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2022-02-25朱红刘争王垭张蒙宋锦平

护理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咨询专家风险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住院患者有意造成或任何意外所致的拔管, 即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 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

。 研究表明,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数量位于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第1 位

,发生率为2.3%~20.6%

。 美国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7%~25%

,我国为3.2%~15.5%

。非计划拔管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还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及费用增加,甚至死亡

。 文献报道非计划拔管后重置管率为10%~61%,而气管插管重置则会损伤气道

。关于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多聚焦于拔管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等。我国关于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局限性。 如张晓静等

构建的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体系仅从患者方面考虑。 Song等

构建的非计划拔管风险模型增加了护理人员因素,但忽略组织管理因素对非计划拔管的影响。黄素素等

构建的指标体系仅针对气管插管患者,在综合医院对非计划拔管的整体管理中有一定局限。 目前尚未构建出具有普适性, 且系统、 客观的评价体系。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旨在提升非计划拔管护理风险管理质量,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 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本研究小组成员共9 名,本研究第一作者为组长,负责课题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文章撰写;此外小组成员还有护理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 名,负责课题的技术指导;护理部质控干事2 名,重症医学科护士长2 名,负责课题的质量监督;护理管理方向研究生2 名,负责检索文献、资料收集。

1.2 研究工具设计

1.2.1 函询问卷形成 本研究以“非计划拔管/管道滑脱/自拔管/意外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拔管/护理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护理管理/质量管理/评价指标/质量评价” 等为中文检索词,“(unplanned extubation OR UEX OR accidental extubation OR AE OR self extubation OR extubation OR nursing safety incidents)AND (risk management OR nursing management OR nursing quality OR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OR nursing quality control)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OR indicator system)”等为英文检索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逻辑组配进行检索, 查阅CNKI、万方、 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 与CINAHL 数据库,为调查工具的形成提供依据。

在Donabedian 等

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指导下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初稿。 按拟定的遴选标准选取5 名熟悉本研究领域的专家, 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征求专家的意见。最后,按专家反馈结果对调查工具条目、内容进行筛选、修改。 专家意见基本一致后,形成第1 轮专家咨询表正式版。共3 个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26 个三级指标。 包括3 部分内容,第1 部分是结构指标,含2 个二级指标,即医院的基本架构和医院非计划拔管的结构指标。 第2 部分为过程指标,包括5 个二级指标,即开展风险评估情况、督察开展情况、发生非计划拔管后上报机制、预警机制、追踪评价机制。第3 部分为结果指标,为主要监测管道的留置总天数、 总人次与发生非计划拔管的人次,旨在计算非计划拔管率。

4月17日, “浙江画院艺术家走进绍兴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绍兴文化中心举行,当天下午,浙江画院艺术家一行前往绍兴东浦古镇考察。东浦是闻名于世的绍兴黄酒发祥地,也是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故乡。古镇内桥水交错,乌篷船穿流而过;民居沿河而建,错落有致;民风淳朴,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沿袭着千百年来的传统生活习惯,悠然自得地生活着。这个已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名镇不仅给艺术家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同时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关注。

前面的函数均可看作 的数学结构,表示两个函数之间的差距问题。有了以上的函数模型后,不仅对于高中教学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更加是有助于解决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抽象问题,并且在总结模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应该养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最终形成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模型,模型指导下的数学疑难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帮,更好地适应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1.2.2 指标筛选标准 本研究中指标的筛选标准为:重要性赋值均数≥3,变异系数<0.3,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确定指标

1.3 遴选咨询专家 根据研究目标,研究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咨询专家的纳入标准:(1)从事护理管理岗位、具有高级职称;(2)工作单位为三级甲等医院; (3)全国或四川省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库专家,熟悉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护理质量管理标准;(4)从事护理管理工作≥8 年。 本研究最终选定来自四川、北京、广东、广西、新疆、湖北、浙江7 个省市(自治区)的护理管理专家17 名。均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所纳入的专家年龄为37~53(46.59±5.33)岁;文化程度: 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7(41%)名;职称:均为高级职称(100%);从事护理管理的工作年限8~25(17.12±4.83)年,其中10 年及以上16(94%)名。

