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认知及态度的质性研究
2022-02-26
ZHUO Meixiu,WANG Yiting,ZHOU Meiyun,BAO Lei,HE Xiaol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Jiangsu 212001 China)
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eat,POST)是由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造成的咽喉部黏膜损伤、局部刺激或炎症反应等引起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较常见且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1-2]。研究表明,POST的发生率为21%~62%[3]。导致POST的原因众多,主要原因是气管插管后咽喉部及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主要表现为咽喉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充血红肿,伴声音嘶哑,严重者还可表现为慢性咽炎和咽喉部肉芽肿[4-6]。POST不仅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加重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还可降低病人就医体验水平,降低病人满意度,延长住院时间[7]。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了解外科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认知和态度,为制订基于证据的POST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实践,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7月—2021年8月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外科护士、外科医生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外科护士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或职称为中级以上;外科医生从事临床工作10年以上或职称为中级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近1年未参与手术相关工作者。研究样本量的确定遵循资料饱和原则,即访谈后没有新的信息出现为资料饱和,本次研究中资料达到饱和时的样本量为14人,最终确定本次研究的样本量为14人。医生编码为D1~D6,护士编码为N1~N8,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14名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立研究小组 本研究小组成员共有5人,护士长1人,硕士研究生3人,主管护士1人。研究成员在研究开始前均接受了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能够与访谈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确保研究资料的顺利收集。
1.2.2 资料收集 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依据研究目的,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咨询专家初步制订访谈提纲,采取面对面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正式访谈前,预访谈医生和护士各1人,依据访谈结果修改并确定正式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①您知晓全身麻醉术后病人会出现咽喉痛吗?②您如何评估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程度?③您认为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能避免吗?④您认为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需要干预吗?⑤如果病人术后主诉咽喉痛,您会如何处理?⑥您如何看待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对病人心理应激状态有哪些影响?在访谈过程中采用录音和现场笔记相结合的形式记录,同时观察访谈对象面部表情、姿态行为和心理情绪的细微变化,认真倾听,捕捉信息,适当追问,完善笔录。每次访谈持续30~60 min。
1.2.3 质量控制 为控制研究质量,保证本研究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在访谈前学习访谈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做好预案处理,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访谈时避开工作时间,访谈地点选择在安静处,保证访谈对象情绪稳定,访谈过程不被打扰,使访谈对象自然、准确和全面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避免研究人员对受访者诱导性干预,研究人员应仔细倾听,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确保访谈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1.2.4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由2名研究人员在1 d内反复聆听录音内容后转录成文字资料,对访谈记录进行编写序号并建立独立的文档。由2名以上研究者运用Nvivo 10软件对资料进行录入、整理、对比和分析,归纳主题,并将整合的主题反馈给受访者,再次做信息的补充,最后通过研究小组讨论,对主题予以提炼和升华。
1.2.5 伦理问题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批准,伦理批号为KY20210702-7,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且通过审核,注册号为ChiCTR2100050497。实施访谈前征得受访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前向受访者介绍本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解释说明需要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承诺录音只用于本项研究。为保护隐私,受访者的姓名均以编码代替,承诺所有资料在研究结束后会销毁。
2 结果
2.1 外科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认知
2.1.1 主题1:概念不明确,认知程度低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病人咽喉痛的发生率为6.6%~90.0%[5-6,8-9],术后增加了病人不愉快体验,增加疼痛程度,干扰睡眠,加重术后病人焦虑情绪,进而降低围术期病人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护人员对于POST的认识度不够,相关概念不明确。N6、D2、N7:“大部分病人术后都会出现咽喉部的不适,少部分会有明显疼痛。”N5、N1、D6:“临床上好多病人术后都会主诉咽喉部不舒服,但没有明显疼痛,我们会向病人解释这是全身麻醉插管造成的。”N1、N8:“没有了解过咽喉痛明确的定义,一般术后不怎么关注咽喉疼痛,病人有主诉,需要干预,我就会告知医生。”所调查的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全身麻醉后病人发生POST的主要原因是插管操作引起,大多数病人发生后症状较轻,不需要特殊处理。
