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以“校园up主训练营”选修课为例

2022-02-23韩露万珺张臻北京市第四中学张洁孙凤娇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媒介维度目标

韩露 万珺 张臻 _ 北京市第四中学 张洁 孙凤娇 _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为顺应媒介技术发展在信息沟通、表达方式方面产生的变革和挑战,积极探索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及“跨媒介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组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合作,系统开发了“校园up主训练营”主题选修课,旨在指导青少年认识、掌握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帮助青少年积极有效、负责任、有创意地参与当代社交媒体文化。

1.课程目标

“校园up主训练营”选修课包括两个目标,一是指导学生认识、掌握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全面反思自己的短视频消费行为,进而深入思考短视频在社会发展、个人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短视频表达见解,并在参与社交媒体文化实践过程中,形成科学、理性、健康、负责任的态度与行为。具体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帮助学生积累、梳理和整合视听语言的特点与运用规律,了解其与文字、图片表达的异同;能够熟练运用视听语言表达见解;能够与受众在各种语境中进行正确、有效的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维度。增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观看、鉴赏、创作视频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对现实生活和视频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言语经验与语言表达;发展逻辑思维,能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概括视频的内容、结构与主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和阐述发现;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批判性地审视视频作品,形成理解与观点;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实践活动经验,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维度。具备鉴赏视频作品、感受和体验视听语言之美的能力;能够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能够运用视听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注重视听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维度。学习不同风格的作品,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风格、不同平台、不同主题的优秀作品,懂得尊重和包容;运用视听语言,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坚持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课程内容

本课程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需求,设置了不同主题的课时内容和教学目标。

“影像叙事的魔力”,教学目标为破冰,阐述课程主题与任务;初步了解短视频平台;了解视听语言与图片、文字的异同(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视频作品的文体(类型)。“拍摄短视频:一部手机就可以”,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学习视听语言要素(景别、构图、角度、光线、运镜);学会拍摄短视频。“剪辑的秘密”,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掌握剪辑技巧(转场、蒙太奇与意义表达);引导学生养成剪辑思维。“编剧的千层套路”,教学目标为启发学生分析思考短视频的结构;学会撰写脚本。“布景的力量”,教学目标为启发学生思考布景对于视听语言的影响(场地、装饰品、光线);学会设计一个场景。“成为短视频导演的捷径:借鉴”,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会看、会鉴赏短视频作品;引导学生会复制短视频作品。“IP运营指南”,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短视频平台的属性、特征与社区文化规则;学会与粉丝沟通。“选题分享会”,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拍摄主题;寻找同伴,成立创作小组;确定账号运营制度。“实践教学:作品展映、点评及交流”,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体验独立创作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程总结”,教学目标为总结课程内容;学生交流心得体验;成立固定的账号运营团队(持续发布作品)。

3.课程评价

为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本课程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评。

定量评价。在课程实施前后,通过《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测试量表》对全体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以测量参与选修课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变化情况;授课教师每周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打分,及时了解学生作品质量。

定性评价。每次课后,授课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及时了解学生作品特点及水平;课程结束后,对参与选修课的学生代表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对课程的评价建议等。

4.实施效果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授课前后学生的能力变化,整个课程设计按照实验的方法展开研究。我们运用媒介素养理论,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功能性消费”“批判性消费”“功能性产消”“批判性产消”4个维度以及“消费”“理解”“分析”“传播”“生产”“参与”“创造”7个子维度,并根据这些维度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授课前和授课后分别对接受课程学习的学生(实验组)以及未接受课程学习的学生(对照组)进行评测,通过SPSS对比分析,验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效果。

结果显示,该课程对于学生的产消能力,尤其是功能性产消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但是对于其他维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从二级维度来看,对于学生生产能力和参与意愿提升的效果显著,但是对于其他方面,尤其是传播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媒介素养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访谈,一是探究学生为何在某些方面没有显著提升,尤其是“传播”方面;二是针对课程研发,总结课程的优缺点,向学生征求改进建议。访谈结果显示,学生的媒介反思比较深入,批判思维表现优异,课程效果显著,媒介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显示了该课程在内容设置、学习方式、合作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

总的来说,媒介素养课程进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学科融合以及多元合作的方式,让该课程更加成熟化、系统化,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猜你喜欢

媒介维度目标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人生三维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