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2-02-26谭建光

广东青年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青团志愿志愿者

谭建光

(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在建党百年和建团百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和探讨新时代的光荣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的深、把得准。”[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围绕“新时代、再出发”的使命,不断探索创新,交出一份份答卷。为此,共青团组织也努力再出发、再奋斗、再奉献,其中包括总结和反思青年志愿者事业,促进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回顾不够完整、认识不够深刻,提供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成果不够丰富。这导致一些人认为青年志愿服务“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是引进西方国家经验发展的”等狭隘观念。现在,经过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共产党人的“志愿服务”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建党初期就获得发展,历经百年不断发扬光大。建党百年之际,中宣部主管的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其主办的《中国志愿》杂志上刊登《永远高扬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志愿服务”启示录》(2021年第3期),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形成的。它是在党的远大理想引领下,在党的崇高宗旨激励下,经过几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实践和传承,逐步形成的伟大精神。”[2]这就为我们重新认识志愿服务的发展起源和历史意义,提供了指导和启迪。同样,青年志愿服务从建党和建团时期就已发端,并伴随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不断发扬光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团组织引领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贴近群众需求,奉献青春热情、坚持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同志给“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3]这样,认真回顾和思考青年志愿服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真正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新时代具有新作为、做出新贡献,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源与流”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望、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4]这也是对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志愿组织的嘱托。在百年历史的关键时刻,特别需要将建党建团以来对于青年志愿服务的推动和发展,梳理“源与流”的踪迹,为开创未来、再创辉煌提供理论启迪。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的志愿精神体现在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而努力奋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共青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先锋队的积极作用。这个时期,青年志愿服务也成为先锋队、生力军的组成部分,以关心和帮助劳苦大众的方式,传播党的宗旨,传递团的理念。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之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什么叫作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5]也就是说,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群众服务,青年团员都是站在最前列,进行探索、创造经验。这时候,共产党人的“志愿服务”与青年团员的“志愿服务”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感情和阶级感情,为受压迫的中国人民服务,为做牛做马的劳苦大众服务。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从为青年特殊利益奋斗出发进一步提出要通过有效的工作引导青年工人加入工会,在农村创办农会,同时要求青年团员为青年工人、农民举办义务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带领青年妇女参加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斗争。”[6]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青年团员跟随毛泽东、蔡和森等深入工厂、农村,办工人夜校、农民夜校,义务向群众传授文化知识,为群众减轻生活压力和痛苦提供帮助,这些都体现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在土地革命时期,青年战士跟随朱德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农民耕地、播种,关心群众疾苦,也是志愿服务的体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共青团组织、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组织等都在坚持抗日的同时,以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为共产党赢得民心,有力支持了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进程。因此,青年团与千千万万青年一道,以青年先锋队的面貌出现在革命斗争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的志愿精神体现在积极参与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义务奉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共青团组织引领的青年志愿服务就转变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改变人民群众的贫苦生活。为了配合城市的工厂建设和工业发展,共青团掀起了建立“青年突击队”的热潮,农村“青年突击队”也逐渐兴起。与此同时,发动城市青年志愿到农村、边疆开展义务劳动的“青年垦荒队”成为志愿服务的新形式。这时候,共青团引领的青年志愿服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是“把一切献给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特别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做好事”进一步将青年志愿服务升华,与弘扬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发扬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精神相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典型标志。(1)团员青年是最先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将雷锋同志一心为公、乐于助人的精神传遍全国。(2)在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之后,团员青年进一步提高了对学雷锋的思想认识,他们不仅将学雷锋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行动,而且将其作为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宝贵资源,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指路明灯。(3)团员青年不断丰富学雷锋的内容。“几十年来,雷锋同志在广大青年心中的形象,经历了‘好战士、好榜样、好公民’的内涵丰富过程。”[7]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进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雷锋精神对于团员青年的激励价值,更多体现在弘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的志愿精神体现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提供爱心帮助

