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先锋力量组织动员与中国共青团发展
2022-02-26吴庆
吴 庆
(中央团校 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北京 100089)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两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三年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因不同阶段称谓不同,本文统称青年团或中国共青团),从此,中国全新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青年团成立之时,团员只有五千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今天的中国共青团已有七千多万团员,正带领广大中国青年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下一个百年。
中国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中国青年。共青团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理解中国共青团在这个百年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一定要立足于中国青年发展的基本历史特征——中国青年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中国的最新发展,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基本定位是“先锋力量”。什么是先锋力量?先锋力量就是打头阵,有朝气,立排头、站前列的力量,是第一线部队,打仗是领“先锋官印”的前锋。青年在社会发展中恰恰就是处于这样的地位。首先,相比于中老年人,青年人体力是最旺盛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无可挑战,是社会新力量和新动力的源头,这是先锋力量的生理因素。其次,相比于中老年人,青年人心理是唯新的。他们的思想、思维、观念、兴趣、探索欲望,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和中老年都大为不同,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其最为宝贵的青春天性,这是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源头,这是先锋力量的心理因素。再次,相比于中老年人,青年人更有理想,具有更多的选择,也具有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的特点,他们在推进社会中往往奋不顾身,无所顾忌,理想更加高远,表现更加直接,这是社会新冲劲和新选择的源头,这是先锋力量的社会因素。最后,相比于中老年人,青年人是喜欢结群的,是更容易被组织起来发挥集体作用的,因此青年的先锋作用往往以组织的聚合放大形态呈现,是社会新组织和新管理的源泉,这是先锋力量的组织因素。正是因为青年的这些生理、心理、社会和组织的特点,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新力量、新动力、新思想、新文化、新冲劲、新选择、新组织和新管理,才使得青年的先锋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忆历史,中国共青团一百年发挥的正是把中国青年先锋力量有序组织动员起来的功能,发扬放大青年推动社会的积极面,减少缩小青年因不成熟而带来的一些消极因素,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体现了组织动员和发挥先锋力量作用的不同特点。
一、在先锋队的领导下积聚起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分析中国共青团发展的理论基础
如何分析青年团百年存在的独特价值?核心是放在共青团的组织功能上去认识,是放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关系中青年团发挥的独特作用去挖掘、去理解。一方面,党的事业要后继有人,一定要唤起青年的思想觉悟,依靠青年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和突击作用;另一方面,青年要在革命和建设中有所作为,一定要接受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的指引,把握人民幸福的方向。 党的伟大事业离不开青年的继承和开拓,青年一代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关怀和引导。这就是党离不开青年,青年离不开党的核心原因所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运动经验告诉我们,青年需要更好地动员和组织起来,必须通过自己的组织去进行。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工作是其一贯的传统。“组织工作的意义,绝不止于是技术的,而是政治的。换言之便是:组织工作,即党指挥群众运动的枢纽。没有好的组织,便不能指挥广大的群众运动,运用党的政策;一个好的政策,是要有好的组织才能实现。布尔塞维克党的最大特点,就是组织之工作。”[1]中国青年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青年群众自己的积极分子的组织,作为青年群众中领导的核心,才能更有力地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如果没有比较坚强的青年积极分子的组织作支柱,那么就不易团聚青年的力量,也不能集中表现青年的意志和行动,青年运动势必陷于涣散无力的境地。[2]无论在哪个历史年代,要把青年群众团结起来,都需要一个积极分子做核心,来团结所有的青年群众。任何时候,青年群众都有先进部分、中间部分和落后部分,要依靠先进部分去团结中间部分和带动落后部分,这就是中国青年运动全部的规律。青年团一百年的发展也正是这个青年运动规律的最生动的体现。
青年组织起来后,我们怎样带领青年发挥推动社会的积极作用呢?答案是:无论在哪个历史年代,我们都要发挥青年不同于中年和老年人的特殊作用,并且形成巨大的社会声势,凝聚巨大的社会力量,积极发挥青年在推动民族复兴中作为先锋力量的作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的中国共青团,正是在“先锋队”和“先锋力量”的激荡中发挥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也是分析中国共青团百年历史发展规律的最核心的理论基础。纵观百年历史,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先锋队的助手和后备军所承担的恰恰是把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组织动员起来的重要任务,从而成为党的坚定助手和忠诚后备军。
二、带领青年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中国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先锋力量不怕牺牲,奋勇前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一段时间的主色调就是通过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反对各种反动势力,就是通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军阀、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要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秩序,就要在运动中和战争中顽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毫无疑问,青年人作为革命的主力,在浴血奋战中写下了英雄的牺牲战歌。
