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文化自信教育探赜
——以广府文化为例

2022-02-26刘绮婷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广府文化教育

刘绮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51066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 树立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是进行文化自信教育,而地域文化传播又为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在地教育资源和驱动力。 因此,探究如何借助地域文化传播的价值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文化自信教育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学界主要围绕文化自信教育的含义、价值、内容、方法、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如黎苏晓、林建辉认为,文化自信是党和人民对身处其中的文化,经过一系列心理过程,对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充分肯定的稳定、积极的心理倾向[2];王超指出在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实践中,存在文化自信教育过程充分性不足,文化自信教育内容契合性、针对性不强,文化自信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3];对于存在的问题,刘淑慧提出文化自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由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最终达到文化自信的逻辑,强化高校在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实施中的主体地位,选择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4]。 总的来看,既往研究关于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探讨有一定重复性,对地域文化价值及其对文化自信教育的促进作用有所忽视,缺乏深入探究。 鉴于此,本文以广府文化为例,探讨地域文化传播在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价值及其促进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理论依据。

一、文化自信教育的涵义及其价值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5]。 文化自信教育是指遵循教育规律,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维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使教育对象对文化内容有正确认知、对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文化理念积极践行,对文化前途充满信心[6]。 “一个对本民族文化没有自信的人,必将陷入迷茫困惑之中; 一个对所属文化没有自信的民族,也必将丧失自我认同的根基,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7]。 文化自信教育是养成和提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文化自信的主要方法和根本手段,是文化自信形成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培育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上日程。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器物层面、货币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的全面复兴[8]。 目前,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相对于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华文化目前在全球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9]。 文化自信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要素,直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力量的展现、国家形象的塑造,为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

其次,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培育文化自信是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基本之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加强。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科技上的优势竭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占据着文化竞争的强势地位,对中华文化产生极大冲击和影响。 再加上中华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 这两种错误观点对国人坚定文化自信造成了极大干扰和阻碍,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培育文化自信可以使中华文化走出去,与异质文化交汇时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在多元文化交流中谋求平等对话。 因此,文化自信是现阶段中华文化能否“走出去”和“走进来”的决定因素,也是中华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

再次,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培育文化自信是维护民族精神独立的必然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1]。 民族精神往往由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塑造、凝练而成。 文化自信本质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自强自信精神。在当前的文化国际传播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舆论地位和话语权优势,不断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强化“西方文明中心说”和“普世价值”的输出,宣扬“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12],质疑中国发展道路。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宣扬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唯一论”[12],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最终实现文化自强,维护民族精神的独立。

二、 广府文化传播促进文化自信教育的实现逻辑

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独具地域特色的广府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自信教育价值,为文化自信教育创设了条件和契机,是促进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广府文化的文化自信教育价值意蕴

文化自信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优秀的文化思想感染人、教育人和整合人,使教育对象完善人格修养、明确使命担当、坚定理想信念[13]。 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14]。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广府文化在东西方多元文化冲突碰撞中形成了开放兼容、爱国图强、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文化特点。 加之其作为海洋文明本身所具有的“海洋文明性”与“市场适应性”特征[15],广府文化彰显了自身文化的先进性,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 它所蕴含的独特思想价值和育人元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为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在地文化资源和素材,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文化基因之一。

地域文化在文化地理上提供就近(Nearby)资源,进而在建构文化自信关系上提供接近(Accessible)资源[16],为广府文化资源转化为对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创造了可能。

一是开放兼容的广府传统文化资源。 黄埔古港、十三行、西关骑楼、广雕、广绣、广彩、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地方史志、粤语、粤剧、醒狮、龙舟等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南方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融合了多种文化特色,体现了广府文化开放兼容的特点。

二是爱国图强、开拓进取的广府革命文化资源。 广府地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迹和人物故事。 从虎门炮台遗址、万木草堂、黄埔军校旧址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从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到黄兴、邓中夏、苏兆征,近代无数仁人志士面对内外交困的旧中国,在多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奋起反抗、勇敢斗争、大胆探索,展现出广府人民爱国图强、开拓进取的文化特点。

