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论

2022-02-24项涨禹

中国德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班风育人德育

■ 项涨禹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新时代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决定育人的成效,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把控德育的“度”,找准育人的“式”,树好班级的“风”,使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地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新时代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决定育人的成效,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把控德育的“度”,找准育人的“式”,树好班级的“风”,使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地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把控德育的“度”

量与质的统一叫做“度”。“度”就是班主任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对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进行钻研和理解,明确德育目标,恰当进行引导和教育。

(一)调适尺度

由于性别、认知、动机、需求以及家庭环境等诸方面的差异,造成学生思想素质的差异。因此,教师不能用一个尺度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尊重个体差异、兼容并包,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如,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总是精心编制“这就是我”学生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从“我的理想”“心中的榜样”“对老师的期待”“对担任班干部的看法”“对学校的建议”等调查维度中找到了学生的思想动向;从“我的爱好”“我最关注的”“我最苦恼的”“我最需要的”等维度弄清了学生的各种精神需求……全面掌握学生情况,调适教育“尺度”,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开展德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然这把“钥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个体思想的变化进行不断改进。

(二)强化力度

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德育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生命体验,让其倘佯在美好的意境物象中,让道德情感成为其思想品德形成的催化剂,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必须强化德育工作的力度,以激励为内功,调动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如,将有特色、个性的优秀作业和课堂笔记展示给大家;将见解新颖的读书心得、优雅漂亮的书写张贴在显目处供大家欣赏;对行为有改进、思想有进步、方法有创新的学生,以喜报的形式鼓舞激励……同时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嫦娥奔月组”“铿锵玫瑰组”“雷锋精神组”等为之命名,以此激发起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超越的信心和动力。

(三)挖掘深度

德育工作的深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思想引领、人格塑造,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需要像载歌载舞的水一样灵动、诗意、执着。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关注学生视野的开拓,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要结合平时的工作,对德育内容、工作方式、班级管理、学生评价等不断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学生的集体活动和精神生活,这样的班级就会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如,可以通过微研学、微调查、微观察、微访谈、微体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加深对德育的“感悟”。

(四)凸显效度

效度即有效性,德育效度就是教师的育与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之间的关联度。就班主任工作而言,应当不忘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注重班集体精神生活的丰富,让每位学生在情感上有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一位年轻的班主任自创“六学·自主”班会活动模式,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由班委会自己制定班会主题,具体的活动创意策划和实施则由班级各小组轮流进行。在实施流程上,班会活动之前学生针对主题内容开展“自学”“问学”,班会活动中学生针对主题内容开展“互学”“辨学”,班会活动后则针对主题内容开展“思学”“研学”。这种班会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心理需求,从根本上打破以往班会课“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的被动接受局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德育活动的效度。

二、找准育人的“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漫漫育人路上,教师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领。

(一)语言善诱式

社会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随之发展变化。疾风暴雨的说教和动辄处罚处分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需要。心理学家克劳特的“标签效应”告诉我们:用不同的语言做导引,其效果是不同的。如果我们给学生贴上“勇于探索”“发展潜力巨大”“聪明睿智”等正向标签,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特别当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周围处于对立状态时,必须以和风细雨般的诗意语言来滋润、温暖他们的心灵。循循善诱式的引导语言,或一语破的,或一语解惑,或一语启智,如诗如画;循循善诱式的语言能够挖掘人性中的善性,抑制恶性,使人的行为趋向美性;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地进行交流,能拉近心灵的距离,真正体现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二)活动陶冶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在育人时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把学生看作是等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或“美德之袋”,让学生在接受枯燥的道德教条的同时成为“物化”的对象。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走向“真实生活的体验”,这是当今对德育过程的重新认识和定位。真实的活动体验熏陶对于学生道德生命成长至关重要。在育人的路上,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开展班级活动;要精心整合学校、班级各类活动,创造性开展活动;对每年重复的活动要学会二次生成,创新活动;要挖掘主题活动内涵,引导学生反省自身,思考生活,关注社会,助推学生成长。

(三)自我完善式

育人工作要充分挖掘学生内省力,注重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班主任应该经常创设情境来促使学生道德情感的转化,如为纠正学生对父母的偏见,班会活动课中,班主任给学生播放了一位母亲生育孩子的微视频,情景催人泪下,深深地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一名学生在后续的周记里这么写:“十多年前妈妈辛辛苦苦十月怀胎,冒着生命危险,忍着巨大的疼痛,在血水和眼泪中把我带到人间,我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啊。下次生日,我一定要谢谢爸爸妈妈给予我生命,谢谢爸爸妈妈这么多年给我的关心与照顾……”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自省录”,使他们不断规范自身道德行为,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

