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2022-02-26倪建超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理工科导师研究生

刘 群 倪建超 赵 艳

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刘 群 倪建超 赵 艳

[厦门大学]

近年来,高校理工科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理工科研究生作为国家未来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才先育德,在增量的同时,如何做好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来说是个重大挑战。文章以某高校理工科研究生为对象调研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阐明对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提高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建议,以期为当前加强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万米海试,到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一次又一次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变革,都离不开理工科人才的贡献。做好理工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前和未来科技及工业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求。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研究生明确其人生观及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当前,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加强,研究生群体的思想主流健康向上,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逐渐提高,但也出现少部分研究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心理素质较差、功利性较强等问题,出现发表不当言论及伤人害己的事件,其中不乏理工科研究生。[2]这些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部分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有关。如何加强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校及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文以某高校在校理工科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理工科研究生思想动态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方面设计问卷,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随机调查,调研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13份,样本覆盖各理工科专业及年级。

一、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个体自我认知状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看待自身政治理论素养方面,79.18%的学生认为自身政治理论素养非常好或比较好,20.1%的学生认为一般,0.73%的学生认为比较差。在研究生期间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上,73.8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比较有必要,21.55%的学生意愿一般,4.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表明大多数理工科研究生认为自身政治理论素养水平较高,同时对于研究生期间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但也存在个别学生认为自身政治理论素养较差且没有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心理健康自我评估方面,85.9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心理状态非常健康或比较健康,12.83%的学生认为心理状态一般,1.21%的学生认为心理状态不健康。这反映了当前大多数理工科研究生心理状态较为健康,具备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但部分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关注。在职业选择倾向性方面,37.05%的学生选择国家重点行业领域,51.82%的学生以工资高、待遇好优先选择就业行业,5.81%的学生选择其他行业或自主创业,5.33%的学生还不清楚择业方向。这表明目前理工科研究生就业仍然以就业薪资和待遇为第一标准,对国家重点行业领域抱有较大热情,部分学生则对未来规划不明晰。

(二)思想政治学习状况

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方面,33.17%的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党团组织学习,23.24%的学生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6.88%的学生是通过学习强国等新媒体,9.93%的学生是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3.39%的学生是通过与导师、辅导员交流和其他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频率方面,28.33%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会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30.51%的学生一周多次学习,25.18%的学生保持一周一次学习的频率,13.08%的学生学习频率为一月多次,仅有2.91%的学生学习频率为一年多次或更久。表明党团组织和学校课程对理工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但也有着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并且大多数学生保持每天或者一周多次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频率。在对时事政治关注度方面,88.14%的学生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11.38%的学生关注度一般,0.48%的学生表示不关注。说明大部分理工科研究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很高,会积极主动地关注了解相关新闻。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22.03%的学生表明经常主动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55.45%的学生偶尔阅读,20.1%的学生极少阅读,2.42%的学生从不主动阅读。说明理工科研究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存在不足。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情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方面,72.88%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24.7%的学生认为质量一般,2.4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表明大多数理工科研究生对学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质量比较满意,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质量不太满意,学校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质量方面还存在进步空间。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33.66%的学生认为是探究味,23.24%的学生认为是文化味,21.79%的学生认为是政治味,16.46%的学生认为是学术味,4.84%的学生认为是理论味。表明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更加强突出探究及文化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研究生主体性发挥如何”的问题上,51.82%的学生认为研究生主体性发挥非常充分或比较充分,43.1%的学生认为一般,5.09%的学生认为不充分。这表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研究生主体性发挥还有待提高。对于“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是否有帮助”这一问题,66.83%的学生认为帮助非常大或比较大,26.88%的学生认为帮助一般,6.29%的学生认为帮助小。这说明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切实地使学生们获得了帮助,但仍不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针对性提供帮助。

