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安全浅析①
2022-02-25赵晨晨
赵晨晨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2)
衣食住行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人们衣食住行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人们生活幸福指数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动物性食品在人们餐桌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动物性食品生产周期长,涉及生产环节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也比较高。因此,如何改善动物性食品品质,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动物性食品概述
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动物性食品的规定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如加强动物性食品药残等检测、加大动物性食品安全研究的扶持力度、完善动物肉类微生物检测等相关法规,以不断提高动物性食品安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动物性食品外延不断扩展,食品安全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落实执行不到位等潜在动物性食品安全隐患。
3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途径
动物性食品由于生产环节多,周期长,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均有可能产生污染,或由于生产质量不达标造成食物安全问题,因此,动物性食品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1 养殖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为动物性食品主要来源,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4个问题。
3.1.1 饲养过程中药物或其他添加品的不当使用
我国对食用动物的养殖,尤其是对动物饲养过程中能够使用的药物以及用来改善动物食品品质各类添加剂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国家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监管主要有药残检测等。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了饲养动物禁用药品名录,但仍存在个别养殖户为提高动物性食品产量或其他指标违规选择使用禁用名录内添加剂,更有甚者进行药物注射。如“瘦肉精”的使用,对动物性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要加强网络空间力量建设。从世界形势上看,各国对网络空间安全越来越重视。在提高自身信息系统防御水平方面,多采取这样四条措施:成立国家级的谢天管理机构;加大投入;上文所说的加快立法;授权和扩大执法部门的监管;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此外,各国军队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发挥的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日本、以色列、法国已经正式宣布开发进攻性武器,提高网络攻击能力。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陆、海、空、天每一个作战领域都将于网络连接在一起。因此,必须打造一支专业化联合型成建制的网络力量。
3.1.2 饲料原材料农残过量
食用动物饲养过程中,大多使用工业化生产加工的饲料,这种饲料的安全与否与成品品质好坏关系紧密。然而,很多饲料原材料的生产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饲料原材料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这些农药一部分残留在饲料原材料中,通过饲料进入食用动物体内,流向消费终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1]。
3.1.3 养殖环境污染
由于食用动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由于周围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食用动物的健康,也可能通过水源或新鲜草料类饲料引发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2]。
3.1.4 养殖时间不达标
新疆瓜果、东北大米之所以在全国有较好的口碑、极高影响力,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的产品生长周期较长,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积累比较多。食用动物的成长发育同样需要一定的周期,但部分养殖人员为了让动物快速生长上市、快速回笼资金,会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使用促进生长的饲料,使得动物生长过快,口感不达标,影响动物性食品原材料品质。
3.2 生产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2.1 动物性原材料不达标
灌肠一般应该选用品质较好的肉类生产,但由于品质好的肉类价格比较高,加之外观上很难看出灌肠原材料优劣,因此,部分厂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不新鲜肉、冷冻肉,甚至动物皮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虽然也是肉类,但无论价格还是口感与优质肉相差甚远[3]。诸如此类以次充好,挂羊头卖狗肉等现象现已经成为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阻碍食品产品的健康发展。
3.2.2 添加剂滥用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有150余种添加剂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典型案例为三鹿婴幼儿奶粉引发的非法添加三氯氰胺事件,涉及多家超大型牛奶生产加工企业;中国台湾出现的饮料中非法添加塑化剂,也对当地涉及到的食品企业口碑尤造成恶劣影响。
3.2.3 生产储存条件不达标可能形成的污染
动物性食品原材料对储存环境要求比较高。储藏温度不达标、生产环境污染等都有可能对动物性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动物性食品原料发生腐败等问题,食用后容易会造成食物中毒等问题,对食品品牌声誉也会带好不良影响。
3.3 销售终端机制不健全
销售终端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最后环节。部分消费终端出于经济效益和成本的考虑,没有根据商品储存要求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影响商品的品质,甚至会出现变质。
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动物性食品一般会提供商品质量维权渠道,但市面上很多动物性食品缺乏品牌背书,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消费者维权将十分困难。
4 建立完整的监控链,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要解决我国现阶段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各个击破,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
4.1 健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管控动物性食品安全方的监管主要是依靠各生产环节单独检测,由于不同检测分属不同部门,主管单位之间存在沟通不顺畅、管理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全过程的监管。因此,应健全监管体系,各部门积极沟通,让动物性食品从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无缝衔接,全过程监管。
4.2 加强源头管控
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食用动物种类不多,人们常接触的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品种品质一般,加之普遍喂食促进快速生长、快速出栏饲料,使得这些食用动物品质一直得不到很大提升。食用动物是动物性食品的原材料,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4]。可以说,优质的原材料未必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但质量欠佳的原材料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加不可能很好。因此,要想改善动物性食品质量,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推广优质品种,另一方面加强对原材料饲养加工的监督和管理。
4.3 加强生产加工的管控
动物性食品原材料是动物性食品产业链条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5]。对生产加工质量把控不力,轻则造成产品质量不佳、品质不好,重则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因此,应提升监管力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坚决杜绝加工生产以次充好产品,杜绝随意对产品原材料进行标注的行为。
4.4 加强销售终端的监督管控
动物性食品的销售终端,尤其是没有品牌背书、甚至没有固定销售场所的自由市场产品是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区。应加强对销售终端的监管,保障消费者健康,从根本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同时,通过建立帮扶机构让消费者可以更方便维权,这也是提高整体监管水平的必要手段。
5 结束语
食品安全,尤其是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个人身体健康,也影响到全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为此,有必要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关部门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养殖加工销售全过程监管,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