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不断提高国企活力效率
——访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处处长、研究员吕汉阳

2022-02-26余璇编辑刘光林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央企业

■本刊记者 余璇/ 编辑 刘光林

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2 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三年行动进展如何?国企改革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什么作用?如何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处处长、研究员吕汉阳。

《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 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进展如何?目前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吕汉阳: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全面收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力破除了一批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体现为取得三个明显成效:

第一,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从法律上、制度上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边界,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得到确立。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绝大多数企业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各治理主体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正在形成。国资监管体制更趋成熟完善,把全面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职责、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职责三项职责统一起来,推动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的监管优势,打造业务监督、综合监督、监督追责“三位一体”的出资人监督闭环,构建形成全国国资监管大格局,切实做到全面履职、高效履职。

第二,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有经济的布局应该主要集中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力推进重组整合,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新组建、接收企业9家,中央企业数量从十年前117家调整至97家,涉及上述几个重点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深入开展瘦身健体,加快处置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建立压减长效机制,累计减少法人占总户数的38.3%,管理层级全部压缩到五级以内。全面收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 万多个各类公共服务机构、1500 万户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基本完成分离移交,超过2000 万名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有力解决了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问题。

第三,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效率取得明显成效。三项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围绕能上能下,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围绕能进能出,加快实施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制度,围绕能增能减,推动完善了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中长期激励政策工具广泛应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力促进了经营机制转换,2013 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了70%和54%,一大批企业以混促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深度转换机制,活力和效率显著提高。

但在国有企业存量土地资产盘活利用、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国有经济统计和评价体系等难度大、创新性强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中国电业与能源》: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否已经初步建立,具有什么特点?

吕汉阳: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一是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从法律上、制度上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边界,责权更加明确,使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得以确立,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经营机制等全面升级。二是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牵引性、根本性、全局性的任务抓手,加快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截至2022 年上半年,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全面落实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全部中央企业集团及重要子企业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在制度上有规定、程序上有保证、实践中有落实。三是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充分发挥董事会作用。国务院国资委深化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外部董事队伍,专门成立专职外部董事党委,体系化加强外部董事履职支撑,推动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经营决策主体作用,支持经理层发挥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经营管理作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企业抓住应建尽建、配齐配强、规范运作、落实职权等4 大关键环节,推进董事会建设向子企业延伸拓展。截至2022 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和重要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1.26 万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已设立董事会,1597 户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其中99.75%的企业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中央企业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达到99.92%。同时,中央企业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目标,进一步落实经营管理责任,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全部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

《中国电业与能源》: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国企改革发挥出什么作用?

吕汉阳:一是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顶梁柱”作用。从经济发展的规模看,国有企业有力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截至2021 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9.3 万亿元,比2012 年底增长2.6 倍,年均增长15.4%。2012—2021 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11.4万亿元,年均增长9%,超过GDP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2021年中央企业上交税费2.4万亿元,比2012 年增长35.5%。2013 年以来累计上交税费18.2 万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八分之一,上交国有资本收益1.3 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

二是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着力强化国有资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保障水平;着力强化保障公益民生和普遍服务能力,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中央企业全力做好煤电油气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保供稳价,不计代价坚决打好能源保供攻坚战,2021 年中央企业的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了10 亿吨,全年发电量达到了4.95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10.2%;加强通信、铁路、航空等基础网络运行管理,建成运营覆盖全国的通信网络,承建川藏、藏中、阿里电力联网工程等一批投资大、收益薄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和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三是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国资央企发展全局,在中央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强“两高”项目的管控力度,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中央企业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减排降碳,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剩产能项目投资,2021 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约33%。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积极参加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75%、54%、74%、56%。推动能源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水平、清洁能源发展规模和质量,中央企业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8克/千瓦时,电网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7%,在能源保供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生态环保治理能力,积极参与生态修复治理,电网企业持续推进“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实施北方12 省份“煤改电”10千伏及以下单体工程9200多项,35千伏及以上电压配套工程350 余项;中国三峡集团等有关中央企业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骨干作用。中央企业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当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支撑者、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和产业协同合作的组织者,带头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好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目前已分两批遴选出16 家链长企业,在统筹产业链发展、补齐短板弱项、锻造长板优势、强化供需协同、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打造互利共赢产业生态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应对疫情冲击,位于产业链上游的部分中央企业,通过提前统筹部署、优化调整负荷,充分保障下游企业原材料需求,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带动下游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全力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供应链物流畅通稳定。

五是在促进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通过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有力缓解产业链中小企业经营压力。2022 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减租104.4 亿元,惠及16 万户租户,其中对涉及疫情中高风险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租户减租56.1亿元,惠及租户3.9万户。中央电网企业实行欠费不停供,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设立6 个月的费用缓交期并免收滞纳金;减少中小企业代理购电成本107 亿元;配合地方清理转供电加价等不合理收费,降低用电成本174亿元。

《中国电业与能源》:当前国企改革面临哪些挑战,需要重点聚焦哪些问题?

吕汉阳:要聚焦五大类任务,进一步推进改革落实落地。一是公司治理相关任务要聚焦权责清晰,提升前置事项清单的精准性、分批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提升外部董事履职能力素质;二是三项制度改革相关任务要聚焦普遍激活,通过巩固“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成果、刚性兑现考核结果、强化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精准激励等方式推动“三能”机制在各层级常态化运行;三是资源优化配置相关任务要聚焦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迈出新步伐;四是针对上市公司的相关改革任务要聚焦示范引领,优化股权结构、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推进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五是国资监管相关任务要聚焦提升监管效能,强化上下联动、做好集中统一监管“后半篇文章”、推进企业内部监督协同、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更好发挥“三化”监管优势。

《中国电业与能源》: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如何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如何更好促进国企提质增效,推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吕汉阳:新时代新征程,努力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推动、做精做深“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

国有企业必须以贯彻《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为指引,以集中开展世界一流创建示范行动、管理提升行动、价值创造行动和品牌引领行动等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中加快提升能力水平,力争用5 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批在规模效益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一流企业,建设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域专精特新的科技领先企业,努力形成中央企业勇当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主力军、各类国有企业对标一流创优争先的良好格局。

一是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组建高质量创新联合体,主动开放企业市场和应用场景,加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高效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加快打造一批科技骨干企业,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切实提升企业技术牵引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力。

二是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和完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健全投资管理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内控管理体系,确保有质量、有效率、有效益、有现金流的增长。创新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抓住重点领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标准改造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三是加快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响应全球发展倡议,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打造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质量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产业规范等制定,推动中国产业标准、产品服务标准国际化,增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能力。通过主动融入全球市场,力争尽早建成面向全球资源配置和生产服务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全球化配置,切实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四是加快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要结合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等,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品牌实践,强化品牌意识,加强战略引导,加快创建一批管理科学、贡献突出、价值领先的卓著品牌。进一步明晰品牌定位,科学构建品牌架构体系,积极运用品牌管理先进理念方法,持续提高品牌管理运营能力。通过深入实施品牌强企战略,力争打造一批走向世界、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切实增强中国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

五是加快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传统、彰显中国智慧的现代治理新模式,完善组织治理体系,增强战略管理能力,实施精益化管理,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通过健全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力争实现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升企业稳健合规经营、持续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处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中央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企业
企业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