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框架与实践
2022-02-26谢端纯
摘 要:自由贸易港作為当前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是其主要特征之一。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政策框架从顶层设计、法律基础、实施路线图等多维度构建与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四梁八柱”,聚焦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实体经济发展。本文深入阐释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对于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改革开放效能,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金流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2.01.001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2)01-0004-05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新时代推动对外开放的重大国家战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奋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对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和制度体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围绕自由贸易港建设定位和需要,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和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作为关键制度设计纳入其中;2021年3月,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金融支持自由贸易港建设33条具体措施;2021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并颁布施行,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包含其中。2021年8月,海南金融管理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了89条政策实施措施,为未来金融政策实施规划好了“路线图”。
二、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的定位、目标及原则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的定位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金融发展定位与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有明显的不同,不建国际金融中心或离岸金融中心,而是靶向“三个服务于”。一是服务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自由贸易港金融服务要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各项金融改革开放与创新举措,推动海南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二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港金融服务要围绕海南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政策取向,聚焦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1”现代产业体系的金融服务需求,强化金融支持和改革创新,提升重点产业的竞争力。三是服务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多项高水平改革开放政策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实现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
(二)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的目标
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国家金融开放的先行先试区和压力测试区。我国已正式签署和批准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在金融方面引入了新金融服务、自律组织、金融信息转移和处理等规则,在金融监管透明度作出了高水平承诺要求,对中国金融开放水平、风险防控和数据安全管理等提出了高要求。同时,CPTPP作为目前最高水平的经贸规则,其中有关金融服务的条款着重吸收了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丰富历程以及高标准规则谈判中的利益权衡,在新金融服务、争端解决机制等条款上追求高标准。RCEP、CPTPP充分体现了跨境金融服务自由化、便利化的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可以作为我国应对高水平经贸规则试验田和压力测试区,将RCEP、CPTPP金融服务条款中尚未在境内开放的条目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开放,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跨境跨岛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海南经济活动当前以跨岛交易为主,跨境交易只占少数。2020年海南GDP为5532.39亿元,进出口总额1118.03亿元,经济外向度只有20.2%。这样的经济结构下,跨境资金的自由便利流动绝不能以牺牲海南跨岛资金自由便利流动为代价,否则将得不偿失。海南的资金流动管理体系需要兼具跨岛资金自由流动、跨境资金自由流动的双重优势,才能真正发挥海南在新发展格局中联系境内与境外的桥梁、纽带和窗口作用。按照“离岸与在岸并存”原则,面向内地,重点加大对医疗、教育、保险等服务贸易“跨岛交付”的支持,同时面对国际市场,做好“跨境交付”的金融服务。
(三)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实践的基本原则
一是中国特色原则。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由贸易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定不移的。自由贸易港金融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海南金融改革开放政策更好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二是目标导向原则。服务实体经济,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要指导思想。三是集成创新原则。海南自由贸易港只有通过制度集成创新,使各方面创新举措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相互贯通、消除壁垒,才能提升金融改革开放的整体效应,才能稳妥有序迈向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四是稳妥有序原则。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全新探索,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把握好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的推进节奏。五是风险底线原则。金融业的改革开放要与监管能力相匹配,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的原则。坚持底线思维,稳妥有序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举措,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
(一)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围绕海南特色产业,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服务,是金融业补短板、夯实基础、优化现有金融体制机制和提升金融活力的重要环节。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聚集重点产业发展,从稳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推进境外人员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化建设、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支持文化体育旅游业发展、支持住房租赁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激发金融活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资金跨境流动自由便利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支撑,加大外汇管理改革力度,推进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便利化,逐步探索資本项目可兑换,是实现资金跨境流动自由便利的重要路径。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从跨境贸易收支便利化和跨境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提出多项政策措施,其中QFLP按照余额管理模式自由汇出汇入资金、在给予QDLP试点基础额度基础上每年可按一定规则增发额度、非金融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适当提高跨境融资限额、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和探索放宽个人跨境交易政策等5项政策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政策。
(三)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