“文革”结束,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一方面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强烈追求;另一方面激励着广大群众追求新的社会文明、新的社会生活。这时候,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倡导社会新风,掀起了青年志愿服务的新热潮。1980年,共青团组织率先重新发起“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端正社会风气、抵制歪风邪气,逐渐延伸为全国风行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明的新形态。当代中国最早诞生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地区,包括北京大栅栏的“综合包户”志愿服务项目等带动全社会参与。1994年,共青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江泽民同志为“中国青年志愿者”题词。胡锦涛同志在《贺信》中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适应时代呼唤和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它作为共青团‘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年投身两个文明建设的可贵尝试和新的创造。”[8]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团组织推动的青年志愿者事业,成为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重要力量。(1)共青团在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需要下,率先丰富和拓展青年志愿服务的内容,提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最亮丽风景线”,对全社会的风尚转变产生积极作用。(2)团员青年作为志愿者,突出关爱群众、帮扶群众,彰显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共青团中央1995年青年志愿者行动安排意见》中要求:“青年志愿者行动要着力抓好重点活动和机制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推进,在拓展、深化、持久、规范上下功夫,逐步实现青年志愿服务的事业化。”[9]这让社会转型中受到冲击、遇到困难的群体获得关心和帮助,具有生活的信心。(3)在青年志愿者的影响和带动下,公职人员志愿者、专业人士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等陆续涌现,在全社会掀起了志愿服务热潮。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灾后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都以青年为主体,吸引社会各阶层参与,构建了社会关爱、社会互助的新体系、新机制,为社会和谐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的志愿精神体现在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为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青年志愿者也围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追求而努力奉献。千百年来中国人关于“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的愿景,将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逐步实现。尤其是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广大青年志愿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结对乡村、结对农户,提供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持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成长服务、农村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服务等,做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全党面向广大县区和镇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并且明确要求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力求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前提下,调动广大城乡群众干事创业、共创美好的热情,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伟大复兴。为此,共青团带领青年志愿者积极奉献爱心、勇于探索实践,一步一步建设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这既不是单纯传承历史习俗,也不是简单照搬外国经验,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青年志愿者努力下的丰硕成果。笔者曾经讲过:“探讨慈善公益、志愿服务时,不仅要借鉴国外经验,更重要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探寻符合中国志愿服务实际的发展路径和社会功能。”[10]一方面,青年志愿者为劳动创造、勤奋致富的广大群众提供智力支持、资源支持等帮助,促进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另一方面,青年志愿者为共同富裕进程中遇到困难、面临问题的群众提供关爱和帮助,通过献爱心、送温暖,让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样,在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促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共青团引领的青年志愿服务更有作为、更有贡献。

回顾和分析建党百年、建团百年的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就可以逐渐梳理出“源”与“流”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提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源泉包括多方面的要素,如中华传统友善互助、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学雷锋做好事风尚等。其“源”既有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引领,也有雷锋精神中“乐于助人”的影响,还有团员青年热情奉献的特质;其“流”就是伴随不同时代体现出来的志愿服务内容变化。因此,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更要适应时代变迁和需求变化,不断创新发展,发挥更大功能。

二、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四个如何跟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共青团工作、青年发展、青年志愿服务都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11]共青团引领的青年志愿者事业也是新时代的活跃力量,也要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贡献。青年志愿服务就要在实现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城乡民生改善、生态环保建设等方面做出新贡献。从调查研究来看,目前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志愿组织中仍然存在“四个如何跟上”的问题。一方面是习惯原有的“活动式”服务,缺乏不断深化服务、持续拓展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局限于微观的服务思维,未能确立“围绕大局、服务群众”的宏观思维。这样就制约了青年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的主动作为和积极贡献。

(一)思想认识如何跟上:青年志愿者如何服务国家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要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2]。这是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出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寄托。然而,一些地方团组织和青年志愿组织对此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足,逐渐削弱了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作用,甚至出现“边缘化”“附属化”的状况。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形成文明委统筹、文明办牵头、民政行政管理,共青团协助推进,各部门、各机构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有些团干部和青年志愿者骨干认为青年志愿服务“不受重视”“影响减弱”,缺乏积极创新、积极推动的热情。有些地方甚至让青年志愿服务“自生自灭”“无所作为”。这既不利于青年志愿服务配合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优异贡献,也不利于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共青团“围绕大局、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在群团改革和青年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为,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要按照党的要求、团的指导,更好地在全社会志愿服务发展中体现先锋作用、创新作用、活跃作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思想敏锐、敢闯敢干的特点,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率先探索、做出佳绩。

