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标题的认知隐喻研究

2022-02-25汪洋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
关键词:认知隐喻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概念隐喻作为认知工具,将具体的、熟悉的始源域映射到抽象的、难理解的目标域中,利于抓住事物特点达到降低认知难度的效果。文章从概念隱喻的三种主要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去研究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发现隐喻具有突出本质特点、吸引受众、降低认知难度、有效传达信息等作用。

【关键词】认知;隐喻;网络新闻标题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6-0095-03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YCX21031)。

一、引言

新闻标题不仅是一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提炼,同时还得具备独特的吸引力,才能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于新闻时事的获取极大程度地来源于网络,也使得网络新闻媒体日益强盛。同时,现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存在着广泛的隐喻现象,学界也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如辛媛、刘晨红(2015)《隐喻视角下的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研究》、吴继娟(2020)《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关庆玲(2020)《新闻标题中的隐喻修辞研究》。

本文以腾讯新闻客户端2019年11月到2020年6月的部分新闻标题为例,从认知隐喻角度出发研究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探究隐喻在网络新闻标题传播中发挥的作用。

二、隐喻的认知理解

从认知学角度研究隐喻是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始的,莱考夫所认同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或修辞,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构成人类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1]

束定芳指出:“隐喻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事物,或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已知的事物。”[2]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网络新闻标题的恰当使用也是吸引广大网民阅读的重要手段。而隐喻作为一种通过熟悉、具体事物去认识陌生、抽象事物的认知方式,正是因为隐喻的这个特点,将它运用于网络新闻标题的制定中往往可以降低读者的认知难度从而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它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制定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类型

莱考夫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就已明确提出关于概念隐喻的分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本文便据此分类对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一)结构隐喻分析

赵艳芳曾对莱考夫的结构隐喻进行综合性的概括:“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3] 即用一个概念去构建另一个概念,二者之间有某种程度的联系,如“辩论是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结构隐喻。这里以“战争”隐喻、“旅程”隐喻对腾讯新闻客户端中的部分新闻进行阐释。

1.战争隐喻

(1)守正创新,为打赢收官决战奏响时代最强音。(齐鲁网,2020-1-6)

(2)深入推进大保护,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生力军。(新华网,2020-1-5)

(3)总书记关切脱贫事|坚决歼灭最后的贫困堡垒。(新华网,2020-1-4)

(4)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途。(人民日报,2020-1-1)

上述四个例子中所使用的“打赢”“决战”“生力军”“歼灭”“堡垒”“决胜”皆是描写战争对抗时所用的词语,但以上四条新闻没有任何一条是真正与战争有关,只是将人们所熟知的、具体的认知领域“战争”作为源域分别投射到“宣传思想工作”“保护环境”“脱贫工作”“全面建成小康”这四个相对复杂、抽象的目标域上,从而使新闻内容熟悉化、具体化,更易为读者所掌握。例(1)中,将“打赢决战的关键”投射到“守正创新”上,让读者充分了解“守正创新”的重要性;例(2)将“生力军”投射到“深入推进大保护”进程中,使读者明白只有环境保护这一“军队”强大起来,可持续发展这一“战斗”最终才能胜利;例(3)则包含两个具体映射:“脱贫是战争”“贫困是敌人的堡垒”;例(4)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争”。以上四个例子都是用战争的结构去构建其他领域,将战争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即在暗示“守正创新”“发展生产”“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如战争一般,道路虽然艰辛曲折,但终将胜利。战争隐喻用于新闻标题不仅可以使读者轻松把握新闻内容,还能充分彰显此类事件的重要性,引起读者共鸣,以达到新闻传播效果。

2.旅程隐喻

“旅程隐喻”也是网络新闻标题中常用的一种结构隐喻类型。即将“旅程”作为源域投射到“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长期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上。如:

(5)中国稳健前行|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求是网,2020-1-5)

(6)90后:迷茫是成长道路上的必要环节。(GPLP,2020-1-7)

(7)初心和使命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人民日报,2020-1-3)