(一)革命年代青年先锋力量的特点
革命年代青年主要是指19世纪“90后”,20世纪“00后”“10后”和“20后”的青年。对于这段历史阶段的青年特点,革命领袖们都有着充分的描述。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李大钊指出:现在社会的组织,犹是老年人和青年人。而老年人的所有的精神是保守的,青年人的精神是进步的、发展的。我们青年所守的态度既然是进步的、发展的,那么“人”的未来事实,完全为我们青年的责任。进一步说,我们青年的群众运动,就是社会革命的先锋。[3]毛泽东从其作为一个青年人投身革命到后来自己领导中国革命都高度重视青年的先锋作用。他指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中国革命中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他们有很大的革命性。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了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运动,就是显明的例证。[4]他高度评价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起到的先锋队作用,他们站在了革命队伍的前头。同时也高度赞扬了抗日战争中青年担当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的重要历史作用。 1937年,毛泽东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5]可以看到革命青年是最有理想和最具理想主义的,他们很多人抛弃了个人的安乐生活,投身到救亡图存的大革命中。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率先觉醒,也率先采取革命行动,反映了青年鲜明的社会理想,这是很多中老年人不曾有过的信仰,在青年群体中却自然地表现出来,积聚起来,并化为改变社会的排山倒海的力量。
中国共青团自建立始,就把发挥先锋力量写进它的纲领中。1922年的建团本身就是为了将青年先锋力量组织起来的目的,进而唤醒更多的青年,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呼吁全国青年工人、农民、兵士、学生们应该做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之最勇敢的先锋,以解除自己的厄运。[6]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对于青年运动的决议案》明确指出:“青年团最重要的青年工作有三个方面,即青年工人运动、青年农民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并且明确要求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将来联合的团体中能获得指导的地位而能指挥一般的青年运动。”[7]中国的C·Y是青年产业工人阶级争斗的前锋,并应是一般被压迫青年解放运动的领导者[8]。这充分说明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列一直就是中国共青团给自己的清晰定位。
(二)牺牲——中国共青团革命年代的主调
观察中国共青团成立后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年轻共产党员和更加年轻的共青团员在党团的领导下抱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牺牲是这个阶段最为鲜明的特点,青年人在团组织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推动了革命走向成功。
中国共青团自成立始,就把“牺牲”两个字大大写进了历史。如果要加入C·Y,你最紧要的是能够热心、坚毅、忍耐、勇敢、努力、奋斗,不怕牺牲地积极从事工作,你愿意加入C·Y,就是你来为他努力工作[9]。1922年,25岁就英雄牺牲的黄爱、庞人铨,是中国青年团组织中最早牺牲的团员,同时也是五四以来最早牺牲在敌人刑场上的革命烈士。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团中央发表宣言,要求青年援助京汉铁路工人,青年团员们始终不畏牺牲,站在对敌斗争的最前列。1925年,共青团带领青年团员和青年始终站在“五卅”反帝斗争的第一线,有众多的共青团员在这场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卅”运动期间,全国有200余位共青团员被帝国主义或者军阀杀害。共青团在五卅运动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10]。共青团中央在1927年5月30日发表的《中国共青团“五卅”两周年宣言》中指出:“青年是最受压迫的,因此亦是最革命的。尤其是‘五卅’以来,青年工农学生做了革命的先锋队。他们不顾流血牺牲的英勇奋斗,证明他们是最坚决的战斗员。”[11]1926年三一八流血惨案中,死亡46人,30岁以下33人,6名共青团员遇难[12]。正因如此,1927年5月中国全国总工会给中国共产青年团第四次全国大会的信中提到:中国的青年工人受国际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侵略,及国内军阀的剥削和压迫,其痛苦实非任何被压迫阶级所能及。他们自得到了勇敢的战士们——贵团的领导,数年来与军阀、帝国主义、资本家肉搏,不知牺牲多少勇敢战士的头颅,流了多少勇敢战士的热血!你们的热血是为我们流的!我们在历次的流血中认识了你们是我们青年工人领导者![13]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在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屡破强敌,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果没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中50-60%是年轻人,其中33%是共青团员。在红军军官和政治领导人中,共青团员占绝大多数。[14]在扩红中,共青团中央创立了红军中最年轻的部队少共国际师。这支队伍平均年龄18岁,师首长年龄20岁左右,发挥了青年在革命战争中的“敢死队”和“冲锋队”的作用。他们庄严宣誓:“我们是工农的儿子,高举着少共国际师的旗帜,要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15]近一万人牺牲了7 000多人,少共国际师以牺牲写就了青春的理想。
可以想象,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要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的国家,只有在革命运动和革命战斗中取胜,只有在运动和战斗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扛,去拼掉敌人的头,去换来胜利的成果,除此没有别的选择,这是革命青年先锋力量的最核心的作用方式。
