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2022-02-25尹康洁江苏淮安市洪泽天鹅湖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幼小科学知识树叶

◇尹康洁(江苏:淮安市洪泽天鹅湖幼儿园)

科学幼小衔接内容不仅要从幼儿的生理和年龄着眼考虑,更要培养有准备的幼儿,包括对其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自身健康、生活体验、核心素养及其发展的均衡性等的综合准备。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其成长潜力。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实践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要启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观察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育趋势和发展情况,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的“升级”与“改造”,促使对幼儿的生活教育不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更要推动其动手、实践操作、大脑运转、创新创造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发展和进步。同时,将文化教育与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增加科学课程与游戏活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激发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促进教师改进、反思、剖析和完善幼儿教育。促使幼儿提高对教育课程和相关活动的兴趣度和参与度,提高其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幼儿在科学知识的吸收、掌握、利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思维发展与学习思路,推动幼儿良好学习行为、观念、意识等的形成与发展。

一、在科学活动幼小衔接中践行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实践思维的形成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及其所需掌握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对幼儿的培养标准因此也越来越高。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人生成长路程中关键的时期之一,是其感知世界、发现世界的重要阶段,更是开发幼儿各项技能的最佳年龄。将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理论相结合,能够让科学课程与活动以开拓幼儿思维能力的高效发展,促进幼儿实践思维、思路的开发为主要目的,促使幼儿科学教育能够贴近幼儿的生活、学习等方面,推动幼儿不断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强幼儿的科学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幼儿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实践的行为与习惯,促进其实践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行为的形成

幼儿教师是幼儿科学教育、科学知识探索的启蒙者,其对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将直接影响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也直接决定着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基础,让幼儿在幼小衔接中找到更多的生活“元素”,促使幼儿在科学知识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规则”。同时,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和活动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生活行为的途径与机会,帮助幼儿在吸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让幼儿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实践与学习,“提醒”其在科学学习中养成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剖析和善于创造的行为与习惯,引导其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创造科学。以科学教育为抓手,推动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与行为习惯,培养其良好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更好地促进其综合素质与各方面能力的高效“成长”。

(三)促进幼儿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能够让幼儿在参与科学课程和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促进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激发自身对科学知识的实践潜能。同时,也能够利用多种类型的科学实验,加强幼儿合作意识的不断“生根发芽”,使其在科学合作活动中,逐渐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愉悦,进一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育与发展。在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遵循“幼儿是科学教育中的主要角色与主要参与者”的原则,将生活教育理论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给予幼儿更多表达、分享与实践的机会,启发幼儿在交流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良好行为、观念和性格品质的成长与发展。

二、在科学活动幼小衔接中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概括起来分为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结合当今幼儿课堂教学实践,生活教育的内涵就是把教学过程的设定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融合起来,幼儿园主题活动不可以与实际错位。教师理应依据幼儿的具体生活开展教学设计,并从幼儿感兴趣的视角贯彻落实自身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切实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落实到幼小衔接教育中,让幼儿享有和感受探究世界的过程。

(一)生活即教育,现实生活就是教育内容

生活教育的内涵就是要把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结合起来。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能够用来进行教育,此理论从正面解释了幼儿教育离不开具体生活。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都应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并依据幼儿的成长阶段进行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对生活细节的求知欲,灵活运用幼儿触碰自然界和具体生活的机遇,正确引导幼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帮助幼儿处理认知能力上的困难和疑虑。

幼儿的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比如:秋天来了,幼儿会发现树叶有了变化,但只会说出树叶颜色变黄了,对于树叶的外形和形态变化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要依据幼儿的这一现象,开展以“树叶变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可带领幼儿搜集日常生活中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让幼儿仔细观察比照,掌握不一样树叶的外形特点。其次,正确引导幼儿根据不一样的树叶特点,进行类别分析。第三,将幼儿收集到的各种树叶集中起来,举办“树叶展”,与同伴共同分享对不一样树叶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到不一样树叶的外形特点,进而感知树叶的变化、时节的交替,激起幼儿爱惜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生活与教育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关联词,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生活促进教育效果。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把握一个定律:凡是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或是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知识要点,都应当出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把知识点融进教案中,正确引导幼儿增加生活经历,扩宽幼儿视野。要利用幼儿的求知欲特点,把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且有很大兴趣爱好的难题添加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