(8)粤港澳政商学界聚焦大湾区使命与路径。(中国侨网,2019-12-19)

在这四个标题中,“前行”“道路”“长征路”“路径”这些词都是对“旅程”的描写,其中隐含的结构隐喻也因为这些词的使用而易于察觉,即“发展过程是旅程”“成长是旅程”。既然将“旅程”的结构应用到其他领域,那旅程过程中所包含的路线、方向、终点甚至动力都是结构隐喻可以投射的目标。如例(7)中除“新时代新发展是旅程”这一映射外,还隐含了“初心和使命是旅程前行的动力”这一隐喻。上述标题不仅清晰地体现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强调出新闻所想表达的关键点,即突出“中国发展”“青年成长”“新时代进程”“大湾区发展”都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努力。

(二)方位隐喻分析

方位隐喻也称空间方位隐喻,方位感来源于人类自己身体对外部物理环境的感知,它是人们认识世界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概念,诸如上—下、前—后、高—低、深—浅、中心—边缘等。[4]这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经由相似联想机制便可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如“情绪高昂、低落”[5]“健康是上、患病是下”“高级是上、低级是下”“增长是上、衰落是下”等多种状态。这类方位隐喻在网络新闻标题中也大量运用,如:

(9)不惧风雨勇向前——品读习近平主席2020年新年贺词之三。(新华社新闻,2019-1-5)

(10)奏响高质量发展的“长江之歌”。(荔枝新闻,2020-1-6)

(11)打造西部高質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央视新闻,2020-1-5)

(12)中国稳健前行|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求是网,2020-1-5)

在上述标题中,表示方位隐喻的词条有“前”“高”

“发展”“增长”,作者把这些确切的空间方位词句映射到“时代”“发展”等抽象领域,用来表示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状态。方位隐喻用法在大多时候不易被察觉,已经不觉得它是一种修辞,也正说明隐喻是人的一种认知方式、思维方法,是人在不自觉中认知的结果。

(三)实体隐喻分析

实体隐喻是指把感情、思想等抽象的概念看作具体的实物,用人们抓得住摸得着的物体,去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认知的一种隐喻类型。实体隐喻可以分为实体和物质隐喻以及容器隐喻两类。以下将依据实例对这两类实体隐喻进行分析。

1.实体和物质隐喻

(13)WTO遇25岁烦恼,2020年有何破解僵局之道。(第一财经网,2020-1-1)

(14)徐工银行落户巴西成中国制造业首家海外银行。(参考消息,2020-1-8)

(15)守护地下交通“大动脉”的平安。(警民直通车上海,2020-1-7)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皆属于实体和物质隐喻中的人体隐喻,由“25岁”“烦恼”“落户”“大动脉”这些词即可轻松察觉。即将“WTO”“银行”看作“人”,它们也会遇到同人一样的“成长”“落户”问题;将“地下交通”看作“人体部件大动脉”,凸显其重要性。人体隐喻将人特有的一些品质、器官、属性等投射到其他领域,这种表达使得抽象的事物在形式上更加明确,其重要性也和“身体部件”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一样。

2.容器隐喻

容器隐喻是实体隐喻的代表和典型,即将本体视为一种容器(这里的本体多是一些抽象无界的事物)使之有形有界,从而便有了内外、进出之别。如:

(16)长江禁捕退捕调查:财政有缺口,渔民保障问题待解。(中国青年网,2020-1-8)

(17)新年首个融资窗口开启,房企扎堆海外发债。(第一财经,2020-1-8)

(18)揭开“黑洞之王”的神秘面纱。(中国经济网,2019-11-29)

(19)融入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遂宁抢“C位”。(西部大英网,2019-12-24)

在以上例句中,“财政”“融资”“黑洞”“城市群”原本都是抽象的、无明显界限的存在,可是经由隐喻手段使之成为有界的容器,因此才有了“缺口”“窗口”这些具体的外在表现,才可以与“开启”“揭开”“融入”这些动词搭配。这些具体的外在特征和动作状态赋予了这些抽象概念以更加明确的特点,这对读者更准确、快速地把握新闻内容有着重要意义。

