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方案研究
2022-02-25陈彦美
陈彦美,段 妍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74)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小汽车涌入千家万户,城市废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城市户外绿色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慢生活”、“绿色交通”等健康环保的出行理念也逐渐被推广并倡导。现有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户外绿地空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1]。
从19世纪60年代起,在环保运动的推动下,国外绿道的规划和建设逐渐兴起。新世纪以来,国外绿道的建设已经平稳发展并逐渐成熟,我国开始进行绿道的一些尝试和研究。目前,珠三角区域绿道已经建成,绿道规划和建设在各地都还方兴未艾,杭州、武汉、深圳、株洲等城市都相继展开了绿道的规划和建设。
绿道系统的建设对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病越来越严重、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具有线性开敞空间特征的绿道系统,能够为居民生活提供多种休闲游憩健身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发展[2]。
1 绿道的概念
绿道理论起源于美国。查尔斯·莱托在《美国的绿道》中提出,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3]。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名胜区及历史古迹的开敞空间纽带。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游径;驿站、休息等服务设施;标识系统及一定宽度要求的绿化缓冲区构成。绿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绿道构成图
2 绿道的功能
绿道对于引导低碳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1)构建生态网络,引导低碳生活
构建生态网络,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生景。完善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低碳出行,倡导健康生活。
(2)彰显地方特色,带动经济发展通过绿廊对城市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展示城市特色与魅力;支持商业、旅游业持续发展,带动节点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3)丰富户外体验,提升城市品质
绿道系统能够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丰富居民户外生活,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更环保、更丰富的生活场景[4]。
3 国内外绿道案例借鉴
(1)美国东海岸绿道
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km,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和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该绿道途径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5]。同时,绿道也为开发主题旅游项目提供了可能。东海岸总投资约3亿美元,为沿途各州带来了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美国通过复合功能的绿道建设,成功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6]。美国东海岸绿道如图2所示。
图2 绿道构成图
(2)德国鲁尔区绿道
德国鲁尔区原来是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污染严重、环境差。在转型过程中,德国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七个“绿道”的建设将百年来脏乱不堪、传统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怡人的宜居城区。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绿道成为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7](见图3)。
图3 鲁尔区绿道改造前后对比图
(3)武汉新洲区绿道
武汉市根据新洲区旅游资源分布,构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体系,形成“东西两翼、五湖两山”结构。新洲区城市绿道全长84km,城市人行道宽度2.5~3.5m,自行车道宽度3.6~4m。
新洲区绿道(见图4)以现状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历史人文资源为纽带,以慢行交通为载体,以休闲健身和开发生态旅游为目的,为居民打造了一处体验湖光山色、践行低碳出行理念的好去处。
图4 武汉新洲区绿道
(4)杭州千岛湖沿湖绿道
千岛湖环湖绿道(见图5)是10m宽机动车道,5m宽自行车骑行绿道。千汾绿道长约60km,沿着这条绿道可以漫游千岛湖西、北湖区。截至目前,淳安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6届千岛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每年到千岛湖骑行的游客超20万。
图5 千岛湖绿道
4 规划方案
(1)辽源现状旅游资源分析
辽源市中心城区内分布有龙首山、向阳山、大青山、黎明山、銮驾山等6座山脉,以及东辽河、梨树河和渭津河等3条河流,现状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基底厚重。详见图6所示。
图6 辽源现状自然资源分布图
(2)辽源绿道系统结构
依托辽源市现有自然和生态资源,考虑将“六山四河”和现状公园通过绿道连通起来,形成“三带、一环、多连接”的绿道系统结构(见图7)。
图7 辽源绿道系统规划结构图
“三带”:由“三河六岸”沿河绿道组成,结合两岸滨河风光打造特色慢行系统。
“一环”:连接五山的道路,包括外环路、寿山大路、安平街、辽白大路,依托中心城区快速环路形成绿道环,串联“六山”。
“多连接”:由泰安大路、安北大街、西宁路、福阳大路、安平路、安宁街、中宁街、福栾大路等多条道路将“三带”和“一环”连接起来,形成中心城区内部主要绿廊。
(3)东辽河滨河绿道横断面
a.辽河大路
辽河大路现状是辽源市一条沿河的主干路,一块板形式,现状非机动车道仅1.5m,道路对慢行交通极不友好。
规划缩窄机动车道宽度,将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共面设置,并在沿河一侧重点打造沿河的景观带和游人游径,让居民在工作之余能有休闲游憩的去处。规划断面如图8所示。
图8 辽河大路现状和规划断面对比图
b.滨河北路
滨河北路现状为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由于车速快,非机动车骑行很不安全。
规划将机动车道缩窄,设置人非共板,结合沿河景观,打造沿河木栈道和亲水步道(如图9)。
图9 滨河北路现状和规划断面对比图
(4)滨河南路
滨河南路现状为双向2车道,缺少非机动车道,为了打造绿道系统,规划断面在现状沿河断面一侧设置骑游道和木栈道(如图10)。
图10 滨河南路现状和规划断面对比图
(5)滨河东路
滨河东路现状为双向2车道一块板,机非混行,没有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规划拓宽道路红线,在两侧布置骑游道和行人木栈道,将滨河绿道联系起来,形成滨河绿道系统(如图11)。
图11 滨河东路现状和规划断面对比图
(6)梨树河滨河绿道横断面
福兴街现状为双向4车道,未设置非机动车道,规划在机非之间设置隔离护栏,设置非机动车道,保障骑行人的交通安全,并在沿河一侧铺设木栈道,将城区内绿道系统连接起来(如图12)。
图12 福兴街规划断面图
(7)渭津河滨河绿道横断面
渭津河两侧现状为原生态护坡,没有道路,为了打造沿河绿道,在渭津河两岸新建2条滨河道路,设置专用骑游道和木栈道,并设置亲水步道,便于居民充分亲近大自然。
图13 渭津河南路北路规划断面图
(8)环山绿道横断面
泰安大路现状为主干路,双向6车道,未设置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缺少路权。考虑环山绿道的需求,将现状人行道缩窄,设置环山骑游道,与滨河绿道系统连接。
(9)东辽河两岸连接桥梁
福民桥连接东辽河南北两岸,为东辽河南北两岸绿道的连接线,现状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不仅威胁非机动车骑行者的安全,也与绿道系统理念相违背,规划将福民桥车道数由5个减少为4个,给非机动车专用路权,并设置机非隔离护栏,通过铺设彩色沥青,保障骑行道的连续性。
图14 泰安大路现状、规划断面对比图
图15 福民桥现状和规划断面对比图
5 结 语
该文提出了绿道的概念和绿道的功能,借鉴国内外已经实施的绿道的案例。分析了辽源市中心城区现状自然和旅游资源,依据现状自然生态资源,提出了辽源“三带、一环、多连接”的绿道系统结构,并对滨河绿道、环山绿道、跨河桥梁提出了绿道规划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