三是“敢为天下先”的广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 广府地区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实验区,率先取消票证、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实行“三来一补”。 从全国第一家法律服务机构广州市法律顾问处的成立到全国第一家国营五星级酒店东方宾馆的建立,再到全国首个选美比赛“美在花城”的举办,广府地区突破一个又一个束缚,敢饮“头啖汤”、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闯敢拼敢干,形成了以“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为精神内核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源自对一个民族、国家、政党文化及其价值的肯定和认同[17]。 文化自信的生成离不开对周边的人和环境的真实体验和切身感受,也离不开对在地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广府文化是生活在广府地区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思想文化意识的结晶。 它贴近广府人民生活日常,深为广府人民熟悉和津津乐道,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文化环境里生活、学习、工作、成长。 这有利于教育对象在喝着早茶看着粤剧时感受着广府文明,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广府文化的熏陶与涵养,感知广府文化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离开了具体、形象的广府文化在地资源,文化自信就会失去认知和情感依附对象,文化自信教育就会失去依托和基础。 因此,利用独具特色的广府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提高文化自信教育的亲和力,提升文化自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广府文化历经多年风雨沧桑变迁,始终扎根在其所生存的特殊土地之中,并有着与其他地域文化截然不同的特征,而成为了岭南文化的先进代表,成为文化自信教育宝贵的在地资源和直接的内容来源。

(二)广府文化传播为文化自信教育创设条件和契机

文化传播从横向上来说是指文化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由一个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扩散、渗透的过程[18]。 从纵向上来说是指文化由古至今的传递、传承的过程。 文化传播涉及到人与人之间文化信息的传递与互动,是文化发展、传承、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文化自信教育的驱动力,为文化自信教育创设条件和契机。

首先,文化传播为广府文化提供发展、传承和创新的手段。 不管是广府文化的横向扩散还是纵向传承都离不开传播。 就广府文化的横向扩散而言,其由广府地区传递到广府区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域外人在通过了解广府文化的特质和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比较、选择,认同其价值和魅力,逐渐采纳、接受广府文化进而主动传播广府文化,把广府文化融入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理,其他地域文化的横向传播也遵循此规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特征的地域文化就在文化的广泛传播中相互交流、碰撞、借鉴、融合,汇聚成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全球传播过程中再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一起汇聚成世界文明,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发展繁荣自身。 就广府文化的纵向传承而言,通过提炼总结出广府传统文化中最精华最卓越的部分,打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广府精品文化,使其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广府文化传播过程为文化自信教育创设情境和场域。 任何一种心理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认知、价值内化和实践,文化自信心理也不例外。 主体在获得文化自信的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认知后,再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最后通过具体的实践外化为现实的文化自信行为。 可见,文化自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必须经历文化认知到文化自觉,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的逐步递进且反复的实践过程。 在广府文化横向和纵向传播过程中,多种文化信息经由相互认知、传递和互动的实践,创设了文化自信教育的情境和场域。它通过驱动广府文化在和异质文化交流、碰撞中审视、比较各自优缺点,在文化古今传递、传承中去伪存真,凝练精华,从而加强主体对广府文化的认知,内化为主体自身的广府文化认同,再通过具体的接受、采纳广府文化的实践外化为发展、弘扬、创新广府文化的行为。 广府文化传播的过程即是文化自信教育实现的过程,它不是关起门来搞理论研究,而是在其创设的文化交流碰撞情境和文化自信培育场域中对广府文化不断进行认知、价值内化实践的自我体验、自我总结和自我升华,并最终形成稳定的文化自信心理。

总的来说,广府文化为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传播内容和资源,创设了传播手段、场域等条件和契机,促进了文化自信的构建。

三、 广府文化传播促进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路径

广府文化传播蕴藏丰富的文化自信教育的内涵,那么在具体实施上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路径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选广府文化传播内容,增强文化自信教育适应性