(四)立体网络式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场”来实现的。“立体网络式”,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以学生、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作用,使育人的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教育,形成“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事事是教材,时时皆育人”的“德育场”。如一位名班主任在德育实施途径上,建立起传统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行规教育、劳动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学生自主教育、家庭教育等十大渠道;在管理方式上,构建起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达到管理立体化,队伍全员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弥补学生在思想上的断层和在教育环节上的脱钩,最终使学校成为学园、家园、乐园、成长园和发展园。

三、树好班级的“风”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要有良好的班风。班风好,育人就能事半功倍。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可从建设“四个三”入手。

(一)确保“三落实”

一是目标落实。班级奋斗目标要有群众基础,要具备激励性和操作性。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凝神聚气,形成合力。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然后在第二周的班会上,教师可以“大张旗鼓”地把本班的总目标公布出来,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激励学生配合完成。二是内容落实。内容落实到位,教育就有的放矢,如紧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方向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的行为养成教育,以“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为主题的责任心教育等,坚持下来,班集体建设必定会取得“大丰收”。三是制度落实。制度对良好的班风建设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在实施过程中,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使班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据,有纪可依。

(二)实施“三建设”

一是文化建设。教室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应高度重视教室文化建设,布置体现当代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班级树、自鉴角等;开展取班名、唱班歌、制班旗、展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用高雅的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二是团队建设。良好的班风需要团队去打造,所以要建立健全班级里班委、团队、社团等各种组织,通过工作筹划、过程管理、达成评价,使各部门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推行学生自治,可将原班委会改成自主管理委员会,学习小组改成自管小组,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与评优选先挂钩。在竞争上岗的基础上,缩短学生干部任期,实现轮换制,做好“传、帮、带”,让更多学生在管理活动中得到锻炼。三是阵地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江心寺英雄纪念碑、温州孔庙、龙湾炮台、永昌堡等德育基地,充分发挥隐性和显性德育效能,使整个阵地建设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生活教科书,滋养学生成才。

(三)推进“三教育”

一是常规教育。班风建设的支点必须是日常行为规范。在班集体建设中推行进校习惯、课前习惯、上课习惯、课间习惯、做操习惯、吃饭习惯、作业习惯、卫生习惯、阅读习惯、整理习惯等十大习惯培养,分阶段落实,让学生从上好一节课、做好一节操、扫好一次地、讲好一句话等做起,从细节处完善,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二是跟进教育。班风的打造是个漫长、起伏的过程,班主任一定要有跟进意识,不能因班里一时“风平浪静”就感觉可以高枕无忧。比如部分学生趁着早读时间抄作业,除了让班干部严格监督之外,班主任可每天参与处理。经过一两个月的跟进,基本上可以杜绝这种不良现象,班风也得到了明显的转变。三是创新教育。“创新”就是在“守正”的基础上,对班风建设的内容、方式、理念、评价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与超越。如在学习雷锋日,教师可以思考如何通过全媒体把革命传统教育做出新意和深度来,如用拍摄展播的方式“记录身边的雷锋故事”、举办“新时代,我们还要不要雷锋精神”的网络辩论会等,把“雷锋精神”内化到班风建设中来。

(四)打造“三机制”

一是打造学习共同体机制。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模式,通过小组制度文化的引领,使“一人违纪,全组担责”“共舟同济,全体进步”的观念深入每一名成员的心里,努力使他们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追求,促成组内“德育生态平衡”。二是打造德育导师机制。师生双向选择,采用一对一、一对三、一对小组的形式结成对子。德育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行为上的指导、心理上的疏导等,引导其严格要求自己,紧跟班级建设的步伐。三是打造协同教育机制。全媒体时代,传统班级德育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均被打破,因此,“全员育德”也就具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在坚持班级德育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构建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家长、校外人士等组成的“协同教育共同体”,才能确保德育在时空上的覆盖,大大增强教育的合力,助推良好班风的形成。

德育工作是统帅,是灵魂,是动力。把控德育的“度”,找准育人的“式”,树好班级的“风”,班级才能呈现出一派良好而温馨的风景:学生自健其德,自立其志,自律其行,自强不息;集体工作如百舸竞进,轰轰烈烈;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班风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