三、带领青年不惧艰险、奋力突击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这个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中国共青团充分激发新中国青年的建设热情,带领中国青年不惧艰险,奋力突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27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为后来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一段时间的主色调就是努力奋斗,积累基本的经济建设基础,实现深刻的社会革命;就是发挥人力优势,通过不断的生产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要在物质贫瘠的基础上加速国家变化,就要在建设中拼时间、拼力气、拼苦干,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毫无疑问,青年人作为建设的生力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在青年团的带领下写下了壮丽的突击队战歌。
(一)建设时期青年先锋力量的特点
建设时期青年主要是指20世纪“30后”“40后”的青年。新中国成立初全国的物质条件是极其贫弱,可谓一穷二白。那时的脱贫开发靠体力,青年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可依赖的有生力量。
在建设年代的不同时期,我们党的领袖都感受到青年的这种生力并在不同的场合给予高度的肯定,鼓励青年发挥这种难得的优势。1955年,毛泽东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时写了四段按语,高度赞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命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16]1957年,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这里向工农业战线上的全体青年男女表示敬意。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急先锋,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创造者。[17]可以看到青年用这种蓬勃向上的先锋之力给毛泽东称之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群体做了最好的注解。
邓小平高度重视青年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49年他就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革命的事业要靠青年一代来继承、来发展、来完成。如果没有一批一批青年增加进来,党就会陈旧;如果没有新的新鲜血液增加进来,党就不能进步。因为青年是最富于革命感、最不满于老一套的。[18]邓小平把青年看作是社会的积极力量,要将这种力量集中起来,发挥突击进作用、示范作用和先锋作用,去勇敢地战胜困难。他对青年垦荒行动高度赞赏,认为:特别是在整个群众积极性还没有起来的时候,或者在解决某一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想到这种方式。[19]胡耀邦在1959年也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三支队伍。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青年团是一支不知疲倦、不怕任何困难英勇奋斗的突击队,少先队是一支预备队。[20]这三个队伍的比喻非常形象,青年团作为助手和后备军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特别能突击。
可以看到建设青年虽没有太多牺牲的危险,但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开拓新世界,只能依靠自己的生力和猛力。只有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鲁迅先生也说过,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21]。青年不惜发挥体力优势,其所具有的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大无畏精神,在这个年代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突击——中国共青团建设年代的主调
观察1949年到1978年以来中国共青团的历史,“突击”成为中国共青团最为靓丽的色调,在建设年代充分发挥了各种青年的突击队作用。为动员大批青年参加国家建设,团中央响亮地号召: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团应当是一支能够支援各种工作、处处表现出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突击队。1954年1月,在北京展览馆(原称苏联展览馆)建设工地上,18名青年团员成立了木工突击队,青年党员胡耀林任队长,首都建筑行业的青年团,率先打出了青年突击队的大旗。青年突击队的表现得到了党中央、团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对青年突击队的生产组织形式,团中央提出“重点试建,逐步推广”的方针。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和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成为20世纪50年代青年突击队的全国典型。这些青年突击队从生产需要出发,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1955年,中共中央批转青年团中央《关于在基本建设部门中发展青年突击队的组织向中央的报告》中指出:青年突击队一经建立起来就显示出它的优越成绩的主要原因有适应青年的特点,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经常在生产上走在前面,这不仅可以鼓舞青年不断进取的上进精神,而且会给全体工人以良好的影响,从而带动更多的工人前进。[22]
另一种突击是“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的青年志愿垦荒运动。这些垦荒队在社会上影响深远和广泛。在共青团的组织下,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萝北,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德安,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大陈岛,全国16个省区20万人到边疆垦荒,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青年将奋斗精神刻画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旷世丰碑。 胡耀邦在《向困难进军》的讲话中高度赞扬青年志愿垦荒队是中国青年的一个有意义的壮举,号召垦荒队员向困难进军!有一千条困难,就要打破一千条,有一万条困难,就要打破一万条。[23]