文化传播借助文化信息的传递使人们了解、尊重、借鉴、融合彼此的文化。 当我们向对方阐述、传递文化信息的时候,内容和形式如果“接地气”,适应对方心理需求,贴近对方生活日常,就容易让对方产生同理心,更容易理解和接纳。 只有理解和接纳了才有机会去了解其精髓和价值,才有可能树立文化自信。 这就需要精选广府文化传播内容,增强文化自信教育适应性,给文化自信教育以内容支撑。 精选广府文化传播内容,增强文化自信教育适应性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在地化”原则。 即将文化传播内容转换成符合本地域需求,凸显广府文化的地方特色。 独特性和地域性是广府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要在学习、研究广府文化,对其有深刻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抓住广府文化最深层、最根本、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基因进行当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然后立足广府传统文化的根基,对其文化特性进行深挖,如广府地区有很多建筑在传统中式建筑主体上嫁接西方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可以通过这种建筑特色挖掘出广府文化开放兼容的特点[19];通过追溯广府革命文化的形成,从黄花岗起义、省港大罢工等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事件中,进一步领会广府革命文化爱国图强、开拓进取的深刻内涵;选择广府文化当代建设的新成就,如改革开放中广府地区在多个领域首开全国先河先试先干的实例,从中提炼广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教育适应性,使文化自信教育更具亲切感、自然感、可信度和接受度。

二是“国际化”原则。 即将文化传播内容转换成符合国际受众需求,凸显其与输入地文化的共性。 文化自信是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交汇中发展起来并不断增强的,要提高文化自信教育实效就需要在充分了解输入地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文化发展状况及受众特点做好传播内容的整合、包装和创作。 总结、深挖广府传统文化中经得起推敲的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部分,接续广府革命文化的血脉,承接广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抓住广府文化总体上是一种海洋文化,有着易于契合西方海洋文明的“海洋文明性”与“市场适应性”[15]的共性特征以及易于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开放兼容”“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内涵特点,以“天下一体”的全球视野和博大胸怀来谋求多元文化传播中的平等对话,讲好广府故事,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故事。 在体现广府特色、广府风格、广府气派的同时,凝练、融通世界各国共同价值诉求,把广府经验、东方智慧和人类理想融为一体,使国际受众更容易理解、接纳广府文化,从而树立广府文化自信。

(二)打造常态化全员泛在广府文化传播体系,优化文化自信教育效果

文化自信教育是一项长期、受多因素影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常态化全员泛在广府文化传播体系,讲好广府故事,传播好广府声音,着力提高广府文化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和引导力[20],优化文化自信教育效果,增强文化自信。

首先,搭建常态化广府文化传播平台,营造常态化文化自信教育空间。 文化自信是靠长期的文化传播涵养培育而成的。 对广府文化临时、偶然的宣传报道只是蜻蜓点水,不足以熏陶、涵养文化自信心理。 因此,抓好传播平台的建立和建设很重要。 要从政府层面入手,将广府文化传播当作一项长期战略工作狠抓落实。 打造一批立足于广府文化传播,以传承广府文化为己任的电视台、电台、出版社、报纸、新媒体传播平台,持续、不间断传播广府文化,使广府文化受到长期、稳定的关注,使文化自信教育一直处于进行时[21]。

其次,人人当好传播员,个个讲好广府故事。 通过塑造广州城市形象,加强对广州文化周、广汽集团、南方航空等广府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举办端午节赛龙舟、菠萝诞庙会、广州美食节等大型节事活动,在精选文化传播内容,增强文化吸引力的基础上鼓励全员参与文化传播活动。 每个人都主动进入广府文化传播的场域,成为广府文化价值的评判者,并通过自身体验强化对广府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这样使得人人在成为文化传播对象的同时又充当文化传播媒介和文化传播主体,进一步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自信的形成。

最后,优化广府文化媒体生态,构建广府文化泛在传播网络。 传播地域文化,当地媒体是关键。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主体要学会主动发声,学会讲好故事,学会掌握话语权,抢占传播焦点。 这就需要优化广府文化媒体生态,构建广府文化泛在传播网络。 一是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发挥多媒体融合的作用和效能,优化广府文化媒体生态。 通过直播、短视频、无人机、VR 虚拟等多种手段展现广府文化特色,增强广府文化魅力,讲好广府故事。 如2017 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欢迎晚宴运用无人机、灯光和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声、光、影、像多维度展现广府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汇融合的开放氛围,体现出广府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取得了良好效果[22]。 故事讲好了才会有受众和追随者,才会有话语权。 二是进一步健全广府文化传播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和民间、企业、个人传播相结合,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和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相结合,如采用电视频道、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国内主流媒体和域外主流媒体相结合,大众传媒传播途径和人口迁徙、旅游商贸、留学教育等其他传播途径相结合的广府文化泛在传播的途径。 形成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传播体系,营造传播焦点,让广府文化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所不及,使受众时刻处于文化自信教育的场域之中,增加文化自信教育的机会,促进文化自信教育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三)教育教学中融入广府文化,夯实文化自信教育主阵地

