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的思考

2022-02-23于秀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4期
关键词:出圈文物保护书画

于秀杰

(赤峰文博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遗产保护工作。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书画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起来”为书画文物保护和传承指明了方向,为推进书画文物保护、挖掘丰富书画文化遗产资源、提高书画文物生命力提出了要求。“活起来”就要促进书画文物“出圈”,挖掘书画文物中的文化遗产资源,让书画文物孕育的传统文化融到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推进传统文化“入圈”,让书画文物灿烂的过去照亮当代社会生活,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下引导人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姿态走向未来。如在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背景下,河南卫视《唐宫宴》、三星堆文物等相关作品和节目吸引了众多粉丝,让文物产品成为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东西以及讨论的热门话题。由此可见,文化自信下促进文化挖掘与“出圈”、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只是一个开始,在民族文化题材节目出人意料的“破圈”背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社会与生活的必然趋势,也是坚定文化自信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如何挖掘书画文物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书画文物保护和传承、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更深入,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思考和探索,也需要更多感兴趣的人发现和传播、传承和振兴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以吸引和带动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瑰宝,激发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生命力。

1 加强书画文物基础研究是书画文物“出圈”的重要基础

①科学认识书画文物,才能更好地进行基础研究。对书画文物保护而言,首先要对书画文物的状态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深入分析书画文物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充分挖掘和揭示书画文物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为书画文物的基础研究、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书画文物承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灿烂文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科学认识书画文物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源的重要选择。无论是三星堆“屏霸”,还是考古“出圈”内容,都是科学认识书画文物、加强书画文物考古、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据。科学认识书画文物也在于重构书画文物传统文化与公众的共生关系。只有科学认识书画文物,让书画文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大众感受到书画文物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书画文物历史,才能进一步提高书画文物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是书画文物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尤其是借助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加强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增加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书画文物遗产。书画文物基础研究不能只看一时一刻,要对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将书画文物保护和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远。书画文物基础研究在于提升书画文物的“生命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以探索符合现代城市建设、吸引年轻人主动了解书画文物遗产,挖掘书画文物中所蕴藏的古人生活方式和精神内涵,促进书画文物基础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如《唐宫宴》无论是文化作品还是主要编舞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这是通过基础研究充分了解其艺术特点与唐代风采才能达到的效果,所展示的轻快幽默舞蹈语言、艺术符号和风格特征真正再现了唐代的辉煌景象,这也是文化基础研究与现代艺术手段展示的结合所在。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积极开展书画文物专题研究,挖掘书画文物深受大众欢迎的古代艺术符号。

③协同博物馆、美术馆、影视媒体等的作用,创新书画文物基础研究方式。近年来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相关的综艺节目激增,其节目触角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纪录片延伸到欢声笑语的综艺节目,通过讲述文物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将文物引入公众视线。这是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也要协同博物馆、美术馆、影视媒体等的作用,创新书画文物基础研究方式。首先,挖掘发挥博物馆研究人员的作用,要加强对书画文物的基础全面研究,深入研究书画文物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其次,打破书画文物保护传承与新媒体行业之间的壁垒,通过跨界联动和新媒体技术挖掘书画文物优秀文化内涵,找到书画文物历史与现实的共同点,让书画文物用丰富内涵唤醒当代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让文化博物馆工作者参与到书画文物的基础研究,也是尊重历史、尊重书画文物的重要工作,让他们对书画文物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艺术本质、艺术表现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表达。再次,发挥博物馆、美术馆的作用,促进书画文物历史与当下的连接与碰撞,将书画文物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给观众,通过展示书画文物的文化内涵让观众更好地体验书画文物展览,激发大众对书画文物的关注与热爱。最后,挖掘影视媒体作用,积极开设书画文物综艺节目,这也是让书画文物“活”起来的一种方式。此外,还有挖掘开发设计一些关于书画文物的短视频、小剧场等,系统开展书画文物教育和展览,让书画文物主动走进社区和学校开展展览和活动,以更好地促进书画文物的基础研究。

2 强化书画文物价值认同是书画文物“出圈”的重要要求

①书画文物“出圈”,继承发展也要注意书画文物精华与糟粕的筛选。书画文物“出圈”核心在于书画文物的考古,挖掘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全面的“复兴”“复古”。要注意书画文物精华与糟粕的筛选,坚决反对和防止书画文物领域等传统糟粕死灰复燃,继承和发扬书画文物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画文物“出圈”中这个“优秀”的限制不能省略,一方面要杜绝书画文物封建糟粕的再创造,另一方面也要反对部分人借助书画文物影响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防止误导公众对书画文物保护和修复、挖掘和继承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无论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举办各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主题活动和文艺演出,要欣赏书画文物传统文化之美,不仅需要书画文物偶尔地“出圈”,而且要筛选书画文物的精华与糟粕,可以挖掘书画文物更多优质的艺术和内容并使其走进大众,让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②书画文物“出圈”,要让书画文物“说话”,加强书画文物价值认同。书画文物往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让书画文物“说话”,首先要增强公众对书画文物的价值认同感。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书画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挖掘书画文物背后的故事,挖掘书画文物蕴含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加强公众对书画文物的价值认同。同样,通过规划观众感兴趣的书画文物展览,书画文物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时代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书画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在人们参观博物馆、游览美术馆等过程中以微妙的方式加强书画文物文化认同,增强人们在书画文物领域的文化自信。

