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胁迫对新疆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2-02-24梅新娣张凤萍
梅新娣, 张凤萍, 代 婷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乌鲁木齐 830046)
大叶补血草(Limoniumgmelinii(Willd.) Kuntze)属于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最高约100 cm,叶基生,较厚硬,叶片形状多呈椭圆形,宽大,开花时叶不凋落[1]。大叶补血草的花期较长,花冠呈蓝紫色,花朵即便凋谢干燥后颜色也不会衰败,是插花艺术中一种非常理想的天然材料[2],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大叶补血草的根部含单宁,其根茎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传统药材[3],具有止血化瘀、抗菌抗炎的功效[4-5]。在我国大叶补血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通常生长在盐渍化的瘠土和盐土上[6],低洼处也比较常见,由于其极耐盐渍和贫瘠土壤[2],可作为盐碱地指示性植物,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在盐碱地绿化、改善环境方面占据重要的生态效应[7]。同时,因其具有繁殖容易、生命力顽强、不需精细管理等多种特点,亦可作为新疆发展盐碱地种植的牧草,以补充新疆饲料的短缺,是一种开发价值很高的饲用草料[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作物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盐荒地及盐渍化土壤,大概占可耕地面积的25%[8]。因此,亟需深入研究植物的耐盐性以及其他胁迫因子对植物产生的生理影响。师东等[9]研究表明,种子的萌发在不同浓度盐溶液的处理下会发生改变,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大叶补血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逐渐降低,而由NaCl盐溶液和NaHCO3碱溶液制成的混合盐溶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大叶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叶绿素a+b也会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而降低,但丙二酫(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会呈上升趋势[10],PEG-6000溶液模拟的干旱胁迫条件会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呈递减趋势[11]。
新疆境内虽有丰富的野生补血草资源,但是国内以往较多研究都是针对其引种[1-2]和家化栽培方法的探索[12]、耐盐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13]、培育耐盐性新品种[14],或通过观察不同胁迫下补血草种子萌发特点来研究其耐盐性[9],探讨其对荒漠生境的适应机制[15],为大叶补血草的引种驯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6],以及一些组织培养、无土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17-18]。国际上,对大叶补血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分[19-20]、形态结构[21]及生物活性[22]等方面。国内外对大叶补血草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萌发生理特性以及机制鲜有报道。
本研究以分布在新疆北疆境内的大叶补血草为材料,初步探讨大叶补血草种子在3种胁迫下的萌发特点,试图研究其生理特性,并比较不同胁迫浓度下种子的萌发生理差异,为研究大叶补血草对盐碱地的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大叶补血草种子于2018年7月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西山周边,大叶补血草多生长在该地区盐渍化的瘠土和盐土上。将采得的种子置于塑封袋中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试验试剂
0.1%的NaClO溶液,同浓度的NaCl溶液、Na2CO3溶液和甘露醇溶液,蒸馏水;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测定试剂盒购于北京Solarbio科技有限公司。
1.3 实验耗材及仪器
滤纸、培养皿、烧杯、锥形瓶、镊子、研钵、离心管、玻璃比色皿、可调式移液器。台式离心机H/T 16 MM、电子天平WT 1002 K、高压蒸汽灭菌锅YXQ-LS-100 SII、恒温培养箱GTOP-Y、超净工作台BBS-DDC、恒温水浴锅HH-S8和分光光度计V-1100 D。
1.4 实验方法
挑选大小均一、饱满、健康的大叶补血草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0.1%的NaClO溶液消毒10 min,后用蒸馏水冲洗数遍,用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并置于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10粒种子,用不同浓度的处理液浸湿滤纸。实验所用胁迫处理液为NaCl、Na2CO3、甘露醇,这3组胁迫处理液分别设4个浓度梯度(NaCl浓度为50、100、200、300 mmol/L,Na2CO3浓度为30、50、100、150 mmol/L,甘露醇浓度为99、198、397、595 mmol/L),清水处理作为对照(ck),每组处理再设3个重复,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用相应处理液浸湿滤纸,若滤纸出现污染情况需及时更换灭菌滤纸。