(二)组织发展如何跟上:青年志愿者协会如何内强外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期,各地共青团组织接受党委政府的委托,从主动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到积极推动成立志愿者联合会,凝聚全社会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团委主管志愿者联合会与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两个秘书处的工作,常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如今越来越多地方的宣传部门建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发展中心)”,将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联合会)收归主管并开展秘书处的工作。因此,共青团就留下青年志愿者协会,并且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的推广普及工作。另外,当下新兴青年群体,包括留学归国创业人员、青年文化创意人士、网络淘宝自营青年、快递小哥等,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动态,也有各种各样的热情冲动。青年志愿组织还缺乏有效的途径与机制吸引这些新兴青年,未能有效引导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活跃力量,尚未很好地完成党要求团组织和青年志愿组织广泛凝聚青年群体的任务。一些团干部没有认识到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从新时代的发展环境看,青年志愿组织是共青团联系青年、凝聚青年的有效纽带,通过吸引和激励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能够汇聚更加广泛的青年群体,汇聚各种新阶层、新兴群体的青年。共青团组织通过青年志愿者发挥正能量,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为群众幸福提供服务,彰显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爱心热情,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三)项目创新如何跟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如何既新又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矛盾的需要,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求共青团引领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创造丰富项目、不断深化细化服务。但是,一些地区的团组织仍然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自留地”,将服务项目局限在配合一些团工作的任务、完成一些团工作的业绩,没有真正从社会发展需要、群众生活需求来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有些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项目仍然比较简单、肤浅。节假日往往就到老人院探望、到社区慰问,或者应付任务“站站马路”“扫扫大街”。有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也比较主观随意、“想当然”。一些青年志愿者往往到社区服务不到两个小时,就到附近游玩很长时间;或者简单通过网络、微信浏览项目,不了解社区、农村实际需要就实施,结果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没有留下良好的服务效果。还有一些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志愿组织低估社区、农村群众的需求,以为老人、妇女需求简单,“唱唱歌”“跳跳舞”就以为群众很满意。其实,社区和农村有很多老人与妇女都用手机、上网络,接触不少新事物,他们对于青年志愿者过于浅显的表演和服务并不满意,希望有更高水平的表演、更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在新时代如何让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既有丰富内涵又有新颖活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文化传播如何跟上:青年志愿服务文化如何引领时尚

共青团引领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关爱社会、服务群众的同时,也成为倡导社会文明、弘扬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1994年,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同志在《希望更多的青年朋友走进志愿者行列》中指出:“通过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树立起志愿精神,向社会昭示,让青年懂得: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进步,既离不开物质文明的支撑,也离不开精神文明的保障。”[13]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青年团员“开风气之先”,兴办工人夜校、农民夜校,引导工农群众摆脱愚昧、走向解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志愿者引领文明风尚、倡导社会友爱,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然而,近年来青年志愿服务引领社会风尚的功能有所削弱,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这样,有些地方的青年团员、青年志愿者没有主动占领网络文化和文明传播的阵地,就被不法分子利用,制造网络谣言、网络垃圾,危及社会文明风尚。特别是一些宗教势力、低俗文化、敌对思潮借此拉拢青年、制造混乱,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为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共青团要引领青年志愿组织积极传播志愿精神,积极营造志愿文化,推动社会文明风尚发展。

三、共青团引领青年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组织要引领青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民生改善、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14]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也需要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领域、帮助更多群众、发挥更大作用上,也体现在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规范建设、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上。青年志愿服务作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先锋力量、创新力量、活跃力量,也应该成为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生力军。

