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艺术与人文隐喻:夹江年画的传播研究

2022-02-24周红

上海视觉 2022年2期
关键词:夹江年画隐喻

周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610031)

一、夹江年画概况

夹江年画起源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是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明代中期,夹江便有了年画作坊。民国时期,夹江县城及近郊的年画作坊有二十余家之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夹江年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特殊历史时期,夹江年画曾遭受重创,导致画版作柴、作坊停业、工人改行、珍品失传。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发生了剧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新潮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更为便捷的机器印刷技术也迅速挤占着传统手工年画的市场。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夹江年画渐渐褪去了曾经的繁荣,这门民间艺术变得愈发沉寂[2]。但真正的经典是永不过时的,通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夹江县政府和民间对夹江年画的努力保护和传承,夹江年画重新焕发出生机。

二、夹江年画别具匠心的绘画艺术

(一)传统的木版套印技艺

夹江年画采用的是木版套印技术,这是明清时期最先进的彩色印刷术。首先由民间艺人手绘画稿,将画稿贴在木板上,再由刻工雕出印版,最后按照颜色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步套印[3]。这种技艺比现代印刷技术的工序复杂得多,有些色彩复杂的年画需要套印七八遍[4]。但成品比机器印刷品更有层次感,灵动的线条使夹江年画的成品极具艺术感和表现力。雕刻(图1)、套印(图2)工艺等给夹江年画带来的钝感与其图案的精细感相结合,增添了古朴意味。

图1 雕刻印版①图1为夹江年画研究所所长张荣强正在雕刻年画印版。(本文所涉图片均由夹江年画研究所所长张荣强先生提供)

图2 套印年画②图2为夹江年画研究所所长张荣强正在套印年画。

(二)颇为考究的色彩呈现

夹江年画是一门纯视觉艺术,和谐的色彩搭配是它的独特魅力之一。作为“年”的符号、福气的象征,夹江年画的色彩丰富,且色调偏暖。用夹江年画研究所所长张荣强的话来说:“传统的夹江年画使用的是自制的植物和矿物质颜料,色泽古朴而雅致、明亮而不刺眼。”[5]夹江年画在色彩方面有三大特色:一是采用传统的颜料制作工艺;二是拓印时多采用复色;三是特别强调色系的搭配[6]。

夹江年画所用的颜料均取材于大自然,以花草树石等作为原材料加工而成。其中最为出名的颜色叫作“黄丹”,这种颜色明亮且极不易褪色,是门神、灶君等神像的主色。它是由重庆的一种矿石中提炼出的颜色,将矿石研磨至粉状并以水淘洗干净,加入清油、干胶、鸡蛋清,再加以凉开水搅拌而成[6]。

夹江年画色彩中的复色是指“橘红”“槐黄”“佛青”等颜色。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对夹江年画的评价:“基本上是黄、绿、蓝、紫、红五色的调和套用,形成一种古色古香的风格。夹江年画的颜色对比,不是正红正绿的对比,而是朱砂和三绿、灰紫和土黄的弱对比。在套印过程中由重叠、错位,画面色彩给人一种土、远、淡、雅的感觉。”③封面新闻官方百度账号2018年2月21日《夹江年画:两项国家级非遗的心血之作》。(访问时间为2022年1月23日)一方面,绘制图案、焙制颜料和套印上色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共同铸就了夹江年画的独特韵味。另一方面,这些繁复的工序也使得夹江年画的制作效率低、规模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夹江年画的广泛传播和传承。如何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实现夹江年画的更好传承和传播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夹江年画蕴含巧妙的人文隐喻

夹江年画的图案中蕴含着丰富而巧妙的人文隐喻,这些隐喻通过各种视觉符号进行呈现,包括神、人、花鸟虫鱼等等。年画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图像形式向受众传达信息,受众通过视觉对图像中呈现的图案、线条、色彩及背后蕴含的寓意进行欣赏和解读。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学者Forceville(1994)指出:图像隐喻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呈现,它使得观看者通过其他概念(不论这些概念是否以视觉的形式存在于图像中)来理解目标概念,而目标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并没有先存的或规定的关系[7]。在Forceville(2006)看来,源域与目标域在同一种模态中呈现或表征的隐喻被定义为“单模态隐喻”,而图像隐喻属于单模态隐喻范畴[8]。Forceville与Alousque等学者也将图像隐喻称为“视觉隐喻”[9]。本文认为,图像隐喻的隐喻性意义主要是由图像模态呈现,或者以图像模态为主、文字模态为辅进行呈现。换言之,图像隐喻既存在于仅有图像的单模态语篇中,也存在于图文兼备的多模态语篇里。本文的研究对象“夹江年画”兼具以上两种语篇形式。但夹江年画的意蕴较为含蓄,文字对目标域的解释较少。因此本文不再专门区分语篇的模态是“单”还是“多”,重点在于分析其中的隐喻。