四、网络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功能

随着信息传媒的快速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群众各类信息的获取都很大程度依赖于网络。网络新闻媒体异军突起,成为新时代新闻传播的砥柱力量。如上所述,认知隐喻理论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广泛存在,这也充分体现了隐喻理论在网络新闻标题语言表达上的重要作用。

(一)突出本质特点,简化标题用字

通过网络了解时事新闻是人们日常消遣的重要部分,这种阅读方式和阅读目的也决定了人们更多的是想要快速浏览以获取有效信息。也正是如此,扫描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网络新闻的阅读和传统纸质媒体的阅读方式完全不同,人们随时随地通过电子产品进行阅读和拿着报刊静心读取有很大差异。

在网络上阅读时,读者有极大的跳跃性、检索性、忽略性,[6]如果没有突出新闻本质的精简标题,就很难促使读者点开阅读。据研究显示,人只有在眼球停下来时才能看见文字,而眼停时人感受到的最佳文字数为六至七个,因此,网络新闻标题要使用最少的字来表达最多的内容,利用隐喻理论便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如上述“遂宁抢‘C位’”这一标题,便利用隐喻理论言简意赅地表述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赋予了新闻标题以生动性。

(二)营造阅读兴奋点,吸引受众

网络新闻媒体是以浏览量为目的的,为了达到效益必须最大程度地吸引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网络新闻标题是影响读者阅读与否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在标题的语言上下功夫。隐喻理论可以使标题陌生化、新奇化,人们在网上阅读有很大的随意性,仅凭一时喜好便可决定是否点开,那毋庸置疑人们当然对自己陌生的东西有很大的兴趣。借此,充分利用隐喻理论来对一般的、大众熟知的事物重新表述,用新鲜、奇特的语言去表达陈旧、普通的事件,便是隐喻的“陌生化”功能。新奇成功的隐喻往往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使该新闻迅速流传开来。还以“抢C位”为例,同样是表达力争上游、占据主要地位,但作者用了当前的流行语,效果立马不同,使人耳目一新。

(三)降低认知难度,有效传达信息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是利用熟悉已知的事物去认识陌生未知的事物,利用具体实在的事物去认识抽象虚拟事物的一种手段。隐喻理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视角,可以帮助读者更快速、更准确地解读新闻标题从而把握新闻的本质内容。

这也正是网络阅读时代高速度、高效率的一大保证。如上述列举的“财政缺口”“融资窗口”“守护地下交通‘大动脉’的平安”等,它们将无形的事物或看作“容器”,或看作人体器官,这都是将读者熟悉的事物框架借用到那些相对复杂的事物之上,以助读者更准确、高效地获取信息。

五、结语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因其符合经济原则又能重点突出对象特点,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广泛使用。隐喻使得标题产生形象、生动等新的语用效果,标题也由此在第一时间对读者形成视觉冲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对突出新闻主题发挥着重要作用。隐喻理论凭借其众多优点在网络新闻标题语言中散发魅力,可以说网络新闻标题语言因隐喻而大放异彩,网络新闻也因隐喻而获得更多读者青睐。但与此同时,不少网络新闻标题因滥用隐喻不免出现了许多言过其实、哗众取宠、题文不一、歪曲事实的现象,因此便需要各大网络新闻媒体自身加强管理,合理利用隐喻理论,让其充分发挥为语言文字增色、便于读者理解的作用,更好地为网络新闻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蒋睿萍,高丹妮,陈花艳.“品质西安”媒体报道新闻标题隐喻研究[J].新闻传播,2017,(9X):8-10.

[2]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6):11-20.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谭爽.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5]辛媛,刘晨红.隐喻视角下的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1):153-155.

[6]张名章.谈网络新闻标题中隐喻思维的运用[J].新闻界,2008,(06):49+111-112.

作者简介:

汪洋,男,陕西商洛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认知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