1955年,共青团组织了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鼓舞全国青年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活动。1955年秋-1956年春,全国有6 600万青年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共造林546万亩,植树22亿株。全国组建数以万计的青年造林突击队,在荒山安营,在峻岭扎寨。他们把“绿化祖国”“把我们家乡变成花果山”“给沙漠披上绿装”“让黄河变成清河”“让荒山变成森林,把空地变成绿园”等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截至1956年底,广大青年先后开展了绿化长江、黄河、长城和黄土高原等活动,全国参加植树造林的青少年达到1.2亿。植树造林活动成为各级团组织一项重要的传统工作项目。[24]青年的生力使得贫瘠的山河在悄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带领青年不畏困难、奋发创造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共青团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历程,带领中国青年不畏困难奋发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在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实现国家新的发展。这一段时间的主色调就是求新求变,用勤劳、智慧、勇气推进和完成工业化历程。毫无疑问,青年人作为最有新鲜活跃思想和观点的改革开拓者,在青年团的带领下写下了精彩的创造赞歌。
(一)改革时期青年先锋力量的特点
改革时期青年主要是指20世纪“50后”“60后”“70后”的青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跟着党走在激发活力、创新发展的大道上。他们最敏感于时代变化,最少保守思想,最有冲破现实的勇气,最敢于探索改革社会的新路。这种创新创造创业的心理先锋品格在改革开放以后显得尤为明显,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当时飞速发展的社会尤为珍贵。
一方面,进入改革时代,需激发新思想、新创意、新科技,全社会毫无疑问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青年要做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先锋,共青团员要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科技创新的先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面临着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在1975年就指出:现在科研队伍大大削弱了,接不上了。搞科研要靠老人,也要靠年轻人,年轻人脑子灵活,记忆力强。大学毕业二十多年,经过十年三十多岁,应该是出成果的年龄。[25]江泽民认为科教兴国要靠年轻英才不断涌现,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他说,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宝贵的时期,要珍惜青年少年时代的大好时光。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代表着祖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年轻人朝气蓬勃,勇于进取,锐意创新,敢于向未知的世界进军,往往能超越前人的成就。[26]胡锦涛指出:要把鼓励青年锐意创新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才能走在发展的前列。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有创新活力,是创新的希望所在。[27]2008年,习近平指出:青年科技人才要勇做创新先锋。要认清历史责任,把握良好机遇,以创新创业为己任,在创新实践的最前沿苦干、实干、巧干。充分发挥创新生力军作用。[28]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习近平将青年科技人才当作重中之重。应该讲,历任党的领袖都大力强调青年在推动科技发展创新的关键作用,这绝非偶然,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青年从来都是先锋力量,更是科技创新的主力战将。
另一方面,进入改革时代,需扫除旧文化、旧思想、旧习惯,青年要做转变社会风气的先锋,共青团员要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锋。我国青年运动的光荣记录上铭刻着的重要历史结论是:我们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一定要唤起青年的觉悟,依靠青年的力量,充分发挥青年在各项事业中的先锋作用和突击作用,在改革开放阶段尤其如此。 80年代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青年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潮正在兴起,它与我国经济、政治的建设在一起,成为强大的潮流,有力地推动四化建设,有力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胡锦涛在共青团十三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指出:青少年有朝气、有热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他们当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团组织要把握好青少年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把青少年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大力弘扬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实践,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29]可以看到,从“五四”以来,我国青年一直是移风易俗中开风气之先的活跃力量。当社会越往前进步,越需要实现社会风气的转变的时候,青年从来都是勇敢地站在前列,当好先锋。中国共青团更是带领广大青年发扬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努力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正是基于青年在社会主义文明,特别是科技创新上的先锋作用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共青团组织动员先锋力量投身伟大的改革实践有着巨大的空间和作为之地,这也注定了改革年代共青团工作的丰富多彩。
(二)创造——中国共青团改革年代的主调
观察1978年到2012年以来中国共青团的历史,“创造”成为中国共青团最为靓丽的色调,无论在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上,中国共青团一致承担着带领青年投身创造的重要推进器的作用。
