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教学:指向深度教学的思政教学论课程改革

2022-02-26刘秉亚

高教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深度思政政治

刘秉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一、前言

教学论课程是培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关键课程,为不断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学科教学论在师范类院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尝试各类更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改革,旨在更好地满足基础教育对中学教师的需求。2009年郭元祥教授在我国首次提出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成为各类教学改革的目标诉求,“推行深度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步骤”[1]。就思想政治课而言,也应以“深度教学理念重塑思政课堂教学新样态”[2]。但是,“深度教学在高等教育界的研究远没有基础教学领域内受到的关注多”[3]。作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论,构建深度教学理念导向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搭建基础教学和高等教育深度教学的桥梁。因此,本文在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改革过程中探讨如何进行深度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思政教学论深度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深度教学是近年来教学改革领域的理论引领,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的深度教学改革能够引导思政师范生深度学习,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实现双向互动,其教学改革的目标能否达成关系着能否为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好潜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深度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根本标准分为知识解读的深刻、生活经验的联结、思想文化的浸润、核心素养的培养[4]四个维度,本文基于此考查思想政治教学论深度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深度认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深度教学相对于浅层教学而言,不仅包括教学过程知识的简单传递,更注重深挖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知识的生产过程、知识的符号意蕴等。就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而言,深度教学要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教师的实践管理和学生的实践训练三个环节,对教师的深度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深度实践教学能力有一定要求。在思想政治教学论的知识传授环节,教师基于对理论知识的背景和结构层层分解,不是在理论容量上增加,而是在理论厚度上提升,不是追求知识传递的多少,而是聚焦知识传递的深度,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树立深度学习的知识观,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教学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思想政治教学论的实践环节,教师对实践训练的设计要求成为学生深度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规范、教学方式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反馈、教学反思的要求等,成为学生深度教学展开的前提基础,从而产生教学论实践过程的层层递进,引起学生从知识理论内化过渡到教学能力外化。在思想政治教学论的实践环节,学生基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主动建构自身的深度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的教学方法,展现规范的教学技能,提出深刻的教学反思,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完成深入的教学研究。教师是否做到深度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深度教学的质量,知识讲授环节的深度教学是实践训练环节深度教学的基点。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好教师深度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两个维度,处理好教师知识讲授、教师实践设计、学生实践训练三个环节。

(二)深度体验: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双向转化

生活经验是人类知识获得的源泉之一,“一般教育学知识和实践情境知识等都是其得以转化生成的知识基础”[5]。教学知识本身离不开教学经验的获得和总结,越复杂体验越能够建构深层次的知识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亲身体验能够深化知识的内化过程。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具有实践的特性,深度教学的标准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四次转化:教师的知识符号向教学经验转化、学生的知识符号向教学经验转化、学生的教学经验向知识符号转化、学生的教学经验向教师知识符号转化。

首先,教师的知识符号向教学经验转化是教学论课程的发生起点。教学论的理论教学源于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教学体验。深度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设计深入思考,对教学经验深入感知,加深学情分析和教学反馈的重视度,将教学技能知识通过自身的教学过程给学生做好教学示范。其次,学生的知识符号向教学经验转化是教学论课程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论是教学生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知识的课程,深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教学训练深刻阐释自身理解的教学知识,以凸显学生知识内化的症结和外化的运用问题。再次,学生的教学经验向知识符号转化是教学论课程的关键环节。深度教学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教学经验可以检验教学理论,在整合过程中提取有效资源形成实践性知识,搭建知识和经验的信息桥梁,达到牢固掌握教学知识,运用教学技能深化理论体系的过程。最后,学生的教学经验向教师知识符号转化是教学论课程的建设目标。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在较长周期中持续总结经验,期间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乃至教学内容。评判思想政治教学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学表现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知识的传递效果,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理论。四个转化过程并非依次展开,而是互动循环,在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中完成师生之间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双向转化。