当前,海南金融体系结构较为单一,国际化程度较低,增强金融机构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体系建设的重点。针对完善海南金融市场体系工作,提出多项政策措施,包括支持海南银行业发展、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海南企业首发上市、支持海南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支持海南相关基金发展等具体措施,这是海南补短板、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扩大海南金融业对外开放工作,从扩大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支持开展离岸银行业务、支持外资机构获取支付业务许可证等方面提出7条政策措施,全面提升海南自贸港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
(四)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业稳健发展的基础。《总体方案》和《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要加强五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防控体系,构建资金电子围网+智能化高效监管+监管协调的风险防控支持体系。二是构建资金“电子围网”,提供宏观审慎管理基础设施。三是依托资金流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建立完善智能化精准高效监管体系。四是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审查,研究建立洗钱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五是构建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四、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实践思路
(一)全面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金融支撑
目前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完成,海南金融业要系统、全面、准确地把握自贸港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落实的机制体制,推进海南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组织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机构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抓自贸港金融政策落实的工作机制,将金融政策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海南经济金融实际有机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将各项金融支持政策转化为具体的项目,针对每项政策制定项目落地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释放金融政策效应,持续做大金融业务流量。
(二)聚焦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业国际化转型
按照《总体方案》部署,海南将在2025年实施全岛封关运作,金融业应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服务“一线放开、二线管住”“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金融业国际化转型发展。一是要以国际金融业务为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岛内外、境内外两类金融资源,积极发展自贸港特色的跨境金融业务,将自贸港打造成为“引进来、走出去”的跨境人民币新循环机制的新通道及联结“一带一路”的融资平台。二是要做好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流程再造。要深入研究RCEP、CPTP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的金融服务条款,积极承接金融开放政策,做好金融服务全岛封关运作的充分准备,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金融支撑。三是要加强与科技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范围,丰富应用场景,利用科技赋能,促进市场主体贸易投资便利化。四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做好汇率风险管理,积极应对国际化背景下的“三反”形势,不断提升国际化展业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五是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储备。金融机构要大力争取总行(总部)的支持,选派有国际视野、懂国际业务、了解国际规则的人才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强国际金融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加快适应新形势下业务拓展需要。
(三)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支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是海南自贸港的基本特征之一,要紧密围绕这个目标,用足用好自贸港金融政策,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一是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落地见效。继续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践行“企业越诚信,手续越便利;银行越合规、审核越自主”的政策导向,使贸易便利化政策惠及更多市场主体。二是不断创新跨境金融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丰富跨境金融业态,特别是获得授权独立开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快完成制度、系统、人员等准备工作,推动业务全面落地,做大离岸银行业务。三是丰富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功能。要持续加强对客户开户适应性识别,提高自由贸易账户的开户及后期管理能力,有针对性开发特色服务和产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满足客户真实业务需求,提高自由贸易账户使用率。
(四)聚焦创新业务,进一步扩大金融业业务规模
金融机构要加快业务创新力度,不断释放自贸港金融政策效能。一是支持离岸新型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各银行应严格贯彻落实规范性要求,办理交易背景真实、业务合法且具有商业合理性和逻辑性的业务,服务企业实际需求,防范通过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进行投机套利、违规转移资金或骗取银行融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防风险”与“促便利”的统一。二是持续深入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要积极征求总行总部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关于跨境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办法,合力打造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全球通”招牌。三是推进跨境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新形态的跨境投资试点工作,搭建QFLP基金管理人与重点园区合作的桥梁,引导QFLP基金投向自贸港深海科技、农业科技、医疗科技等企业。积极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航运企业、飞机船舶租赁企业等跨境融资渠道。各银行要积极对接市场主体,借助海外分行或离岸部资源,打通跨境融资堵点,用好“非金融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适当提高跨境融资限额”,满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五)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根本着力点,深化金融产品、服务方式、风险管理等创新
各金融机构要将金融服务的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机结合起来,系统研究自贸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面临的金融服务约束,将创新落实到具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来,系统解决自贸港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偏少、金融流量规模偏小等基础性问题。积极实践航运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贸易金融等特色金融业务,进一步丰富金融业态,增强竞争力,努力在金融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好实践效果的改革和制度创新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曹协和.全面落实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J].中国金融,2020(12).
[2]曹协和.着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落地见效[J].海南金融,2020(6).
[3]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我国自由贸易港金融立法问题研究[J].海南金融,2020(4).
[4]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视角[J].海南金融,2021(1).
收稿日期:2021-12-28
作者简介:谢端纯(1966-),男,湖南衡阳人,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副局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