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理到自强

2022-02-23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郭玲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张家长生活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郭玲玉

在食堂吃午饭时,一位年轻教师说起自己的周末生活:一天三顿,都通过外卖解决,两天要点六次外卖——身边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如此。还有很多年轻人,即使已经参加工作,依然住在父母家里,把自己活成一个“大宝宝”,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变得脆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由此看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不应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所谓独立,首先是生活上的独立,如饮食起居、打扫卫生、归置物品、安排时间等;其次是精神上的独立,修炼一颗坚韧的心,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不过度依赖他人,能独立应对日常的问题。

独立性的培养,应贯穿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培养独立性的重点在于教会孩子独立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下,不少家长的“抢跑”意识强烈,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家长们就开始忙于所谓的“幼升小”衔接教育,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学习,早早地让孩子学起了拼音、加减法。其实,这个阶段,家长更应关注孩子能否有序地整理好物品、能否及时喝水如厕、能否按时独立就寝等。

今年暑假,笔者到贵州旅行,住在山里的一家民宿。这户人家上小学的女儿帮助父母招待客人,端菜、递纸巾,忙个不停。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儿子,虽然不用帮忙干活,但要对他自己的生活负责。孩子父亲耐心地教他手洗自己的衣服,晾晒时怎样把衣服拉得平整一点,挂得整齐一些。山里的孩子没有电话手表,到了饭点,自己就主动回家吃饭。看惯了父母长辈追着孩子喂饭的我,感到不可思议,忍不住问道:“那小朋友回来晚了怎么办?”“错过了饭点,那就不吃嘛,下一顿自然早点回家吃饭!”孩子的父亲笑着说,“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

反观一些大城市,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智力发展,爸妈们交流的往往是孩子报了几门兴趣班、钢琴考了几级、考试成绩怎么样等,有的孩子周末一天要奔波于三四个兴趣班。早晨为了节约时间,妈妈甚至帮孩子把牙膏挤在牙刷上。对孩子智力发展的过于看重,让家长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导致很多孩子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担任初中班主任的这十来年,笔者眼看着学生的解题能力越来越高,然而打扫卫生的水平一届不如一届,有的学生甚至连扫把怎么拿都不知道,因为家里有吸尘器、扫地机器人,在家从不用自己动手打扫卫生。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多么简单的道理,又是多么深刻的道理。让孩子承受犯错的后果,胜过太多重复的说教。生活上能做到独立的孩子,心理上自然也更独立、更坚强。因为早在幼儿时期,他就了解了错过饭点就会饿肚子的后果,明白了自己的衣服如果不洗,明天可能就没有替换衣服的道理。这样的孩子,上学后,只要足够认真、方法得当,即使在学业上遇到一点困难,也不会轻易自暴自弃,产生厌学的情绪。

帮孩子修炼一颗坚韧的心,不妨先从生活这个“课堂”学起。

我们在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同时,其实也在培育孩子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幼儿时期,对孩子的过分迁就、替代包办,容易让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错觉。一旦从家庭走入学校,进入集体,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往往会漠视规则,缺乏与人共情、与人合作的能力。

进入青春期的小张同学最近和父母的关系有点紧张,他想每天写完作业后玩手机,打打游戏。本来和父母约定好了使用手机的时间,然而时间到了,小张总是以撒娇、胡闹的方式,迫使家长延长时间。几个月下来,小张对游戏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父母狠下心拿回手机,小张竟以离家出走的极端方式来对抗管教。

和家长深入沟通后,我发现小张对手机的依赖其实源于儿时家人对他的纵容。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备受爷爷奶奶的宠爱,在家里“为所欲为”。一直以来,他都缺乏对他人、对规则的重视,这种缺乏积累到青春期,便以极端叛逆的方式表现出来。无论是儿时的撒娇,还是青春期的叛逆,其本质都是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管教者的“过度控制”。

了解小张的成长过程后,我给家长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第一,对孩子的定位要与他的年龄相匹配。进入青春期的小张已经成长为一个青少年,不再是那个跟着父母撒娇的小男孩了,父母和他的相处方式,也应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第二,平等协商后建立约定。认真倾听小张同学关于手机使用的诉求,将使用时间控制在父母和孩子都认为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以书面形式,签订好约定。第三,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督促孩子履行约定。在约定中,要明确奖惩措施,如果小张能很好遵守,将得到哪些奖励,无法遵守时则要接受适当的惩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张同学逐渐学会了遵守规则,彼此尊重,对手机的依赖也大大降低。

学会独立的过程,是孩子学习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一个与父母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的孩子,走出家庭,到了外面,也能明白该怎样与同伴相处,懂得和同伴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优势互补,这是一个孩子逐渐强大的成长过程。鲁道夫·德雷克斯和薇姬·索尔兹在《孩子:挑战》中说道:“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孩子们就能建立起更加平等和公正的人际关系。他们会从实际行为中学会礼貌、平等、遵守规则、相互体谅和尊重等精神,这些恰恰就是我们希望孩子们学会的。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退出战争,给孩子们足够的发展空间。”

心理学上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促进外部动力向内在动力转化有三个因素: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其中,自主感和独立性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一个内心世界真正独立的孩子,会感觉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通过发挥自己的价值,在群体中逐渐找到归属感。这样,未来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挑战,他可以自信而坚定地说:“我可以!”

猜你喜欢

小张家长生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生活感悟
家长请吃药Ⅱ
无厘头生活
谁逗谁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