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凝式对颜真卿的继承

2022-02-24开欣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6期
关键词:书论二王颜真卿

开欣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杨凝式作为承唐启宋的关键书家,在宋代备受推崇,在宋代的书论中常常将颜真卿与杨凝式共同提及。在北宋书家眼中,颜真卿和杨凝式都是人品书品俱佳的书家,与此同时二人都很好地继承了二王的书法面貌。

一、书品与人品高度结合的典范

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中有许多关于书家的评论,其中关于颜真卿的评价极高。其中多条都不是一味地讨论颜真卿的书法,而是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了颜真卿忠义不阿的人品上,再从人品的忠烈刚毅映射到颜鲁公的书法上。

欧阳修在《唐颜鲁公二十二字贴》云:“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欧阳文忠认为颜真卿天性忠义,而他的字画和他为人一样挺拔雄伟,刚劲独立,和之前的唐代书迹有所不同。

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不止一处将颜鲁公的人品借喻其书品,他在《唐颜真卿麻姑坛记》里说:“颜公忠义之节,成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画。”其中还有一处描述了对于颜真卿作品的接受过程,欧阳修在《唐颜鲁公书残碑》里说:

“余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故虽其残缺不忍弃之。”

欧阳修称颜真卿的书法如同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一般乍见觉得令人尊重畏惧,但是时间愈久愈发觉得可爱。正因为颜真卿的书法有这样的魅力,才让欧阳修觉得他的作品存世不需要多,因为每一件都可以细细品味,即使多了也不会让人生厌,即使作品残缺也不忍心叫人遗弃。

欧阳修的所有关于颜真卿的评价都围绕着“书贵有品”的理念展开,欧阳修认为书法作品的品格和书者的品格有着极大的关系。颜真卿忠义刚劲,他的书法也“挺然奇伟”。欧阳修的“书如其人”说同样也用来作为标准来品评杨凝式和李建中。

欧阳修《笔说》《世人作肥字说》里说: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唯贤者能存尔。其余泯泯不复见尔。”

这段话的核心在于“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唯贤者能存尔。其余泯泯不复见尔。”这句话在说的便是不是以往的贤者都擅长书法,而是只有贤者的优秀作品才能留存传播,其他的品德不值得歌颂但是擅长书法的书家已经泯然众生了。欧阳修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用了颜真卿、杨凝式和李建中三人的例子。北宋初期的书法审美依旧延续着唐末五代的书法取向,当时的人偏好的是瘦硬的楷书,欧阳修也认为“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未必不好,但是看到他们的作品便觉得是俗物。下文在论述颜真卿、杨凝式和李建中书法的时候却是从品格入手,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作品是值得流传和欣赏的。

欧阳修的“书如其人”说给北宋初期的士大夫提供了一个书法形态以外的接受角度和品评视角,即使以往的书论当中关于书品和人品的探讨也是屡见不鲜。

南朝袁昂《古今书评》中便“以书喻人”——“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唐李嗣真《书后品》中将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称为“登逸品数者四人”,并且将“逸品”作为了评书的标准,此处的“逸”显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书法艺术本身,而是结合了书家品格和精神境界的因素;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笔谏论也是在强调人品对于书品的影响。这些书论都成为欧阳修“书如其人说”的先声,欧阳修的理念也受到了先前书论的影响,但是当时欧阳修的书论对当世的士大夫的书学观念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会对当时书家接受、品评和传播书法作品的选择起到极大的影响的。在欧阳修为自己的理念寻找合适的“论据”时,前朝书品人品俱佳的颜真卿和杨凝式都是十分契合的选择。

因此,颜真卿和杨凝式作为书品和人品高度结合的典范成为北宋初期备受推崇的书家。

二、继承颜真卿书法的风貌和格调

李瑞清云:“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颜真卿对宋代书法的影响极大,其原因有大部分是杨凝式为中介造成的……”张世南《游宦纪闻》中云:“世以凝式行书,颇类颜鲁公,故谓之颜杨云。”杨凝式在北宋的备受推崇和颜真卿关系巨大,换一个角度来说,杨凝式是作为北宋书家接受学习颜真卿的一个重要枢纽。

(一)继承颜真卿书法的面貌

宋代书家往往都将颜真卿和杨凝式的书法放在一起比较。苏轼云:“杨凝式书,颇类颜行。”米芾云:“杨凝式,字景度,书天真烂熳,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图1)

