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的古代揩齿乌发法探微
2022-02-25赵力杨磊曲剑华
赵力 杨磊 曲剑华
1.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揩齿法意为用方药来擦牙或揩洗口腔,以达到清洁口腔或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古代常用的一种外治法[1]。揩齿乌发法即用单药或复方配制的药物擦牙,从而实现乌发功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古代中医用揩齿法治疗白发有悠久的历史,但有关记载散落在历代医书中,缺乏系统整理。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典》以及其他综合性医学著作,对历代揩齿乌发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揩齿乌发法的使用方法,探索其用药特点,从而为临床治疗白发症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第5版《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先秦到清代的所有医学专著,以及《外台秘要》《普济方》《古今医统大全》等综合性医学著作中涉及揩齿乌发的条文。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检索及筛选 以 “乌发”“黑发”“乌须发”“黑须发”“黑髭发”“乌髭发”为检索词,对《中华医典》中所有专著及 《外台秘要》《普济方》《古今医统大全》等综合性医学著作逐一进行预检索。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人工阅读,摘取涉及揩齿乌发的条文,逐条存入数据库。
1.2.2 建立数据库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取双人录入的方法。文献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文献年代、作者、书名、条文,揩齿乌发方剂数据库包括方剂名、所用药物、使用步骤、存储方法、注意事项,药物数据库包括药物名称、性味、功效、炮制方法。对于不同书籍出现的同一条文和同一书籍中重复出现的条文,文献基本信息数据库只录入1次;对于药物组成相同的条文,揩齿乌发方剂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均只录入1次。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频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涉及揩齿乌发的文献共24部,书籍的年份从远及近排列:宋(3部)、元(1部)、明(14部)、清(6部)。
2.2 方药统计 文献中揩齿乌发法选用的方剂,共计57首,包括121味药物,药物频次为431,每方平均用药7.56味。使用频次≥5的药物共28味。见表1。
表1 古代揩齿乌发法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2.3 使用步骤 揩齿乌发法操作步骤分为前、中、后三部分。揩齿前,需先刷牙,保持牙齿的洁净,而后用生姜揩齿,如《普济方》中乌髭鬓揩齿法:“欲使药时,先用生姜一块,如杏仁大,烂嚼须臾即吐却滓。以左手揩三五遍,就湿点药末。”[2]123揩齿时,蘸末擦牙,擦到以牙热为度,如《普济方》中神妙乌髭方:“早晚搽牙。须令擦得牙齿热。以使药力行。”[2]136揩至牙热,利于吸收药物和推动药力达于病所,从而帮助发挥药物功效。揩齿后,咽下津液,或取津涂于发上,如《寿世保元》中固齿明目乌须黑发良方:“上共为细末,每早擦牙,滚水咽下。”[3]
2.4 日常调护 揩齿法疗程较长,文献记载约一个月见效者多,甚则百日,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饮食禁忌,少食或不食萝卜、葱、蒜等,如《菉竹堂集验方》须发秘方“忌萝卜、葱、蒜、芫荽、豆腐及诸血”[4]。
3 讨论
3.1 形成较早,体系完备 据考证,目前我国关于揩齿乌发的文字记录与揩齿同时出现,均首见于南北朝(462—521)所撰《类苑》一书所载的《西岳华山碑载治口齿乌髭歌》,歌曰:“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熟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5]提出用猪牙皂角、生姜、地黄、墨旱莲、细辛等药物炮制后制成的牙粉揩齿,具有牢牙固齿、乌发黑髭的作用。随着中医口腔医学的发展,揩齿乌发法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宋元时的医学专著如《圣济总录》,记载了揩齿金牙散、黑锡擦牙黑髭发等,《瑞竹堂经验方》记载了妙应散、神仙长春散[6],《叶氏录验方》记载了二肾散[7],书中还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炮制过程和使用时间。至明清时,李时珍将揩齿乌发作为药物功效记录在《本草纲目》中,如铅:“明目固齿,乌须发。”