1.5 测定指标与计算公式
种子的萌发以出现胚根为标准,每天在同一时间对种子萌发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发芽率,测量胚根及子叶长度。于第5,10,15天测定发芽势,第15天测定发芽指数[23],连续观察15 d。
发芽率(%)=(萌发种子数量/供试种子总数)×100%;
发芽势(%)=(日最高发芽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发芽指数=∑Gt/Dt,Gt为t时间内的发芽总数;Dt为发芽天数。
采用氮蓝四唑(NBT) 还原法[24-25]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26-27]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28]测定丙二醛(MDA)含量。
1.6 数据处理
对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图表绘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后续采用SPSS 22.0软件对生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最小显著差异法来比较不同浓度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15 d萌发结果及分析
2.1.1NaCl盐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率、胚根长度及子叶长度的影响
由图1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不同浓度的NaCl盐溶液处理后,萌发率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不同的胁迫处理组之间萌发率各有差异。在300 mmol/L浓度处理下,种子在第4天开始萌发,萌发率增长缓慢,在5种处理中萌发率最低。200 mmol/L浓度处理下种子在第2天开始萌发,此后6 d内萌发率增长较快,在第9天达到萌发率最高点且趋于稳定,萌发率最大值高于ck组和300 mmol/L处理组。NaCl浓度为100 mmol/L处理下的种子也在第2天之后开始萌发,此后5 d内萌发率增长较快,增长趋势与200 mmol/L处理组相同,在第8天达到萌发率最高点且趋于稳定,萌发率最大值高于200 mmol/L处理组、ck组和300 mmol/L处理组。50 mmol/L浓度处理下的种子在第1天开始萌发,第2天至第3天萌发率增长最快,此后增长率减慢,于第6天趋于稳定,在第9天之后又出现新的萌发现象,于第12天达到萌发极限,且萌发率在5个处理组中最高。清水处理下的种子也在第1天开始萌发,且萌发率持续增长,至第5天趋于稳定,于第10天出现新的萌发现象,在第11天达到萌发极限,萌发率最大值高于300 mmol/L处理组。
图1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组,胚根长度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均呈增长趋势,不同的处理组之间种子的胚根长度存在差异。在300 mmol/L浓度处理组的种子胚根最短,但整体呈增长趋势,在第11~13天之间增长最快。200 mmol/L处理组的胚根长度高于300 mmol/L处理组,低于其他3组处理,在第3~4天之间的增长率最高,之后基本趋于稳定。100 mmol/L处理组种子胚根长度在第2~6天增长较快,且在第6天达到全部处理组最高值,之后由于出现新的萌发情况,长出的新胚根较短,拉低了整体的胚根长度平均值,所以出现下降趋势,第8天重新出现稳定的增长趋势,第12天停止生长。50 mmol/L处理组的种子胚根长度和ck处理下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均在第1天便长出胚根,前者在第1~3天之间出现跳跃式增长,且持续增长至第5天基本趋于稳定,第8天出现小幅增长趋势,后因出现新的萌发现象,长出的胚根较短,拉低了平均水平,第13天停止生长。后者前2 d内的胚根长度高于前者,在第3天后低于前者,说明前者胚根长度增长率高于后者。
图2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胚根长度的影响
由图3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后,所有胁迫处理组的子叶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5个不同胁迫处理组之间存在差异。300 mmol/L处理下种子在10 d内均长出子叶,在第10天后子叶开始生长,第12~13天之间增长迅速,此后仍有增长,但该处理组子叶长度较小于其余4组处理,且相差较大。200 mmol/L处理下的种子于第4天开始生长子叶,第5天增长率较高,第5天之后新生的子叶长度较短,整体平均水平降低,于第7天后又恢复增长趋势并持续至第15天。100 mmol/L、50 mmol/L以及ck处理下的种子均于3 d后开始生长子叶,增长趋势相似,其中ck组的子叶长度最长,50 mmol/L处理组子叶长度略长于100 mmol/L处理组,三者均在第13天后达到生长极限。
图3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子叶长度的影响
2.1.2Na2CO3碱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率、胚根长度及子叶长度的影响