(三)深度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

思想政治课承载着培育和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学论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高校到中小学的传承,也是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洗礼的重要过程。知识本身只是一种文字符号,但在教学语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而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特性就是价值引领,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深度教学离不开对知识承载思想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中达成三个环节。第一,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于知识符号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课堂话语和知识理论作为外显,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精心筛选富含家国情怀的案例,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注重恰如其分的情感升华,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寻找表达的链接点,引导思政知识体系到政治认同的升华。第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学生在课堂感知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升华和对生活世界的体验反思实现接受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教学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达成。第三,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次解读和表达。经过前两个环节的过渡,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重现教师的深度教学过程,将知识理论和价值引领高度契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次传递。在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全过程,历经“教师思想—知识—学生思想—知识”的循环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认同的衔接过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实践都要求达到师生双方的情感共鸣,以期实现贯穿大中小思想政治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四)深度影响:实现思政一体化建设目标

“教学改革体制一体化是强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6],思想政治教学论应成为打通各个学段的关键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大思政”理念,将大中小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而实施深度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论的课程长远影响。第一,思想政治教学论深度教学有利于培养优质的思政教师。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思政课教师能够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学论以此契机明晰思政师范生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深度教学针对性地解决思政一体化建设中的难点。第二,深度教学能够明确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进而成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设置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规范思政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达成度和科学化,思想政治教学论深度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计环节可以增强讲解和训练力度,提高师范生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依据学情分析聚焦具体的教学目标,构建思政课程逐步深化的生态场。第三,深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体系的深度把握,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备课和有效衔接。思想政治教学论要求学生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厘清中小学思政教材之间的逻辑体系和递进层次,在“懂、透、清”的基础上及时更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四,深度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同课异构中呈现多元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思想政治教学论在教学设计中实行同课异构的深度教学,基于新课改理念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依据课堂评价探索契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总之,思想政治教学论深度教学对建设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具有长远影响。

三、微教学成为思政教学论深度教学改革的新样态

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要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改革,深度教学改革符合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建设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论的课程效果,在知识接受和实践训练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教学所具备的要素包括恰当的激励情境、高水平的学习活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师生间的互动四个层面[7]。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深度教学改革。

(一)微课程:在同课异构中强化问题情境

激励的情境可以优化教学设计,学生更易融入课堂环境,加深知识的思考,达成教学目标,极大提高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学论要根据课程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讲授环节采用合适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知识学习思维,增强情感共鸣。微课程学习时长短,知识理论聚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对某一问题深入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微课程的深度教学从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解理论体系的知识点,在教学重难点上下功夫强调学习方法。深度教学设计能力是思想政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革命的关键[8]。在学生教学训练环节也要彰显问题意识,基于问题设置合理情境,在问题主导的过程中设计教学案例,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后期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在创设情境中越细微的问题越能体现知识的思考程度,微课程可以真实地呈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思想政治教学论深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微课程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分组,在同课异构中探讨教学问题,在问题分解中得出教学设计,在比较和修改中构建更合适的问题情境。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微课程都体现出微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论中的重要意义。微课程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加深学生的知识认知,在同课异构中通过微课程分解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技能提高,学生录制的微课程也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强化知识认知。

(二)微格教学:在技能训练中注重评价过程

高水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构建、理解和运用知识中思维活跃,呈现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打通知识迁移和技能外化之间的关系,掌握有效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就思想政治教学论而言,高水平的学习活动体现在理解教学知识和展现教学技能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理论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主题式教学,在教学能力分解中兼顾教学设计的完整性,编写的教学设计可以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状况,是展现教学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微格教学的说课环节是测评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的重要途径,简短的说课可以多元化考核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加工和建构的深度,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度教学的效果。在微格教学场域中,深度教学在于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双向转化过程的程度,一方面教学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学能力的呈现需要扎实的教学知识;另一方面,实践性的教学知识也要及时总结和升华,进一步丰富教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而两个过程都要在评价指标中得到体现以凸显高水平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总之,学生的学与练都要体现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在内隐和外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思想政治教学论的微格教学要创新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模式,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三)微课题:在理论研究中形成知识体系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判断深度教学的重要指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把教师传递的知识符号与原有的内在知识融合,对知识进行分类、关联、重组、整合,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一般程度上表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说知识信息更新越快,教学质量越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思想政治教学论是知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课程,知识和实践的转化愈加频繁,知识符号获得有意义的建构,学生在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及时更新理论信息更容易达到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创新的能力,微课题能有效实现学生知识信息加工的效果。思想政治教学论微课题根据教育教学技能的组成分解为多个要素,学生围绕每个要素分组展开研究,每个小组的研究包含完整的教学技能,小组成员则分别对每个要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构建理论体系,以指导教学实践训练,实现知识在实践过程的高效转化。首先,每位学生通过教学理论学习将教学技能“是什么”及时分享给小组成员,在开展教学训练之前构建教学理论知识框架,以深度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其次,小组成员在实践教学中亲身体验并总结“为什么”,以问题为导向营造良好的知识探究氛围,激发知识结构创新的驱动力。最后,学生针对研究小组出现的教学问题探究“怎么做”,用知识发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之,思想政治教学论微课题让学生成为知识构建过程的主导者和探索者,积极参与小组深度教学,提升学习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四)微交往:在双向交流中增强师生互动

