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优质学习活动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2022-02-23赵方红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白鹅要素语言

赵方红 _ 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学生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是以优质的学习活动为依托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紧紧依托优质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课堂实践载体的作用。

优质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为目标达成服务,必须以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培育为前提,整体规划、精心设计、有效实施。

1.突出要素训练

语文要素是教材的核心概念,将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或者能力训练点,统筹规划目标训练序列,分梯度编排各年级学习的内容和活动。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细化、融合听、说、读、写等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教师设计学习活动,既要关注题目的目标任务、习题的策略导向,也要关注单篇习题间的逻辑关系、不同篇章习题间的关联,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聚焦语文要素,凸显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为达成预期效果,需适时搭建契合儿童心理和文本特点的情境支架、程序支架和策略支架。

2.强化学习目标

教材紧扣语文要素,对学段学期、学习单元以及每个项目的学习目标都作了整体规划安排。教师要抓住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课时目标。基于此,结合语文要素和课后题设计精当的学习活动,细化分解落实目标。教材的课后习题提供了具体的学习任务、确定了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明确了做什么。但是,没有明示为什么做、谁来做、怎样做及做到什么程度,这需要教师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系统思考,创设基于目标达成的有效学习活动。

3.聚焦言语实践

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教材所建构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维发展的目标序列,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主体活动设计要构建相对完整的“语言文字运用”习得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整体把握语言、积累梳理语言、重点理解语言到运用表达语言的过程。活动设计要凸显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听说读写的相互交融、理解与表达的相互渗透。对于知识、习惯、情感、态度、方法和能力类训练内容,可设计成巩固积累、实践运用、拓展延伸等类型的活动。语言运用的实践性任务的落实,是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

优质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优质语文学习活动应切中单元要素,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把握规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阐述如何设计语文学习活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动物”编选了《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单元阅读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指向表达方式;习作要素“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是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要进行表达。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1.把握文本特质,设计深入朗读活动

朗读是学生积累语言、形成良好语感的有效方法。认真朗读,方能品出名作语言的独特韵味。设计多种方式的朗读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与文本的链接,打通情感壁垒,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老舍先生《猫》的读书活动设计:“猫的可爱、天真、尽职,作者喜欢;猫的贪玩、淘气,作者喜不喜欢?读读描写缺点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贪玩”“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三个语气词读起来轻松、喜悦,毫无责怪之意。“淘气”即使枝折花落,也“绝不会责打它”,怜爱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即使说缺点,表面上是“嫌”,暗地里也是“喜”。设计朗读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感。评价要点:“有转折的地方,读出前后的变化,重音在后;语气词,读出隐藏的情感”。还可设计“推测找理由”的读书活动。找出猫的优点、缺点,作者究竟是夸猫、爱猫,还是贬猫、厌猫?读文章找理由;删掉“缺点”部分的描写,你觉得哪个更好?丰子恺笔下的鹅“架子十足”,“鹅老爷”这样的词语看似含有贬义,其实是在赞美白鹅。它叫声高傲是在看家护院;步态高傲是从容自信;吃相“三眼一板”是一丝不苟、遵守原则。这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充满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种情感的体验要在反复的朗读中层层推进。

2.瞄准语文核心要素,设计阅读理解活动

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课文前中后的学习提示以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都是语文要素的主要载体。教师可依托这些载体设计学习活动。老舍先生的《猫》,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这份喜爱体现在具体事例的生动描写中。“任凭怎么呼唤,猫也不肯回来”,作者是把猫当作了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对于踩上几脚“小梅花”,以及“摔跟头、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荡秋千”,弄得花折枝落,作者不生气还欢喜,这是对其“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赞许。课文正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事例,呈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疼爱。围绕“老舍先生是怎样写出对猫的喜爱之情的”,抓住描写事例语句、标点运用和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理解、质疑、讨论,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是如何逐渐蔓延开来的。《母鸡》的活动设计,可如法炮制。母鸡为小鸡找食物,教它们啄食、掘地、洗澡的本领,保护小鸡的安全,体现了作者对母鸡的敬佩。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母鸡的讨厌和喜爱之情的?先贬后褒,欲扬先抑,善用夸张、对比手法。

3.关注高阶思维培育,设计比较阅读活动

分析比较不同文章的共同性和不同点是比较阅读的特性。多维度的比较阅读,对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鉴赏、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极有价值。本单元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其表达手法的独特性。通过文章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之偏爱。例如,《白鹅》一文中,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提出主问题:丰子恺对白鹅的态度到底是喜欢还是讨厌呢?抓住文章对白鹅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的描述,体会作者对白鹅的情感究竟是什么?作者把白鹅和哪些动物进行了比较?各自的表现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原著,得到答案。在进行不同文章间的比较阅读设计时,应抓住本单元的两个“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不同的表达方式。《猫》课后阅读链接夏丏尊、周而复同样写猫的两个片段,侧重点有哪些不同?前者重在写人们对猫态度、情感变化。后者重在写猫的外貌、神情和动作,表达了喜爱之情。比较阅读三位作家对猫的描写,具体落实“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对比阅读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探寻两篇文章结构安排、描写手法和语言表达的相似之处: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巧用拟人和反语。找出关键词,体会他们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各自有什么特点?《猫》《母鸡》的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此,相互勾连、开启、融合,培养学生伸展、评鉴、创意等高阶思维能力。

4.重视积累表达训练,设计读写结合活动

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要发现“言语的秘密”,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并学会迁移运用。读写结合,可以内化文本的言语和形式,领悟语言的内在规律,是学习活动设计的重点。《猫》抓对立转折,迁移写作。联系课后小练笔“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猫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性格外,它还可能是怎么样的?用上“说……吧……可是……”写出两三句话。仿照《白鹅》“明贬实褒”表达方法,用一两句话,写出你喜爱小动物的特点。《母鸡》情境教学,“出示仙人掌和玫瑰花的图片,你喜欢哪一个?没有人照顾的两盆花,又有怎样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仙人掌药用价值资料,说说对仙人掌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写你对仙人掌从“讨厌”到“喜欢”的情感变化。”习得先贬后褒的写法。

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要凸显语文学科学习特质,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强化学习目标,有效设计读书积累、阅读理解、思维训练、审美鉴赏、言语表达等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依托精简、适切的优质语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孕育、发展、开放,助力学生习得语言,获得用语言建构、创造意义和传达信息、表达心灵的能力。

猜你喜欢

白鹅要素语言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一只大白鹅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语言是刀
白鹅写生记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可爱的大白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