在改革时代,中国共青团带领青年投身物质文明建设,强力推进青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1979年3月,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激发了青年投身改革的热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1983年启动的“五小”智慧杯竞赛(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该活动直接进入企业的生产领域,立足于本职岗位锐意创新,顽强攻关。1983年3月,团中央、农牧渔业部、中国科协发出《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奖”活动的联合通知》,受到了农村团组织的热烈响应,农村80%以上的团支部和65%以上的青年参加了这项活动。随后,共青团在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勤劳致富报告团和发展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为内容的“一团两户”活动。[30]1988年,国家科委、共青团中央根据“科技兴农”的需要,推出了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的效益,遍布乡村的40万名青年星火带头人,成为科技兴农的骨干力量。199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年科技行动”,使亿万中国青年增强科技意识,掀起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潮,以适应当今世界进步和发展的潮流。1999年5月17日,团中央等4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全国企业青年职工中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通知》,该活动激发了青年创新热情。1999年,团中央、科技部正式宣布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它的开展激发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和创业热情,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活动作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有机组成在共青团跨世纪期间有了新的发展,活动中产生的优秀竞赛产品富有启发性,表达了大学生的大胆设想和美好憧憬,激发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工作和项目的开展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一大批创新青年开始推动中国经济强力发展。中国青年成为经济发展的先锋和推动力量。
在改革时代,中国共青团带领青年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发扬青年开风气之先的传统,以品牌化和项目化的方式推动青年精神境界的不断跃升。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通过社会集资,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资助品学兼优而又因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实施希望工程。这是共青团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维护青少年利益和服务青少年的创新之举,启动了青年的公益创新。1993年后,团中央提出并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这是具有时代特点的非常有意义的事。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适应跨世纪一代新人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这是青年工作中的一个创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创造。[31]共青团深入推进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抢险救灾、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生态环保、大型赛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共青团率先倡导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大力弘扬。中国青年志愿者从此走入中国社会,在青年中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先后爆发特大洪水,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99年,团中央先后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和资源委员会、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实施了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大型生态环保公益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该活动最大限度地将广大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五、 带领青年不甘困境、奋斗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个时期,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开创新的未来。中国共青团认清时代之大势,把握民族复兴和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所面临的风险、困难和挑战,主动担当作为,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自我革命,自我奋斗,带领中国青年全面担当。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段时间的主色调就是全国人民精诚团结、克服国内各项改革最难啃的骨头,不被各种困难吓倒,抵御应对国际复杂环境所带来的艰巨风险,需要激发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主动作为。毫无疑问,青年人作为强国的核心依靠力量保持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青年团的带领下团结起来写下了感动国人的担当新曲。
(一)强国时代青年先锋力量的特点
强国时代青年主要是指20世纪“80后”“90后”乃至21世纪“00后”的青年。强国一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生产力飞速发展、市场化日益完善、网络化广泛普及、国际化趋势加速的新时代成长起来,具有鲜明的特质。
强国青年是在前人的奋斗成果中幸福成长的一代,是被民族复兴历史使命激励的一代,是知识丰富的一代,是具有成才成就大平台的一代,更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一代。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充分肯定。这种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恰恰是新时代青年先锋力量的最可宝贵的特质。2020年9月8日,他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可以看到,新时代青年的先锋作用是立足于青年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更是激发于青年个性和自我价值的释放之中,这是先锋力量发挥作用的崭新时代特点。
(二)担当——中国共青团新时代的主调
