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读思达教学法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022-02-26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黄秀枝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达荒漠化思维能力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 黄秀枝

地理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那么,什么是读思达教学法?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读思达教学法有什么作用?如何起到有效的作用?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一、读思达教学法及其特点

读思达教学法的提出者是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余文森教授。认知加工理论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认知加工理论认为完整的认知过程不仅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还包括认知输出,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读思达教学法与认知加工理论一脉相承,它认为阅读、思考、表达是让学生转化、内化知识的教学方法,涵盖了认知加工理论的全过程。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读”指阅读,“思”指思考,“达”指表达,用公式来表示读思达教学法就是:学科教学=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科教学>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在各科教学中,阅读、思考、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环节,只有将这三个环节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完整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所以新课改下,许多人主张以读思达教学法为根本,让学生进行反复阅读、深度思考、规范表达,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将关键思考要素整合之后形成的高阶认识。地理思维能力指通过对地理事象整体进行思考和分析所形成的认知其本质和关系的思考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发展与有机重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极其庞大,许多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地理教材的单元主题划分非常清晰,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读思达教学法不仅可以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的规律和关系,还可以借助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探究性,对学科表达的关注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增长智慧。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任课教师要正视阅读、思考和表达在脑力活动中的作用,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其中。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读出教材内涵,发现知识点,理解教学目的;通过思考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本质规律,相互关联,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表达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拒绝做知识的复读机。

二、用读思达教学法培养地理综合素养的策略

(一)关注阅读,让学生有新的发展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瞭望世界的重要方式,阅读也是读思达教学法的基础。在读思达教学法中,阅读的重点是“读出内容,读出内涵,有新的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反映地理科学发展,提高地理教学效率。阅读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降低学习难度的有效途径,为此,有人直接将阅读定义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学习活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的基础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发现重要的知识点、知识链,促使学生读出内涵、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让学生尽可能地拓展阅读素材,借助高质量阅读为学生高效学习打好基础。

如在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时,结合教学目标“知道岩石圈的构成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知道地球各圈层的相互关联;说明地球整体结构特点、地球各圈层对自然环境形成的作用;体会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增强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师可以阅读为起点让学生先略读教材,宏观把握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然后再以教学目标为统领,让学生精读教材,就文中给出的一些结果、说法进行独立思考,如科学家是如何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界面,教材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的描述是不是准确、全面的。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将一些辅助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教师可以将电影《地心抢险记》中的一些片段、台词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科幻电影了解地球灾难,探究地理知识。如在电影中,地理学家乔什·凯斯博士发现地心温度发生改变,一种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碍地球的正常运转,于是他召集全球著名的科学家商量对策,科学家组织了一支特别行动小组,准备拯救地球。那么,怎样才能阻止地球运转呢?科学家是如何拯救地球的呢?他们在哪里引爆了特殊装置?特殊装置有何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读出内涵,有更多的发现,也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地理事物或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许多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多层次、多维度、多角度的联系。学生要想学好地理,需要有剥离地理知识表层规律和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但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只有把握地理事象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进行积极锻炼,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让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在读思达教学法中,阅读只是最基础的一步,学生能否有所收获关键是看学生的思考,因为阅读是知识和信息输入的一个手段,这个过程比较浅显,思考则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去进行知识加工。鉴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相对较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思考技巧,以减少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深度思考。

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时,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后,为了让学生模糊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教师可以运用实例、地图或者其他资料,结合不同区域的工业生产活动,如南方地区民营企业生产家用小电器,北方人口大城市开展的手机配件加工活动等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引证教材理论内容分析事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解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等,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教材与分析材料的能力。如2010年河南还在最大限度地争取富士康进驻郑州,2015年富士康郑州产区仅一月份生产的手机已经多达120吨,约48万部,那么富士康为何要在郑州选址呢?富士康落户郑州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让学生从政策、资源、人力等方面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促使学生通过深度思考和探究性学习掌握知识。

(三)规范表达,让学生展示自己

表达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表达方式有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肢体表达等。规范表达是必需的核心素养之一,规范表达不仅要求注意表达的逻辑性,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精练和严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很大程度要借助规范表达的形式来呈现,许多高中生虽然有口头表达及肢体表达的能力,但是在规范表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表达,其实就是学生将自己看到、听到、发现的内容,经过思考、整合和加工,用自己的方式去输出的过程。表达既是创新的关键一步,也是发现学生的个性或共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教材、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问题或案例将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如给出案例,分别是两个学生国庆期间要各自从大连去西安和昆明游玩的案例,让学生从当事人的角度比较几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并让学生用规范的表述阐述自己选择某种交通方式的原因,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做出补充或者设计“陷阱”,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下面的例题,将下列几种货物从起点运到终点,请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在相应的空格中打对号,并阐述原因。

货物类别和数量 起点一终点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管道2箱急救药 上海一拉萨2吨活鱼 密云水库一北京50吨钢材 鞍山一石家庄1000吨大米 重庆一上海50万吨石油 华北油田一北京

基于课堂学习,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但是在阐述原因时关于选择运输方式的依据,许多学生可能表述不会很准确,他们很容易在语言、逻辑、表达方面出现问题。如例题中的急救药属于贵重、急需的物品,加上它数量不大,所以可以选择空运,但是一些学生在表达时可能会说:急救药贵重,必须空运,这就是典型的逻辑不严谨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进行补充或者设计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纠正自己,促使学生更加注意自己的思维和表达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四)做好总结,洞察知识的关联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讲述教材内容,学生没有思考和表达的权利。新课标的出台促进了各科教学的优化和改善,读思达教学法也因此被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读思达教学法并不是单纯地强调阅读、思考和表达,它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与教材、同伴、教师进行有效对话,是否汲取了足够多的营养。为了促进信息在学生、教师之间的传递,教师要紧贴教学目标做好教学总结,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教师在读思达教学中要立足于阅读、思考和表达做出进一步努力,如针对世界各地土地荒漠化现状,展示材料并提出问题。如材料一: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4的土地面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荒漠化影响。目前全球2/3的饥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土地荒漠化地区,可以说土地荒漠化与贫困密不可分。材料二:2020年6月,我国晒出了“十三五”荒漠化防治成绩单: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材料提出问题:“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有哪些?非洲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有哪些?饥饿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政府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做出了哪些努力?”让学生各抒己见。针对学生的发言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人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视角解释问题,并做好教学点评和总结,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网络。

(五)灵活教学,培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终身发展加油助力。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优化、简化课堂结构,有效进行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将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读思达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服务课堂和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教师灵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向,将课堂教学分为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交流沟通、拓展学习等重要环节,做好各环节的教学设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效学习。如在阅读环节,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借助跳读、扫读、精读等找出材料中重点的词、句、段,从中发现、提取、整合有用的信息,同时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思考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保障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各抒己见的权利,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比较和探究,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了深化学生的思考和认识,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外素材、多媒体、模拟试题、高考真题等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为学生学习注入动力。

综上所述,将读思达学习法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读思达学习法让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发现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达荒漠化思维能力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培养思维能力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