(一)培育高质量的新时代青年志愿者

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质量的青年志愿者群体。我们认为,青年志愿者的高质量就是要有思想水平、道德情操、创新热情、专业特长、服务能力等。(1)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思想觉悟。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做点好事”,而且是在关爱帮助社会人群的时候弘扬党的宗旨、促进社会进步。共青团要引导青年志愿者在服务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贴近时代要求,不断实现服务成才。(2)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能力。这是适应新时代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矛盾的需要,引导青年志愿者一边服务一边学习,针对社会要求变化、群众需求变化而掌握新的服务技能,更好地关爱和帮助他人。(3)鼓励各行业青年人才参与志愿服务。目前,青年志愿者群体中较多是大学生、务工青年,而中高端青年人才不多。为此,要创造各种条件,吸引和激励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包括青年科学家、青年创业者、青年医生、青年律师、青年会计师、青年园艺师等参加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关爱和帮扶活动中发挥特长、做出贡献。(4)吸引新兴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新时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青年新兴群体,包括自由职业人、网络写手、快递小哥、流浪艺人、游戏玩家、抖音达人等。这些青年既有追求时尚、喜欢刺激的个性,也有爱心付出、回馈社会的特点。因此,要创造更多更灵活的志愿服务形式,吸引新兴青年群体参加志愿服务,发挥各自特长,获得价值感、满足感。新时代建设高质量的青年志愿者群体,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激励的心态,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和新兴青年加入,壮大青年志愿者的力量。

(二)建设高质量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共青团引领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在新时代仍然会遇到许多挑战、面临许多问题,必须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能力:(1)增强号召力。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要坚持弘扬党的宗旨,坚持传承团的先进性,带领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思想提升、获得道德升华,才能够在社会上有更大影响力,在青年中有更强号召力。团组织发通知要求“县县建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团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仅仅是形式,扎扎实实发挥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号召力,让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对社会进步的价值、对人民幸福的价值,才具有真正的号召力。(2)增强凝聚力。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不仅仅要建起来,还要运作起来,最关键的是凝聚团员青年,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因此,志愿组织就不能“行政化”“指令化”“机械化”,而是要适应不同团员青年的特点与需求,做好团队建设和管理。如广州市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既广泛吸纳青年人才担任组织骨干,也提供轻松讨论平台让青年交流沟通,还鼓励青年自主策划服务项目。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不仅吸引本区青年加入协会,还吸引其他区县的青年人才加入协会参与服务,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见,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凝聚力不是依靠行政命令形成的,而是依靠尊重青年和激励青年形成的。(3)增强协调力。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个性差异,就有矛盾冲突。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骨干之间、成员之间也各有差异。志愿组织要善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既充分发挥每一个团员青年的爱心热情,也引导青年志愿者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逐渐建立和谐发展的团队。(4)增强执行力。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促进社会进步、改善群众生活等方面。为此,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扎根社区、扎根农村,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具体深入、切实有效的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誉。(5)增强发展力。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要锻造更强的发展力,就是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适应新机遇和新挑战,敢于经受各种冲击,能够展现发展创新的活力。如由优秀青年党员李森带领的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志愿服务总队,从100多人发展壮大为11万多人,在社会发展、治理创新、关爱互助和文明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这样,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就不是一个“僵化的组织”“平庸的组织”“弱小的组织”,而是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强大、具有坚实基础、努力为人民服务、努力为国家贡献的组织。

