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内支撑管肝内异位1例

2022-02-26肖青川胡成功蔡云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胰管空肠内径

肖青川 胡成功 蔡云强 高 攀 彭 兵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肝胆一科,乐山 6140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常见、最棘手的术后并发症是胰漏,为了预防胰漏的发生,众多研究、共识及指南均建议术中留置胰管支撑引流管[1~3]。外支撑引流管术后短期内即拔出,通常认为内支撑引流管后期可自行排出体外。随着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广泛开展,内支撑引流已基本替代外支撑引流,内支撑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愈发引起关注[4~6]。本文报道1例内支撑引流管异位肝内胆管,结合文献探讨内支撑引流管异位的相关问题。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主因“右上腹反复疼痛2年,加重1周”入院。腹部增强CT及MRI均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主胰管稍扩张(肝外胆管最大径约3.3 cm,主胰管直径约3.2 mm),疑胆管下端壶腹部占位。既往1年前因“右肺鳞癌”行“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多次化疗。无其他合并症。十二指肠镜乳头活检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于2019年1月16日在全麻下行“经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胰腺质软,主胰管内径约3 mm,行胰腺导管对黏膜胰肠吻合[7],主胰管内留置用输液管自制的内支撑管(支撑管全长约7 cm,管径约3 mm),主胰管与空肠黏膜后壁用抗菌薇乔线“8”字吻合,利用该吻合打结后预留的线,栓住内支撑管表面固定于部分主胰管壁,支撑管在肠腔内预留长度约2 cm,距胆肠吻合口约6 cm,胆肠吻合口直径约2 cm。术后1周复查CT,支撑管在位良好(图1)。术后无并发症。病理示壶腹部中分化腺癌。出院后偶有上腹部不适。术后半年(2019年7月8日)复诊,腹部增强CT未见肿瘤复发转移,肝门部及左肝内见条状管状高密度影,原胰管支撑管未见,结合病史,考虑为胰管支撑管脱落移位(图2)。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建议内镜下取出该支撑管,患者拒绝,继续随访,仍有间断上腹部不适。术后16个月(2020年5月13日)复诊,携带大便内排出的管道样物(图3),复查CT提示未见肝内异物(图4),患者上腹部不适缓解。

2 讨论

2.1 胰管内支撑管留置的方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尤其是LPD,因内支撑管留置方法简便,几乎完全替代外支撑管,但内支撑管的留置方法目前尚无共识[8]。材料可选择T管、输液管、中心静脉导管,近年出现了胰肠吻合专用支撑装置[9]。规格选择多与主胰管内径、长度相一致。通常用直型,未见“单猪尾”或“圣诞树”等型号的报道。固定方法有环周包绕打结固定、贯穿缝合内支撑管固定[10]、缝合部分内支撑管管壁固定以及不固定等。固定缝线可使用可吸收缝线或不可吸收缝线。留置时多将一段留于主胰管内,另一段跨过胰肠吻合口留于空肠肛侧盲襻内,至于内支撑管留置到胰管内和肠襻内的长度也各家不一。本例高龄,胰腺质地软,主胰管内径细,属于胰漏高危人群,内支撑管选用直型“输液管”,长度约7 cm,应用主胰管空肠黏膜后壁吻合缝线固定于部分主胰管壁,肠端预留约2 cm,术后未出现胰漏。

2.2 胰管内支撑管异位原因

内支撑管可以向主胰管胰尾侧、肝内胆管、空肠襻口侧、空肠襻肛侧移位,甚至穿透空肠壁[4]。向主胰管胰尾侧、肝内胆管移位,我们称为异位。向主胰管远端异位的可能原因:①内支撑管固定不牢或没有固定;②内支撑管管径相较于主胰管内径过小,长度短于主胰管[6,11];③肠道逆蠕动。向肝内胆管异位,可能与胆道、肠道动力学改变有关,以及空肠肠襻走行迂曲、胆肠吻合口内径较大有关。本例胆肠吻合口内径较大(2 cm),内支撑管自身长度较短(7 cm),加之肝内胆管明显增粗,这些都为异位至肝内胆管提供了便利条件。理论上讲,内支撑管还可以向空肠口侧盲襻移位,但基于该盲襻长度较短,内支撑管常大于该长度,不易停滞于该处,会随着肠蠕动,向空肠远端排出。部分留置空肠减压管者,该处空肠襻会更长,肠道蠕动更强,也不易导致内支撑管滞留。至于内支撑管异位是否与其型号、材质等有关,尚无相关报道。

2.3 内支撑管异位的影响

Kadowaki等[11]报道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留置内支撑管,其中35例排出,中位排出时间454 d,术后1年累积排出率41%。Park等[6]回顾分析80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留置内支撑管资料,支撑管脱落移位至胆道135例(16.8%),其中40例(29.6%)出现胆道相关并发症表现。国内缺乏大宗病例报道。内支撑管正常移位排出体外。异位至体尾部胰管,可导致反复发作的胰腺炎[11,12];异位至肝内胆管,长期滞留可形成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管炎、肝脓肿等[5,6,13];异位穿破肠壁,可引发腹膜炎[4]。本例内支撑管异位至肝内胆管后,有反复上腹不适的胆管炎表现,排出体外后临床症状随即消失。即使内支撑管不移位,长期留置在胰肠吻合口部位是否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尚未见远期随访报道。

2.4 并发症的处理

内支撑管异位后,患者若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后续可能自行排出体外。本例术后16个月自行排出。近1/3患者会表现出临床症状[6],可采用内镜或外科手术取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由于正常上消化道结构破坏,内镜先端到达胆肠吻合及胰肠吻合口的距离远,走行迂曲,镜身固定困难,要取出肝内或体尾部内支撑管,难度大,风险高[13,14]。内镜不能成功者,只能外科手术取出。

2.5 小结

无论开腹、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吻合仍为主流吻合方式[15]。支撑管不仅具有预防胰漏的作用,还有预防胰肠吻合口狭窄的作用。鉴于内支撑管可能存在异位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建议尽量使用外引流预防胰漏。LPD术中外引流操作繁琐,尚需改进技术。若使用内引流,建议规划好支撑管的材质、型号、规格,尤其是长度应该适当偏长,可考虑肠段引流管越过胆肠吻合口[6]。可尝试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常用的“单猪尾”或“圣诞树”型号支架作为内支撑管。术中理顺空肠襻的走行弧度,尽量减少成角。术后保持大便通畅。留置内支撑管者术后均应密切随访,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期待医工合作,开发出可降解的生物胰管支撑管[16]。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内支撑管的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理类型中潜在恶性或早期恶性病例逐渐增多,加之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逐步改善,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如何规范内支撑,防范异位的不良后果,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胰管空肠内径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不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新疆某肉牛屠宰场空肠弯曲菌同源性分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