国发〔2014〕43号文下发后,PPP项目模式实际上被赋予了化解存量债务的功能。但是在地方政府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PPP模式被滥用和乱用的情况,实际上其成为地方政府变相融资的途径。这与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是严重冲突的。2017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各项直接或间接规范PPP项目融资行为的通知或指导意见,无一不是针对PPP项目融资乱象的政策补漏。各类政策趋于完善,可能导致部分存量业务无法落地或已落地项目面临整改回收的问题。在目前的严监管态势下,政策风险较为突出。

本文根据夹江年画的画面内容,大致将其分为四类:一是关于各方神灵,二是关于戏曲文化,三是关于自然万物,四是关于现代生活。

(一)对神灵庇佑的无限向往

夹江年画中神的形象始终是圆润饱满的,如最为出名的《黄丹门神》像(图3)。门神圆脸、圆身,整个身姿看起来是圆钝、柔和的。但是面部表情和双手握剑、双脚发力的动作又透露出刚毅的特征。从图像隐喻的角度来看,门神圆润柔和的身形作为源域,其目标域既是人们对神的“善”和“慈”形象的想象和建构,也是人们对“圆满”和“富足”的向往。而门神刚劲有力的肢体语言作为源域,其对应的目标域则是驱除鬼魅、震慑邪灵的强劲力量。这些源域所对应的目标域并非完全绝对的,可以无限延伸和遐想,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绘画注重神韵、情感含蓄的特点。除门神像外,夹江年画中的其他神像也多是造型柔和饱满的,如《福禄宫》、女门神《秦良玉》、《土地神》、《财公》、《财母》等。

图3 《黄丹门神》

人对神灵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感,尤其是在农耕社会,人们坚信神灵可以保佑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即使在今天,神灵依然是人们心中能带来庇佑和福气的象征。“神”的内容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是夹江年画以及我国其他年画中“神”的主题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二)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记载和描绘

夹江年画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描绘惟妙惟肖、富含美好寓意,堪称经典。夹江年画把《西厢记》《长坂坡》《陈姑赶潘》《张良吹箫》《穆桂英》《哪吒》等经典戏文绘制成了细致精美的年画,使戏文中的故事以年画的纯视觉形式呈现在受众眼前。这种内容的年画与灶神、门神一类的年画相比,其中的人文隐喻会难理解些。

年画《陈姑赶潘》(图4)就是典型的由戏曲衍生而来的作品。以川剧《玉簪记·秋江》(俗名“陈姑赶潘”)中的故事为原型,展现了南宋人潘必正与陈妙常依依惜别时的场景,它是夹江年画中较为出名的一幅,曾在2015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④光明网官方搜狐账号2016年4月2日文章《推陈出新 夹江年画《陈姑赶潘》受赞誉》。(访问时间为2022年1月23日)。在视觉呈现方面,其线条柔和细致,色彩搭配庄重和谐,整体的构图方式精巧有序,图案复杂但毫不凌乱。画面中出现了牛、蝴蝶。在我国传统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中,牛曾帮助牛郎与织女会面,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二人最终化蝶而飞,厮守在一起。牛和蝶作为源域,强调了潘必正与陈妙常之间爱情的忠,最终映射的目标域是对忠贞爱情的歌颂以及对天下有情人的祝福。画面中具有解释作用的文字模态仅有“赶潘”二字,受众要准确理解该画的隐喻内容,需对“陈姑赶潘”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图4 《陈姑赶潘》

此类以戏文为内容的夹江年画,画面中呈现给受众的是戏曲中的故事,传达的寓意或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或是对美好爱情的赞颂等。将故事寓于画面之中,使得夹江年画的内容更加丰富,成为优质的传播内容。

(三)对自然万物的细致刻画

夹江年画是古老的民间艺术,源自乡野、取材于自然,内容也十分注重对于自然万物的刻画。如《峨眉山景》《春花富贵》《荷花缸》《元亨利贞》(图5)等。此类主题的夹江年画色彩更丰富、线条更为细腻柔美。