3 做好书画文物科技赋能是传统文化“入圈”的重要选择

①让传统文化“入圈”,要运用数字技术保护和修复好书画文物。国务院审核同意“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有关情况展示,优化科技资源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配置,推动创新成果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示范,有利于切实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提质增效。书画文物也是记载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宝贵遗产,新时代书画文物也可以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重视书画文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要运用数字技术保护和修复好书画文物,让传统文化借助数字技术的作用真正“入圈”。书画文物是活着的历史,运用数字技术保护书画文物本质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尤其是书画文物这些宝贵的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运用数字技术共同守护书画文物可以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尤其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科技保护和修复书画文物已成为新趋势。如“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也是在遥感技术、数字技术、3D打印技术等助力下才“有迹可循”。运用数字建模技术、3D打印技术等多种数字技术方法,促进科技赋能现有珍贵书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利用,使保护和修复的书画文物经得住时间考验,让书画文物不用再遭受经年累月的风化或者虫害的影响侵蚀。因此,积极推进珍贵书画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科技运用,实施数字在线的书画文物保护与修复,让这些经历千年冲刷的书画文物以及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保存、传承和弘扬。

②让传统文化“入圈”,要更多科技赋能书画文物保护人才的融入。据相关学者介绍,文物保护“小马拉大车”问题非常突出。近年来《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大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新时代也赋予了文物保护工作者更多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但是,书画文物由于不可再生性与易受到自然环境与蚊虫侵蚀破坏,还需要使用更多科技手段促进书画文物的保护利用,相应地也要注重使用科技手段保护书画文物的人才培养。通过科技人才的“加持”“加码”,让书画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进入新时代已迫在眉睫。

③让传统文化“入圈”,要让书画文物插上科技“翅膀”走进人们生活。让书画文物传统文化“出圈”,就是让书画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让书画文物登上屏幕,通过更多科技展示手段走进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全国多家博物馆正在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现实云展等可以让参观者足不出户欣赏文物。推进书画文物的数字化展览与书画文物的数字化传播,开发设计人们爱听爱看书画文物的形式,把书画文物故事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播融入人们文化生活。如通过影视、综艺等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段,赋予书画文物深刻生动的内涵,通过“考古盲盒”“文博IP”等数字化创意给观众带来书画文物文化传播的惊喜。新形势下从数字技术中衍生出书画文物更多的新玩法,促进书画文物藏品展览走出库房、走进线上展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数字化书画文物博物馆,实现书画文物信息资源在网络平台的开放共享,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书画文物焕发出新的活力。

4 讲好中国书画文物故事是传统文化“入圈”的重要途径

①让传统文化“入圈”,就要用书画文物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打造中国书画文物外交品牌,提升中国书画文物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近年来,“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秦汉文明展”等展览扬帆出海,在世界舞台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彰显文化自信。用书画文物讲中国故事,也要“引进”外国书画文物,在书画文物相互交融中探索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书画文物相互借鉴中焕发新的光彩。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书画文物都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以及灿烂历史文化,甲骨文、金文、诗经、楚辞、唐诗、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璀璨的中国历史文化星河。讲好书画文物故事,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展示书画文物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让传统文化“入圈”,就要讲好书画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讲好书画文物历史文化故事,就要挖掘书画文物蕴含着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阐释书画文物所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让书画文物故事真正透物见史、古为今用,这是讲好书画文物历史文化故事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每一件书画文物也都反映着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宗教信仰、审美思维等,挖掘书画文物的文化继承和文化创造故事,挖掘书画文物中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足迹记录,为书画文物文化传播提供丰富的内涵,让书画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成为公众看得懂、喜欢看、留下记忆的故事。

③让传统文化“入圈”,就要做好书画文物故事的策划、编剧与传播。我国拥有丰富的书画文物资源,讲好书画文物的故事要摒弃学术气息,让传统文化真正“入圈”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就要增加书画文物故事的通俗性、知识性、趣味性与观赏性,做好书画文物故事内容的策划、编剧与传播,激发大众对书画文物欣赏的欲望。要依据书画文物故事讲述的方式,将书画文物学术的东西通俗化,将书画文物理性的东西感性化,将书画文物知识的东西趣味化,将书画文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书画文物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载体。讲好书画文物故事,要创新书画文物故事的传播方式。尤其是互联网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体验化、文娱化、网络化、视频化等成了讲好书画文物故事的创新点与突破点,拓展书画文物故事的讲述和传播方式,让书画文物故事传播适应数字技术与新媒体发展变化以及公众文化消费的习惯,推动书画文物故事传播的知识化、通俗化、趣味化、体验化、文娱化、网络化、视频化。

5 结语

书画文物“出圈”旨在让书画文物“火起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入圈”旨在挖掘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与公众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公众感受到书画文物的魅力,以促进书画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但是,新形势下书画文物“出圈”与传统文化“入圈”都需要创新传播与表达方式,让书画文物展示出有趣的形象,以更好地挖掘书画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播继承,从而激发国人对书画文物背后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通过书画文物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唤醒国人深厚的文化自信,围绕人们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讲好书画文物的中国文化故事,摒弃对书画文物领域僵化的展览和枯燥的说教,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科技赋能实现广大群众参与性、体系性、互动性的书画文物保护,让书画文物历史文化贴近群众,为书画文物保护利用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广泛汇聚“更深层次的力量”。

猜你喜欢

出圈文物保护书画
湖南南县稻虾携手“出圈”
萌囧动物出圈记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国潮”出圈之旅: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小小书画廓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