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

2022-02-25居秀萍符建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腹部超声

居秀萍 符建

摘要:目的 分析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0例肝胆疾病患者,诊治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11月,80例患者均先接受常规诊断(对照组),然后采取腹部超声检查(试验组),分析腹部超声诊断结果,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80例患者的常规诊断检查结果为有9例为病毒性肝炎,有30例为急性胆囊炎,有7例为肝肿瘤,有6例为脂肪肝,有6例为肝硬化,有17例为胆结石。80例患者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为有10例为病毒性肝炎,有31例为急性胆囊炎,有8例为肝肿瘤,有6例为脂肪肝,有7例为肝硬化,有18例为胆结石。对照组的肝胆疾病诊断准确例数为70例,诊断准确率为87.50%;试验组的为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0%;试验组的肝胆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肝胆疾病患者腹部超声诊断能显著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明确疾病类型,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信息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部超声;肝胆疾病;影像特征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2

肝胆疾病临床发生率高,常见的疾病类型有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肝肿瘤等,经相关研究显示,该病近些年来于我国的发生率逐年提升,发生群体也越来越年轻。该病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在采取常规诊断措施下,难以提炼出有效信息,易引发漏诊、误诊等表现,从而致使患者临床治疗延误。在医学生物工程持续发展推动下,超声在各种疾病临床诊治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实质性脏器疾病来说,其诊断效果显著[1]。给予患者腹部超声诊断,能够精准显示出病灶的形态、大小以及位置等,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本次研究以肝胆疾病患者为对象,分析腹部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0例肝胆疾病患者,诊治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11月,80例患者中有男42例,女38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41.18±4.89)岁。纳入标准:符合肝胆疾病标准;临床诊治资料和个人信息均完整;主要临床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或者腹部疼痛;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性精神疾病;存在恶性肿瘤;临床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患者。

1.2方法

80例患者均先接受常规诊断,然后采取腹部超声检查该组患者给予腹部超声诊断:选取VINNO E30型超声诊断仪,选取凸阵探头,将频率设置为1.0-5.0MHz,在检查前8个小时叮嘱患者禁食禁饮,维持空腹状态。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体位,选取适量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患者腹部,排空探头以及患者皮肤之间的空气,减少反射和折射,利用连续平行断面法、定点侧动探头扫描法以及十字交叉扫描法展开扫描,获取到清晰且完整的影像图像,强化立体概念,最大限度上缩减超声盲区,仔细观察患者病灶的大小、形态、所处位置以及血流信号等,探测肝胆总动脉处存在血管的大小。在检查过程中,告知患者始终处于屏气状态,以此提升诊断准确率。

1.3观察指标

分析常规诊断结果:根据体格检查、生化、肿瘤标志物及剪切波弹性成像等指标综合观察,常规诊断出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肝肿瘤、脂肪肝、肝硬化和胆结石的例数,计算对比各项占比。分析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观察腹部超声检查出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肝肿瘤、脂肪肝、肝硬化和胆结石的例数,计算对比各项占比。评估两组诊断结果:观察常规诊断和腹部超声诊断的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肝肿瘤、脂肪肝、肝硬化和胆结石确诊例数,计算对比两组肝胆疾病诊断准确率。分析80例患者的腹部超声影像特征,详细记录各项检查结果[2]。

1.4 统计学分析

數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80例患者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为有10例为病毒性肝炎,有31例为急性胆囊炎,有8例为肝肿瘤,有6例为脂肪肝,有7例为肝硬化,有18例为胆结石。详见表1。

2.2 分析常规诊断检查结果

根据体格检查、生化、肿瘤标志物及剪切波弹性成像等指标综合观察评价,80例患者的常规诊断检查结果为有9例为病毒性肝炎,有30例为急性胆囊炎,有7例为肝肿瘤,有6例为脂肪肝,有6例为肝硬化,有17例为胆结石。详见表2。

2.3 两组肝胆疾病诊断准确率对比

对照组的肝胆疾病诊断准确例数为70例,诊断准确率为87.50%;试验组的为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0%;试验组的肝胆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分析80例患者的腹部超声影像特征

80例患者的腹部超声影像特征为:18胆结石患者的影像特征为胆囊中含有强回声,位置会随着患者体位变化而出现移动,部分于胆管内部可以观察到强回声,同时于后方可能观察到声影。胆囊显著肿大者有3例,出现胆管扩张者有2例,胆囊长大者有1例,在胆囊周围可能观察到回声明显降低,超声莫非氏征表现出阳性。8例肝肿瘤影像特征主要为:肝内出现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其中周边肝组织回声呈现出明显增强者有2例,具有混合型回声包块者有1例。7例肝硬化的影像特征主要为:肝光点粗大、增强,回声强弱不均,门静脉迂曲扩张。31例急性胆囊炎的影像特征主要为:胆囊呈现出明显增大趋势,内壁毛糙,胆囊壁显著增厚,回声呈点状,且分布密集。6例脂肪肝的影像特征主要为:肝脏回声高于脾脏和肾皮质,超声波表现出前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趋势,患者的肝脏轮廓不清晰,肝内结构模糊。10例病毒性肝炎的影像特征主要为:急性者肝脏不同程度增大,肝缘变钝,内部光点细密,肝门静脉管壁、胆管管壁回声增强,胆囊壁水肿呈“双边征”;慢性者肝光点增粗增强,肝静脉及门静脉肝内分支变细及管壁不平整,胆囊缩小,囊壁增厚。