学校是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相关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发挥学校显性和隐性教育功能,夯实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阵地。 首先,发挥文化显性教育功能,促进广府文化资源“四进”。 广府地区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众多的杰出人物、充足的文史资料,为广府文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 将这些素材融入广府文化课堂教学,能让学生代入其中,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在课堂接受广府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增强广府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19]。 无论是广府地区的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可以把文化自信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广府文化内容渗透在语文、历史、思政课的教学中。 组织人员编撰广府文化教材,单独开设“广府文化概览”“走进广府文化”等专题教学的同时,大学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相关专业将广府文化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如建筑学专业的可以融入岭南园林、西关骑楼等广府建筑特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广府文化博取众长、开放兼容的特点;历史学专业的可以融入黄埔军校等历史遗迹、虎门销烟等历史事件、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广府文化爱国图强、开拓进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可以融入广州、深圳等地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实践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广府文化“敢为天下先”的特点;金融、贸易专业的可以融入十三行等广州外贸历史,让学生了解广府文化海洋文明性特征和市场适应性特征等。 通过课堂主渠道推动广府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学生对广府文化的认知和认可,从而提高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之自觉成为广府文化的坚定拥护者和主动传播者。

其次,构筑隐性育人场域,创设文化自信教育实践情境。 素质的养成必须经由实践引发又经由实践巩固。 校园文化活动承载着隐性育人的功能,是文化自信教育的校内课外实践途径。 要将广府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育人场域,多途径创设文化自信教育实践情境,增强广府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是在校园建筑、景观布局、整体设计等方面有意识地凸显广府地区文化特色,使学生一进入校门就处于文化自信教育的场域之中,被广府文化所吸引,激发学生对广府文化的兴趣。 二是组织开展与广府文化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广府文化相关讲座、论坛、学术会议、粤语歌唱比赛、广府文化知识竞赛、广府民俗文化节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广府文化的持续关注,使学生在知行转换中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 三是创建文化自信教育专业网站,全面传播广府文化相关内容,满足学生对广府文化知识更深层次的需求,使文化自信教育更加及时、连续、直观、完整,实现文化自信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 四是组织以“我镜头下的广州”“改革开放与广州”等为主题的社会调研、开展“三下乡”活动和以“我为广府文化出把力”等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生通过参观考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十三行、西关大屋、黄埔古港等历史古迹,开展“广府文化发展状况”等主题的社会调查等,以更好地接触社会,接触广府文化,了解广府文化。 在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中把知识性、理论性的教育转化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在为社会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升华文化自觉,并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信教育从学校到社会的延伸。

(四)聚合社会、家庭及个人力量,形成文化自信教育合力

社会层面,可以通过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极具广府文化内涵和广府地域特色的广府民俗风情展、广府特色书画作品展等活动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加强文化管理和市场监管,推动广府文化产业发展来营造良好的广府文化环境;通过优化网络文化产品和内容,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来构筑清朗的广府文化网络空间。 三管齐下,共同致力于开放兼容、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广府文化社会氛围的营造。

家庭层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承担孩子认知教育、情感构建、意志培养、文化传承等责任。 要重视传承包容、勤奋、务实、创新等为特点的广府优秀家风家训[23],利用广府地区具特色的婚嫁、节庆、生活习俗、饮食习惯、语言等营造广府文化氛围,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对广府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发展并传承广府文化。

个人层面,每一位公民都应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端正自身对待文化自信的态度,始终保持客观、理性、全面、统一地看待各种文化的优缺点。 同时涉猎更加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我意志力及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充当文化自信教育的参与者。 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鼓励、引导他人形成正确的文化自信观。 通过聚合社会、家庭、个人力量,形成文化自信教育合力,有层次、多维度、全方位地推进文化自信教育。传播因内容而有支撑和基础,文化因传播而有发展和创新。 地域文化因其传播内容的适应性、传播手段的驱动力促进文化自信教育的实现。 以广府文化为例,探讨地域文化传播视域下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路径,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形成,促进广府文化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并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猜你喜欢

广府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