[8]当时的主要医学专著如《济阳纲目》《寿世保元》《普济方》《古今医统大全》《证治准绳》等,均记载了揩齿乌发条文,并完整介绍了揩齿乌发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意味着揩齿乌发法已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2 一药一方,三位一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在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整体[9]。《圣济总录》云“间有揩齿以乌髭发者,盖齿者骨之余髓之养也”[10],揩齿乌发法的理论正是基于发、齿、肾三者的关系。生理上,肾其华在发,发为肾的外在表现;肾在体为骨,齿为骨之余,牙齿属于骨骼的一部分,若肾气充盛,发则浓密色黑,齿则坚牢固密。病理上,发、齿、肾同属一源,以肾为中心,肾虚精亏,则发白齿摇。发、齿为肾之外候,肾为发、齿之根本,临床常见用一药一方,使三者受益,如七宝美髯丹功效滋补肝肾,可用于治疗须发早白、牙松齿动[11],揩齿乌发之理同也。
3.3 外治之药,正对病机 古代中医理论认为,头发的生长衰落和肾之精气盛衰关系密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又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枯。”一般认为,肾气亏虚,头发失荣,是白发主要的病因病机。除此之外,素体阳盛,火热之邪耗伤阴血,也可致毛发变白。现代学者普遍认为,白发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热和情志烦劳,脏腑定位在肾、肝、脾,与肾关系最密切[12]。
由药物频次分析可知,揩齿法使用药物以清热药和补益药为主。清热药物中青盐使用频次最多,也是乌发的常用药物。青盐,别名戎盐,性味咸、寒,归心、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13],《本草备要》称其“坚骨固齿,明目乌须”[14],大青盐也可作为引经药归肾,可以让药物直达病所。补益药多用熟地黄、干地黄、墨旱莲、白术、没食子、石榴皮、川芎、当归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发症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的病因病机。研究发现,治疗白发的内服组方中药物功效集中于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风健脾等,与揩齿乌发法选用药物具有相似性[15]。
3.4 多法炮制,滋补肝肾 揩齿法重视药物的炮制,同一方中药物可见一种或多种炮制之法。其一为醋制法,包括醋淬、醋拌、醋煨等。醋淬意为将药品煅红后投入定量醋中,如《普济方·头门·乌髭发》中记载乌髭石燕散方用“石燕子(一对醋淬碎碾)”[2]137。醋拌即将处理好的药材与米醋拌匀,使醋液渗入药材内部,如《普济方·头门·乌髭发》中五圣还童散“上先以粗药末,入醋搅拌匀”[2]135。醋煅是将药材用米醋拌好后,用武火煅至红透,再取出放凉,如《普济方·头门·乌髭发》神妙乌髭方“每用酸石榴一个……用纸裹石榴,以好米醋和黄泥,固济石榴,顿在风道略干,以炭火簇烧,令通红,为度”[2]136。醋制法应用历史悠久,醋味酸入肝经,《本草蒙筌》曰:“用醋注肝经,且资注痛。”[16]醋制还可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溶出,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17]。
其二,揩齿乌发法组方中常用盐炒、盐拌等方法对药物进行盐制,如《证治准绳》记载擦牙方“用食盐三斤,入锅炒干,取出研细”[18],《普济方》乌髭鬓揩齿药“取出候冷,研细,入盐少许”[2]131。咸入肾,药物经过盐制后,能滋阴降火,也可增强滋补肝肾的作用[19]。
4 结语
白发症指头发部分或全部变白,是衰老的一种表现,过早白发常引起自卑等心理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近年来,白发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研究发现,亚洲人的发病年龄一般为35~40岁[20]。治疗上,因为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多采用物理染发方式改变发色,但染发剂具有一定毒性,可能导致精子畸形,增加癌症及肺气肿的发病率[21]。中医外治具有简便廉验、注重疗效的优势[22]。揩齿法常应用于治疗口腔疾病,也可用于治男性不育[23],其用于治疗白发可能与养生文化有关。中医养生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为目的,而生长壮老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齿、发作为肾中精气的外候,髭发斑白与牙松齿堕均为衰老的象征。因此,多数养生方剂从补益精气的角度出发延缓衰老,同时重视对齿、发的调护,并基于发、齿、肾的关系,形成了揩齿乌发法。随着化学工业的发达和牙膏的普及,揩齿法在现代临床应用中逐渐被遗忘。但现代研究表明,毛发、牙齿均来源于外胚层,并同步反应了生物节律的变化[24-25],这可能为揩齿乌发法提供了证据支持,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本研究初步总结了揩齿乌发法的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白发症开拓思路,也为白发症的病因病机和方药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