由图4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不同浓度的Na2CO3浓液处理后,5个处理组在前8 d内萌发率变化均呈增长趋势,且各处理组之间的萌发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50 mmol/L处理组萌发率低于其他4组处理,第7~8天为萌发高峰期,之后趋于稳定,说明种子到达萌发极限。100 mmol/L处理组种子的萌发趋势与150 mmol/L处理组相近,在第8天之后种子萌发相对稳定,达种子萌发极限,整体种子萌发率比150 mmol/L处理组高,较其他3个处理组低。50 mmol/L处理在前8 d内的萌发率比其他处理高,在7 d后达到萌发极限停止萌发,萌发率较30 mmol/L处理组低,比其他3个处理组高。30 mmol/L处理组在前9 d内的萌发率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在第9天后趋于稳定,达到种子萌发极限,种子总萌发率在5个处理组中最高。ck组的种子萌发率高于150 mmol/L和100 mmol/L处理组,低于50 mmol/L和30 mmol/L处理组,经过5 d的萌发率增长期后趋于稳定,持续到第10天又出现了新的萌发现象,在第11天达到萌发极限。
图4 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处理后,5个处理组在前7 d内的胚根长度变化均呈增长趋势,且各处理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150 mmol/L和100 mmol/L处理组在第7~9天仍保持增长,在第9天后均趋于稳定且胚根长度值十分相近,前者略低于后者,在5个处理组中处理浓度越高胚根越短。50 mmol/L处理组的胚根长度在前7 d内整体呈增长趋势,只是在第5天由于新长出的胚根较短,均值有小幅的下降趋势,在第7天之后停止生长,胚根长度最大值在所有处理组中仅低于ck组。30 mmol/L浓度处理组的胚根长度在前7 d内保持一个均匀的增长趋势,此后趋势略有下降,在第9天停止生长,胚根长度最大值高于150 mmol/L和100 mmol/L处理组,低于50 mmol/L处理和ck组。ck组的胚根长度在所有处理组中最高,萌发第10天后趋势有所下降,在第13天后停止生长。
图5 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胚根长度的影响
由图6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浓度为150 mmol/L的Na2CO3溶液处理后,由于碱胁迫浓度较高,超过了子叶生长极限,所以均未生长,100、50、30 mmol/L 3个处理组的子叶长度变化趋势十分相似,均在第9天停止生长,其中100 mmol/L处理组的子叶长度最低,其次是50 mmol/L处理组,30 mmol/L处理组的子叶长度最高。ck组的子叶长势较理想,增长率和子叶长度最大值在所有处理组中最高。
图6 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子叶长度的影响
2.1.3甘露醇渗透性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率、胚根长度及子叶长度的影响
由图7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浓度为595 mmol/L的甘露醇溶液处理后,由于胁迫浓度超过了种子的萌发极限,所以种子全程未萌发;397 mmol/L浓度处理下的种子在前8 d内萌发率为0,从第8天后萌发率开始持续上升,第13~14天之间达到萌发高峰期,萌发率增长最快,14 d之后停止萌发,萌发率最大值比595 mmol/L处理组高,但较其他3个处理组偏低。198 mmol/L处理组从第6天开始萌发,萌发增长率达到全部处理组最高,于第9天达到种子萌发极限,停止萌发,萌发率最高值高于595 mmol/L和397 mmol/L处理组,低于99 mmol/L处理组和ck处理组。99 mmol/L处理组从第2天开始萌发,第4~10天之间萌发率增长趋势基本保持稳定,第10天后停止萌发,其萌发率最大值在全部处理组中最高。ck处理下的种子从第1天开始萌发,从第5~10天期间无新萌发现象,第11天达到种子萌发极限,停止萌发,其萌发率最大值小于99 mmol/L处理组,大于595、397、198 mmol/L处理组。
图7 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由图8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溶液处理后,595 mmol/L处理下的种子,由于胁迫浓度过大,种子未萌发。397 mmol/L处理下的种子从第8天开始出现胚根(对照图7),且胚根长度增长率比较稳定,于第12天后有所下降,因为新长出的种子胚根长度较短拉低了均值,在第13天停止生长。198 mmol/L处理下的种子从第6天开始出现胚根,第10天达到胚根生长极限,期间胚根长度的增长率非常稳定,其胚根长度最大值高于397 mmol/L处理组,低于其他2个处理组。99 mmol/L处理下的种子胚根长度在前9 d内保持增长趋势,此后出现下降趋势,后又在一天内胚根长度仍然增长,在第11天后停止生长,其胚根长度最大值仅小于ck。ck组的种子胚根长度长势理想,从第1天后开始生长,且在萌发期内持续保持增长,在第10天有所下降,原因同上所述,在第13天停止生长,其胚根长度在所有处理组中最大。
图8 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胚根长度的影响
由图9可知,大叶补血草种子经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溶液处理后,595 mmol/L浓度处理下的种子由于未出现萌发现象。397 mmol/L处理下的种子从第9天后开始出现子叶,且子叶长度增长率较高,于第12天后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新长出的子叶长度较短拉低了均值,第14天后停止生长,其子叶长度低于其他4个处理组。198 mmol/L处理下的种子子叶从第7天后开始生长,至第11天后停止生长,其子叶长度大于397 mmol/L处理组,低于99 mmol/L处理组和ck组。99 mmol/L处理下的种子在第3天开始生长出子叶且持续增长至第9天停止生长,其子叶长度低于ck。ck处理下的种子在第4天开始生长子叶,且在第5天增长速度较快,后增长趋势缓和,至第14天停止增长,其子叶长度相较于所有处理组最长,长势最好。
图9 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子叶长度的影响
表1 盐、碱和渗透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