观察2012年以来中国共青团的历史,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激发组织的力量,团结全国团员青年,大写担当的青春华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幕徐徐拉开之后,带领团员青年在国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中不懈奋斗、自信自强、勇于担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中奋勇担当。青年团开展“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各级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在生产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公益扶贫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东西部团组织结对帮扶;聚焦学业资助、就业援助、创业扶持,突出深度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希望工程、西部计划等社会资源动员机制作用,做实东西部团组织结对帮扶,落实定点帮扶任务,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资助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同时扶持有志青年扎根农村创业。
在全民抗击疫情中奋勇担当。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共青团迎难而上。2020年1月31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团动员,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带头坚决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充分展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担当,充分展现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事实证明,各地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用行动诠释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带领全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担当。踊跃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领广大青年做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引流培育者、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呵护者、乡村青年发展资源整合者、乡村青年文化风尚引领者、乡村治理助推者。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积极支持产业资源流向农业农村;引导青年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培养青年乡村治理人才。
在新媒体建设上担当。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团的工作和建设开始向互联网转型,中国共青团大力推进智慧团建。大力推进网络舆论引导,进驻青年聚集的各类网络空间,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新媒体矩阵,广泛持续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通过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引导广大青年学懂弄通做实。网上舆论工作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共青团的红色形象深入人心。
在走向世界进程中担当。进入新时代,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需要更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担当。中国共青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实施中国青年全球伙伴计划,开阔青年外事工作视野,培育和创建新型国际青年组织,深度参与国际青年事务,积极开展青年领域多边主场外交,贡献中国青年智慧,发出中国青年倡议,增强我国在国际青年领域的话语权和塑造力。
六、总结与启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1922年,中国共青团成立,作为党的最忠实助手和后备军,以永远跟党走为初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组织动员起来,为党争取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充分调动青年先锋力量,带领青年奋勇牺牲、奋力突击、奋发创造、奋斗担当,用自己的生命、生力、智力、精神之力书写了时代篇章,跨越历史,这些先锋力量的特质和激励先锋力量的历史经验都需要我们去珍视和传承。
中国共青团百年奋斗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组织动员经验,四个阶段的组织动员经验都值得继承和创新。从历史纵向来看:共青团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引领凝聚、组织动员、联系服务的职责,注重工作的青年化,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基层建设,注重团干部作风培养等都是百年历史宝贵经验中反复强调的,这是团组织发展“守正”的一面。从现实实践来看,当前共青团组织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更好地围绕主责主业,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共青团改革取得实效,更好地获取社会化资源,推动组织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完善党、团、队一体化建设链条,构建适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青年工作格局等都是要解决的全新课题,这是团组织发展“创新”的一面,只有不断守正创新,才能开拓全新的发展局面。
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复兴“先锋队”和“先锋力量”的关系,永远跟党走,保持先锋作用但不犯“先锋主义”的错误;如何更加深刻地明确中国共青团在组织动员先锋力量所能发挥的特殊作用,充分关注青年特点,发挥青年的积极力量,敢于向前,始终行进在人民前进的方向上;如何深刻把握不同的历史阶段特点,更好地组织先锋力量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真正把做贡献、受教育、长才干紧密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遵循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规律,开展好青年群众工作,回归青年群众工作的本质,全面履行组织、服务、引导重要职责;如何更好地回应时代的新课题,在新时代更好地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国共青团继续做出回答。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方能续写荣光。中国共青团唤起青年,同心干,永远跟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永远更好地组织动员激发中国青年——这个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理应能够创造更大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