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非营利私立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特点及启示

2022-02-23姜星海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民办大学非营利通识

□ 文/郭 成 姜星海

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以来,非营利民办大学的法人地位进一步得到明确,为其更好地提供教育职能、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供法律保障[1]。然而,其人才培养仍面临着理念上的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进行审视,存在着教育过程的模式化和教育对象的精神庸俗现象[2],不利于民办高校向高质量迈进。美国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历经近四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全面多样的人才培养理念,成为我国非营利民办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的学习对象。本研究根据202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大学排名榜对“全美最佳大学”“区域最佳大学”和“全美最佳文理学院”的评选结果,选择其中排名靠前的十所非营利性私立大学,[3]分析其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实践,系统总结其人才培养理念特点,以期为我国非营利性民办大学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美国非营利私立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特点

1.教学实践环节

第一,重视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精英。在通识教育上,美国大学始终以心智训练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因校制宜的通识教育理念[4]。全美一流大学和一流文理学院,主要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成广泛认识和独特视角。在课程上包括基础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以及能力提升课程等,如哥伦比亚大学设置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及威廉姆斯学院开设的七模块通识课程;而区域一流大学则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开设专业预备的通识课程,如本特利大学将商科优势融入通识课程体系。

在专业教育上,三类大学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和社会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课程。全美一流大学通过提供知识类型广泛的课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集中课程体系,培养引领世界的精英人才;区域一流大学结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如罗林斯学院设立的跨学科专业和个性化专业,培养国内和地区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才;一流文理学院仍以文理课程为主的特色化专业教育,提供研究生先修教育,培养地区或社区精英,如斯沃斯莫尔学院开创性的工程专业以及跨学校联合培养项目等。

第二,注重教学国际化,培养具备多元文化判断力人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美国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基于对普世性真理的大学理念追求和国际霸主地位的国家需要,以多元文化理解力的全球公民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5]。在教学中,通过提升课程中跨文化内容比重,强化外语水平要求以及开设众多海外留学项目来实现这一理念。对于美国国内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的学位授予条件中明确第二外语要求,并开设学期课程和暑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真实世界,塑造变革性精神。对于区域一流大学和一流文理学院,如巴特勒大学设立的“全球与历史研究”课程以及阿默斯特学院成立的“全球教育办公室”等,促使学生更好地成为世界舞台的行业领导者和高质量的美国公民。

2.科研实践环节

第一,重视科研育人理念,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美国一流的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在同样以“发展美国科学,造福人民”为使命的大型基金会的支持下[6],推动科研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培养高级学术人才,提升大学自身和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三类大学依据培养层次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训练。针对本科生,主要以导师指导下的科研项目参与和主持为主,如普林斯顿大学的“夏日研究项目”和阿默斯特学院的本科生研究项目。

第二,跨学科的科研理念,培养社会所需精英。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学科知识生产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学科的知识生产模式[7]。在这一背景下,三类大学在科研环节中通过跨学科项目参与和交流为主要方式,拓宽学生的多学科研究视野,提升综合研究能力,满足社会对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例如:哈佛大学的实验室轮转制度,促进学生多学科学习;雷德兰兹大学则依托研究中心,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威廉姆斯学院则通过讲座为学生分享研究经验,提升研究能力。

3.社会服务环节

第一,社会议题主导的社会实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现有研究表明:社会服务已成为美国大学培养学生公民责任感的有效途径[8]。美国非营利私立大学坚持以社会议题为引导,践行其人才培养理念。全美一流大学主要让学生对全球公共议题有深入理解和认识,为解决多元文化群体的社会适应问题做准备;区域一流大学则关注学生对地区事务的领导管理能力以及沟通合作能力等;一流文理学院则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社区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

第二,公益性主导的社会实践,培养具有志愿精神的公民。美国非营利私立大学传承新教平等正义道德观以及殖民地时期互帮互助的自治传统,热衷通过多样、专业的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9]。三类大学要求学生参与面向社会提供广泛深入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公民领袖的人才培养理念。其主要方式为在组织项目中为当地普通群众进行知识讲座或帮助底层和少数群体取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

对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的启示

1.重视通识课程,培养应用型特色人才

我国民办大学普遍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存在着基础弱、同质化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10]。结合美国大学的经验,我国非营利民办大学不应忽视通识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应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可靠人才。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培养层次,制定不同的专业培养方案,并进行适当调整,保持培养的人才与时俱进。

2.注重课程国际化,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力

我国许多民办高校应对全球化的意识不强,部分民办高校并未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11]。因此,需要高校在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国际化水平。为此,高校应引进国外的先进课程体系和优秀师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增强自身办学竞争力。同时,也应注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思想引领。

3.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研究型应用人才

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在思想观念上“重教学、轻科研”,使得科学研究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边缘地位[12],影响了学生职业发展和学术深造的竞争力。为此,民办高校应建立科研交流平台,让学生有途径学习其他优秀大学成功的科研经验。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建立科研能力教学中心,培养学生的科研基础。发挥民办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与企业、其他研究机构合作以及获得基金会的支持,建立研究中心,增加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4.增加学生跨学科的科研机会,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

社会发展带来了知识和技术的多维发展,使得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正如莫兰所说,“某些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复杂化不仅要求多学科参与,还要求研究者也有多方面的技能”[13]。因此,在人才培养上,非营利民办大学需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跨学科研究机会,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5.坚持社会议题主导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民办大学的学生状况、思想工作等相较于公办大学更为复杂[14]。对非营利民办大学来说,推动社会议题主导的社会实践,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具体来说,学校要引导学生深入基层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社会感知力;密切同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合作,利用自身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天然属性和优势,组织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全面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6.坚持社会实践的公益属性,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

公益性作为非营利性民办大学本质属性,强调“以育人为根本目的而不以利润和回报为目的”[15]。非营利民办大学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志愿精神的形成。例如:可以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部门,为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提供物质和人员保障;重视对活动质量的监督,建立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并及时反馈。

猜你喜欢

民办大学非营利通识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民办大学国际化教育50强出炉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夺冠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
俄罗斯修订《非营利组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