图5 《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是描绘自然景象的夹江年画中较为“出圈”的一幅作品。“元亨利贞”是我国一个形而上的哲学概念,最早源于《周易·乾第一》,“乾,元亨利贞”是作为“乾卦”的系辞出现的。这个概念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变得具体化、社会化,融入了人的现实生活。宋代朱熹将“元亨利贞”与人的“仁义礼智”、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对应起来[10]。

从画面内容来看,年画《元贞利亨》的含义明显偏向于“春夏秋冬”。画面中的花鸟虫豸皆源于大自然。图像大体上呈左右对称分布,但又并非完全对称,花卉的枝叶横斜交叠、色彩搭配也是冷暖交错,给画面增添了动感。图像下方的花瓶呈椭圆形,大概占据了整个图像的三分之一,花瓶的“大”可避免因上方的花鸟图案显得“头重脚轻”,这样的构图造就了一种和谐美。图中的仙桃和石榴分别隐喻长寿和多子。画面中的鸟儿、花卉、果实、蝴蝶等动植物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均有着吉祥的寓意。《元亨利贞》整个图像构成一个源域,对应的目标域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四)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经过官方和民间多年来的努力,夹江年画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在守护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

如年画《庆生》(图6),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由造型古朴的舞龙、年画娃娃、红灯笼和党徽组合而成,古典和现代结合,历史和现实交汇。其中涉及的图案种类多,蕴含的人文隐喻极为丰富。单从色彩上看,这幅年画的主色调与传统夹江年画相似,以暖色为主,冷色为辅,整幅图以红色为主,洋溢着喜气。从图像的细节来看,“镰刀锤子”标志上绘有数字100,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天安门、祥云、莲花、鲤鱼、和平鸽、火箭、谷仓、蔬菜等图案在我国有着约定俗成的隐喻含义:吉祥、和平、富足、进步等。“镰刀锤子”标志被下方的龙托起,龙的源域是中国,此处对应的目标域则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国大地”。整体上看,“庆生”色彩绚丽而和谐,线条刚柔相济构图错落有致。其整体作为一个源域,所对应的隐喻应该是“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图6 《庆生》

“传统+现代”的宣传画既是对夹江年画内容的创新,也是对其传播路径的创新—宣传画在更为广泛的公共空间内进行展示,拓宽了传播路径。

四、夹江年画的传播困境

由前文可知,夹江年画采用传统制作工艺,且蕴含较高的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但事实上夹江年画的传播效果却与其蕴藏的价值不匹配,知名度始终不高。本文依据前文内容,将夹江年画的传播困境归结为以下三项。

(一)受制于传统制作工艺的在地性

夹江年画是由传统的木版套印技艺制作而成,颜料也是用天然材料焙制出的。因此,正宗夹江年画的可复制性不强,仅有夹江年画的非遗传承人及其他相关人员掌握着制作技术。民间能够制作、销售夹江年画的个人和组织很少,这使夹江年画的制作效率较低、作品数量相少,可供传播的内容也就相对稀少。这种情况对于夹江年画这种知名度较低的“非遗”而言是常见困境。要突破这种在地性,并非要抛弃传统手工技法,而是要对夹江年画进行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二)营销和传播手段古板且力度不大

自夹江年画诞生以来,一直兼具艺术品和商品两种属性。而它作为艺术品被受众欣赏的过程、作为商品被顾客购买的过程,就是其内容被不断传播的过程。最初,夹江年画的传播途径是售卖行为、人们的口口相传以及书面记载等。在新媒体时代,传播途径不再局限于“在场”的传播行为,各种网络平台成为了强有力的传播载体。传播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目前,夹江年画主要的传播方式有三种:一是作为艺术品通过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展览会等向受众开放展示;二是作为商品通过展销会、淘宝店等进行销售;三是作为文化符号在宣传画、电视、网络中进行展示。看似采用了“线下+线上”双重传播手段,但实际上,线下的传播和营销手段还停留在老旧的方式上:展览、展销、销售,网络传播和营销方面也做得远远不够。夹江年画研究有自己的官方微博,但运营效果不佳,粉丝仅有162个,目前最新内容仍停留在2020年10月13日⑤新浪微博账号网址为 https://weibo.com/u /6059419467。(访问时间为 2022年 7 月 2 日)。夹江年画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也出现了停滞,目前最新推文停留在2019年9月1日⑥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夹江年画”,(访问时间为2022年7月2日)。

(三)未实现IP的有效“出圈”与“破圈”