2.1.4不同胁迫处理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结果及分析
由表2可知,前5 d内50 mmol/L Na2CO3处理的种子发芽势最高,不同浓度甘露醇(595、397、198 mmol/L)在NaCl处理组,种子在150 mmol/L处理下表现出发芽势新高峰,300 mmol/L处理下的种子发芽势处于低值。在Na2CO3处理组中,种子发芽势在50 mmol/L处理后达到最高,在150 mmol/L处理后发芽势最低。不同浓度甘露醇595、397、198 mmol/L处理下发芽势均为0,99 mmol/L甘露醇和清水处理下的发芽势相同。
表2 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下大叶补血草种子胁迫生理指标方差分析
第10天统计结果显示,种子发芽势在30 mmol/L Na2CO3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在595 mmol/L甘露醇处理下为0。30 mmol/L Na2CO3处理种子发芽势最高,150 mmol/L Na2CO3处理下发芽势最低。在甘露醇溶液4个处理组中,595 mmol/L甘露醇处理下发芽势最低(0),99 mmol/L甘露醇处理组的发芽势最高。
第15天统计结果显示,150 mmol/L NaCl和30 mmol/L Na2CO3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为全胁迫处理组最高,595 mmol/L甘露醇处理下的发芽势最低(0)。在4个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组中,50 mmol/L NaCl处理下的种子发芽势最高,300 mmol/L NaCl处理下的发芽势最低。30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发芽势最高,在150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最低。甘露醇溶液处理结果与上述相同。
在萌发实验第15天统计发芽指数,结果显示50 mmol/L Na2CO3处理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最高,595 mmol/L甘露醇处理下发芽指数为0。
在NaCl处理组中,种子发芽指数在50 mmol/L处理下达到最高,在300 mmol/L处理下最低。种子发芽指数在50 mmol/L Na2CO3处理下最高,在150 mmol/L处理下最低。595 mmol/L甘露醇处理下种子发芽指数最低,在99 mmol/L处理下为最高值。
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在较低浓度的NaCl和Na2CO3处理下高于ck,而甘露醇处理下的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几乎都低于ck。
2.2 萌发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
2.2.1NaCl胁迫处理后的种子生理指标结果与分析
图10结果显示,在NaCl浓度为0~100 mmol/L时,种子的SOD活性随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在浓度为100~300 mmol/L之间,SOD活性呈上升趋势。ck的SOD活性最高,100 mmol/L NaCl处理下SOD活性最低。在NaCl浓度为0~100 mmol/L时,种子的POD活性呈上升趋势,在100~300 mmol/L之间,POD活性呈上升趋势。种子POD活性在ck、50、300 mmol/L处理下达到最低,在100 mmol/L处理下达到最高。ck组MDA含量最低,300 mmol/L处理组的MDA含量最高,种子的MDA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
图10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表2显示,大叶补血草种子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下,SOD活性和MDA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ck、50、300 mmol/L处理下POD活性无显著差异,与100 mmol/L和200 mmol/L处理下的种子POD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2Na2CO3胁迫处理后的种子生理指标结果与分析
由图11可知,Na2CO3浓度为0~100 mmol/L时,种子的SOD活性随浓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在100~150 mmol/L之间,SOD活性呈递增趋势,ck处理种子SOD活性最高,100 mmol/L Na2CO3处理种子SOD活性最低。在0~30 mmol/L浓度之间,种子的POD活性呈递增趋势,在30~100 mmol/L浓度之间,POD活性呈递减趋势,在ck处理最低,在30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最高。MDA含量在ck处理最低,在150 mmol/L Na2CO3处理最高。
图11 不同浓度Na2CO3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表3显示,大叶补血草种子在不同浓度的Na2CO3处理下,SOD活性和MDA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50 mmol/L和150 mmol/L处理下POD活性无显著差异,在ck处理和100 mmol/L处理下POD活性也无显著差异,这两组与30 mmol/L处理下的种子POD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浓度Na2CO3溶液处理下大叶补血草种子胁迫生理指标方差分析
2.2.3甘露醇胁迫处理后的种子生理指标结果与分析