3.1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分析

湖北省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全省虽地处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区内,但也紧靠秦淮气候分割线。因此,湖北省既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同时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明显,且时空分布不均。受地形地貌及降水影响,加之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的实际情况,湖北省既得水之利、近水独优,又受制于水、因水而忧,全省水灾旱灾呈易发多发趋势。尽管湖北省建成的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工程体系有效缓解了这一症状,但在水利工程保障薄弱地区以及部分水资源过度开发地区,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1.4.2 第2 轮专家咨询 针对第1 轮专家咨询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修改形成第2 轮专家咨询问卷。因2 轮专家相同,本轮未再对专家基本情况、对指标的熟悉程度及评判标准进行调查。问卷收回后,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当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结束专家咨询。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 2010 和SPSS

21.0 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分析。 专家积极性用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 采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Cr=[专家对方案做出判断的依据(Ca)+专家对方案的熟悉程度(Cs)]/2。将专家自评对问卷内容的熟悉度分为5 个等级(熟悉、较熟悉、一般、不太熟悉、不了解),专家进行选择。 再将这5 个等级分别按0.9、0.7、0.5、0.3、0.1 进行赋值,计算出Cs。 用变异系数(CV)和专家协调系数(Kendell’s W)表示专家协调程度,来判断咨询专家对每项指标的评价之间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确定需要进行专家咨询的轮次。 专家意见的集中度用咨询专家对某一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均数(均数=该指标所有评分专家的评分和/参加评分的专家数), 满分比(给满分的专家数/参加评分的专家数),均数和满分比越大表示该指标越重要。 运用优序图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2 结果

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第1 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的判断系数为0.871, 熟悉系数为0.771,专家权威系数为0.821。第2 轮中专家的判断系数为0.860,熟悉系数为0.753,得出专家权威系数为0.807。

2.1 专家的积极性 第1 轮专家咨询共发放咨询表17 份, 回收有效咨询表17 份, 专家积极系数为100%。 第2 轮专家咨询共发放17 份,回收有效咨询表15 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8%。

3.1.1 结构指标 结构质量是质量评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结构质量影响实践活动,良好的结构能够促使良好过程的可能性, 而良好的过程同时会对结果带来影响

。 本研究将“医院级别”和“非计划拔管的风险监控”作为结构指标。其原因是相较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存在医疗条件受限、培训学习机会少等问题, 导致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从而影响非计划拔管的风险管理质量。 同时,实施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的专项风险监控,如设置组织管理架构、设定专项管道管理员、倡导医护患共同参与管道管理等,可为管道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使护理管理者与临床护士在工作各环节重视管道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本研究第1 轮咨询结果显示所有指标的满分比52.94%~61.76%, 第2 轮专家咨询的满分比70.83%~93.33%, 表明2 轮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好,详见表1。

2.5 专家函询结果 2 轮专家函询中,17 名专家共提出34 条修改意见。 经研究小组分析讨论后增加3项指标、修改9 项指标及删除8 项指标。 (1)增加指标:在第1 部分增加指标“是否开展非计划拔管风险监控”,便于未进行监控的医院填写。 在第2 部分增加指标“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应用”,以体现持续质量改进。在第4 部分增加指标“医生是否参与非计划拔管风险质量管理督察”,以明确监控管理细节。(2)修改指标:将“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监控范围(管道种类”改为“所有侵入性管道(含留置针)、所有侵入性管道(不含留置针)和部分管道(请列出)”。 将“医院有无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中的第3 个选项“护理部+其他部门”改为“护理部+医教部”。 将“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医护共同参与”改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医护患共同参与”。将“各管道的非计划拔管相关数据”改为收集“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4种管道的数据。将“使用评估工具的情况指标中的选项”精简为“使用评估工具的情况:直接引用成熟评估工具、修订的评估工具、自行拟定评估工具和其他”等。 (3)删除指标:“核定床位数、护士数、床位使用率、 住院患者总床日数”、“非计划拔管开始监控时间”、“评估后审核签字要求”、“患者出院后评估资料归档保存要求”、“医院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制度来源”、“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制度修订年”、“对发生非计划拔管的科室进行惩罚”、“对主动上报的科室进行奖励”, 以上指标的专家评价重要性和/或相关性评分均数<4.0 分,故删除。本研究构建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及31 个三级指标,详见表3。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听到这段经历,我的心情都复杂,有一点心酸,更多的是骄傲。我想象着小小的爸爸,挥舞着小刀奋力砍柴的样子,他是不是跟弟弟小时候一样,也有着苹果般的圆脸和一双短短肥肥的小手呢?大山里的灌木,一定比那时的他还要高些吧。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及显著性检验 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协调系数(W)分别为0.278 和0.339,协调系数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2。

