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22-02-25马建宁

成才之路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道德品质教学理念

马建宁

摘 要:在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生活元素导入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课堂活动,实现课堂与生活的连接;开展生活化案例教学,强化道德法治知识的运用;开展课外生活化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关键词: 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理念;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9-0095-04

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处在“三观”养成与人格塑造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说,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法治课堂的新常态。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积极融入生活化内容,通过生活化情境还原、生活化素材导入、课外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会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提升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

一、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源于生活实例,是一种对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现,是增强知识实效性的具体体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生活教學手段,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迈上新的台阶。具体而言,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生活化元素引入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与生活紧密连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为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受到启发和感染,浸润心灵,提升素质。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对生活情境的再现,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和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生活化学习中获得启迪,学会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于生活。这样,在遇到不道德和违法事件时,学生就能够拿起道德和法律的武器,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第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社会类学科,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对生活内容更加深刻的诠释,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学生思维活跃,不仅对生活内容会表现出更高的兴趣,还会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相契合。此外,生活化教学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会更高。

第三,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的思想开悟,塑造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教学一直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任务,其目的在于传递民族精神,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深刻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充分挖掘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二、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是“副课”,教学态度不够严谨和认真,缺乏教学的积极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生活化情境创设和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使学生失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影响道德与法治思想引领作用的发挥。此外,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欲望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现阶段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狭窄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政治概念、法律知识、道德品质修养等理论知识,缺少生活化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是让学生将需要记忆的内容勾画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背诵。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往往浮于表面,难以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难以完全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以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

2.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部分教师没有深刻思考生活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以至于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部分教师忽略对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难以适应教学需要,这会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价值观引领作用弱化

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在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育的意识,以致该课程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弱化,使得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导致学校周边的公共设施和环境经常被随意破坏。价值观引领作用弱化,课本知识无法应用于实践,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责任意识淡薄。

4.教学方式单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上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照本宣科。教师通常是在课堂上阅读教材,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做练习,然后背诵。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离。部分教师虽然能够采用情境教学,但是创设的情境不够合理,只是用一些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情境教学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生活元素导入课程

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借助生活情境进行有效互动。因此,教师在课程讲解中要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元素,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家庭的记忆”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将自己的“家庭记忆”制作成幻灯片,然后选择较为典型、优秀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在内心深处受到触动,培养感恩的品质。这一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现,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用性,使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大幅度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能进行多种生活化内容的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利用其优势,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充满现代化气息。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连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实现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视频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生活情境再现。例如,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校风貌,培养学生爱护学校的意识和责任感,让学校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以烘托教学氛围。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更是人类感情的自然流露,利用信息技术播放音乐,能烘托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例如,“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章节的主题是“家”“父爱”和“母爱”。为了让学生领会父母的情感,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关于父爱或母爱的歌曲,如《父亲》《世上只有妈妈好》等,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内心受到感染,体会父母无私而伟大的爱,从而在面对父母时,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除了能烘托教学氛围外,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不注重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QQ、微信等信息平台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适当的延伸。比如,教师可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推送一些生活化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会对这些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开展生活化课堂活动,实现课堂与生活的连接

任何教学形式都具有双向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课堂活动,实现课堂与生活的连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活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连接性,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为构建高效、活跃的法治课堂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活化内容导入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思考道德与法治和生活间的联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经常设置探究性、实践性、生活性问题,借助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积极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集中注意力学习法治知识;教师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提供帮助。这样的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例如,在“父母多爱我”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和鼓励学生将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事情说出来,并创编成生活情景剧进行演绎,以表达对父母深沉的爱。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理想。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情境还原。例如,在“心中的110”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110”,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歹徒”和“路人”进行情境化表演,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这样,学生一旦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就能有效应对。

4.开展生活化案例教学,强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运用

案例教学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其学做结合,理趣并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学情,将案例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推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案例的有机结合。在案例中,学生能够受到启发,并通过生活化案例和课程的连接,内化所学知识;在案例中,学生能够汲取经验,学会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这对培养知识运用能力、提升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化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学生在案例中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受到感染。教师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收获知识,体会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掘生活中的案例,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以下案例:11岁的刘某是某小学的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是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他逐渐养成了放纵不羁的习性,不求上进,几乎每天放学都出入网吧。时间长了,父母知道他的情况,便严格控制他的经济来源。找父母要钱这条路走不通,又实在渴望去网吧,他窃取了爷爷的五百元钱。在引入案例后,教師可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刘某行为的危害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该对其追究刑事责任?教师可随机抽取几个学生进行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强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

5.開展课外生活化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外活动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生活化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践锻炼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拓展,积极开发学生喜欢的生活化活动,如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写感悟,谈体会,论收获,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6.教师要意识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引领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阅读现代教育书籍,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以适应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要注重从生活中收集教学素材,关注社会时事,将这些生活化素材作为教学的资源,让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满吸引力。此外,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总结、分享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究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提升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师要深刻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中构建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有所感悟,实现学以致用,夯实理论基础,将枯燥化为有趣,将苦学变为乐学,完成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塑造,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白玉珍.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

[2]步二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

[3]梁丽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21(03).

[4]张惠君.生活德育 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

[5]唐燕.教学如何“接童气”——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J].课程·教材·教法,2020(02).

[6]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05).

[7]高德胜.“接童气”与儿童经验的生长——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经验的处理[J].课程·教材·教法,2018(08).

[8]张剑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6).

Reflections on the Daily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Rural Schools

Ma Jianning

(Dazhuang Primary School, Yanghe Township, Zhuanglang County,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744603,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rural schools can inject vitality into the classroom, stimul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edify and infect students, enhance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and improve moral qualit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use life elements to introduce courses;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a living situation; carry out life-oriented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lassroom and life; carry out life case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moral and legal knowledge; carry ou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life education and constantly update the teaching concept.

Key words: rural schools;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life-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philosophy; moral character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道德品质教学理念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