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与改善措施

2022-02-27侗,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生满意度

周 侗,王 媛

(1.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2.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客运段,南京 210009)

0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始终把就业看作最重要的民生,要以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为主要导向,总体实现更好的就业,以促进即将毕业的高校青年群体通过多渠道就业和创业,必须将“教育优先发展”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交会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显著位置。对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的就业问题不再是有没有工作的问题,而是能否能找到“更高质量的工作”。因此,从单纯关注就业量的层面,国家逐步将对就业质的重视纳入关注的就业维度中,希望能够通过切实提高就业的质,从根本上实现国民幸福感的提升。

XX 学院是一所在XX 省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全日制财经高职院校,学校建成了以会计为核心专业的财经类专业群,会计专业群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化专业群,会计专业是XX 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同时还是XX 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在该学院毕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学院逐步加大内涵建设,在保持高就业率的情况下,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从就业质量的多个维度来评价已经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中摸索目前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以求改善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 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1 评价指标维度的选取

从对现有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不少研究,有些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完善,但并不适用所有层次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本文在对文献整理查阅过程中,首先总结出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各评价指标的使用频次情况。其次,根据文献所整理汇总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频次汇总表,经过征询、归纳、修改,并结合本学院专业现状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了24 个指标,分别从工作质量、福利保障、职业发展、人职匹配、满意度五个维度来进行研究。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上节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从而建立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层级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①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采用Saaty 引用的1-9 标度方法。在进行判断矩阵的取值过程中,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专家组的各位专家五轮独立征询、归纳、修改,最终确定各层间的判断矩阵。③测算指标权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利用各层次指标单排序的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④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分析所得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再结合其相应的评价指标层级,进而可以得出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见表1。

表1 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续表1

2 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通过前述所研究的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和就业质量的评分表,参照调查问卷数据(限于篇幅,略),对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

2.1 2013—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趋势

由图1 可以看出,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2013—2017 年的就业质量变化趋势为先从低点快速提升、之后缓慢下降,进而小幅提升。分值的最高点在2014 年,分值的最低点在2013 年,从确定的就业质量评分标准可以看出,2013—2017 年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都处于“中等”的层次,但总体水平来说有些偏低。

图1 2013—2017 年XX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趋势

2.2 主要指标分析

2.2.1 工作稳定性

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根据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即签订劳动合同的角度考虑,其中高达42.86%的毕业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有19.64%的毕业生签订的是仅为1 年的劳动合同,二者之和占到了抽样毕业生总数的62.5%。结合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抗风险能力差、生命周期短的现象,可以看出,目前所调查的毕业生的劳动合同签约时间总体较短,其中不少企业仍违规操作,未与毕业生签订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微企业虽然更易接纳毕业生,但是由于接纳数量众多,缺少对他们的有效监管,对于大学毕业生未能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同时高职毕业生同样缺少必要的法律意识和观念,这说明了在校期间学校对于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缺少一定的有力指导。

2.2.2 变更工作频率

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毕业时间的毕业生随着工作时间增长,个人在职场之中也在不断地寻求自我价值的平衡。从毕业1 年及以内毕业生的未变更比例为64.29%,骤然下降到毕业2 年毕业生的未变更比例39.29%,可以看出应是合同期限约束时间不够造成的,之后随着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目的性愈加明确,因此随着毕业时间的增加,变更频率相应减小。

2.2.3 职业胜任能力

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胜任能力”调研中,“非常能胜任”占38.41%,“比较能胜任”占45.73%,二者之和的总体比例高达84.14%,这种比例得益于职业院校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所开设的多门实训课程和校外跟岗实践,使得学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识别现实工作中的知识、技能和岗位角色等,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直接需求。

2.2.4 企业文化认同

从调研数据中显示,毕业生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认同中,“非常认同”占33.76%,“比较认同”占33.54%,“一般认同”占29.37%,三者占比总体相当,再综合毕业生所就业的工作单位性质和规模来看,虽然民营企业所吸纳的毕业生占比较多,但是对于企业文化,各个企业自身差异较小,对入职时间不是很长的毕业来说难以形成充分认知。

2.2.5 毕业生满意度

毕业生满意度主要从毕业生核心知识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来考量。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关于毕业生对核心知识的满意度中,“非常满意”的比例为29.27%,“比较满意”的比例为37.8%,二者满意度之和为67.07%.

