主动推进贸易进出口,对外贸易虽有起伏,但总体呈稳步提升趋势。“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间,呼和浩特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583亿元,进口额累计实现293.63亿元,出口额累计实现288.64亿元。2021年,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进口额79.2亿元,增长6.1%;出口额80.6亿元,增长11.3%。“十三五”期间共培育形成了对外贸易额过亿美元企业4家,过千万美元企业21家,与“一带一路”沿线96个国家(地区)保持贸易往来。进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包装材料、乳制品及添加剂、饲草;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生物发酵产品、电力、光伏材料、羊绒制品等。
但相较于东部省会城市,呼和浩特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仍差距较大,对外贸易存在着诸多问题。①贸易结构不合理,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其中又以简单加工、初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出口商品单一,品牌效应不强。②外向型经济基础薄弱,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规模性生产企业少,经营品类低水平同质化严重。③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明显,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对外开放产业拉动不足,全市贸易依存度仅为5%左右。
1.2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情况
呼和浩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体呈稳步增长状态,吸引境外投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排在自治区首位。围绕乳业、化工、光伏等优势产业链,新设外资企业27家。境外投资涉及12个行业大类,国别扩展至26个国家(地区),累计新增对外投资企业64家,累计中方对外协议投资额18.95亿美元。
然而,呼和浩特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仍有待突破。外资没有很好地引导投入优势产业集群,发挥推进城市优势产业发展的功能,实现利用外资与产业转型有机结合的目标。对外投资合作仍有待加强,呼和浩特生物制造、羊绒制造、蒙医药等优势产能开展的境外投资活动少,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足40个,范围有待扩大。
1.3 对外旅游事业发展情况
呼和浩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呼和浩特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将呼和浩特打造成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吸引境内外游客来呼旅游消费。呼和浩特旅游人次不断增加,2012年为1 844.5万人次,到2019年已达4 82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不包含港澳同胞)从2012年86 535人次连续增长,到2019年达101 118人次。旅游收入2012年为267.44亿元,到2019年达1 040.42亿元。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虽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上来说,呼和浩特对外旅游事业呈现稳步向上发展。
但呼和浩特对外旅游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城市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旅游景区旅游环境有待优化,旅游的综合服务水平较低,旅游专业人才稀缺,旅游业既是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的行业,也是提供服务的行业,很多外国游客来呼旅游面临语言障碍,缺少知晓多国语言的专业导游等。
1.4 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情况
近年来,呼和浩特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商品直购店、O2O体验店、平台零售、自建平台B2B出口或零售出口、通过知名第三方平台进行出口等跨境电子商务业态不断涌现。2018年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羊绒制品),2019年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升级为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呼和浩特航空口岸运行良好,建成了全区首家B类国际快件监管场所,国际快件通关管理系统正式运行,C类出口资质获批,国际快件始发国由9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城市增至14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个城市。截至2020年底,呼和浩特白塔航空口岸累计开通11个国家和地区的25条航线,出入境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
但同时,呼和浩特市开放平台建设由于起步较晚,当前服务支撑功能劣势明显。具体来说,开发区发挥外向型经济集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足;口岸基础条件、物流功能单一,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服务还较为粗放,与各类开放平台功能互补不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落后,通关流程不优、通关效率不高,通关手续仍较复杂;口岸经营服务企业开展场内转运、吊箱移位等作业时间较长,重复检验、重复收费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收费行为时有发生;展会场所基础设施薄弱,承办国际性展会受限等。综合保税区、综合实验区尚处于建设阶段,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发挥不足。
2 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以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和变革创新为主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同时,我们也正处在一个风险挑战加剧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严重打乱了全球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给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放合作是应对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的历史选择。呼和浩特市推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是顺势而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并融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将有力促进呼和浩特经济新旧动能转化、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国内看,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梗阻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畅通国内的经济循环,同时,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些都要求呼和浩特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打通商品、要素市场,优化配置区域的既有资源,获得在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中所需要的人才、技术、产品等各类要素资源。高质量推进呼和浩特对外开放,对于中国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并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更加紧密稳固的国内国际贸易循环体系意义重大。
过去内蒙古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内蒙古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开放条件下进行。内蒙古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塑造更多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内蒙古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与俄蒙毗邻,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发挥内蒙古区位优势,打通中蒙俄经济走廊,将推动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亚洲到欧洲的畅通的北方通道。呼和浩特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节点,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推动呼和浩特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呼和浩特发展带来机遇。