(二)社会即学校,主题活动的阵地在校外

在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中,应注重科学知识发现性学习,并在教学中体现幼儿学习主体性。社会即学校,这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的一个方面,具体可从三个层面解释:一是社会含有学校,社会上的生活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二是学校含有社会,学校需要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三是社会影响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将促进社会发展。学校要利用社会力量办好教育。幼儿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身边的所有东西都会成为其探究对象,在幼儿科学教育主题活动中,可以自然界、大社会为科学教育课堂,利用幼儿在幼儿园内外的经历,让幼儿体会、接触新鲜的世界,去超市、农贸市场体会瓜果蔬菜、鱼肉蛋奶的样子;去公园、景区观察花草植物、虫鱼禽鸟的生命魅力;去田野、山林感受江河湖水的壮美漂亮。比如,幼儿注意到农贸市场卖的蘑菇与枯死树上长的蘑菇很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个幼儿说:“蘑菇汤是我的最爱。”另一个幼儿说:“我在我爷爷家树上也见到过这样的蘑菇。”由此引发科学活动“种蘑菇”,在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培育菌类包,亲眼见证了蘑菇的成长。“种蘑菇”主题活动把幼儿早期零散的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为幼儿今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寻打好基础。

由此可见,发掘社会化的主题,要以幼儿早期社会化经验和社会生活为依据,以幼儿熟悉的事情作为内容,才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教育主题活动中的认知得到提高。幼儿阶段是每个人发展的原始阶段,也是最独特和关键的阶段。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状态和思维逻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含有自身的主观性心愿,不能够客观地叙述自身熟知的事情。因此,世界各国幼儿阶段的文化教育都会增加室外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把绿色大自然作为幼儿的课堂,多为幼儿创造接触自然机会,让幼儿了解世间万物的多样性。

(三)行是知之始,从行动开始创造完成

幼儿的年龄特征明显,对于事物、课程、活动等只能保持一小段时间的新鲜感,专注力不足、好玩心强的他们需要教师时常变出“花样”,才能保持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基于幼小衔接的视角,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要以生活理论作为基础,帮助幼儿“搭建”起自身的创新意识架构,提高科学知识的“真实”感与“立体”感,让幼儿能够以生活为基础,进行科学知识的实践与操作。因此,教师要在幼小衔接中结合科学实验进行有效的知识“扩展”,促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打下坚固的科学“地基”。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科学实验“器材”,例如使用牙签和小木棒作为粗细不同的小棍子,将它们和一块纸板作为实验原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支撑”实验,启发幼儿在生活实验中,看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纸板牢牢地“屹立”在柱子上。通过让幼儿在幼小衔接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以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基础“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在生活中对科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剖析,启发其在生活中不断挖掘科学知识与科学“材料”,促使他们不断增加学习科学的憧憬度与好奇度,促进幼儿的科学“技能发展”,扩展幼儿的科学知识。还能够让幼儿在多样的、多变的生活科学实验中保持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促进幼儿科学精神的良好、逐步“发育”,推动幼儿在科学知识、实验的思考、剖析、观察和实践中不断“搭建”起良好的、完整的科学知识“架构”。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幼小衔接课程中,引导幼儿对科学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与实践,促使幼儿科学意识的有效“萌芽”和“发育”。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或者校园中找寻一处地方,让幼儿播下种子,并让其观察种子的发育过程,启发幼儿从自然现象中感受到科学的存在与神奇。或让幼儿观察冰块在不同室温条件下的变化,使其更加直观地对科学知识进行观察和理解,能够在幼小衔接的科学知识“灌输”中,不断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向往与憧憬,从小建立起学习科学的知识储备库,推动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搭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小衔接科学活动中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有利于加强幼儿在学习中的“真实感”,而不用刻意“打造”科学对象,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幼儿不断在观察中提高科学的利用率和实用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幼儿园科学教师也应时刻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引导和激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幼儿在吸收与实践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与科学“地基”,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思维能动性与良好的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科学知识树叶
蜗牛看牙医
树叶的不同称呼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一片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