师生间深度互动是高效课堂追求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理论的深度,由浅层知识升华为深度知识,在线上教学日益壮大的背景下师生的有效互动显得尤为突出。师生互动不仅指课堂的师生交流,更指向课外的线下沟通,课堂互动是师生交往的主渠道,但随着微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线下交流成为课堂互动的延伸,在交往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上都有不可估量的效果。思想政治教学论的课程学习效果与教师的互动息息相关,无论是课堂的技能指导还是课下的实践反馈都能促进深度教学。微交往主要针对课下的师生交流,通过微媒介了解、指导、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以内容短、频率高、效果好为特征,具体包含“交流互动、教师反馈、教学环节”[9]三个维度,微交往在三个指标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师生的交流互动最直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既包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组建知识信息量大、学习活跃度高的微交往群是提升深度学习的重要方法。第二,教师课外的及时反馈是微交往拓展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时长有限,课外反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第一时间解答学生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学环节的互动是微交往的内容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交流方向。学生对教学知识理论、实践训练疑问、课题研究困惑等都需要教师频繁地答疑辅导,微交往在线下教学平台专注教学问题,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提升教学知识的深度思考。总之,思想政治教学论微交往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成为提升学生思维深度的重要方式。

四、实施思政教学论微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指向深度教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论改革可以从微课堂、微格教学、微课题和微交往四个层面展开,在教学内容的厚度、教学方式的广度、教学研究的力度、教学互动的温度、教学参与的深度等方面有所提升,对思想政治教学乃至其他课程教学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思想政治教学论微教学的深度改革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尤其在习惯、分组、反馈、评价、互动等五个维度深化教学改革。

(一)培养深度学习的微习惯

在信息冗杂的网络社会,海量信息需要消耗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呈现碎片化现象”[10],思想政治教学论在培养学生学习深度时也面临这些现实问题。第一,学生以应试教育思维将知识符号化,考试和考证的压力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过多关注试题和考试信息。第二,学生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训练,没有认清教学论培养学生技能的特性,倾向于搜索知识而非反思实训效果。第三,学生聚焦于实用性信息,热衷短期提高的知识内容,对教学能力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不利于自身教学能力的长远发展。

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深度教学改革旨在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理念,激发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知识筛选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意义的批判思维。微习惯包含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是行为习惯的前提基础,行为习惯是思维习惯的具体表现。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制定长短期目标的微习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定期让学生明确长中短期目标,养成每日目标制定和执行总结的微习惯。其次,教师制定旨在培养教学技能的考核方案,转变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思维方式,将学生日常的微行为融入评分体系,以形成每日练习和反思的微习惯。最后,教师需要平衡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比重,做到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融合设计,实现知识指导和实践总结的双向转化,让学生形成实操后必总结和修改后必实训的良性循环。因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离不开教师完备的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生成过程及时调整和反馈,督促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养成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微习惯。

(二)构建合理有效的分组教学

微格教学空间小、人数少、时间短的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论采用合作学习,通过合理分组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彰显个体智慧和能力,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但分组学习却在实践过程呈现很多问题。第一,小组成员间合作明显。分组是合作学习的首要问题,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能否顺畅、合作效果是否明显与分组状况有直接关系,构建和谐的团队协作氛围是分组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二,分组学习的问题设置要恰当。分组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研究问题是小组活动的核心,教师对各小组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激发成员的求知欲、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完善过程性的评价机制。判断成员的知识贡献率是合作学习的难点所在,由于最终成果展现的是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位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深度学习程度不能直接体现,容易导致部分成员的参与度降低。

