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2022-02-26康志茹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党史政治思想

康志茹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康志茹

[作者: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党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必修课。文章对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意蕴和路径进行思考和探究,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解读开展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维度,同时论述了其时代意蕴,且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作用,主流媒体、自媒体载体功能和校内外实践研学途径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坚定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开辟新天地。

党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重维度;时代意蕴;实现路径

一、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三重维度

全员党史教育势在必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开创和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十分必要。开展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三重维度——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一)理论逻辑:体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能…,当做实践去理解。”[1]其批判了旧唯物主义排除社会实践的观点,强调了实践是革命的、时间批判的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理论的活动,实践是人作为主体,真正现实的、能动改造客体的感性活动。我们党的学习教育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理论化的活动,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从思想上建党,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2]为坚决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党组织小组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除理论学习之外,我们党组织“学雷锋”,从实践活动中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直到今天的党史教育,我们党从未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学习,相反,我们党开展党史全民学习教育,尤其是重视大学生党史教育,从高校大学生出发,从人民主体出发,上至党中央集体学习下至中小学生日常基础学习教育实际地贯通“党史学习”,线上开展大学生“学党史专题”、观看“红色历史纪录片”,线下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各省市团委组织部开展“寻找身边的红色记忆”实地探寻活动,与此同时,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学习、搭建红色课堂”、高校宣讲团推进“党史宣讲大赛”和“唱红歌、扬精神”活动等一系列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活动,切实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和思政教育内容,使党史教育不再流于形式的假实践、浮于表面的学理论,克服了形式主义错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二)历史逻辑: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建设

“思想就是力量。”[3]新时代学党史,就要领悟党的思想精粹,新时代进行党史教育,就要端正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党史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党的思想建设从未停歇,我们党一经成立就进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改造。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党就相继提出要注重在思想上入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组织开展“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四大风险、四大考验”越来越复杂、严峻,对此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工程要一以贯之,在思想建设方面的要求也是同样如此,为此我们党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今天,我们党将全员党史教育纳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一课,在各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开学第一课”、在大学生课程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党史教育以增强其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常态。通过运用党史教育中蕴含的深厚的理想信念教育素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加坚定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信仰。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人才力量之一,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是加强党思想建设的重要体现,无论是过去的主题教育活动,还是现在的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建设”。

(三)实践逻辑:体现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协同效应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设有四门课程,即(简称)“马原、毛概、纲要和思修”。[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通识教育课,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侧重于对大学生的价值塑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加强四门教学课程与党史教育的共通性、一致性。一方面,在内容上,马原侧重于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毛概侧重于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的具体内涵;纲要侧重于详述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演进脉络;思修侧重于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开展的党史教育,其内容上包括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和党的伟大成就与经验等,大致上与思想理论教育理论课程的重点内容具有共通性。另一方面,在目标上,马原致力于启发历史发展的未来方向;毛概致力于学史明理,涵养科学理论;纲要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丑恶面具;思修侧重于树立科学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使其深刻感受党的艰苦奋斗历程,领悟党的伟大气魄和强大力量,从而,在目标上与思想理论教育理论具有一致性。在内容共通和目的一致的一体化统筹设计下,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相互结合、统筹兼顾,形成联动效应,避免了党史教育的碎片化、孤立化,体现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二、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重要的时代意蕴。一方面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大学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一)坚定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党史教育是向人民传达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红色精神、英雄事迹等的“窗口”。当今世界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价值观念碎片化、核心价值观动荡、社会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盛行。一些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挑战、曲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国内国外、网上网下出现了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导、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丑化英雄等言论和现象,歪曲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民的思想。为此,我们一定要讲清楚党的历史,我们一定要进行党史教育,从而在主流意识形态上占据制高点。通过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当代大学生“重温”党的红色故事、“重走”党的红色足迹和“践行”党的红色精神,从中汲取党的智慧和树立正确的信仰,从初步了解党的历史到深刻了解党的抗战史、奋斗史等历史,从明白“没有党的伟大领导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到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到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伟力。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党史教育能够肃清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腐化,坚定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二)强化了大学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警醒着当代大学生“无论走得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5]意在增强大学生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始终不忘初心,永远将人民放在心中的第一位,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党史教育要通过讲授党的相关重大理论成果以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通过追忆真实革命事件以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通过展示党的辉煌成就以激发大学生身体力行为党的事业持续奋斗。“以史明志”,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党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明确自身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之下的历史使命,将党艰苦奋斗的过去与自己的美好将来联系起来,激励自己“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