(四)教师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针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以什么身份开展教学的”这一问题的回答, 50.8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指导者, 25.91%的学生认为是平等互动者,20.34%的学生认为是思想灌输者,1.21%的学生认为是旁观者。这表明大多数理工科研究生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担任着至关重要的“教学指导者”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素养。在“导师、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否明显”这一问题上,62.47%的学生认为非常明显或比较明显,30.51%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7.02%的学生认为不明显。表明导师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在对自己与导师的关系认知上,34.38%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传统师徒型,33.17%的学生认为是科研合作型,16.22%的学生认为是平等朋友型,11.38%的学生认为是老板雇员型,1.45%的学生认为是父母子女型。关于“是否与导师或课题组成员探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话题”这一问题, 49.39%的学生偶尔探讨,25.42%的学生几乎没有探讨相关话题,仅有25.18%的学生选择非常频繁或比较频繁。这表明大多数理工科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局限于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方面,在日常科研中很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话题的交流。

二、加强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从对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结果来看,当前大多数理工科研究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对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较为满意。但也暴露出部分学生存在政治理论素养低、政治学习积极性低、人文素养不足、心理不健康、规划不明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教学效果不明显、缺乏探究性,教师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不够突出等问题。

(一)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在推进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新形势下,培养的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党建引领作用越强越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3]一是以党建带团建,加强理工科研究生的政治理论教育,通过定期开展班会、党团组织活动等方式,举办线上线下知识竞答比赛、交流会等形式学习党的重要思想理论及人文知识,端正学习态度。通过不间断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及人文素养。二是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群体相较于其他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党的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员在自身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带动身边同学学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潜移默化中传授思想政治理念,提高身边同学的思想政治觉悟。三是在党建中融入学科元素,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将学科元素融入到党建中开展富有学科背景的思政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所以,要将学生专业特色与党建工作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信息化时代如火如荼的到来,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创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4]一是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传统的理论授课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可通过翻转课堂式教学创新课程形式,增加课程的探究性、趣味性。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引入更多基础类文学知识,提高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二是以实验室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室作为理工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重要场所,在发挥思政育人功能上具有天然优势。充分利用实验室作为实施平台,开展实验室安全文明知识竞答、实验室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既能丰富科研之余的娱乐生活,又寓教于乐,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入研究生导师参与指导,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于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三是加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例如常见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网络媒介,通过学生每天都能触手可得的信息渠道,能够第一时间将思政理念传导到学生端,实现全天候思政教育。四是注重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较于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深刻影响效果,这种寓教于生活的方式更容易被广大理工科研究生接受。例如引导广大研究生投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去接受劳动教育,履行责任和担当。通过组织研究生前往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以及重点行业基地现场观摩实践,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三)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水平

高校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头等大事,各类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水平。[5]一是提高理工科研究生专业课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及课程思政能力,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对研究生会产生很强影响,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专业课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理工科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端正科研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落实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求,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在学期间,理工科研究生与导师接触时间长,导师对学生日常思想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过程中,要注重师德师风,严守学术道德。[6]日常生活中,导师应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在课题组会中,引入思政元素,做到对学生全方位思想引导。三是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辅导员应做好学生价值引领,经常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帮助研究生解决心理问题、现实问题,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高校应充分发挥导师和辅导员的主体作用,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通过构建以队伍互融为重点的课堂协同育人、以育人基地为重点的实践协同育人、以网络文化为重点的文化协同育人、以创新创业为重点的科研协同育人、以支部共建为重点的组织协同育人、以意识培养为重点的管理协同育人的“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发挥好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效。[7]

[1]刘雨婷.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2]颜宏宇. 理工科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3]刘云博.新时代高校“党支部+理论社团”基层党建模式探索[J].党史博采(下),2019(08): 38-39.

[4]章娉琪, 董燕妮.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管理观察, 2017(35):2.

[5]庞文慧.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育人路径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21(05):55-58.

[6]周丽霞, 任颜.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导师主导的研究生德育模式探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3(25):4.

[7]沈芳.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19(01):36-38.

福建省202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协同育人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SZF2020003);厦门市2018年社会科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课题编号XMSKLLYB17-04)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理工科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导师榜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浅谈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