图1 《争座位帖》局部(图片来源: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如下图所展示的《争座位帖》的局部和《神仙起居法》的局部的对比,两幅作品的章法上有相似之处,两幅作品的行距都很疏朗,行与行之间泾渭分明。同时都在一行当中出现了挤压一些字来给别的字争取位置的情况,如《争座位帖》中的“乎” “不” “也”等字,还有《神仙起居法》中的“卧” “时” “手”等字。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得空间上疏密有致,一行中间字与字之间变化丰富。两幅作品对字距的处理也有相似之处,字距之间有许多字距紧凑的情况,但是在字距的处理上又稍有不同,《争座位帖》的字距基本相同,也没有个别字出现笔画的拖长处理,而《神仙起居法》中个别字的夸张处理,如“处”(图2),“行”(图3)、“渐”(图4)等字。

图2 处

图3 行

图4 渐(图2,图3,图4图片来源均来自:故宫博物院藏)

两幅作品的字形也有不同,《争座位帖》(图5)中的字形中空松,单字看都是疏朗的,但是《神仙起居法》(图6)中大部分的字都是中空收紧的,甚至有的字已经出现了笔画粘连的情况。

图5 《争座位帖》局部(图片来源: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图6 《神仙起居法》局部(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的书论中常常将鲁公和少师同时提及,“王氏来,惟颜鲁公,杨少师得《兰亭》用笔意”;“余尝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二人”;“见颜鲁公书,则欧、虞、褚、薛未入右军之室,见杨少师书,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虽然,此论不当察察言,盖能不以已域进退者寡矣”;“余尝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若亲见逸少”;“至于行书,则王氏父子随肥瘠皆有佳处,不复可置议论。近世惟颜鲁公、杨少师特为绝伦,甚妙于用笔,不好处亦抚媚,大抵更无一点一画俗气”。黄庭坚在品评颜真卿和杨凝式书法的时候,都脱不开将“右军”“二王”“王氏父子”作为评判他们书法的“尺度”。而也正是因为颜杨都符合了北宋书家这个品评用笔的“尺度”,才能都有“入右军之室”的书法面貌。

最著名的是山谷评价少师的诗:“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不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里对“乌丝栏”的解读有一些争议。乌丝栏的本意是指绢纸类有织成的或者画成的界栏,乌丝栏亦作“乌丝阑”。但是黄庭坚此处必定不是乌丝栏的本意,而后代基本是两种:一是认为“乌丝栏”被借指《兰亭序》,这个解读认为“下笔便到乌丝栏”是指夸奖杨凝式的书法已经接近了王羲之的境界;二是认为“乌丝栏”指书法的用笔。无论是哪一种解读都不妨碍这句话中对杨凝式继承二王的肯定。

图为王献之的《中秋帖》(图7)和杨凝式的《夏热帖》(图8)。从《中秋帖》到《刘中使帖》再到《夏热帖》三幅作品的笔画使转逐渐变得方折起来,但是从《中秋帖》中的“相”、《刘中使帖》中的“闻”以及《夏热帖》中的“夏”这三个字能够辨析到三者用笔的相似之处。这三幅作品都是尺牍,看上去风格不同,但是仔细深究其笔法却是一脉相承。杨也是通过学颜而入二王之室,将三幅作品展成在一起,就能看出二王笔法的继承与创新。

图7 中秋帖纸本墨27×11.9cm(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藏)

图8 夏热帖手卷纸本墨书23.8×33cm(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藏)

(二)继承颜真卿书法的品格

米芾用“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来形容杨凝式的书法,黄庭坚称“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

《宣和书谱》:“盖昔之名世之书,惟二王而已,后人仿之莫得其点画凝式稽究其学,遂能超逸如此。则知作字非小道,而凝式所得可以语其崖略也。”

黄庭坚《跋法帖》中云:“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南宋赵构《翰墨志》也称杨凝式书法“杰出风尘之际”。他们都用“逸”字和无风尘气来形容二人的书法。

其实“无风尘气”和“逸气”两者表达相似,逸气略高于无风尘气。从崔瑗的《草书势》中便有了关于“逸”的形容和表达,魏晋书论更是大量地运用“逸”来形容书法,将“逸”与书法的特志相结合衍生出来许多相关的形容词——如雄逸、超逸、纵逸等,前文也提到了唐李嗣真《书后品》中将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称为“登逸品数者四人”,这里的“逸”已经成为书法的品评标准。“逸”字的本意是逃跑,在品评时使用是“超越”的意思,使用“逸”时往往指作品是超越流俗的艺术或者是超越流俗的品格。

由此可见,用“无风尘气”和“逸”来形容颜真卿和杨凝式的书法面貌,都是认同他们的书法有着不凡的超脱尘世的品格。

三、总结

杨凝式与颜真卿常常被后世并称为“颜杨”,一是因为杨凝式是继颜真卿之后能够继承二王面貌的书家之一,二是因为颜真卿的刚毅忠节与杨凝式的直言谏父使得他们的人品在后世得到认可。

猜你喜欢

书论二王颜真卿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王献之完善了“二王”书法体系
隋唐五代书论
元朝书论
劝学诗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宋朝书论
明朝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