思想政治教学论教学改革中的微课程、微格教学、微课题和微交往都需要合作学习,必须处理好上述几个问题。首先,深度教学中的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表达能力等个体差异,制定分组标准,在微课程和微格教学中组建同课异构的教学小组,在微课题和微交往中设置异课同构的研究小组。教学小组中包含每个研究小组的成员,每个研究小组又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小组。其次,深度教学保证实践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教学小组针对共同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在教学实践中保证教学训练的深度;研究小组针对每个教学技能进行理论分析,在知识探究中指导教学小组的理论深度。教学小组和研究小组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保证认知和实践的良性循环。最后,深度教学保证每位成员责任明确。由于研究主题不同,每个研究主题的成员负责所在教学小组的研究主题,必须及时分享和总结本教学小组在教学研究主题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小组的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本组的教学活动,做到每位成员各司其职,其学习责任和学习行为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贯穿教学的多维度评价

课程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过程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考核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规划、学习重点、投入比重等。考核评价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以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自主学习能力、批判创新能力为重点。传统的考核主要是记忆性和终结性的应试考试,以记忆性考核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固化思维,淡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习惯的养成,结合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改革样态,需要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效融合,既要肯定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也要保证教学训练的良好效果。

指向深度教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论教学改革需要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包含微课程、微格教学、微课题和微交往各个环节,优化各部分内容的评价比重,设计学生评价(研究小组评价和课题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在学生的学习规划、训练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等方面都要很好地体现。第一,微课程的诊断性评价。微课程针对教学技能的每个步骤实施诊断,从学习规划、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材料使用、提问技巧、语言教态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第二,微格教学和微交往的形成性评价。这个评价过程是教学论改革的重点,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考核方式,包含线下教学能力的训练效果、学生互评的反馈意见、教学反思的深刻程度,既重视教师对学生教学过程的检测,也强调学生合作过程的互评反馈,提高教学行为和知识提炼的双向转化。第三,微课题的终结性评价。通过教学和研究的交叉分组,每位同学的训练研究结合内容独一无二,在教学体验和课题研究的双项训练后形成课题论文,以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之,多维度评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的深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创新的能力。

(四)增强师生互动的微效果

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是课堂深度教学的目标诉求,是有效课堂的重要表现,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重要体现,是知识传递和增值的重要渠道,是学生教学参与度的重要指标。课堂互动质量可以分为情感支持、课堂组织和教学支持三个领域[11],不仅包含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存在学生之间的互动,思想政治教学论深度教学也应注重这三个方面的效果。第一,情感支持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度,对教学的热情和教师提问的积极反应,拥有正向的情绪,尊重教师和教学过程。第二,课堂组织需要教师的课堂设计符合学生的期望,组织有效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制定明确的教学规则,提供正确学习研究的演示。第三,教学支持是教师在学生教学参与过程中给予的智力支持和积极反馈,教师将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传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思想政治教学论微教学改革以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为导向,获得学生情感支持。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提供教学理论帮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主题精心设置课下讨论微议题,随着课堂的逐步推进及时更新议题,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和深度探究,将微课堂、微格教学、微课题、微交往四者同向同行,环环相扣,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其次,教师要做到课堂及时点拨和课下集中解答。鉴于合作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微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研究瓶颈和教学内卷,亟需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演练、教学研究中适时运用教学经验和知识智慧助推学习深度和理论提升,特别在学生的教学反思和小组总结环节贡献自己的教学智慧,加速实践经验向理论升华的交互过程。最后,教师要以学生为重,不断提升教学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学论要发挥线上线下协同作用,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微课堂教学中基于学情分析聚焦学生的认知困惑,注重情感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微格教学中把握教学评价的语言温度和真诚态度,触发学生心灵认同;在微课题和微交往中尊重学生的研究成果,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思想脉搏,在给予充分的理解肯定基础上解决学生关于教学的疑难困惑,提升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和心灵的契合度。总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交流,教师讲授还是合作学习,教学示范还是评价点拨,都要注重师生的互动质量,以达到提高深度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旨在培养思政师范生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深度上进行教学改革是思想政治教学论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指向深度教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论改革从微课程、微格教学、微课题、微交往四个维度展开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在知识探究和实践训练中实现深度学习。“迈向深度学习已成为教学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12],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教师的深度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增强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观照力度”[13],思想政治教学论的微改革是基于本土化教学的新尝试,是将教学理论和学科发展相结合的新探索,在理论层面的深度建构和体系建立上还应进一步挖掘,在实践层面的系统化和全面性上还有待提高。

猜你喜欢

深度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