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

2022-02-24李英勇茅台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6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共性表演者

李英勇(茅台学院)

音乐表演作为音乐美学的一种呈现方式,通过动作、舞台效果及音乐艺术形式的展现,能够在呈现音乐美学价值的同时,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音乐视觉和听觉体验。而针对音乐表演艺术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不仅能促进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也对音乐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表演和创作要求,如何能够把握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便成为表演家艺术个性评定艺术优劣的标准。另外在表演过程中指挥乐队、歌唱家演唱音乐及乐器合奏的综合体现形式也成为评价二度创作成熟性的标志,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而表演家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兼顾了音乐艺术创作的真实性和创造性,也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音乐表演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以及具体体现形式展开讨论,以此为参考。

在音乐表演艺术当中,相同的音乐作品和艺术舞台,不同的表演者往往能够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表演效果,而这种不可被替代的音乐表演艺术便是在音乐表演中追求的艺术个性。通过结合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对其进行艺术表演,能够使相同的音乐作品因不同的音乐家创作而展示出特有的艺术个性魅力,不断满足不同阶层、群体对音乐鉴赏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音乐美学影响人们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水平,并不断拓宽人们的审美领域。与此同时,在充分展现音乐表演艺术个性的同时,对于音乐作品内涵的共性也需要深入研究感受。通过能够将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同个性化的二次创作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为观众呈现音乐表演艺术舞台。

一、个性与共性

“个性”的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身体和精神系统的动态结构,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独特的行动和思维。这种动态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个性、气质、能力。在人格的亚子体系中有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交际能力的好差,是否有同情心,正直和卑劣,勤和懒,粗与细,有没有创新意识,有没有自大等。意志的特点包括独立性和依赖性、目的性和盲目性、组织纪律性和分散性、自觉和冲动。理性特性包括积极的观察型和动态的知性型、细致的分析和概括的分析、快速的反应和准确的反应,冷静与幻想、果断与犹豫。性情是指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主要有感知能力的强弱、对反应的忍耐性、敏感性强弱、可塑性的强弱,情绪兴奋和抑制的强弱,外向性和内向性等。能力是指从事某些活动的能力,包括身体的操作能力、速度和力量、灵巧、准确度、观察、记忆、归纳、理解、分析、综合、想象力等。在心理学上,人格是需要学习的,是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生理学基础。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人格是社会生活的结果。当这些要素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时,便构成了一种音乐表演主体所具备的一种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以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存在于其音乐演出的二次创作中。

尽管这种能力的产生和形式的规律在所有的音乐人身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每一个音乐人的二次创造而言,这一能力具有多种不同的特征。这种在音乐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质,是一位音乐人与其他表演者不同的艺术特质。其独特的创作个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音乐作品的形态结构、音色内涵所体现的审美情趣;二是音乐人特有的表达方式。两者相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成为思考和行动的统一。但是,由于它们的本质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把它们分开来看。我们所谈论的问题都是音乐的性格与共性,在此有一些条件的前提。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相同类型的个体具有相同的性格。我们所谓的乐手,是指一种特别的类型,只有那些被称为“表演者”的人,才能被称为“音乐人”。一句话,就是要懂得演奏的艺术规律。“共性”指的是“规则”。而“个性”则是两人在艺术上的不同表现。艺术创作必须是在与法则一致的共同范畴内进行的创作,脱离了规律、脱离了一般的“与众不同”,绝不是音乐家的目的。

二、音乐表演艺术中个性与共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个性表现形式

1.丰富情感表达

在音乐表演艺术当中,个性多指音乐艺术的二次创作,通过表达丰富的情感这一形式,能够将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表现出来。作为音乐表演艺术个性化创造的重要方式,表演者在代入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能够表达出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属于音乐艺术作品创造的关键,能够将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以表演的方式充分展现给每一个观众,能够更好地让观众沉浸到音乐艺术作品当中。因此这便需要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情感共鸣能力以及特有的创造力,通过将自己代入到音乐作品的情境当中,从歌曲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深刻感受作品中创作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走向,并在创作过程中赋予自己对音乐作品不同的情感理解,能够在进行二次创作的同时,以丰富情感的表达作为个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比如中国交响乐团2020—2021 年音乐季《聆赏经典》纪念马勒逝世110 周年交响音乐会,由中国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完美地演绎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马勒的经典作品——《第七交响曲》,便融入表演者对《第七交响曲》丰富内涵和丰富情感的理解,以个性化丰富情感的表达方式完成了这次演出。