3 讨论

肝胆疾病临床发生率高,主要由胆管疾病、胆结石以及急性胆囊炎等疾病构成,在所有消化系统疾病中,该病发生率约为三分之一,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消化道功能障碍、腹水、肝大、黄疸以及肝区痛等。该病属于慢性疾病,除了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外,还需要帮助患者调整饮食,引导其科学配餐,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显著提升疾病诊疗效果。该病患者需要尽早明确病情,采取适宜治疗措施[3]。该病临床诊断方式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有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分析病史、核素检查等。近些年来,超声技术逐渐完善,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将其应用于肝胆疾病诊断中,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较高实用性。当下,超声诊断多采取脉冲反射技术,诊断肝胆疾病具有突出优势。

以往多给予该病患者常规诊断,诊断结果受限,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超声诊断实用性强,价格低,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重复操作。应用超声技术,能够准确鉴别出肝胆畸形、结石以及炎症,经济性高,能够获取到显著功效[4]。在采取超声技术对肝胆疾病展开诊断时,其临床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灵敏,相对比于常规诊断,优势更明显。针对病毒性肝炎来说,其肝内回声一般不明显,部分肝组织更是会受到严重损伤。脂肪肝病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采取超声检查,能够检测患者肝内的脂肪含量,明确病情,及时给予患者治疗[5]。应用超声技术,定期展开检查,便于尽早筛选出肝胆疾病患者,早期为其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法,该技术能够明确病灶大小和位置,可以为患者制定出差异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近些年来,人们日常生活不断变化,饮食缺乏合理化,健身时间少,生活缺乏规律性和合理性,从而致使肝胆疾病发生逐年提升。超声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到结果,可以获取到清晰、全面的图像信息,能够准确反映出病变位置、大小以及形态等,能够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精准信息依据,促使手术成功率提升[6]。采取超声检查,给人体带来的损害小,可以维持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经济性更高,诊断时间更短。但是检验者各项临床操作是否精准到位、是否娴熟,是否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临床经验与检验结果之间密切相关。在检查前,叮嘱患者保持空腹状态,以免影响到最终检查结果,如果医生未能够准确鉴别患者病情,则容易引发误诊现象[7]。另外针对过度肥胖者,超声检查难以穿透其腹壁,会影响到图形清晰度,医生难以准确观察到病变的形态和部位,导致漏诊、误诊的概率相对较高,需要同时辅助其他方法展开检验,从而准确检出患者病情。医生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多学习和了解与肝胆疾病相关的知识,促使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超声技术是现阶段肝胆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诊断有效性高,检查图像清晰。

在肝胆疾病诊断中采取腹部超声检查能够获取到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出胆囊明显增厚,内壁毛糙,具有点状、密集的回声[8]。胆结石患者出现的回声会随着体位变化而移动,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肝静脉中断表现。该检查方式能够将胆囊形态、大小、位置等清晰显示出来,同时还能明确周围血管和胆囊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获取到清晰图像,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图像信息,明确疾病类型和程度,制定出针对性治疗方案[9]。超声诊断能够显著提升肝硬化、肝肿瘤以及胆结石的确诊率,可以将肿瘤位置以及肝管左右位置清晰显示出来,医生能够以超声图像为依据,明确周围脏器和肿瘤之间存在的关系,尽早开展治疗。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快速扫描,可以获取到高图像质量,可以早期诊断出肝胆疾病,早期治疗,促使患者预后改善。

该检查方式能够显著提升肝胆疾病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不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过多创伤。腹部超声检查临床操作简便,临床应用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尽可能消除对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预防漏诊、误诊等现象发生,或者联合常规诊断等方式或辅助措施,展开检查,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80例患者的常规诊断检查结果为有9例为病毒性肝炎,有30例为急性胆囊炎,有7例为肝肿瘤,有6例为脂肪肝,有6例為肝硬化,有17例为胆结石。80例患者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为有10例为病毒性肝炎,有31例为急性胆囊炎,有8例为肝肿瘤,有6例为脂肪肝,有7例为肝硬化,有18例为胆结石。对照组的肝胆疾病诊断准确例数为70例,诊断准确率为87.50%;试验组的为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0%;试验组的肝胆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部超声的应用可以获取到良好的肝胆疾病诊断效果,能够准确鉴别各种肝胆疾病类型,可以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全面、准确信息依据,效果显著,且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

综上所述,给予肝胆疾病患者腹部超声诊断能显著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明确疾病类型,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信息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辉辉,崔红. 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0):4-5.

[2]李芳,任晓琪.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特征[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2):120-121+127.

[3]陈学忠,关晏星,张青,陈强,万盛华,彭晓卫. 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超声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3):240-243.

[4]何翠云,周宏伟,张艳华. 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48-49.

[5]李洋. 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1):63-64.

[6]孙晓晖. 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1):65-66.

[7]卿秀芳,彭琳. 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心理月刊,2020,15(8):168-169.

[8]杨红霞. 浅析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172+174.

[9]刘芹. 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50-51.

[10]尹洪波. 腹部超声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2019,32(22):32-33.

猜你喜欢

腹部超声
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效果
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宫腔镜联合腹部超声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在不同大小包块宫外孕上诊断能力对比
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宫外孕中的价值探讨
腹部超声检查在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阴道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