而关于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非常满意”的比例为22.56%,“比较满意”的比例为40.85%,二者满意度之和为63.41%。此调查数据的结果,综合反映了毕业生目前就业现状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服务对象角度给予的综合评价。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做出调整,以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响应需求。

2.2.6 用人单位相关满意度

从用人单位角度调研关于“认可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66.46%的单位“非常满意”,25.61%的单位“比较满意”,二者满意度之和为92.07%;关于“认可毕业生核心知识满意度”的调研中,65.24%的单位“非常满意”,25.00%的单位“比较满意”,二者满意度之和为90.24%;关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研可以看到,65.24%的人“非常满意”和26.83%的人“比较满意”,二者满意度之和为92.07%。不仅反映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核心知识和综合评价的较高满意度,还反映了用人单位所关注和认可,而被毕业生本身所低估的、潜在的综合能力。

3 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改善措施

3.1 学生层面

3.1.1 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一般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一定要借助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改革,依靠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支持,与企业、行业、社会进行结合,来强化实践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学生要坚持把自我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升作为核心诉求,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并将其进行有机融合,促进自我就业能力的提升。

3.1.2 树立弹性化的就业态度

学生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我国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的发展趋势,必须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以树立弹性化的就业理念。学生在树立弹性化的就业态度前,要充分了解自我的就业焦虑,即在面临就业时,学生对自我和就业问题的认知不足所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通过加强自我认知教育,使自己懂得如何去认识自我,如何评价自我,以准确对自我进行定位,减少就业中的盲目性,以达到高质量的初次就业,为后期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石。

3.2 学校层面

3.2.1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1)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以育人为目标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考核的目标激励来促进专业建设质量和专业责任意识。在评价机制中,不仅要加强实习和实训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占比,还要关注职业素养的评价,强调教育的长期效应与短效性的有机结合。在强调原有课程学分成绩的基础上,还需将德育、综合实训、职业素养等学分纳入整体评价之中,同时还将符合行业企业所要求的部分考核指标纳入,使得与行业企业的要求零距离地对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认真遵守职业的操守。

(2)将课程内容与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深度融合。在就业需求引导下,要求学生具有“软硬兼施”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下功夫,分析工作需要的相关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其学习能力和时间的范围内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工作岗位保持较高的关联性,同时将职业素养进行专业化地具象描述和提炼,而非简单地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一般能力描述。

3.2.2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

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的会计专业教育,不仅包括会计专业思想教育,还要包括具体的、会计专业学习方法的教育。在专业思想教育中,要着重介绍会计专业的特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关专业课程安排、会计专业的发展现状、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等。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深挖学生的就业潜能,帮助学生在入学阶段提前了解应对未来会计职业的挑战,应准备好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要求,便于学生对其自身的成长方向和阶段性目标进行设定和分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信心。

3.2.3 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

要提高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跟踪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讲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一批兼顾学生素质培养、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讲师队伍,是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跟踪,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中之重。其次,学校要科学设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时、评价体系与跟踪制度。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未来可预见的就业趋势,提高课程的实践效果,让学生真正做到不仅能设计,而且更能切实地去执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程度。

3.3 社会需求层面

3.3.1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满足社会、地方经济发展,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匹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同时还要培养出能够胜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就一定要跳出固有思维,加强与企业的融合和合作,让企业逐步参与到学校的办学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合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前的教学与市场需求接轨,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接触。

3.3.2 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才培养方面尤为突出的问题是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关联度较低。学校应根据对学生能力及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将原有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组合,调整为专业核心与专业方向为主的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不同专业方向中的共同任务和能力进行整合再开设课程,以此来培养会计专业核心职业能力。

3.3.3 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深度合作,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双方真诚开展合作的前提下,一定要深度合作,实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推进,以提升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质量,同时还能解决其中产学契合程度的难题。第一层次的合作,从合作内容上来说,浅层次的合作常常主要停留在实训基地建设和企业跟岗实习,这种合作随意性较大。第二个层次的合作,要求增加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到校内进行常规授课,使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以课堂为平台,融入人才培育的第一阵地,同时开展实训教学以及一些合作研究项目等内容的工作,而此种合作相对较为稳定。第三个层次的合作,则是在之前合作的基础上,增加师资队伍培训、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培养人才平台建设等多项内容,这样的合作则能体现全面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2)紧密合作,提高教师企业服务能力。在校企之间建立的这种“双赢”的关系中,学校一方应率先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使教师走进企业,在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利用教师优秀的理论水平帮助企业培训在职员工,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学校应契合企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可以给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培养和人才补给起到作用,以提升毕业后就业的质量。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毕业生满意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