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生态观的滨河公共空间景观提升探究

2021-12-09肖英林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滨河

摘 要 在大生态观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做好滨河公共空间景观提升工作对保障景观的环保效益有重要作用。从大生态观入手对滨河公共空间景观进行分析,闡述大生态观下的河流治理及现状,并从多个角度出发介绍基于大生态观的滨河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策略,从而保障滨河公共空间景观生态修复效果和环保价值,确保滨河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可以满足大生态观理念要求。

关键词 大生态观;滨河;公共空间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101

当前,许多城市对生态的认知仍处于概念阶段,众多城市景观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虽然打着生态旗号但是建设工作却是“伪生态”。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按照大生态观理念对公共空间景观进行优化处理,使滨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公共空间景观质量有所提升。

1 大生态观下的河流治理

大生态观,即以生态文明为宏观视野,将“五位一体”的各个方面融入到生态观,秉持自然发展规律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全域性、多元化开展生态建设。以大生态的全域视角对城市中的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促进城市景观改造提升,这需要从时间、空间等角度同时进行科学的认知[1]。在时间的演变方面,主要是代表区域生态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演变的整个过程,掌握事情的本质;在空间的演变方面,主要是指城市与区域生态之间的互动过程,主要从流域、城市及地块3个层次进行研究。通过大生态观的梳理,针对生态格局和特征,借助生态演变,将系统格局、特征等作为标尺,对于生态问题,借助生态系统观进行识别,从而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科学开展生态建设工作。

以抚河为例,抚河地处于江西省东部,是省内第2大河流,每年有大量的河水汇入鄱阳湖,占据鄱阳湖年径流量的12%,因此抚河的生态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空间演变层面进行分析,抚河开展治理工作需要从流域、城市及地块3个层面入手:在流域层面,主要关注流域湿地群、深林网等;在城市层面,主要关注城市防洪安全和地貌多样性等内容;在地块层面,主要关注湿地营建和生态营造等内容。

人类选址定居活动中,主要遵循的基本模式就是缘水而居,抚河在古代被称为盱江,之后改名为汝水,横贯抚州市的中南部,在历史上,对于抚州市变迁和发展而言,抚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城市发展向南部进行拓展,抚河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对于抚州市北部地区,更是非常重要的生态保障,尤其在三江口、千金陂等地区,都属于抚河最为重要的河口湿地,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位置。

2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景观现状

将大生态观作为基础,从流域、城市及地块等信息进行分析,抚河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湿地生态问题显著,在抚州市沿线区域,河滩湿地存在弃置裸露、过度园林化及生态效益较差等问题;2)问题严重,防洪措施主要是采用防洪堤,但在防洪规划工作方面存在不足,造成相关规划、建设工作开展受到阻碍;3)河岸存在硬化现象,亲水能力较差,在抚河市城市段,岸线长达27 km,这部分岸堤存在硬化现象,难以亲近水源,其中超过80%以上的岸线都需要改造;4)整个滨河流域范围具有开发利用较少的情况,而抚河生态范围里,则体现出被大肆侵占的状况,未能有效地推进生态资源保护工作;5)目前并未构建起整体性的游览开发领域,滨河景观大道的衔接存在问题,道路桥梁之间的间距较大,存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现象,阻碍了河岸路段的交通通畅;6)区域融合力度不够,滨河主干道对于河岸与附近地区的交通通畅的连接与疏导作用优势并不明显,在城市路段中,仅有14条交通道路能够直接抵达河岸,交通的可达性整体较弱,未能彰显出整个滨水区域的活力[2]。