2.表演技巧融入

一般情况下,表演者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表演基础都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属于音乐表演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表演者在不断提高自身表演技巧和音乐能力的同时,能够使得音乐作品的体现更加展现表演者自身的独特魅力,也能给观众带来更美的听觉享受,属于音乐表演艺术当中个性表现形式得以展现的主体。表演者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为个性音乐表演艺术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吕思清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便是通过融入一些个性化的表演技巧,通过融合西方技法和中式曲调,被视为“《梁祝》的最佳演绎版本”。这部经典作品将音乐与故事融合得淋漓尽致,以如泣如诉的旋律和极强的故事性,发挥自身表演技巧,以此来带给观众听觉上的至高享受。

3.声音形象塑造

最后要讲的是优美声音形象塑造方面的个性表现形式。对于一场充满艺术性和个性化的音乐表演来讲,表演者的声音往往能够直接带动观众的心绪,属于音乐表演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表演者通过塑造有生命力、张弛有度且立体感性的声音形象,能够赋予音乐艺术作品更为深层的艺术内涵,而通过个性表演形式,能够为音乐表演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比如2021 年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长·安》唐诗交响吟诵西安交响乐团音乐会,便是由西安交响乐团、合唱团和中国戏剧界泰斗陈薪伊策划,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分便是最后一章——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巅峰之作,表演者濮存昕通过塑造优美的声音形象,协同西安交响乐团深情演绎了这首琵琶千古绝唱。

(二)共性表现形式

在音乐表演艺术当中,共性主要体现在表演者对音乐作品共同的感知能力上,与此同时还包括对音乐作品相似表演方法等的体现。从音乐表演艺术的共性角度来看,体现更多的是表演者的专业素养和表演功底,通过专业音乐素养能够将音乐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使得音乐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表演艺术,表演者在进行作品表演前,都需要对《梁祝》这一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就表演方式而言都是以小提琴或者相似乐器作为主要表演形式,而且在音乐表演艺术当中表现的一些表演手法以及曲式结构,在剧情推进的同时,表演者所体现的一些表演功底和专业技巧等,都属于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共性表现形式。

三、表演个性中的灵感性思维

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七分熟,三分生”,“三分生”就是“即兴创造”,这是一种最特殊的感觉思考的性格表达方式。到目前为止,对灵觉思考的了解还很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灵感思考和潜意识领域息息相关,而潜意识就是一个人的储存记忆的地方,突如其来的灵感往往与长久的勤奋和积累息息相关。

“对立的统一性”通常被简单地用“一分为二”来概括,但是还需加以补充和发展。康德和黑格尔经常用“一分为三”来解释“对立的统一”。比如:左,中,右;上,中,下;过去,现在,未来;感性,知性,理性;肯定,否定,不定;个人(单一、个性)、特殊性、普遍性如此种种。

与“一分为二”相比,“一分为三”是一种额外的中介。这中间的联系,并不是谁都能想到的,而是根据现实的客观情况得出的。在哲学美学的研究中,有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尤其是在灵感思考方面。根据灵感产生的经历可以发现,灵感往往不会在关注冲突的一个方面或者考虑到冲突的两个方面,而是在两个冲突的中间。

四、音乐表演艺术创作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音乐表演艺术创作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发展,表演者在进行二次创作时,首先需要更好地将自己置身于音乐作曲创作的时代当中。通过感受时代思想潮流及社会风气对作曲产生的影响,能够在更好地融入时代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音乐作品反映的真实情感和时代审美追求,能够和时代同命运、共呼吸的同时,把握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表演精髓,只有如此,在还原时代的基础上对其音乐作品注入自己的情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音乐表演艺术创作共性和个性相统一发展。其次在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表演者还需要与时俱进,具备能够洞察历史的思想和目光。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对当时时代环境、时代思想和时代精神的体现,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人们的审美、思想、认识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表演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音乐作品,并就其中积极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进行充分挖掘,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音乐表演艺术创作共性与个性的碰撞,才能使时代音乐经久不衰且愈加浓郁。