由图12可知,在0~99 mmol/L浓度区间内,种子SOD活性随浓度增大逐渐减小,在99~595 mmol/L浓度区间内,SOD活性随着溶液浓度增大逐渐升高。种子SOD活性在清水处理下最高,99 mmol/L浓度处理组的种子SOD活性最低。在0~198 mmol/L浓度区间内,种子POD活性随浓度增大逐渐增大,在198~595 mmol/L浓度区间内,随着溶液浓度逐渐增大,POD活性呈下降趋势。ck处理下的种子POD活性最低,198 mmol/L处理POD活性最高。种子MD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在99~198 mmol/L之间呈下降趋势,ck处理的MDA含量最低,595 mmol/L处理下MDA含量最高。
图12 不同浓度甘露醇溶液对大叶补血草种子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表4显示,大叶补血草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处理下,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4 不同浓度甘露醇溶液处理下大叶补血草种子胁迫生理指标方差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大叶补血草种子的萌发特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NaCl和Na2CO3胁迫处理组中,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且低浓度的盐溶液和碱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高于ck,说明低浓度的盐胁迫和碱胁迫会促进大叶补血草种子的萌发,而高浓度的盐胁迫和碱胁迫会抑制大叶补血草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力,本实验结果与李宗谕等[30]和Xu等[31]的研究结果相符。从图1和图4可知,大叶补血草的耐盐性高于其耐碱性。大叶补血草子叶长度的变化趋势与NaCl浓度呈负相关,说明盐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种子子叶的生长抑制高于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甘露醇胁迫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和子叶长度与甘露醇浓度呈负相关,说明水分是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595 mmol/L处理下的种子未萌发,说明该浓度已超过了种子的耐受极限。
3.2 大叶补血草种子的萌发生理特点
在不同胁迫处理下植物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等是与抗逆性关系密切的指标[32],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可以鉴定植物的抗逆性。本实验结果显示,NaCl胁迫处理下的种子SOD活性随溶液浓度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MDA含量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张超强[33]的研究表明,SOD活性及MDA含量均与NaCl浓度呈正相关,分析原因可能是大叶补血草通常生活在盐土上,其本身极耐盐,所以其在一些低浓度的盐溶液中更有利生长,而清水处理下的大叶补血草种子SOD活性最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技能不成熟,造成空白对照组中的种子出现轻微的污染情况,使种子处于逆境中,需要产生大量的SOD来清除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随碱、渗透胁迫浓度的增加,种子SOD活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说明低浓度的碱、渗透胁迫对种子SOD活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随着胁迫浓度持续增加,可能是新疆大叶补血草对碱、渗透胁迫有了适应性从而产生了SOD。随着盐、碱溶液浓度的增大,植物在逆境胁迫中遭受的伤害就越大,所以植物体内积累的MDA含量就越高,这与张晓艳等[34]和吴成龙等[35]的研究结果一致。POD活性随着3种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这与高昆等[36]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大叶补血草种子会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来增加体内的POD活性以清除有害的过氧化氢物质,但是过高的胁迫浓度很可能会破坏POD的清除机制,从而出现POD在100 mmol/L浓度后逐渐呈下降趋势的现象。99~198 mmol/L甘露醇胁迫下,MDA含量出现小幅的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在此区间SOD和POD活性骤增,使得两种酶清除了一部分的氧自由基,对MDA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低浓度的盐胁迫和碱胁迫会促进大叶补血草种子的萌发,高浓度的盐胁迫和碱胁迫会抑制种子的发芽能力及整体活力,大叶补血草的耐盐性高于其耐碱性,盐胁迫对种子子叶生长的抑制高于对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干旱也会抑制种子的发芽能力,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3种不同胁迫处理下的种子,SOD活性呈“V”型变化趋势,POD活性呈倒“V”型变化趋势,MDA含量与溶液浓度基本呈正相关,且不同浓度胁迫处理下的种子这三项胁迫生理指标几乎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新疆大叶补血草对盐碱地的适应能力奠定理论基础,为盐碱地种植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