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 转换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分析

2022-02-25唐甜张树德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三维字幕翻译

唐甜 张树德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国漫电影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字幕翻译则是保证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的支撑下,结合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对其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对部分译法上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改进,以期为国产动画字幕外译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国漫电影“走出去”,从而为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字幕翻译;《哪吒之魔童降世》;“三维”转换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6-0107-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产动漫再次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动漫作品走向海外市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19年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该片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封神演义》,讲述了“魔丸转世”的哪吒逆天改命的传奇故事。2019年,该片荣登年度内地票房冠军,并代表中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随后,《哪吒》陆续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上映。作为一部文化韵味浓厚的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准确地翻译出原作想要传达出的文化价值观值得探讨和深思,本文将对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字幕翻译难点进行总结,再采用例证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下的“三维”转换理论

21世纪初,胡庚申教授提出“翻译适应选择论”,该理论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式。[1]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背景下,译者的主体地位要求译者同时“选择”和“适应”,即:翻译过程是译者的适应和译者的选择的总和。而翻译过程的复杂性必会导致翻译方法的多维性,尤其是在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的内在逻辑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表现,实现语言和文化转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意图。[2]总之,生态翻译学下的“三维”转换理论为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三、《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翻译难点

(一)文化负载词

《哪吒》中涌现出大量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如:陈塘关、乾坤圈、天劫咒等。文化负载词指代表某一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能够反映其民族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活动方式。[3]然而,文化负载词自带的“我有你无”的独特性,往往成为字幕翻译的一大难点。[4]如何能够跨越这些文化障碍,使译文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达到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对译者而言是一个挑战。

(二)方言

方言是助推国产电影实现中式特色的重要力量。《哪吒》中应用四川方言,不仅让影片中的语言表现形式更加多元有趣,还为新生代影视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拓宽了影视语言选择的新思路。在影片中,太乙真人说的“川普”成为影片一大笑点,使影片更具趣味性和中国特色。例如:他用“巴适”一词来夸赞酒的纯正口感,他在挑衅时说道“你打我撒”,还多次运用“瓜娃子”“爪子嘛”等蜀味方言,使中国观众爆笑连连。然而,对于缺乏这一语言知识背景的外国受众而言,他们显然无法获得同样的观影体验。因此,让外国受众感受到同样的笑点是翻译方言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三)打油诗

中文念起来押韵又幽默的打油詩是该片的另一大特色。翻译这类语言结构难度极大,因此应以交际翻译的目的为主,在确保原文主要表达思想的前提下,可对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变。[5]以“关在府里无事干,翻墙捣瓦摔瓶罐,来来回回千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为例,这首打油诗结尾都做到了押尾韵àn,译文也尽量做到了对仗工整,前两句话都是以/aʊl/这个音结尾,最后两句都是以/rst/押韵结尾,虽然这首打油诗没有按照原文翻译,但是却完美体现出哪吒内心压抑、渴望出门的心境,总体上实现了翻译原则中的“达”和“雅”。

四、“三维”转换视角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字幕翻译

(一)语言维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所以在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这两大层面上都表现出较大差异。[6]因此,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做出适度的选择,使翻译文本符合生态翻译环境。

1.语言特色

(1)形合和意合转换

例1:师尊早已跳出三界外,通过此门才能找到他。

译文:The Supreme Lord entered a realm beyond the three worlds,so this door is the only way we can get to him.

例2:等你修炼好了,出去和爹娘一起斩妖除魔。

译文:After your training,you’ll be able to banish demons with us.

从语言特色来看,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简单来说,英语以“形”为核心,必须借助逻辑词或者代词来保证形式上的完整;汉语以“意”为核心,更重视意义的传达,不求结构齐整。所以在进行英汉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适应”这一差异,进行适当增补和删减。因此在例1和例2中,译者发挥“主体性”作用,在适应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出了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增补逻辑连接词“After”和“so”,使译文更加连贯流畅,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2)动态与静态转换

(v.→n.)例1:我是来给三公子说亲的。I’ll be a matchmaker for the little man.

(v.→adj.)例2:你可知为什么人们都怕你。Why they’re so afraid.

(v.→prep.)例3:忘记密码还可以用指纹认证。If you forget the password,you can just verify with a handprint.

从词类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看,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翻译过程中,动态和静态的转换主要是通过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而这种动态和静态的转换主要体现出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例如,例1中的“说亲”的词性是动词,在翻译时转换为名词“matchmaker”,实现了“由动到静”的语言转换。同理,例2中将“怕”这个动词译为形容词“afraid”,使英语的静态特征尤为显著。例3中,“用”被翻译为介词“with”,和“handprint”形成介宾短语,十分地道。因此,基于英汉语言的这种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适当地将二者语言特征加以转换,使译文既能更好地忠实于原文,又符合各自的语言习惯。

2.语言风格

例1:要是他日完全成魔,必会大开杀戒,生灵涂炭。

译文:He’d unleash a reign of terror like the world’s never seen.

例2:一定被吓得魂不附体,气得七窍生烟。

译文:He’ll be so scared and angrysmoke will come out of his ears.

