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模式下的医疗景观设计研究框架构建
2022-02-27李晓冰
李晓冰
摘要:本文针对“康养+”模式基本理念、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明确划分功能分区、加强景观空间构造、合理使用景观要素、合理搭配植物品种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提高“康养+”模式应用效果,提升医疗景设计内容的合理性。
关键词:“康养+”模式;功能分区;景观空间
所谓“康养”是指康复和疗养,以加快人身体恢复速度。如果从生命学角度进行分析,“康养+”模式涉及到以下3个纬度。一是自然寿命,采取合理方法来延长人的自然寿命。二是精神层面,利用特色活动来满足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三是生命自由度,在满足健康要求下给予人充足的活动空间。如果从行为学角度进行分析,康复是模式应用的基础目的,疗养则是加快康复的重要方法。而“康养?+”模式在应用中,也会与其他产业结合,从而满足人们对康养内容的追求。
2.1 满足养生需求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若自身不能对此类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处理,那么也会激发一些情绪类问题,而该状态下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也会处于亚健康水平,导致个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而“康养+”模式下,所设置的生态风景,可以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养生环境,不同于以往绿色景观设计,结合理念的新景观内容,能够为人们营造出更加舒适的解压环境,搭配一些舒缓心情的生态活动,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养生需求。
2.2 促进行业发展
从发展历史来看,养生的发展时间较长,从中医“养生”方法再到目前推行的“新养生”理念,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而养生理念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养生市场养生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突破1万亿元,不仅是在醫疗建筑内融入该设计理念,而且许多地区也会围绕“康养+”理念推出生态规划园林,满足更多应用情况下的基础要求。
3.1 明确划分功能分区
明确划分功能分区,可以避免区域景观混乱,提升景观设计内容的层次感。在医疗景观功能分区处理过程中,会根据其他功能部分的特性内容和其他分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细致化分析,从而在区域内确定分区相对位置、分区辐射范围、分区关联性情况等。而且在“康养+”模式应用背景下,更加注重区间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以满足实际应用情况下的基础要求。例如,某地区在医疗景观设计中,采用了功能互补的方法来完成内容融入,在公共区域,如停车场、车辆行驶道路等区域,搭配绿色植物来共同组建公共区域景观,降低此类区域对于康养人群的生活干扰。同时在分区设计中也融入了动、静结合内容,在已建立广场中设置休息区,让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所需要的放松环境,满足人员对于休息区域的基础需求。?
3.2 加强景观空间构造
加强景观空间构造,能够提高医疗景观设计内容的层次感,满足具体的构造需求。根据以往经验,在医院服务过程中,其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面对人群种类、人群数量较多,如探病家属、康复人员、工作对接人员等。因此,在医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空间构造内容的均衡性,提高空间构造内容的丰富度。例如,对景观空间围合情况进行处理时,可供选择的安排方式包括开放式空间、封闭式空间和半开放式,对于空间相对位置、过渡方式进行处理,在确保空间独立性的基础上,满足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另外,在设计文化活动时,也需将活动与这些空间类型内容结合在一起,可提升活动与空间的融合度,提高空间构造所带来的精神满足感。
3.3 合理使用景观要素
合理使用景观要素,可发挥“康养+”理念的应用价值,提高景观设计空间的协调性。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突出视觉色彩美,在景观要素的选择中,需要做好建筑小品、景观植物、铺装材料色彩的搭配工作,从康复人员角度进行考虑,优选暖色调色彩,营造出温馨的疗养环境。二是突出视觉形式美,在医疗景观设计环节中,需要在确保功能多样性基础上,确保整体感觉的整洁性,借此来稳定患者的不安情绪。通常情况下会围绕某一类风格来展开景观设计,进而提高设计内容的统一性。三是突出听觉声景美、自然声(蝉鸣、鸟叫、水流动等)的融入,可以对患者情绪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搭配植物香味,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疗养效果。四是突出触觉感受美,包括座椅材料选择、座椅高度、座椅长度、坡道长度、坡道坡度、坡道休息区宽度、扶手高度等,借此来提高患者舒适度,使患者有好心情。
3.4 合理搭配植物品种
利用植物特色搭建自然景观,营造更加舒适的自然环境。在具体搭配中,第一,注重本土保护,对于植物品种的选择,需充分利用本土植物的造景优势来完成景观设计,而且本土植物适应性更强,成活率更高,这样也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支出,提升了设计内容的经济性。第二,在植物选择中需要对植物芳香价值、药用价值进行考量,避免使用飘絮、过敏、有毒品种,从而在满足景观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升其景观价值。
综上所述,将“康养+”理念融入大医疗景观设计中,对于提升设计内容人性化,满足植物应用要求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