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二级排课模式探究
2022-02-24惠晓萍
惠晓萍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排课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是保障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根本前提,也是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种类的不断增多,在师资、场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大规模的课表编排,也为教学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教务管理软件,具有系统化强、处理信息量大、使用便捷等优点,其人机交互式排课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排课工作效率。本文以我校课表编排为例,对基于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的二级排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思路,为高职院校排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排课问题分析和描述
1.1 场地因素
我校每学期开设课程1 200余门,在校生近万人,行政班级250个左右。3个校区共有教室140余间,教室可容纳学生50~200人,其中座位数在100人以上的教室有80间左右。目前一些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如护理、药学、检验等,其理论课程教学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一方面,安排合班课教室时既要满足合并班级共同的时间要求,又要保证教室容量满人数的条件,在专业课程密集的情况下,教室资源显得尤为紧张。另一方面,尽管教室总量能够满足排课需求,但地点分布于3个校区,学生跨校区上课带来的交通、安全等问题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所以教学管理人员排课时都会将上课地点集中于学生所在的校区,这也造成了校区间教室资源的不平衡。
1.2 师资因素
师资因素对课表的编排影响重大,主要体现在:(1)若师资不足,教师上课强度增大,周课时增加,排课时间的机动性减少。而且为保证教学效果,排课时同一个班的相同课程必须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不能集中于一天完成,客观上也增加了排课的难度。(2)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等一些授课对象范围较广的课程会出现教师跨校区上课情况,这就在上课时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排课表时不能简单化处理,必须统筹协调,在满足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减少教师在不同校区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精力。(3)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兼职、外聘教师在高职院校专业课中的任课比例不断增长。这部分人员的上课时间是有限制的,不能与他们本单位的工作时间相冲突,排课时必须优先安排他们的课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校教师上课时间的安排。(4)教师个人的主观需求,教师因身体、家庭、科研、行政工作等原因会对排课的时间、楼层、校区等提出不同的要求。部分教师对课表的满意度低并不是因为课程安排上不够科学合理,而是其主观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任课教师是课表的执行者,他们没有参与排课,对其中的各种制约因素缺乏了解。课表编排需要统筹规划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涉及面广,很难使每位教师都满意。
1.3 技术因素
课表编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对排课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智能排课和人机交互式排课两种模式。通过实践发现,智能排课的效果并不理想,排课成功率低,原因在于智能排课只是通过设定校区、班级人数、教室大小等参数进行自动排课,缺乏全局观及人性化考量,容易导致任课教师单日课时量过高或跨校区频繁等情况的发生,经常需要返工重排。因此近年来我校一直运用系统中的人机交互式排课功能进行排课,其效率和满意度远远高于智能排课。
2 二级排课模式的实施
我校采用的是二级排课模式,即由学校教务处统筹管理、学院自主排课的模式。经过数年排课工作的开展,现已基本形成一套稳定的排课流程和管理模式。
2.1 排课工作流程
目前全校所有专业计划、课程信息录入及课表编排均在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全校排课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我校排课工作流程
2.2 专业教学计划录入
专业教学计划是对学期开课课程、周次、学时等要素的计划性规定,是排课的基础数据,排课的过程即是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编排的过程。因此将教学计划录入教务管理系统,是人机交互式排课的一个关键环节,流程见图2。
图2 人机交互式排课流程
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录入专业教学计划的方式有平台单条录入和外部数据批量导入两种方式。平台单条录入的优点是能够保证数据格式与系统字段相匹配,不会产生无效数据,但是我校每学期需要维护的课程数量达一千条以上,单条录入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显然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排课工作。外部数据批量导入具有高效、快捷、易查改等优势,能够保证课程数据的准确性。操作时需要注意外部数据库字段与教务系统中“教学计划课程信息表”中字段相一致,一些必要字段,如:教学计划号(JXJHH)、课程名称(KCMC)、开课学院(KKXY)等不能为空,否则就可能导致导入失败或是导入后在对应的专业中无法显示课程信息。同时根据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的设定,导入系统的信息需设置为文本格式。教务处对专业教学计划的集中统一录入、统筹管理,有力保证了教学计划数据的可靠性,为学院自主排课打下坚实基础。
2.3 教室资源分配
教室资源是学校教学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二级排课模式下,教务处在学期排课前对全校的教室数量、规格以及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摸排,并根据各二级学院的校区分布、专业、班级人数对教室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确保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场地相对集中,避免师生在教室之间长距离往返。各班拥有固定教室后,二级学院排课时也能够根据上课人数选择与之相应的教室,排课时不会发生安排的教室容量远超上课人数的情况,避免了资源浪费。若有学院在排课时面临教室不足的困境,教务处会统一调度,开放全校其他剩余的教室,以便最大化地合理使用教室资源。同时,教务处也利用假期积极改造现有教室配置,更新原有教学设备,以满足当前信息化教学需要。
2.4 二级学院自主排课
二级学院根据排课基本原则和教务处的排课要求落实教学任务、维护任课信息、编排各专业班级课表。二级排课不但有效将排课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加大了二级学院的责任,也充分调动了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相比教务处人员,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本院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机房等教学场地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得更为全面,在进行场地设置时也就更为精准。因为本院教学任务的安排也是由教学办人员负责落实,所以二级学院的排课人员即使面对各门课程,如小班、合班等纷繁复杂的授课形式,排课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此外,二级学院对任课教师的个人情况更为熟悉,与学生关系也密切,能够深入师生间了解他们对于排课工作的要求和建议,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级学院自主排课有效解决了教务处一方面要协调教师、时间、场地安排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各种特殊情况,减轻了教务处的排课压力和困扰[2],加快了排课进度,提高了课表质量。
3 二级排课模式的完善措施
3.1 以制度规范保障基本教学运行[3]
针对一些二级学院落实教学任务时出现的师资配置不合理、合班不规范等情况,教务处应当结合实际修订和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文件与制度,明确相关课程教师的任教资格及合班条件,通过制度约束保证排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对于某些教师为个人方便在排课时随意提出要求的现象,各二级学院也要以制度规范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明确职业责任和岗位义务,让遵守制度成为习惯,从而降低统筹安排全院课表的难度。
3.2 加强培训,提升排课人员能力
实行二级排课模式后,二级学院成为排课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对顺利完成课表的编排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由于岗位调整、人事变动等原因,二级学院排课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新上岗人员多为专任教师,缺乏教学管理经验和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能力。而排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院的排课进度。因此教务处有必要组织各二级学院的排课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如教学管理文件的学习、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等方面。通过培训提升排课人员的业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3.3 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智能排课的研究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一些教务管理系统也在高职院校的排课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高职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还需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从技术角度解决排课时存在的教学资源调配、专业个性化需求等问题,这比从教学管理改革和硬件设施建设上更容易操作,制约因素相对较少,花费代价更低,效果也更明显。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排课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教改项目、校企合作形式,积极开展排课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教务管理系统升级建设,以满足教学管理信息化需要。
4 结语
本文从我校的排课实践入手对二级排课模式进行了探索,经初步验证,该模式能够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科学、合理地编排班级课表,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师满意度,得到了教学管理人员、二级学院和全校师生的认可。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于教学实际,对该模式不断改进,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