3 讨论

1.4 函询问卷发放

我盯着电视不说话。我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战争。我怕一开口,硝烟会从嘴里冒出来,烧到阿花身上。阿花全然不知我在燃烧,伸出手扳过我的脸,说难道一个大美女,还没有女鬼吸引你?她身体一动,清香的味道又风起云涌,向我袭来。她已到了虎口,仍不知防范,竟敢来抓我的手。我的手是一根导火索,正在被点燃。

1.4.1 第1 轮专家咨询 通过电子邮件将第1 轮专家咨询表发放给咨询专家, 并在邮件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 意义和专家咨询表的主要内容和填写注意事项。 同时,提醒咨询专家回收时限为2 周,按时限回收专家咨询问卷并整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1.2 过程指标 本研究中的三个一级指标,其中过程指标的权重最高(0.556),表明提高非计划拔管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管理过程的控制。这也与以往研究观点较为一致,如李玉梅等

提出在护理过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可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 然而,传统的评价标准局限于结果质量的评价,对过程质量的评价不够重视,使风险管理具有明显滞后性。 本研究中认识到过程评价的重要性,构建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非计划拔管风险的评估、管理质量督查,事件发生后的上报处理、预警机制及追踪评价机制”5 个方面,对过程管控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其中“开展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的权重最高(0.134),这与陈煌等

研究结果一致,认为护士准确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准确识别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要素。

3.1.3 结果指标 结果指标评价可有效反映结构和过程指标的管理效果,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安全的敏感指标

。 本研究中的结果指标包括“各类管道留置人次、各类管道留置总天数、上一年医院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例数”,目的为计算留置管道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 这一指标确立的依据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2020 年版)中“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

,这一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成效。 有助于及时发现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的现状、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控制非计划拔管和制定质量改善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 从而提升管道管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

综上, 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不仅要重点抓过程指标,同时要重视结构指标与结果指标,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管理, 才能有效提高非计划拔管护理管理质量

3.2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是护理管理者的抓手,质量问题确定、改善目标制订、改进过程监测、举措效果评价,都与质量指标密切相关

。 科学、敏感的指标是构建风险评价体系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制定严谨、科学的中英文检索策略,查阅国内外非计划拔管管理的相关文献及政策文件, 结合专家意见形成调查工具初版, 进而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医院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此外,根据研究目标并遵循代表性、 权威性和广泛性原则遴选专家,参与本研究的17 名专家均具有丰富护理管理工作经验,熟悉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副高及以上职称,说明专家具有良好的专业代表性。 同时包含6 名省外专家, 突破了地域局限性。 本研究中2 轮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8.24%,表现出较高积极性。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是保证咨询结果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0.7 为可接受信度

,本研究两次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0 以上,说明本研究邀请的专家有较高权威程度,结果可信度较好。所有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均数≥4 分, 专家协调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专家对问卷指标的重要性认同度较高且意见一致。因此,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提升抗灾能力可从农田的基本建设入手,如最大限度地发展水利、改良土壤、平整土地等。在干旱灾害多发地可以建立防护林;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地灾害的发生规律,推行防灾抗灾农业技术措施,在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损失。

3.3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建立系统、科学、先进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稳定和不断提高的有效保障。建立良好的监控体系可以减少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起到良好的管理成效

。 非计划拔管事件早已被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但目前仍没有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与反馈,导致一系列预防和管理策略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基于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构建对非计划拔管质量管理控制的评价系统,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最新标准,并结合该领域护理管理专家的临床和护理管理经验, 既科学规范,又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该研究构建的住院患者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从管理层面着眼,如医院层面的风险监控的开展,组织架构、专项管理员的设置,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的督查;病房层面的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评估工具的选择、评估人员的培训、评估后准确记录等,均是贯穿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可行性好,旨在提升非计划拔管的风险管理质量,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不仅为临床管理者的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框架,也为非计划拔管事件的防控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工具。同时,也为全省或全国医院建立、完善非计划拔管监控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2.1.4 处理阶段(A)。培训结束后,与馆长和组织培训的负责人请教,很开心得到认可。并建议我准备一个PPT,用一个专题形式来讲文献检索,时间大约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以后就正式纳入新员工培训的系列课程。

4 结论

本研究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指导下,构建四川省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 可为非计划拔管的风险管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 但本研究纳入专家的样本量较少,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扩大抽样范围和增加样本量,邀请全国各省市护理管理专家参加。 同时,下一步研究拟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收集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实用性。

[1] 幺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Kiekkas P, Aretha D, Panteli E,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Clinical Review[J]. Nurs Crit Care,2013, 18(3):123-134.DOI:10.1111/j.1478-5153.2012.00542.x.