(三)开发高质量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要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贡献,就要积极开发高质量、有实效的项目,通过实施和推进项目,真正达到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的目的。(1)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从活动向项目延伸。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初期,很多组织和团队不了解、不懂得项目实施的方式方法,较多停留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层面,即开展临时性、间断性、浅层次的服务活动。如一次探访老人、一次山区助学、一次清洁卫生、一次宣传讲座等。新时代,深化志愿服务就要逐渐向志愿服务项目延伸。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发展,能够让服务更加深入细致、更加丰富充实,更加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群众的生活需求,更加能够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2)培养青年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项目化理念。要面向青年志愿者广泛宣传和普及项目化的理念,推动志愿组织主动培养项目实施能力。魏娜教授提出:“志愿服务组织往往通过推出一系列独特又相互联系的服务项目来实现对社会公益的贡献。一个一个项目不仅构成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基本工作,也是实现组织使命的必经之路。”[15]青年志愿组织负责人和骨干,既要掌握项目化的理念,具有扎扎实实、长长久久把服务项目做实做好的心态,也要掌握项目设计与实施技能,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策划适合青年参与、适应群众要求的服务项目,不断发挥社会效应、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3)改革和创新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方式。中国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项目大赛是青年志愿组织广泛联系社会、推动创新发展的有效形式。目前,有些地方和组织在举办大赛的时候出现锦标主义倾向、单纯表演倾向、分数至上倾向、互相攀比倾向等,这些都偏离了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和实施的目的,导致“作秀”“浮夸”等不良后果。为此,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大赛,鼓励基层地区、各类组织探索针对性强、具有实效的项目选拔、项目资助方式,促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比赛机制的健全与完善,鼓励更多有益社会人群的服务项目脱颖而出、发展壮大。(4)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示范项目的吸引和带动。为此,对全国和各地区涌现出来的优秀项目,要不断提升水平、提高实效,并且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供给更多的地区和组织学习借鉴、复制推广。(5)培育大量富有活力的青年志愿服务“种子项目”。目前,广大城市社区、企业园区、大中学校设立了很多青年志愿者队伍和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伴随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许多山区农村也陆续诞生了青年志愿者队伍和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激励城市老人做志愿者,深入山区农村关爱留守老人;另一方面,激励农村老人参与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和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社区提升正能量。因此,要更加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及时发现青年志愿者开展的“种子项目”,并予以关注和支持。这些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项目,更加适应群众需求,更有生机活力,更加具有创新发展的空间。

(四)塑造高质量的青年志愿服务文化

青年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创造和传播具有特色、具有魅力的志愿文化,并且作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和繁荣。(1)要塑造向上向善的主流志愿服务文化。尤其要在志愿服务中自觉抵制宗教影响、低俗影响,引导青年志愿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感,在为人民服务中获得快乐、获得满足、获得成长。在新时代,要进一步扩大“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中体验和成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打造具有新时代时尚魅力的青年志愿服务文化。青年追求时尚,社会推崇时尚,志愿服务就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要紧贴时代的脉搏,把握青年的喜好,运用时尚、活泼的方式方法,创新志愿服务文化。特别要善于运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及动漫、游戏等新形式,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文化等、扩大覆盖面。(3)创造国内外多元融合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文化。新时代高质量的青年志愿服务文化,应该是开放包容、广蓄博收的。既要弘扬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也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同时要借鉴和吸收外国公益志愿服务文化的精髓。因此,新时代仍然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文化传播方式,既要继续发掘和学习外国志愿服务的经验,也要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传播到国际社会,与各国人民分享交流。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一带一路”发展中,青年志愿者要发扬爱心、热情奉献,“走出去”帮助和服务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在国际上塑造中国友善形象、讲好中国友善故事。这样,青年志愿服务文化就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越来越有影响力。

(五)构建高质量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要求。青年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也要积极探索构建高质量的体系。谭建光提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的含义,就是在党和国家鼓励和支持下,人们在参与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行动时所构建的组织、实施、传播、保障等机制的总和,具有科学性、 系统性、有效性、活跃性、创新性、成长性等特征。”[16]从青年志愿服务的角度分析,体系中涉及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的特征,适合各类型志愿服务群体和组织;活跃性、创新性、成长性等特征,则适合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志愿组织。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按照系统构建要求,把握有效服务原则,建立和健全体系;另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要发挥自身特点,推动志愿服务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活跃性体现为青年志愿者大胆探索、积极努力,让体系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创新性体现为青年志愿者勇于思考、善于创造,为体系增添更有价值、更有影响的元素。成长性体现为青年志愿者发挥不断成长成熟的特点,促进体系日趋丰富、不断充实,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逐渐产生更多更好的新机制、新要素。上海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国际赛会志愿服务、援外志愿服务等品牌为抓手,树立青年志愿者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同时激励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发挥创新活跃作用。在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时,青年志愿者发挥突出作用,赢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赞许,也形成具有特色与活力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在党和国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要积极响应、主动探索,发挥先锋作用,为志愿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机制建设、要素建设、保障建设等做出贡献。

伴随建党百年、建团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团的引领和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文明实践、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助力人民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探索青年志愿服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课题,同时提出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再出发”“再创新”“再贡献”的路径,与广大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分享交流。

猜你喜欢

共青团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