3 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策略

通过分析江西省抚州市抚河的实际情况,需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针对河流生态环境实施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景观品质提升,构建优质的滨河区域,营建出公园化卫生文明城市,做好城市公园的布局与建设,形成宏观性的城市景观、旅游区域,彰显滨水区域发展前景,促进该区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3]。河流域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之间具有较强关联性,也是城市文化与内涵的体现。在滨河区域景观中,由于河流径流量减少、河道改道等原因,在整体的河流景观改造提升工作中,未能较好地彰显出生态理念,在现阶段治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将水利工程建设、简单景观绿化作为主要目的的方式,急需作出改进。当前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主要考虑的是有效地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其对于生态环境、城市规划、旅游景区及发展区域的多元化价值。以江西省抚河作为实际案例,应将抚河进行整体性提升,以大生态理念作为发展指导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予以共同关注,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规划、旅游观光等问题,通过城市建设与弘扬人文历史的同步发展,不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3.1 提升生态效益

3.1.1 河流保护与修复

鄱阳湖作为我国淡水湖中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一个较大的生态湿地。作为鄱阳湖的重要的一个支流,抚河每年产生的入湖径流量极大,占据了总径流量的12%左右,因此针对抚河实施河流湿地建设工作对于鄱阳湖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建立魅力中国、江西样板及抚河模式作为出发点,从流域治理工作入手,针对抚河湿地群,必须保护和修复好河流[4]。对千金陂流域湿地、三江口做好保护工作,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修复湿地生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另外,必须做好抚东、干岗等湿地保护工作,保护好湿地区域内的动植物和湿地自然生态体系。

3.1.2 沿岸防护林带建设

立足于流域治理层面,在全流域进行多元化的防护林建设工作。围绕滨河范围,运用自然方式驳岸修复尚未开发的地域,涵盖了水保林、护岸林等各项工程等。同时要在抚河东岸,建设沿河保护林,并做好动物保育工作[5]。对于一些覆盖率较低并且生长状况较差的林地,可以采取补植、林下播种等方式,构建健康、稳定及异龄的森林群落。将水生、湿生及耐涝植物进行有机结合,建设多样化的沿岸水生植物生态环境及沿岸景观设计建设,较好地体现出生态环境效益。

3.2 完善公共空间

3.2.1 构建滨河公园体系

对抚河沿岸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4+1+N”的建设模式,建设抚河、安石及汝水等公园,使之形成一条景观链;另外,建设三江口湿地等多处公共景观区域;沿抚河东岸,建设花田景观、河滩绿化等田园风光的自然景观,体现沿岸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

3.2.2 视线和界面结合

在区域内的重要节点间构建视线廊道,形成近景、中景及远景有机结合的观景点。抚河两岸最为重要的景观节点是文昌里、千金陂及拟岘台等,将抚河沿岸景观资源较好地呈现了出来,构建起多个区域段的组合景观,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景观[6]。构建起滨水天际线,科学合理规划滨水区域建筑的布局与高度,使滨水区域建筑与自然生态景观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4 结语

对于滨河公共空间景观来说,对其中河流及其他生态系统现存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时,必须强化大生态观理念在其中的渗透力度,有效提升滨河公共空间景观。在保证滨河公共空间景观生态环保效果和规划建设水平的同时,给大生态观视域下滨河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和现存环境问题优化调整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必须保证各项提升方案的科学性,让立足于大生态观的滨河区域景观设计与建设力度和保护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车文静.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的应用[J].花卉,2019(6):129.

[2] 封明娜.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的应用[J].居业,2019(4):24.

[3] 董婷婷.生态景观设计在公共建筑空间中的应用[J].花卉,2020(6):167-168.

[4] 赵珂.公共健康视角下可参与性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

[5] 王香怡,莊一兵.浅谈中国公共景观的空间属性及现状[J].明日风尚,2020(18):189-190.

[6] 邱裕凯,宋智超.公园城市背景下大尺度生态廊道的新发展理念景观设计探索[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3):127-129.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1-08-20

作者简介:肖英林(1981—),男,江西兴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物质文化遗产学。E-mail:1595482835@qq.com。

猜你喜欢

滨河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许思桂
春歌二首
中国现代城市滨河空间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我眼中的滨河美景
城市滨河生态景观设计与修复的应用价值
中科金财并购标的暴利神话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