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价值追求的历史回望*

2022-02-26徐晓霞

高校辅导员 2022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徐晓霞

(山东大学 物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价值”作为哲学范畴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概括性,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1]职业价值是指某种职业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其价值追求体现了自身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必然对这一职业身份具有积极意义的属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发展历程中,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追求。高校辅导员制度于1953年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始试点建设,经过近七十年的实践探索日臻完善。从建国初期孕育建立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飞速发展,从二十世纪辅导员制度稳固建设到新时代的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走过一条艰苦奋进的光荣道路,为我国高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透过历史的视角考察辅导员制度的沿革发展及时代特征,对辅导员价值追求加以审慎的梳理与研究,对于明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制度孕育建构初期,辅导员的价值追求(1949年下半年-1977年下半年)

1949年9月,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原则,党和政府对高等学校采取了“维持原有学校,逐步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方针,妥善对旧中国的公立、私立高校进行接管、接收、接办和改革,在前期新民主主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新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从根本上保障了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实施。1951年11月,政务院正式批准了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全国工学院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各工学院有准备地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2]1952年10月28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对政治辅导员的“职责”作出了初步的基本规定,明确要求在高等学校重点试行政治工作制度,设立政治辅导处并配备辅导员。政治辅导处的主要任务,暂定如下:“(1)指导全体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2)协助教务处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3)指导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社会活动;(4)掌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情况,管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历史、政治材料,主持毕业学生的鉴定,参加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参加教职员的聘任、升迁、奖惩等工作。”[3]《指示》明确了辅导员的重要职责是担当大学生的政治领路人,构建了辅导员制度的工作机制,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1953年,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和聪明智慧率先建立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1961年,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4]这是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要在高校设置专职政治辅导员。

政治辅导员制度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制度保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成果之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进行辅导,旨在增强高校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功能,让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国家建设工作和革命工作的广泛需要。中共中央的文件精神和高校辅导员制度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要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性本质,也表明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是做好政治工作,制度建设也是应急性、服务性的,还不具备明显的职业化、专业化特征。这一时期高校辅导员主要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既要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其工作要求为“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管红,而且要管专。红与专应该是统一的,只专不红,只红不专,都是不对的。高等学校师生的红,不但应该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而且应该表现在他们教学和学习的实际行动中”。[5]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价值追求可以概括为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

其一要政治觉悟高。“政治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对社会主义事业忠贞不渝,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思想的侵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是非分明,在重大风浪面前经得起考验,担当起大学生政治领路人的伟大职责。在个人修养方面,“政治辅导员”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道德标准,向雷锋同志学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革命意志。

其二要业务素质好。做好政治辅导员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必须注重提高理论修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在工作和学习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改造思想、改进工作。政治辅导员只有深刻理解理论精髓才能指导好全体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并协助指导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完成对师生的社会主义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联系大学生的关键力量,需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指导开展各项社会活动以及政治思想方面的鉴定考核,同时承担现实中繁重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开展相关工作的技能和素质,例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当时基于时代背景、政治形势及现实工作的需要,政治辅导员多是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党团员来担任。他们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同活动,在学习和思想两个层面成为表率并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有效地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他们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同时也得到了成长锻炼。他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培养出同时具备较高业务水平、较好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经验的干部,这种“双肩挑”的工作模式成为其他高校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传承发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被破坏,‘踢开党委闹革命’,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6]这种形势严重冲击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时期辅导员的价值追求(1978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逐步踏入了普及化道路,以注重高等教育质量为重点的稳定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明显加速,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扩展与深化,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冲突此起彼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环境因素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无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斗争还是与经济建设为主题相呼应的要求,无论是日益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与期待,都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形势的发展党中央把专职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从顶层设计开始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不仅要求长期坚守辅导员工作岗位,更提出了向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方向,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全面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取得了开拓性进展,工作架构和体制机制建设日臻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等文件相继出台,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素质要求,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成长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化建设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这一时期“辅导员”社会角色历经了从“政治辅导员”到“辅导员”,从兼职到兼职为主、兼专结合再到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历史变迁,其价值追求可以概括为政治强、业务精、思维新、作风正。

其一要政治强。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辅导员是教育者,更是接受教育的对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必须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7]其次高校辅导员必须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指引人生方向、成就伟大事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引领、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生力军。