3 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的发展优势
3.1 区位条件优越
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北部边疆、欧亚大陆内部,是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面向蒙古国、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区位独特,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2 开放基础雄厚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21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 1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1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 052.5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 931.71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比例为4.4∶33.7∶61.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10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 289 236万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 190 214万元,同比下降4.5%。
产业发展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呼和浩特当前正大力发展“六大产业集群”:①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称为“中国乳都”;②以绿色电力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③以节能低碳为方向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④以电子级硅、机械自动化技术为引领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⑤以生物疫苗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⑥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被称为“草原云谷”。
3.3 基础设施完善
呼和浩特市拥有较为完善的陆、空、网数字等基础设施。市内拥有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是内蒙古第一大航空枢纽,航线基本覆盖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2021年,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上线运行,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里程达到7 780 km,铁路里程达到674 km。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加速建设,高(快)速铁路里程190 km,高速公路里程达515 km。
3.4 对外开放平台众多
呼和浩特拥有北部呼和浩特科技城“研发区”,中部“留创园”“双创园”和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南部和林格尔新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众多,包括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等,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现代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呼和浩特成果转化中心、内蒙古大学家畜种质创新科研基地、紫光新华三中央实验室、中石化北方研发中心、金宇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加快建设。2021年呼和浩特11个工业园区、3个物流园区优化整合为5个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排名中提升3位。
4 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建议
4.1 大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高水平推进呼和浩特对外开放,需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呼和浩特市在291个城市参评的2021中国营商软环境排名中位列第46位,营商环境需要继续提升。呼和浩特应结合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经贸关系、强化对外投融资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方面的针对性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政务诚信监测体系和政府服务体制机制。
4.2 夯实对外开放产业基础
夯实产业基础,做优做强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巩固外贸传统产业优势,围绕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定位,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增强传统产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培育外贸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势,加快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积极培育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发展,促进光纤制造产业产研一体创新发展,向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光伏材料产品结构,提升电子级硅材料产能,配套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4.3 探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平台
①以盛乐国际机场、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为依托,争取申报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呼和浩特片区。②加快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发展保税加工产业,培育绿色制造基地,以乳制品配套产业、光通信产业、光伏材料产业为基础,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③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产业,培育跨境商品分拨交易平台。发挥保税物流、入区退税和监管功能优势,加强与周边口岸、港口、物流枢纽的产业合作和业务协同,积极拓展跨境商品在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完成集拼、报关、报检、封箱后转运分拨多式联运业务,引进大型专业供应链公司发展跨境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业务。④加快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项目的引进和落地,重点引进面向俄蒙欧及中亚市场的电商企业、平台企业、供应链企业及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推进本土企业与跨境电商业态融合拓展国际市场。⑤做大做强会展服务。推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会展载体提升功能、扩大影响,增强承接大型化、国际性会议展览的能力。
4.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布局跨境物流通道。依托中欧班列、TIR卡班、航空货运包机、万国邮路等物流通道,积极探索向北物流通道建设和发展模式,降低国际物流运输成本;大力推动航空口岸发展,以航空口岸跨境电子商务直购快件监管库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发挥国际货运包机、航空口岸的优势,大力发展对俄、蒙、中亚国际快件及跨境电子商务;积极探索新基建,鼓励外向型经济企业积极融入《呼和浩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纲要》,利用呼和浩特市5G、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交通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机遇,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