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CT应用于自体牙移植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2-02-24刘炜于蕴之缪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牙槽骨牙根自体

刘炜 于蕴之 缪羽

014030 包头,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近年来,自体牙移植成为临床中治疗牙缺损、缺失的一种安全、可预测性技术,该技术能够保持牙列完整,维持牙槽高度,获得较好的生理学及美学结果[1]。既往进行自体牙移植时,多采用高速涡轮机结合骨凿等去骨器械处理移植窝,效果欠佳,且术后易出现牙根吸收、移植牙附着丧失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移植牙脱落[2-3]。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CBCT具有成像清晰、辐射量小等优势,在制备移植窝中具有重要意义[4]。种植技术应用于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确切[5],本文探讨CBCT+种植技术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为医师治疗牙缺损、缺失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年龄为18~45 岁; (2)能够完成拔除供牙,无根折、龋环等现象; (3)受区骨量充足,能够完整覆盖供牙牙根; (4)第一、二磨牙牙周组织状况良好,为保留不全的残冠、残根等; (5)全身状况良好,无拔牙禁忌症。排除标准: (1)合并牙周组织病变者; (2)受区与供牙不匹配者; (3)患者拒绝入组研究。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期间我院口腔科因残根、残冠等需拔除第一、第二磨牙的患者并符合自体牙移植的84 例患者,均采用CBCT+种植治疗为CBCT+种植组,同期在我院进行自体牙移植60 例(60 颗)患者为种植组。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CBCT检查,进行多角度测量供牙与患牙牙根及牙周的三维信息, 评估供牙牙冠大小是否与受植区间隙大小匹配并全面清洁口腔。

1.2.2 预备移植窝 对于残冠、残根者行微创拔牙,用细裂钻将牙根分开,在牙周间隙内插入薄而锐利的牙挺,逐一去除牙根,根据CBCT测量移植牙冠宽度及牙根长度信息,确定空心钻直径及钻孔深度,逐级预备,取出自体骨备用。扩径时可采用stopper止动装置;根据移植牙根形态,采用根行双冷成形钻以800 r/min变换提拉角度,逐级扩大,形成初期移植窝。

1.2.3 拔出移植牙 采用牙钳法拔出移植牙,注意避免折断牙根。

1.2.4 植入移植牙 将拔出的移植牙放入初移植窝内,根据移植牙植入情况,修整移植窝,使移植牙能够完全就位;注意移植牙植入移植窝后,对牙不能与之接触,尽量使移植牙低于平面。在移植牙与移植窝间隙内可适当加入自体骨屑,将两侧牙龈瓣拉拢,采用交叉褥式缝合两侧牙龈乳头,完全覆盖牙根及植入碎骨屑,若缝合粘膜的张力较大,可行减张处理或行邻位瓣关闭。

1.2.5 固定 植入移植牙后用正畸弓丝法(移植牙的颊侧粘结托槽并弓丝固定)或牙弓夹板固定法(成品牙弓夹板弯制后纲丝结扎)或树脂钢丝法(流体树脂和结扎丝)进行固定。

1.2.6 术后处理 植入移植牙后,口服抗菌素3 d,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术后7~10 d拆线;固定4~6 周,嘱患者软质饮食,避免使用移植牙咀嚼;根尖发育完全的移植牙术后4 周行根管治疗术。

1.2.7 疗效评估 成功:移植牙松动度检查正常,无附着丧失,移植牙存留时间超过1年,叩诊音正常,X线检查提示无根尖吸收迹象,牙槽骨边缘可见阻射影。失败:移植牙松动,咀嚼功能差,叩诊(+),X线检查提示移植牙与牙槽骨有间隙,可见明显骨吸收影像。

1.2.8 随访 术后随访2 年,观察牙周组织情况,包括牙周附着情况、牙周探诊深度、移植牙是否松动。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 组治疗效果比较

2 组患者牙移植2 年后进行复查, CBCT+种植组移植成功率高于种植组(P<0.05)(表 2)。

表 2 2 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CBCT+种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种植组(P<0.05)(表 3)。

表 3 2 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2.3 2 组术后2 年移植牙牙周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术后2 年随访,牙周探诊深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周附着丧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 4)。

表 4 2 组患者术后2年移植牙牙周情况比较

2.4 典型病例

患者, 男性, 31 岁,因左下后牙残冠,要求治疗就诊。经临床检查及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自体牙移植术。拔除左下第二磨牙残冠,预备受植窝,植入左下第三磨牙,固定4 周。术前及术后情况见图 1。

图 1 典型病例

3 讨 论

随着种植机应用于临床,对于提高移植牙植入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CBCT能够详细的评估根尖及牙根曲面情况,提高临床医师诊断口腔疾病的诊断正确率[6]。本研究发现,牙移植2 年后进行复查,CBCT+种植牙移植成功率高于自体牙移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表明CBCT联合种植技术有较好效果,移植成功率高。

此外,CBCT+种植技术组移植失败拔除的7 颗牙中,引起牙移植失败的因素较多,初期维持移植牙的稳定是牙周良好愈合的关键[7]。因此临床中采用CBCT联合种植技术进行牙移植时需注意。(1)受牙区因素:①彻底清除患牙去病变组织及炎性肉芽肿,是促进术后牙周愈合的基础。本研究中, 1 例病例因未彻底清除病变区炎性肉芽肿,导致植入后出现感染,导致移植失败; ②对于受牙区需较多修整牙槽窝时,在制备移植窝过程中要避免喷水不足烧灼牙槽骨,引起变性、坏死[8]; ③受牙区牙槽骨壁或者骨膜的完整性影响移植牙愈合。本次研究中, 2 例患者因颊系带过短,在咀嚼张口活动时移植牙被牵拉,导致颊侧牙槽黏膜出现龈裂,继发感染,最终导致移植失败; (2)供牙因素:①移植牙外形及牙根数目影响移植成功[9]; ②移植牙在体外存放的时间。在移植4 周后进行根管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保存牙周膜的存活;也有研究认为,离体的牙周膜在适当介质中保存30 min,对牙周膜的活力无显著影响[10]。笔者认为,在体外进行根管预备较方便、彻底,可降低植入后根尖感染发生风险。本次研究未发现失败与该因素有关病例;(3)移植牙健康状况影响移植是否成功,若牙根位于囊肿内或者受炎症影响,因子牙根骨质变性,移植后多会失败[11]; (4)患者自身因素:年龄、口腔卫生状况、吸烟情况。吸烟可是牙龈微血管收缩,导致牙龈营养不良,出现萎缩,以及烟中的毒素可影响机体白细胞活性,降低白细胞吞噬功能[12]。(5)其他因素:如宿主免疫功能、先天性免疫缺陷、Down's综合征、部分生长因子缺乏等因素。

综上所述,CBCT+种植技术在自体牙移植中具有较好效果,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牙周恢复好。

猜你喜欢

牙槽骨牙根自体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足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