其二要业务精。2006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8]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需求内容更广泛、期望值更高,辅导员必须能够“十个手指弹琴”且每一首曲调都优美,新形势下辅导员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辅导员不仅需要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还要保证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辅导员不仅要组织好各类型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活动等大型集体活动,还要能够应急应变处理解决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为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部于2005年首次出台文件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中的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于2007年确定了首批2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引导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把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作为提高政治信念、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各级党委组织的集体学习、讨论、参观等形式加强学习。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包括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其三要思维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高校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全面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以及成长发展需求,打破教条型、经验型、单向度的思维定式,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讲解、生硬刻板的规章制度,辅导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势利导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辅导员要注重实行双主体性原则,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开展教育管理。辅导员要学会运用生动多样的教育方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通过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用正反两方面事实和大学生容易接受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教育他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辅导员更要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通过帮助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问题来解决思想问题。为了达成更好的教育目标,辅导员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一方面,辅导员必须大胆探索、主动创新,发挥党团及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带领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同时高校要积极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发展指导渠道,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四要作风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其工作作风、规范与公正程度、个人修养与魅力等,决定了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信任程度与亲密关系,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能否落到实处。辅导员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加强品德修养,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以自身言行率先垂范,做一名优秀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方面,辅导员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党规党纪,严格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积极推进法治教育,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将公平正义理念运用到教育管理中,帮助大学生塑造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精神。在工作中坚持把教育管理行为与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相结合,奖惩有度,严格要求不护短,细心关怀不歧视,实现管理与程序正义,从而树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真正做到教育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另一方面,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充分利用自身的正面形象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辅导员只有洁身自律,谨言慎行,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树立起教育者的榜样力量。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尤其要求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乐于从教,勤奋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价值追求(2012年下半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的高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新的更高的战略定位,”[9]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标志着我国“大思政”战略定位和工作格局的确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要求。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2017年9月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等,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进一步明晰了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标准,强化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战略定位,提升了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认同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面向全国征集、凝练发布了高校辅导员誓词:我志愿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拥护党的领导,献身教育事业,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作为高校辅导员共同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追求,誓词体现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高尚精神风貌,激发并凝聚起辅导员投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力量。

(一)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价值追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10]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教师群体,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铸魂育人的重要责任。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自身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教育影响大学生,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辅导员作为教育者必须通过加强政治修养、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成为政治思想的引领者和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辅导员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广大学生一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辅导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时刻牢记使命责任,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11]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明大德、立大志、成大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二)敬业爱生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价值追求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距离大学生最近的人,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必须坚守初心和使命,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关注实际问题的研究者,成长为政治过硬、信仰坚定、育人本领高强的优秀辅导员。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除具备公民应遵守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外,还必须遵循并践行敬业奉献、关爱学生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既是辅导员的内在诉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一方面,作为一名担负历史使命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有清晰的职业角色定位,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敬业育人的责任,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立足工作实践、夯实基础理论,聚焦热点前沿、深化学科交叉,勤学苦干、多思善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尤其注重提高个人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力,顺应时代要求持续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发展。[12]辅导员成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专家”不仅需要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等,还需要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真正担当起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与使命。另一方面,辅导员要积极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和形势挑战,在教育实践中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新的高度。在育人过程中辅导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秉持和深化爱与服务的育人理念,用爱育人,用心服务。教育方式要从单向输送教育理念和管理措施不断向专业的咨询、服务和资源提供等多种职能转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机制,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对大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暖心关怀,做他们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让“辅导员工作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13]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辅导员的终极价值追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贯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包括两个主体的全面发展,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个性、能力和知识各方面都要实现自由、协调、充分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学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保证两类主体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达到共同提高。辅导员和大学生是现实的人、具体的人、实践的人,其全面发展指的是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都得到发展和完善,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在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人的个性的发展。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工作成效,在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努力搭建大学生成长成才平台,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一方面,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双一流”高质量、高水平师资的建设要求,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领域,成长为理论素养高、工作能力强、专业知识精、职业发展稳的优秀辅导员。辅导员除了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业务水平等,还必须注重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更好地助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和前行,推动自身职业向相对专业的方向发展,保证辅导员队伍持续兴盛壮大。[15]辅导员要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积极参加各层面的交流研讨、社会实践、培训研学、攻读博士学位等。辅导员通过开展工作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把握隐藏在具体工作中的发展规律;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升理论水平、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理念与体系,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发展。另一方面,辅导员同样需要注重体育、美育、劳育的发展,不断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创造力。身体是发展的基础,辅导员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育体魄之强健,铸精神之坚强,带领大学生做全民健身的倡导者、践行者。辅导员开展美育教育,自身首先要具备认识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运用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教育效果。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因地制宜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辅导员在实现个人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能收获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