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学校育人主体作用,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

2022-02-23杨建北京市文汇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减校园文化劳动

杨建 _ 北京市文汇中学

当前,“双减”工作正进入后半篇的新阶段。在原有“双减”工作措施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升了对学校育人主体角色和作用的认识,深度思考学生成长的必要因素,从核心育人理念、无边界学习空间拓宽、多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力争回到学生成长的本源来探究教育新样态。

1.深化育人理念,升级治理结构

“双减”后半篇文章怎么做?用什么来统领“双减”后半篇文章的书写?我们认为,理念是统领,变革治理是前提。

学校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大方向,并将之与学校“全面育人、整体优秀”的办学理念相结合,再次明确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坚持“以德树人、以志达人、以学养人、以美育人”的育人路径。用强烈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拥有世界格局,用丰富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蓬勃活力,用开放的综合实践引领学生全方位成长,用特色的体育锻炼塑造学生的强健体魄和坚韧性格,用温暖的情感润泽学生的心灵。

我们认为,“双减”工作既是“减”,减的是负担,有学生的负担、家长的负担,有课业作业负担,还有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提”,是提高育人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成长收获,因此,要回到学生成长的本源来探究教育新样态。为此,学校升级治理结构,重新布局,以扁平化的管理思维,结合项目制的达成模式,致力于形成全方位、点线面结合的治理体系,强调分工后再合作,以此驱动学校整体发展。

2.走出课堂和校园,拓宽育人空间

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学校的育人工作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和教室的围墙之内,而应为学生成长创设更为宽阔的育人场域;要致力于营造全方位、立体育人的氛围;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整体育人功能;要跳出单一学科、单一课程、单一场域,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无限可能。

学校从建校之初就构建了实践活动体系,历经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扩展,实现了从一地一科向一地多科的融合。历经多年的探索,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等12个学科,均开发出和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开放性实践活动课程,并进行常态化建设。在深化“双减”工作的背景下,学校更是着重强调“行走”的课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常态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获得,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每一次开放活动,教师都积极研讨。学校特色系列作业“我的作业我做主”是教师们跨越学科边界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创新型作业。教师们鼓励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出发,注重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换,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认知理解到实践体验逐渐递进,通过举一反三解决系列问题,促使其内省化成长,从而促进“学”的真实发生。

3.丰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自主性

当前,不少学校的“双减”措施已经实现了由“无”到“有”,但存在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我们认为,要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核心问题在于激发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为此,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成长空间和展示舞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生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学校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活动积淀校园文化的形成。例如,学校依托每个学期各四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四月四节”活动。“四月”分别指的是3月的文明礼仪月、4月的社会实践月、5月的艺术展示月和6月的理想教育月;“四节”分别指9月的体育节、10月的科技节、11月的读书节和12月的英语节。“四月四节”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从年初贯穿至年末,为具有不同优势潜能的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全体学生创设了不断成长、全面发展的氛围。学生们虽然学业紧张,生活却不单调。无论是在舞台上高歌一曲,还是在篮球场上漂亮灌篮,亦或是在辩论会上“舌战群儒”,都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发展,形成了学校全面育人的良好生态。

4.做好课后服务,推进劳动教育和体育

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要求学校准确把握体育活动和劳动课程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要求,全面改进和加强学校体育和劳动教育工作,让体育和劳动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

学校整体调度资源,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加大力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锻炼项目,通过体育课、课间操、阳光体育活动、课后服务等,确保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充足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同时,大力开发体育社团,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开设了啦啦操、跳绳、乒乓球、足球等体育类课程,并先后成立了足球队、排球队、篮球队、健美操队等多个社团,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持续开展了劳动实践活动。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每周布置不同的劳动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通过个人展示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

综上,要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不仅理念认识要升级,实际落实也要到位;不仅课堂设计、课后服务要升级,还要打破界限,进行立体统筹;不仅要学科育人、课堂育人,还要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但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真正实现“全面育人、整体优秀”。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强化对学校育人主阵地的职能、角色和作用的认知,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推进。

猜你喜欢

双减校园文化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