三、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是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6]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作用是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一步;同时,利用好媒体的载体功能、拓展好实践研学途径也是其重要路径。

(一)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作用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客体地位。[7]一方面,教育者具有思想理论传导功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既是“经师”又是“人师”,具有“育人”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教育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交叉融入党史教育,通过介绍英雄人物、解说革命历史、讲授先进党史理论等进行思政启发,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史教育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舵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因此在课堂外,要积极主导组织实施“又红又专”的各类党史教育活动,搭建校内与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的桥梁,为大学生提供一切进行良好德行培育和思想教育的机会和平台,保证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群体之一,具有可塑性强、可接受度高、主观能动性强等特点,具有参加教育活动、反馈教育过程、体现教育效果等作用。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发性的党史教育,积极主动地了解党的故事,实地就近探寻自己家乡的党的故事,深度感悟其故事背后的爱党情怀,利用好当地本土红色资源以陶冶革命情怀和培育思想品德。此外,大学生要主动配合教育者,与教育者产生情绪、语言和行为的互动,在教育活动中聆听党的故事,领悟党的伟力。

(二)利用好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载体功能

媒体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三种主要功能,即公众服务、商业服务、政治倡导(教育)。[8]在新时代,充分利用好媒体对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至关重要。现今,主流媒体作为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主要载体,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但利用好主流媒体进行党史教育需要在传播形式上、内容上创新。就形式而言,传统播报党史故事和实地实景实物寻访相结合,线上介绍党的伟大事迹和线下访谈英雄人物相结合,能切实加强大学生爱党爱国思想的培育。就内容而言,在播报即时新闻的基础上,增添相关史实的系列回顾,同时定期定档播报革命故事、追踪报道革命先烈后人的纪实生活,能使党史教育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也能使大学生喜闻乐见地学党史、悟思想、强信念。

自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鲜明的特征,即:传播快、交互性强、个性化、平民化、运作简单有趣味。因此,要充分利用其特征讲好党的故事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形式上与红色革命老区实现双向联动、纵深发展,自媒体平台要创新表现形式,积极向革命老区靠拢,除录制革命圣地景物外,用情境再现体验革命老区的风土人情,使广大大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化。另一方面,内容上做好正确导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传播,制作适合自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创作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深意的网络文化作品。同时,自媒体人“打卡”行为要及时积极向“又红又专”靠拢,比如从简单“打卡”景点到“演绎”革命情景剧和深入宣讲党史理论,从浅谈涉略到实际正向传播过渡。

(三)拓展好校内外实践研学的途径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展好大学生在实践中对党史的研究和学习。一方面,要以教育基地为同心圆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进行情景模拟体验活动、故事宣讲活动、实地探寻活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教育基地这一大实景中深化对党的认识、升华爱党爱国情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开展多方教育合作实践活动。加强校内校外教育活动共同体建设,除加强党史教育理论课之外,学校应发挥其联动教育优势,为学生搭建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开展学校与各革命基地之间的“探寻革命基地,延续红色命脉”主题实践研学活动,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走进革命基地的大本营,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挖掘革命老区背后的故事和新的老区故事。同时,支持更多大学生,参加以探寻革命老区为同心圆的基层研学实践活动,在基层实践活动中了解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现状、感受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气概,从而在实践研学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坚定其理想信念。

四、结语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清晰,其内容和指向具有内在联动的统一性,同时,党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学百年党史,进行大学生党史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也是我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对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中国如何向有志大学生一代“讲好中国故事”,在党史教育中得到了更好的回答。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31-832.

[3]习近平.《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2.20.

[4]黄蓉生、胡红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21(08):21—26.

[5]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31.

[6]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8.

[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05—211.

[8]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73.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21世纪以来晋绥边区百姓生活质量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21XSY023)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党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一次学党史
思想与“剑”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史上的今天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