[3] 温春华,钟品悦,王丽蓉. 200 例护理不良事件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119-121.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12.055.

[4] 史瑞芬,刘银燕,张振路.广东省110 家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098-1110.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5.09.023.

[5] Kwon E, Choi K.Case-control Study on Risk Factors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Based on Patient Safety Model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Asian Nurs Res,2017,11(1):74-78. DOI:10.1016/j.anr.2017.03.004.

[6] Lucchini A, Bambi S, Galazzi A,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General Intensive Care Unit: A Nine-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Acta Biomed,2018,89(7-S):25-31.DOI:10.23750/abm.v89i7-S.7815.

[7] Cosentino C, Fama M, Foà C, 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Evidences for Risk Factors: A Literature Review[J ]. Acta Biomed,2017,88(5S):55-65.DOI:10.23750/abm.v88i5-S.6869.

[8] Matteo D, Simona C, Alvisa P.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Findings from a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J].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18,47:69-77.DOI:10.1016/j.iccn.2018.04.012.

[9] 刘其兰,江智霞,黎张双子,等. ROC 曲线对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高危临界值的预测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19,36(2):243-245.

[10] 韩银风. 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 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130-131.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17.055.

[11] Lee AL, Chung CR, Yang JH,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Invasive Management after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2015, 30(3):164-170. DOI:10.4266/kjccm.2015.30.3.164.

[12] Lin PH, Chen CF, Chiu HW, et al. Outcomes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Ordinary Ward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A STROBE-compliant Case-control Study[J]. Medicine (Baltimore). 2019, 98(11):e14841. DOI:10.1097/MD.0000000000014841.

[13] 钟梅.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落实单在神经内科卒中单元住院病人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96-97.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01.036.

[14] Gao F, Yang LH, He HR, et al. The Effect of Reintubation 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Mortality Among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Intub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Hear Lung,2016,45(4):363-71.DOI:10.1016/j.hrtlng.2016.04.006.

[15] 张晓静,张会芝,周玉洁,等.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31-1334.

[16] Song YG, Yun EK. Model for Unplanned Self-extubation of ICU Patients Using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J].J Korean Acad Nurs,2015,45(2):280-292.DOI:10.4040/jkan.2015.45.2.280.

[17] 黄素素,陈香萍,罗维嘉,等. 成年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与康复,2020,19(3):1-5.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20.03.001.

[18] Donabedian A, Wheeler JR, Wyszewianski L. Quality, Cost,and Health: An Integrative Model[J]. Med Care,1982, 20(10):975-992. DOI:10.1097/00005650-198210000-00001.

[19] 刘兴红,李素云,喻姣花,等.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19, 26(21):21-25.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1.021.

[20] 孙慧慧,陈淑琴,王小焕,等.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9, 26(23):29-33.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29.

[21] 李梦婷,李国宏.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212-214.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5.02.027.

[22] 张晓静,李真,曹静,等.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6,16,(4):433-437.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6.04.001.

[23] 李玉梅,黄瑛,张贵芬,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制作岗位核查清单实施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2):886-888.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6.12.020.

[24] 陈煌,邓小玲,李秋燕,等.住院病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J]. 护理研究,2019,33(14):2404-2409.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9.14.008.

[25] Fitzgerald RK, Davis AT, Hanson SJ. Multicenter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the PICU[J].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15, 16(7):e217-23.DOI:10.1097/PCC.0000000000000496.

[2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EB/OL].(2020-08-04) [2021-04-26].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7/202008/c39639a79f7d4a6b93 5f33f87c57e2dc.shtml.

[27] 李智英,成守珍,吕林华,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68-1171.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10.002.

[28] 黄天雯,肖萍,陈晓玲,等.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8):945-94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8.08.009.

[29] 么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基本数据集实施指南(201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2-145.

[30] 蒋文春,温贤秀,顾凤娇.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J]. 护理学报,2018,25(18):16-2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18.016.

[31] 刘丽华,邓小玲,陈小叶,等.非计划性拔管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7):14-19.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6.17.004.

猜你喜欢

咨询专家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服务与咨询
专家答疑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