五、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音乐表演的艺术性特征主要通过表演过程中的个性与共性体现出来,对于表演者而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和还原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音乐作品作为作曲家本人的一种情感寄托或者思想表达,对于作品的表演大多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和思想情感,不论是在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还是表现内涵上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表演者的二次创作立足于原作品是极为重要的,能够通过个性表演为音乐表演艺术增添美感,使得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全部体现出来,所以共性和个性本身是两个独立的整体,但是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这二者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独立又是统一的整体,在掌握好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后,表演者才能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比如上述提及的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家们共同演绎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马勒的经典作品——《第七交响曲》,表演者便需要充分感受这首交响乐曲丰富多变、天马行空的节奏旋律,与此同时还需要置身于马勒身处的时代背景当中,感受《第七交响曲》创作过程中马勒的心理变化。对于此曲内涵的理解就存在较大争议,有的人将黑夜比喻成悲剧和绝望,而有的人则将黑夜和白天的过渡变化理解为新的一天的到来,表演者通过真正走进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感受第七乐章的终乐章所表现出来的喧嚣和骚动,也正是预示着在经过前几个乐章黑夜的过渡后,终于迎来了“白天的回归”。对于表演作品的理解,便能够成为表演者融入个人感情和二次创作的基础,能够在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的同时,更好地为观众展现这一伟大的音乐巨作。

六、音乐表演艺术二次创作时的注意要点

(一)把握作品风格

对于音乐表演艺术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对作品风格进行充分把握,通过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和创作历程,在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创作风格的同时,能够在创作过程中立足于作品本身的风格进行二度创作,以此来求得更为准确的感受和体验,避免对音乐作品的表演偏离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比如说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的音乐表演当中,在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表演者首先便需要就该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和理解,在《金蛇狂舞》的音乐作品中,前两小节由击乐器音响引出热情昂扬而且流畅明快的旋律,令人感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命之活力,而到第三小节时借助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烘托,使得情绪逐层递进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气息。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音乐作品的整体曲风和风格特点偏向热烈明快。因此表演者在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便能够根据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在融入自己表演技巧和个人特色的同时,为观众呈现更美的艺术享受。

(二)真情投入

对于音乐表演艺术的表现,表演者思想感情和情绪的融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音乐表演注入灵魂,使得音乐表演艺术更加有血有肉,且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提高表演的感染力,属于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艺术优劣的标准之一,也是表演者艺术个性走向成熟的标志。真情投入的同时,以自己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音乐才能、艺术技巧及音乐素养等,完成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使得在表演者自身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下能够形成表演者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通过在表演过程中加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加上自身在演奏技巧上的造诣,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音乐作品表演艺术的优劣。通过融合表演技巧、思想感情及人生感悟等,能够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包装和加工,使得原作品当中本身的情感要素及思想情感能够更为流畅地表现出来,也使得音乐作品能够在不同的表演中得到不同的诠释,从而为原本的音乐作品增添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但是纵观当前我国在音乐表演艺术,直接模仿并进行简单的表象演奏的现象非常普遍,并未做到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也没能心领神会完成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因此,导致音乐表演艺术成分都不太高。而只有通过在二次创作中融入真实情感,并充分把握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才能更好地将音乐表演中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从而能够为人们丰富精神世界、升华思想境界、提升审美情趣展现更好的音乐表演舞台,因此在表演过程中应投入真情,进而更好地提高表演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表演艺术当中,对于个性与共性融合发展的要求,需要表演者掌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平衡。在共性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创作,能够达到良好的二次创作的效果。对此,针对音乐原作品的作曲风格、时代背景以及创作历程等,都需要表演者深入乐曲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感受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价值,才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表演艺术当中的共性。而在充分把握音乐作品共性的同时,根据自身对音乐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融入,使得音乐表演艺术中个性能够和共性相统一发展,在感染观众,和观众产生一定共鸣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平衡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使得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推动我国现代化音乐表演艺术能够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共性表演者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共性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妙猜两数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