英汉语言的差异还体现在语言风格上,中国人擅用四字词语和成语,四字格结构的运用能够使语言言简意骇,读起来朗朗上口,独具中国特色。在翻译的过程中,若处理不好,将成为外国受众理解的障碍。由于电影字幕长度的限制,例1中的“大开杀戒”“生灵涂炭”不需要分别具体化解释翻译出来,所以译者将其比喻为“like the world’s never seen”,不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还照顾了儿童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例2中成语的处理,译者没有选择直译,而是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所想蕴含的意思给翻译出来。“七窍生烟”用于形容气愤到了极点,以至于感觉两耳、两目、一口、两鼻孔这七窍都要冒出火来了。但在此处,译者只将七窍中的两窍(两耳)给翻译出来了,而省略了其他五窍,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且突出人物生气到了极点,应将七窍都翻译出来,此外,也可以意译为“he’ll be scared out of wits and foam with rage”,更為简洁且结构对仗。

(二)交际维转换

交际维的转化,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7]众所周知,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含蓄,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即:电影中的人物说话时也常常话中有话,所以对于交际能力较弱的儿童受众而言,这无疑是理解剧情的一大阻碍。因此,为了达到交际这一目的,译者应首先准确理解源语,翻译时做到“信”和“达”——在保证译文“忠实”的基础上保持语言风格也一致,让字幕翻译尽力符合他们的交际思维。

例1:去你个鸟命!

译文:Forget your fate!

例2: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

译文:Forge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俗语多为劳动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造出来的文化结晶。其特点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著称。在例1和例2中,译者没有将“鸟命”和“狗屁”这两处直译出来,而是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最直白的内隐信息翻译出来,虽然有助于英语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信息,但是将“去你个鸟命”译为“forget your fate”显得太过于收敛,无法体现哪吒的愤怒和不羁,给人一种不是打破命运而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妥协的感觉。而例2将“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译为“forge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则与原人物的情绪天差地别,而且话语的要求对象也从“别人”变成了“自己”。能够理解的是由于受众有儿童且是对外输出,所以所谓的“鸟”和“屁”这些不雅的说辞需要被规避。然而笔者认为,在避免翻译这些不雅之词时,可以尽量将影片中人物说话的气势给译出来。基于此,笔者认为可将其分别改译为“to hell with destiny”和“the prejudice of others is nonsense”,此译法比较口语化且能够体现人物的情绪,以此达到交际意图。

(三)文化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理论中,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简单来说,就是跨越文化这一屏障,让外国受众能够在看懂字幕的基础上理解剧情。此外,动画电影与其他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其受众还有青少年和儿童,所以传意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文化维的转换需要译者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并具有丰富的源语与译语的文化知识储备。

例1:

陈塘关—— Chentang Pass

乾坤圈—— Qiankun Hoop

太乙真人—— Taiyizhenren

在例1中,通过音译和直译的结合,译者将地名“陈塘关”译为“Chentang Pass”,实现了译文和原文在意义和形式上的对等。然而用同样的方式将道教法器“乾坤圈”译为“Qiankun Hoop”却值得商榷,因为外国受众依旧不懂富含东方特色的“乾坤”是何意,只能肤浅地知道这是一个圈。此外,虽然音译从语音功能上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本文化的特点,也能在长期的文化交际中发挥文化推广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部分可译的负载词来说,如“太乙真人”,完全音译为“Taiyizhenren”显得过于敷衍了事,深究之后其实是可译的,笔者认为可译为“Master Immortal Taiyi”,此译法不仅保留了人物名称,还说明了其身份。因此,在翻译极具中国特色的词语时,译者应“适应”原文生态环境对“跨文化”和“对外宣传”的要求。

例2: 急急如律令

译文: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

“急急如律令”是道教施法仪式里常用的咒语,起源于汉朝,是汉代一种公文语言,常用于公文结尾,意谓情势紧急,应如同法律命令一样遵照执行。官方译文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虽然有助外国受众理解中文相传达的意思,但是失去了咒语本身的韵味。笔者认为在这里完全可以采用音译加解释的形式,即:音译为ji ji ru lv ling,然后在后面用括号标注解释这是一个类似abracadabra的神奇咒语(a magic spell like abracadabra),这样就巧妙地实现了文化维的转换。外国受众从而能够一下子明白这个咒语具有积极含义,与《哈利波特》影片中的abracadabra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译者通过括号里的注释减少外国受众的疑惑,实现了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此外,将咒语直接音译出来,不但不会阻碍电影的传播,反而能够推动本国文化的传播,就像西方的一些电影,如:《哈利波特》里很多咒语,我们虽不能理解,但丝毫不影响整部影片的传播。因此,译者应注意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的角度对原文进行曲解;在转换源语语言的同时,还应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7]

五、结语

作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作品“走”向国际舞台。为了让中国的影视作品在文化传播这条康庄大道上“走”得更加顺畅,笔者认为译者在对动画电影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中英文的语言差异、外国受众的接受能力、以及源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这三方面进行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让外国受众感受到影片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11-15+92.

[2]宋安妮.论电影翻译中的“三维”转换[J].电影文学,2013,(14):151-152.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4]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02):53-56.

[5]严沁毅.《哪吒之魔童降世》审美价值评析[J].戏剧之家,2021,(10):140-141.

[6]张梓静.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纪录片字幕翻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02):5-9+95.

作者简介:

唐甜,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张树德,男,教授,博士,广西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教育学,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三维字幕翻译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