夹江年画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都属于尚未真正“出圈”的IP,即知名度尚低。但就其艺术与人文价值而言,具有强大潜力。夹江年画已经尝试过内容的“破圈”,制作了衣物、折扇、绣花鞋等联名文创产品。这种尝试有益于夹江年画的进一步传播,但目前这些文创作品仅在展览会等线下平台展出与销售,未在网络平台上架,这使得它们在互联网上籍籍无名。仅靠各种线下展销会的助力,夹江年画很难走入广大受众的视野。另外,夹江年画研究所还创作了以夹江年画作为主要元素、以“抗疫”和“践行十爱,德耀嘉州”为主题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在网络上的传播力度也不大,是作为地方新闻出现的,官方没有进行推广。总体来看,夹江年画的IP“破圈”带来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升。

五、夹江年画的传播策略

针对上文对夹江年画传播困境的总结,本文提出以下三个具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一)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夹江年画的产业化

前文提到,夹江年画的广泛传播受制于焙制颜料、木版套印等传统制作工艺的在地。要突破这种在地性,并非要摒弃传统制作工艺。需换一种思路,从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增强民间对夹江年画的了解和传承入手。在人才培养方面,夹江年画相关单位实施过某些措施,如开展年画进校园活动,但这种活动毕竟只是让学生们对夹江年画有一个粗浅的了解,这对于夹江年画相关人才的培养及夹江年画的传承而言收效甚微。可以通过夹江年画的产业化来吸引并培养相关人才,反过来,相关人才的增加也可以助推夹江年画的产业化。目前,在淘宝平台搜索夹江年画,得到的结果寥寥无几,更多的却是“武强年画”“杨柳青年画”等其他知名度高的年画商品,夹江年画相关文创产品的搜索结果则更为惨淡:根本没有上架。作为商品的夹江年画完全处于网络市场的边缘,这种状况对于夹江年画的产业化是极为不利的,亟待改善。

(二)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大传播力度

实现夹江年画的广泛传播的目标,绝不是让它们在研究所、博物馆里静待观赏或者偶尔携它们参加展览会、展销会便能够达到的。要让更多人被夹江年画吸引,必须使它主动走进更多受众的视野。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交媒体成为内容发布的便捷平台,短视频成为了风靡全球的内容形式,4D、VR、AR、MR等技术的运用使内容变得更具沉浸感和在场感。这些都是夹江年画应抓住的机遇。要建立属于夹江年画自身的多媒体矩阵,用4D动漫之类的技术使夹江年画中的故事和人物“活”起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发布,让夹江年画走到更多受众的眼里和心里去,成为他们的购买物和收藏品。与此同时,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就实现了。

(三)结合优质文化资源,寻求IP的有效破圈

夹江年画目前没有形成自己的强势IP,知名度尚低。夹江年画也有自己的联名款文创产品,但是存在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年画与文创产品的融合较为生硬,属于“复制”型的方式,没有进行更多的创新。二是推广力度低,没有在网络平台上架。在寻求IP破圈方面,故宫的联名方式值得夹江年画借鉴,故宫的文创产品并非机械式的图案移植,而是将“故宫”这个大IP中蕴含的“概念”和“文化”与各类商品结合起来,形成新的IP。如故宫博物院的官方淘宝店铺“故宫淘宝”中售卖着与故宫文化联名的文创产品,包含彩妆、文具、家居用品、饰品等各种类别。该网店在销售故宫文创产品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故宫本身的传播力,目前该店铺已拥有837万⑦该淘宝店铺网址为: https://m.tb.cn/h.fxZkRgl。(访问时间为2022年7月2日)的庞大粉丝量。在内容方面,夹江年画工艺和色彩在众多年画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气质”,其整体样式符合现今流行的“新中式”风格,可以抓住这一特色,将其作为IP出圈和破圈的一个亮点。实现优质的IP破圈,是增强夹江年画传播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总之,夹江年画是一门古朴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值得永续传承的魅力“非遗”。夹江年画中蕴含着丰富的绘画艺术和人文隐喻,体现着中国人民的艺术情怀,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唯有充分把握制作的技艺、充分理解画中的意蕴,关注其面临的传播困境,以及采用合理的传播策略,我们才不至于在对夹江年画的保护、传承、创新、传播之路上迷失方向。

猜你喜欢

夹江年画隐喻
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夹江路径”探析
乐山市夹江县
牛年画牛
年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缸鱼年画之旅
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