2.1.2 主题2:评估依据病人主诉,不知晓评估工具 有循证研究表明,术中医护人员应该评估可能导致病人咽喉痛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高危病人,术后使用评估工具进行评估[10-12]。目前临床针对病人的评估主要依靠病人主诉,未使用评估工具,临床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N2、N4:“我没有使用过评估工具,就是根据病人的主诉。”D1、D2、D3、D4:“没有使用过,如果病人自觉疼痛明显,我会给予雾化缓解症状。”N1、N5、N3:“没听说过有专门的评估工具,我就用疼痛评估尺给病人评估过。”
2.1.3 主题3:对病人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认知不一 手术以及手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均会引起围术期病人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会导致病人的情绪改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同时表现出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的现象,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困难等[13-14]。但目前术后咽喉痛对于病人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关注度普遍低。N1、N5、N7:“没看出对病人心理状态有影响。”D1、D4、D5、N3、N8:“这还不足以引起病人情绪上的变化,病人不舒适出现在吞咽动作时,并不是持续的不舒适。”N2、N4、N7:“这会引起病人心理变化的,但我们对病人心理状况的关注度比较少。”N7:“可能会引起吧,具体没有了解过,整天上班忙得没时间关心这个。”D3:“有病人在查房的时候说过咽喉部难受,面部表情看出来很暴躁,我想应该是有影响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向他解释发生的原因,嘱咐喝点温凉的水。”
2.2 外科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态度
2.2.1 主题1: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需要规范化管理 外科医护人员肯定管理咽喉痛的重要性,虽然术后病人咽喉痛可以自愈,但大家一致认为术后病人咽喉痛的规范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N2、N4、D1、D3:“术后咽喉痛会影响病人的手术体验,降低对我们的满意度,我们最好能降低病人术后的咽喉痛程度。”D6、N7:“需要管理的,我们现在麻醉方式基本都是全身麻醉,这使得病人术后咽喉痛的症状越来越多。”D2、D5、N4:“术后病人主诉咽喉部疼痛越来越多,我们大多安慰病人,如果规范化管理是最好的。”N6、D4、D5、N8:“规范化的管理能有效降低术后病人咽喉痛的发生率,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满意度。”N1、N3、N5:“术后病人咽喉痛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关注,需要规范化的管理。”
2.2.2 主题2: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合作 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它的发生与机械刺激如气管插管操作、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导管内径或拔管过程的刺激有关[11],另外也与病人的体质相关。因此,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参与。N7、D1、D2、D4:“术后病人咽喉痛主要是麻醉过程造成的,麻醉科关注的更多。”N1、N2、N8:“我之前了解过我们可以做一些术前准备来降低麻醉造成的损伤。”N3、N6、N5:“我们对病人的指导要病人参与进来才可以有效实施,需加强病人的依从性。”
3 讨论
3.1 充分发挥认知作用,提高外科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外科医护人员对POST的认知尚浅,普遍认为POST引起的不舒适是不可避免的,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自行愈合,无需过多干预。目前,针对存在POST病人的干预均是在病人有不适主诉的情况下给予雾化和药物干预[1,15]。外科医护人员缺乏主动干预的意识,但前瞻性质性访谈研究结果表明,有15.28%的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抱怨POST的发生,并对医护人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产生影响[16],因此医护人员需进一步认识到POST对病人身心的不良影响,提高POST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药物和雾化吸入都是缓解POST的有效方法,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病人的术后咽喉不适起到了重要作用[17],但探索除了雾化和药物之外的POST干预创新模式是亟需医护人员思考的问题,对于提高病人术后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就医体验都很重要。
3.2 完善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管理,促进POST干预流程的规范化 围术期病人的症状管理需要一套规范而系统的体系。本研究访谈了解到目前临床对POST的干预采用单一的雾化形式,然而单一干预模式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18],并且呈现出个体差异,因此临床上需要全面、高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POST。随着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采用基于循证的POST管理方案,通过采取已被证实的有效药物和护理方法系统地预防POST的发生,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未来需进一步凝练高质量的证据,并通过基于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性研究促进证据转化,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效果。
3.3 建立多团队的合作,促进团队沟通协作 研究表明,既往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手术危险性分类、气道装置、全身麻醉时间、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方法、疼痛处理和手术部位等多方面的因素均与POST的发生有关[19],并涉及围术期的多个环节,与病区护士、麻醉医生、麻醉科护士、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生等实施及时有效的干预有关,因此如果需要有效地避免或干预POST,就需要多个部门的高效合作,并制定围术期POST临床管理路径,从术前、术中、术后等多个环节分别采取高效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POST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外科医护人员展开深入访谈,了解外科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认知与态度,结果提示外科医护人员对病人POST的认知尚浅,在围术期缺乏对咽喉痛管理的主动性。目前,针对POST的干预措施均主要以麻醉术前预防为主,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POST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需要提高外科医护人员对POST的认知,改善外科医护人员对POST的态度,更加关注病人术后的身心健康,加速病人快速康复。此外,本研究仅对1所医院的外科医护人员进行了访谈,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仍需开展多中心的临床调查性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